APP下载

新一线城市环城游憩带成熟度实证研究
——以长沙为例

2018-07-07李娜妮

关键词:环城圈层成熟度

杨 利,李娜妮

(湖南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410081)

环城游憩带是指城市游憩空间与城乡交错带的结合区域,因独特的地域特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受到城市民众节假日短途休闲的首选旅游目的地。环城游憩带的研究最先源于国外,1826年的“伦敦规划”上有学者指出城市环形发展定义[1]。1938年英国最先提出“环城绿带”的概念,即为环绕城市建成区的持续性开放的空间[2]。同时苏联学者也对城市周边存在游憩带的现象有所发现[3]。Ball发现伦敦周围环形游憩带现象十分突出[4],McKenzie讨论了城市郊区游憩现象的发展状况[5]。澳大利亚移民和文化交流部集合众多专家论证得出城乡接合部具有招待人们的暂时性游憩等作用,将其定为环城游憩带地区[6]。

国内在1999年“城市旅游国际研讨会”上国内首次提出环城游憩带,并以上海为对象探讨大城市环城游憩带的相关问题。2001年,魏小安等人在国家旅游局及旅游协会召开的度假产业发展的讨论会上探讨环城游憩带的发展,重点为环城旅游度假带的定义、发展阶段、未来发展等问题[7]。2007年党宁提出了符合发展趋势的环城游憩带(ReBAC)概念,针对中等城市环城游憩带的发展提出新的论点[8]。除此之外,相关研究热点还包括旅游开发、旅游地类型及空间结构、资源评价、形成机制等方面[9-12]。

近年来,长沙环城游憩带的研究也积累了不少的成果[13-16],对长沙市环城游憩带的定量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目前学界关于环城游憩带成熟度的分析较少,多集中于北京等传统一线城市,涉及二线及中等城市的较少。随着新一线城市涌现并成为我国城市重要组成部分,该类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也日益增强。长沙市近年发展迅速,成为新一线城市代表,本文依据保尔克提出的成熟度构建步骤,结合相关学者的前期探讨,定量研究长沙市环城游憩带的成熟度分布规律,进一步丰富理论基础,扩宽分析尺度,同时对长沙市环城游憩带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域概况

长沙是长株潭城市群中心城市,游憩资源丰富,累计游憩点共有186处,去除城市核心区的48处游憩点,环城游憩点多达138处。依据长沙城市空间分布与以往学者的分析经验,以五一广场作为中点,采用10km为半径,去除处在中心圈层的城市核心区,之外的圈层空间区域则为环城游憩带[13]。依据回转半径法将其划分为10个圈层,每个圈层代表一个环城游憩带,圈层划分及游憩点分布总体状态如图1。

图1 长沙市环城游憩带划分

(二)数据来源

1.空间数据

利用Mapinfo等软件进行数据采集,结合相关网络电子地图补充数据来源及对比校正空间数据精度,最终获得138个不同类型游憩点专题数据。利用ArcGIS软件内置空间结构分析工具基于椭圆数量、大小及距离分析环城游憩带所形成的空间形状。

2.可量化数据

可量化指标包含资源丰度、相对资源丰度、游憩带质量、接待设施、网络信息认知等指标。资源丰度依据游憩地图与圈层而得出;资源相对丰度指标基础数据来源于湖南省统计年鉴(2016)长沙各区域的人口[17],结合ArcGIS软件和资源相对丰度公式得到最终结果;依据湖南旅游局官方网站获取游憩点的基本情况,获取游憩带质量评估所需数据;接待设施指标基础数据来源于湖南省统计年鉴(2016)长沙各区域的餐饮住宿业数量,结合ArcGIS软件计算得到单位游憩点餐饮住宿业个数;网络信息认知数据来源于百度等著名搜索引擎统计获得网络信息量、有效信息量、网络形态、网络口碑等数据,统计时段为2016-05-01至 2016-10-31。

3.不可量化数据

综合调查难度和实际空间分布情况,确定调查对象为长沙市域A级游憩点。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交通协调度、游憩用地协调度、环境协调度、服务设施、安全设施、基础设施、标识设施、休息设施等指标数据,问卷共发放709份,共回收586份,回收率为82.65%,有效问卷为530,有效率为90.44%。

二、长沙市环城游憩带成熟度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体系

根据国家景区规划、景区等级划分、可持续等规范标准[18-21],参与游憩研究的5位专家和8名研究生组成专题小组,通过三次深入访谈,初步获取评价指标,并采取修正式德尔菲法确定最终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研究指标权重(表1)。

表1 长沙市环城游憩带成熟度指标体系及权重

(二)评价标准

参考已有学者的研究,将环城游憩带分为4个级别,定义为:不成熟、较不成熟、较成熟、成熟[18]。其具体的评价标准见(表2)。采取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综合评价,得到长沙市环城游憩带成熟度的综合评价值。

表2 长沙市环城游憩带成熟度评价标准

三、长沙市环城游憩带成熟度评价

(一) 内部结构评价

1.资源丰度

依据资源属性及游憩活动性质,将游憩地划分为:自然景观类、历史文化类、人工娱乐类、休闲度假类等类型[18-21]。再进一步划分为个16二级类型(表3),通过MapInfo软件对长沙138个游憩景点进行分类编码。基于各圈层游憩数值计算单位圈层的离散度,得出环城游憩带类型丰度的情况,离散度越高说明其拥有较大的类型丰度,反之越小。

表3 长沙市环城游憩带游憩点分类

2.资源相对丰度

使用各圈层人均区域拥有量来评估,ReBAM内资源相对丰度计算结果越大,则所起的作用也就越大[12]。计算公式为:

式中,D表示资源相对丰度,Q代表圈层内游憩资源拥有总数,S表示所在圈层的面积,P表示所在圈层的人口。

3.空间结构

通过ArcGIS软件生成长沙市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椭圆(图2)。由于椭圆数量越多、且半径较小、相差距离小,表示空间结构的形状倾向于带状,依据这一原理结合长沙市空间形态对椭圆的数量、分布状况及半径大小,进行相应的打分(表4)。

图2 长沙市环城游憩带空间形态图

表4 空间结构评分

4.游憩带质量

选取A级景区数据,依据圈层A级景区的数量,对每个圈层的游憩带质量发展状态进行打分(表5)。

表5 游憩带质量评分

5.内部结构综合评分

对长沙市环城游憩带的资源丰度、资源相对丰度、空间结构、游憩带质量的标准化数据进行线性加权计算,得到内部结构指标的综合得分值(表6)。由结果可得,长沙环城游憩带内部结构发展成熟情况随着与中心点相隔的距离越大,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61~70km、91~100km的环城游憩带得分较高,高于周围其他的。表明长沙市环城游憩带除了距离约束的影响之外,还有自然历史环境、资源要素等因子的影响。

(二) 要素整合评价

1.要素集聚度

使用ArcGIS的领域分析工具计算要素集聚度,获得返回值z score,为了保持一致性,选取z score的绝对值。绝对值的大小表示其聚焦程度,即若值越大,则越聚焦,并最终用标准化公式进行处理,得到最终数据(表7)。

2.要素协调度

指环城游憩带内的游憩点和相关的交通设施、其他配套设施、土地利用方式、游憩者行为等因子存在的协调程度。协调能力越好表示对ReBAM成熟度的作用越高[21]。交通对旅游行业的发展也具有关键的作用,是地理区位与交通设施的综合反映[22],游行业的迅速发展对交通设施的需求持续扩大[23-24],拥有便捷的交通可大大提高其可进入性,从而达到增加游憩者的效果[25]。但是,此指标获取数据较难,因此,从游客视角,设计相关问卷来获取数据。其中游憩交通通过问卷中“游憩外部交通便利程度、观光内部交通便捷性”来评估,土地利用指标通过问卷中的“游憩用地规划的合理性”来评估(表8)。

表6 长沙环城游憩带内部结构分值

表7 长沙市环城游憩带要素集聚度及协调度

表8 长沙环城游憩带要素整合分值

3.环境协调度

环境协调度涵盖的范围较广,数据收集较难,但游憩者是其直观感知者。因此,以游憩者视角,通过问卷中的“周边环境协调度及环境质量”来获取相应的数据,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环城游憩带成熟度评估的最终数据(表8)。

4.要素整合综合评分

对要素集聚度、要素协调度、环境协调度的标准化数据通过线性加权计算,得出要素整合指标的综合得分值(表8)。可以看出,长沙环城游憩带要素整合以61~70km环城游憩带最高,>100km的环城游憩带最低,总体上呈现出“减少—增加—减少”的循环变化。

(三)游憩设施评价

1.接待设施

通过湖南统计局获取餐饮宾馆的数量,将其导入ArcGIS软件中,得到单位游憩点餐饮宾馆拥有量。采用标准归一化处理,得到最终数据,对长沙市各环城游憩带进行评估(表9)。

表9 长沙环城游憩带接待设施

2.其他设施

服务设施的状况直接体现游憩点的发展水平;安全设施与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直接反映环城游憩带的成熟度;标识设施设置的合理科学性直接反映游憩点的发展情况;休息设施的舒适便利性是重要的考量标准。这些指标都以游客的感知为基准。因此,以游憩者视角,通过问卷来获取数据,最后进行标准化处理。

3.游憩设施综合评分

对长沙市每个环城游憩带的接待设施、服务设施、安全设施、基础设施、标识设施、休息设施的标准化数据通过线性加权处理,得出综合评分值(表10)。发现:以11~20km的环城游憩带发展最为成熟,71~>100km的环城游憩带整体得分较低,表示此区域的游憩设施发展程度较低。

表10 长沙环城游憩带游憩设施分值

(四) 网络信息认知评价

1.网络信息量

通过百度工具,查询相关具有A级称谓的游憩点,得到总搜索量。然后计算每个ReBAM内的总搜索量及单位游憩点搜索量。

2.有效信息量

主要表示获取有用信息的数量及比例,特点是:正确的信息、可参照的信息、最新的信息等,如攻略。所以,在搜索量的基础上删除不可用的信息数量,如百度推广、具有重复信息的搜索等。

3.网络形态丰富度

采取百度工具,搜索长沙市A级游憩点,获取网络形态的种类及搜索数量。并对每个圈层每种网络形态单位景区的数量进行排名,根据排名分别赋予分值。通过小组讨论法,每个名次都选取相应的分值;然后进行综合求和,最后求平均值,从而得到每个圈层的网络形态丰富度(表11)。

4.网络口碑

选取美团、大众点评、携程、去哪儿网、驴妈妈旅游网、乐途旅游网、同城旅游、百度旅游等作为研究对象。从以上网站查询长沙所有A级游憩点的网络评分,计算单位网站网络口碑分值,得到每个ReBAM的单位游憩点网络评分;将其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环城游憩带成熟度的最终数据。

5.网络信息认知综合评分

对长沙市每个环城游憩带的网络信息量、有效信息量、网络形态丰富度、网络口碑的标准化数据通过线性加权处理,得出网络信息认知指标的综合得分值(表12)。发现:以41~50km的环城游憩带最高,>100km的环城游憩带得分也较高,仅次于41~50km,排名第二;其他环城游憩带的网络信息认知的得分值都较低,表示长沙市环城游憩带与互联网的结合并不高。

表11 长沙环城游憩带网络形态丰富度分值

表12 长沙环城游憩带网络信息认知分值

(五)综合评价

通过对长沙市环城游憩带的内部结构、要素整合、游憩设施、网络信息认知的评价,得到各圈层构面层4个指标的得分;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得到长沙市环城游憩带不同圈层所对应的成熟度(图3)。

图3 长沙市环城游憩带成熟度综合得分

由图可知,距长沙城市中心11~30km间的环城游憩带,内部结构、要素整合、游憩设施、网络信息认知的得分值都呈现极速下降趋势,使得该带成熟度综合评价得分整体呈下降趋势;31~50km内的环城游憩带,网络信息认知构面得分值呈现极速上升趋势,其他三个构面保持平稳状态,使得成熟度综合评价得分呈上升趋势;距城市中心51~>100km的环城游憩带,内部结构、要素整合、游憩设施、网络信息认知的得分值均呈现“上升—下降”波动循环变化趋势,综合评价得分也呈现“上升—下降”波动的变化趋势。由此可得,长沙环城游憩带发展较活跃的是距离城中心51~100km区域带,此区域可视为长沙城市游憩空间发展的重点关注地区。

根据综合得分,距长沙市中心点11~20km、61~70km的环城游憩带处于较成熟阶段,11~20km由于网络信息认知指标评分较低从而未达到成熟阶段,而61~70km环城游憩带处于较成熟的初期阶段,游憩设施、网络信息认知都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长沙市其他8个环城游憩带都处于较不成熟阶段,其中距中心点21~50km、91~100km的环城游憩带最终得分高于其他环城游憩带,接近于较成熟阶段(图4)。

图4 长沙市环城游憩带成熟度评价

四、结论与建议

基于成熟度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获取关键功能指标权重,根据长沙市的特性构建成熟度评价标准,最后采取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长沙市环城游憩带成熟度进行评价,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结合修正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内部结构、要素整合、游憩设施及网络信息认知关键功能等17个评价指标,并赋予权重,构建长沙市环城游憩带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综合考虑城市特性因素,采取模糊综合评判法,将环城游憩带成熟度划分为:不成熟(综合评分值<0.3)、较不成熟(综合评分值0.3~0.6)、较成熟(综合评分值0.6~0.8)、成熟(综合评分值>0.8)。

第三,分析综合评价得分与评价标准得出:长沙市环城游憩带缺乏处于成熟阶段及不成熟阶段的环城游憩带;距城中心11~20km、61~70km的环城游憩带处于较成熟阶段,而其他环城游憩带都处于较不成熟阶段;综合确定发展较活跃的区域是距离城中心51~100km游憩带,此区域可视为长沙城市游憩空间发展的重点关注地区。

针对长沙市环城游憩带成熟度的现状,应该采取如下措施发展旅游。第一,打破环城游憩带的距离衰减现状:依据自然、人文游憩资源的空间分异特征,改善城市郊区的交通设施水平,一定程度消弱距离限制现象。第二,完善环城游憩带的游憩设施:经常维护并增加消防及医疗等游憩安全设施,改善游憩点的治安环境;合理增加休息设施,优化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环城游憩带的整体设施水平。第三,提升网络信息认知水平:努力推广“互联网+旅游”模式,增加网络营销投入,扩大游憩点推广营销渠道,提高游憩点的知名度;第四,聚焦于更有发展潜力的环城游憩带:重点关注距中心区11~20km、21~50km和91~100km等三个环城游憩带的发展,提高建设水平,努力达到成熟阶段。

本文探讨新一线城市环城游憩带成熟度现状,虽在一定程度上完善相关领域研究,但仍存在不足,如专家意见获取较少;数据获取仅限于A级游憩点,范围较小;后续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1]李俊纳.城乡统筹背景下长春市环城游憩带开发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2]李红超.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研究——以济南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2006.

[3]列奥布拉曾斯基,克列沃谢耶夫.苏联游憩系统地理[M].吴必虎,蒋文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36-38.

[4]Ball J V.Landscape Preferences and Behaviour of Visitors to Spanish National Park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29):145-160.

[5]McKenzie,F.Growth Management or Encouragement.A Critical Re-view of Land Use Policies Affecting Australia’s Major Exurban Regions[J].Urban Policy and Research,1996,15(2):83-101.

[6]DIMA.Australia’s Population Trends and Prospects 1996[R].Canberra:Department of Immigration and Multicultural Affairs,1997.

[7]中国旅游协会首届中国环城市旅游度假带发展研讨会论文汇编[Z].2001:6-10.

[8]党宁.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研宄[D].北京:北京大学,2007.

[9]李江敏,刘承良.武汉环城游憩地空间演变研究[J].人文地理,2006(6):90-96.

[10]李燕燕,王璐,文燕茹,樊冀琳.福州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特征[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9):6-9.

[11]徐玮,赵媛.南京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921-7923.

[12]冯晓华,虞敬峰,孟晓敏.中国典型内陆城市环城游憩带的形成机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生态经济,2013(2):131-136.

[13]杨利,马湘恋.长沙市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特征[J].经济地理,2015,35(10):218-224.

[14]罗杨.长沙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15]安永刚.长沙环城游憩带开发研究[D].长沙:中南林学院,2005.

[16]阳霞,文天光.长沙市环城游憩带发展现状及策略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63-64.

[17]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省统计年鉴2015[M].湖南: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18]杨紫英.北京市环城游憩带成熟度评价模式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19]李玉芳.基干成热度视角的乡村旅游空间分异研究——以杭州为例[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2.

[20]钟栎娜,吴必虎,邵 隽.中国5A 级旅游区门户网站的成熟度评估[J].旅游学刊,2011(26):30-36.

[21]李仁杰等.大城市环城游憩带成熟度评价体系与北京市实证分析[J].地理研究,2010,29(8):1416-1426.

[22]侯兵,黄震方,范楚晗.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演变与思考—以南京都市圈为例[J].人文地理,2011(5):94-100.

[23]Aguiléra A,Wenglenski S,Proulhac L.Employment suburbanisation,reverse commuting and travel behaviour by residents of the central city in the Paris Metropolitan Area[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Policy and Practice,2009,43(7): 685-691.

[24]Albalate D,Bel G.Tourism and urban public transport:Holding demand pressure under supply constraints[J].Tourism Management,2010,31(3): 425-433.

[25]Abane A M.Travel behaviour in Ghana: Empirical observations from four metropolitan areas[J].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11,19(2): 313-322.

猜你喜欢

环城圈层成熟度
浙江省金华市环城小学教育集团第二小学
机械发泡温拌沥青技术在贵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的应用
产品制造成熟度在型号批生产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No.4 圈层用户不断拓展,圈层经济价值释放
环城旅行
整机产品成熟度模型研究与建立
B站冲破圈层
年轻人“圈层化”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让圈内新闻飞出圈层——“振兴杯”宣传的一点思考
刚好够吃6天的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