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点击的量到传播的质:中国电视剧海外网络平台传播研究*

2018-07-06何晓燕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字幕频道跨文化

■ 何晓燕

一、问题的提出:当前“中剧”走出去的新平台新现象

《全球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6)》指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当前中国电视剧(本文中简称为“中剧”)“走出去”已经形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补充的多元外销格局,而且相对于电视台这一传统媒体平台,新媒体平台对中国电视剧的需求量更大而且对于内容、风格的包容性更强,因此正日益成为中国影视节目“走出去”的重要平台。①

对于“中剧”海外传播中的新现象,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这是“中剧”海外传播近40年发展中的历史新阶段,是顺应世界范围内视频网站迅猛发展的新征程;近几年各影视机构纷纷登陆YouTube、Netflix、Dailymotion、Viki、Dramafever②等海外网络平台并积极布局,通过互联网的开放、通畅、及时、便利、有效,让“中剧”跨越了以前通过传统电视台较难落地的传播困境(目前通过电视台落地的主要集中于亚洲和非洲国家,“中剧”一直难进入欧美国家的主流电视台③),让更多世界观众有渠道接触了解和认识“中剧”,建立了对“中剧”更多的初步印象。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客观看到,虽然现阶段“中剧”在世界范围内有了更多观众,受到了更多关注,但是从当前海外网络平台上的点击、播放、订阅与评论情况来看,“中剧”在海外网络平台的传播也面临着一系列急需迫切思考和解决的新问题:如何在海外网络用户心里更深入地树立“中剧”品牌?从跨文化传播出发,如何让海外观众由浅入深地,对“中剧”从知名度进而提升到美誉度和认同度④?如何发挥“中剧”的传播作用,使其成为中国与世界文化对话的纽带?

本文以“中剧”在世界上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上的传播与接受为具体实例来开展对上述问题的思考。首先梳理“中剧”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商业营销等方面的现状,分析目前的现实问题与挑战,进而从跨文化传播与网络传播的理论资源出发,提出“中剧”从目前的订阅和点击到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具体策略,致力于学界和业界对中国电视剧“走出去”这一现实命题的共同探讨。

二、现状:四类频道为传播主体,“中剧”的网络传播力初显

YouTube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视频网站,全球有13亿用户,每5秒钟就有25个小时的视频上传,平均每天有50亿个视频被观看;⑤同时YouTube等视频网站深受中年和青少年人群的青睐,有数据显示美国的网民年龄在13岁至54岁,在2009年就有1/5的网民喜欢视频网站的服务,他们会在新电视剧集出现前就和喜欢的电视剧在网上保持联系。⑥因此YouTube成为了中国影视机构顺应世界范围内用户观看的热潮,进行海外网络布局的首选和重要平台。2013年开始,各影视机构开始登陆YouTube,根据不同特点,传播主体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类。

第一,规模化集成型频道。主要是集成其他影视机构兼自营,以大剧独播、优优独播和中剧独播这三家为代表。这些频道强调向用户提供最新最热播的高画质的电视剧集(或网剧)⑦,有正版授权且与中国大陆同步播出和独家播出,具体情况见表1。⑧

表1 YouTube上大剧独播、优优独播和中剧独播的情况简介

第二,民营公司自有型频道。主要是国内行业领军的大型民营影视公司在YouTube上的官方频道,以华录百纳、华策、捷成华视为代表。这些频道主要是播放自己公司自制出品的电视剧集,间或代理一些有海外新媒体版权的剧集,具体情况见表2。

第三,电视台背景型频道。主要是国内电视媒体的海外网络播映,以中央电视台背景的New TV和湖南卫视的芒果TV为代表,这些频道都是所属电视台旗下的子公司,专门独家代理自有版权的电视剧,具体情况见表3。

表2 YouTube上部分行业领军民营公司官方频道的情况简介

表3 YouTube上部分电视台背景型频道的情况简介

第四,优质资源聚合型频道。主要是独家聚合了一些来自卫视和中小型影视公司的优质电视剧的海外新媒体播放权,以热播剧场、China Zone为代表,具体情况见表4。

表4 YouTube上部分优质资源聚合型频道的情况简介

从以上4个表格中可以看到,在YouTube平台上,中国电视剧已经稳稳地扎下了传播的自有营地。相比中国电视剧海外传播的传统路径,YouTube让“中剧”更加畅通地走向了国际市场,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大大缩小了,有如下几点现象值得我们予以关注。

首先,“传播主体”绝大多数为非官方色彩的民营影视机构。不管是华策、华录百纳等大型民营影视公司自营的官方频道,还是大剧独播、中剧独播这样专注发行的大规模集成频道,还是聚合优质电视剧资源的China Zone频道,还是永乐影视、银润传媒等公司的子频道,还是腾讯视频、搜狐视频、优酷网等新媒体背景的子频道,这些传播主体都是非官方身份和色彩的行业机构,是当前中国电视剧生产和发行行业的主体力量。他们在YouTube上直接通过商业利润分成的方式进入国际电视剧的网络市场,与美剧、英剧、韩剧、日剧等正面竞争点击量和订阅数,在中国影视提升国际传播力的商业路径上进行非常必要的探索和实践,这样是非常利于中国电视剧的海外传播征程,因为在传播主体这一维度上只有“淡化官方身份和背景的主体形象,突出民间、行业、专业的主体身份与形象”⑨才能真正有助于中国电视剧走向世界。

第二,“传播内容”展现了比较齐全的“中剧”资料库和整体状况。从历史纵轴看,中国20世纪80年代经典的《西游记》《红楼梦》,90年代的《编辑部的故事》,21世纪初的《中国往事》《大宅门》,再到近几年的《琅琊榜》,直到新近热播的《我的前半生》《那时花开月正圆》等剧集都进行了上传;从题材上看,有古装的《康熙王朝》《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青春爱情的《人间至味是清欢》《旋风少女》,都市职场的《欢乐颂》《外科医生》,革命战争的《北平无战事》《战长沙》,玄幻的《幻城》,仙侠的《青云志》等各种类型。海量的电视剧资源便于海外观众整体了解中国电视剧的整体风貌和创作特征。

第三,“商业营销”让海外平台播出产生了一定的收入效益。从经济学来看,YouTube平台是双边市场,双边“有相互作用,A组消费者的效用取决于B组消费者的数量”,而YouTube给这“两类消费者提供了中介服务,提供了联合产品”。⑩因此,广告商、YouTube和内容提供者(YouTuber)三者之间产生了经济关联,观看者在YouTube上访问某一内容提供者的数量越多,流量越多,某广告商投放在该内容提供者的广告效用就越好。从可以查询到的资料看,内容提供者和YouTube的广告分成比例是55/45,内容提供者每1000次浏览量的收入约为2.5美元。目前各“中剧”频道的观看次数较多,因而YouTube平台成为了海外营销收入的主要渠道,以华策官方频道的英文几部剧集的第1集观看人数为例,《封神英雄》(第二季)(The Investiture of the Gods Ⅱ)约为21.2万,《包青天》(Justice Bao)约为7.1万,《命运交响曲》(Symphony of Fate)约为5.8万,《天龙八部》(The Demi-gods and Semi-devils)约为27.5万,粗略计算华策这几部剧集第1集的收入在145美元至687.5美元之间。虽然这一海外收入不能与很多剧在国内媒体上的发行收入相提并论,但是在“中剧”较难进入欧美主流电视频道的现实情况下,海外视频网站的收入也具有继续开发的市场营销潜质。

三、挑战:“中剧”的跨文化传播能力不强,品牌度不够

在YouTube上,外国观众对“中剧”的简称为“C-dramas”,客观而言,目前 “中剧”的跨文化传播能力和品牌度不及同为亚洲国家的韩剧和日剧,特别是韩剧。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外国观众接触韩剧和日剧的时间更早而且渠道更多以外(前文提及的视频网站Dramafever和Rakuten Viki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韩国或日本的背景),更重要的是“中剧”自身在海外网络平台上的跨文化交流、上线推广、营销沟通等方面的工作还有待提高。笔者结合跨文化传播学的核心要点,以2017年出品的电视剧《传奇大亨》(The Legendary Tycoon)为个案来对当前“中剧”在海外网络平台传播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传奇大亨》于2017年10月9日在国内的浙江卫视首播,腾讯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同步播出,在YouTube的上线时间要比国内晚两天,是2017年10月11日。该剧是以电影大亨邵逸夫为原型,讲述其从年少学习电影到开办电影公司、战火时期下南洋而后成为香港影视王国缔造者的人生经历,由张翰、贾青、陈乔恩主演。从剧情而言,该剧非常适合海外传播,因为邵逸夫的人生经历有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而且他20世纪70年代获得了英国女王颁发的CBE勋衔,在英语世界国家具有一定的社会声望。但是,从该剧目前在YouTube上的留言、点播和评论来看,《传奇大亨》的传播效果并不理想。

(一)跨文化交流能力不够强,叙事内容(含英文片花)没有精准切入与海外观众接受心理的相近点

华策影视集团作为《传奇大亨》的出品方,近几年一直致力于中国电视剧的海外传播,客观而言,还是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在对《传奇大亨》的推广中,在YouTube上线的前一周左右,就在其官方频道推出1分钟的英文片花和漂亮精致的预告海报;在1分钟的英文片花中,选择了主人公顾延枚(以邵逸夫为原型的人物)和三位女性的爱情线来预告剧情,希望通过普世共享的爱情来吸引大家对上线新剧的关注。

但是,正是因为其片花过度侧重于爱情纠葛,而邵逸夫本人最为重要且最有社会影响力的电影经历却着墨不多,因此没有精准切入海外观众的观看兴趣点,有一位外国网友留言,“I really wanted to see this film as he was considered the King of Film”,由此可见,海外观众更多关注邵逸夫作为“电影之王”的人生,对其感情生活并不感兴趣。

跨文化传播学的开创者爱德华·霍尔在其著作《无声的语言》(1959)一书中提出了“潜意识文化”,是其重要而有价值的理论贡献之一。“潜意识文化”来自于“我者”,“在我者与他者发生碰撞,处于潜意识状态的文化才能够启动并抵抗外来文化的进入”,由此可见,“我者”与“他者”的交流接触中,内容理念和价值过度不一致时,文化会起冲突而且“我者”会本能地自我保护,因此“他者”要顺畅地同“我者”交流,两者在交流内容上需要寻求相近性。

对于海外观众的“我者”而言,相较于“他者”《传奇大亨》片花中放之四海而皆有的毫无特色的爱情纠葛,他们潜意识中更愿意看到主人公顾延枚(邵逸夫为原型)作为“东方好莱坞缔造者”的个人英雄主义的传奇奋斗经历,因为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创业奋斗、个人价值是海外观众“我者”文化的主体,试想《传奇大亨》从海外观众接受心理出发会更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推广,如不断强调“东方好莱坞”这一海外观众易于理解的电影人生成就的代名词,对于外国观众而言,《传奇大亨》的内容就不是“他者”,而是在他们(“我者”)精神文化观念内讲述的东方故事,那就会产生更强烈的观看兴趣,而不是留言想看“电影之王”之类的遗憾。

(二)跨文化沟通能力不足,忽视了 “可接受范围”的重要性

我国对外文化工作资深前辈沈苏儒曾写道:“人们的认知是具有某种‘弹性’的,在固有观念的外围还有一个所谓的‘可接受范围’,只要在这个‘可接受范围’,讯息不会受抵制或排斥。”当跨文化传播发生时,除了与核心文化价值相近(或一致)的观念以外,两种文化之间的“可接受范围”可以包含交流中的关注点、诉求点、激动点、疑问点、兴趣点或吸引力点等,传播主体抓住这些交流点,就是赢得了“可接受范围”的可能性,从而推动了跨文化传播的进行。

《传奇大亨》在播放和上线前,经历了一场更换女主角事件,原韩国女演员出演的角色因故改为由中国女演员贾青扮演。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换角事件”也引起了外国网友的关注,有两位外国网友还专门就此事留言,“Did they just re-edited the Korean actress out or re-shot the scenes”“They reshot scenes with a new actress,but it was probably minimal to ensure that the story will worked out”。可惜的是,华策官方频道没有对这一外国观众关注的事情给予及时解释和回应,影响了他们对此剧的再次关注。

其实外国观众特别希望与官方频道互动,当他们自己提到的问题得到回复以后,都很欣喜并表达感谢,比如有用户看了《天龙八部》(The Demi-gods and Semi-devils),提了希望增加字幕的要求而看到字幕后,发表了评论,“Really was enjoying the series and then looked for 26.Hope you are able to upload the rest soon.I have found it very entertaining and appreciate the time you have spent on EN subtitles”;可见如果传播主体在“可接受范围”内能够主动就相关的问题与观众多互动,会更吸引海外观众的观看。

(三)跨文化语言能力不够,降低了“中剧”爱好者的观看兴趣

跨文化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最早的研究就是从语言、非语言代码开始的,因此电视剧海外传播中的语言翻译和字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奇大亨》的播出过程中,不断观众留言,“English sub please”“English translation please,on all episodes” “Why no English sub”,还有“Indo sub please”等,海外观众强烈的观看希冀与字幕建设完全不匹配。电视剧中有大量的人物对白、场景提示等语言信息,没有及时的字幕翻译,就会损失“中剧”爱好者的持续观看和兴趣。对比韩国的KBS world TV频道,其上线的《我黄金光辉的人生》(My Golden Life)等电视剧,除了齐全的英语字幕,还提供了每集齐全的中文和印度尼西亚语,通过语言翻译,让世界范围内的观众与韩剧无缝接触。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对《传奇大亨》传播和接受个案的分析,看到“中剧”虽然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视频网站市场上扎下了根基,但是因为在跨文化交流、沟通和语言等方面能力欠佳,因此“中剧”的品牌知名度在世界范围内还有限,这直接影响了中国电视剧海外传播“走出去”的广度和深度。

四、三重门:提高“中剧”海外传播的质量

YouTube以Broadcast Yourself 为口号,是全球最主流的视频网站,像韩国的KBS和日本的NHK都在YouTube上设有专门的电视剧频道。“中剧”想更好地“出海”,在国际市场中有更强的竞争实力,就需要由浅入深地解决当前在海外网络平台传播中的问题,提高“中剧”的传播质量和效力。

(一)第一重:继续多途径跨越语言的藩篱,解决字幕翻译问题

电视剧在国际市场内营销和传播,必须解决语言翻译问题。有完整、准确、及时、齐全的多语种字幕,对于“中剧”扩大传播和影响范围极其重要,比如同样是《幻城》,在YouTube上没有字幕,而在Viki(字幕翻译者聚合的视频网站)上因为有字幕团队提供的英语、法语等,所以同样的内容就有不同语种的观众(英语、法语、西班牙等)对剧情、场景、音乐等方面进行评论,传播效果完全不同。解决字幕问题,可以有以下途径。

1.积极依靠国家力量,力争所有剧集都能提供官方的翻译字幕

2014年1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挂牌成立了国家多语种影视译制基地,2017年2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遴选优秀影视作品进行译制资助有关事宜的通知》,这些举措都是国家对翻译工作的积极推动。“中剧”各生产和发行机构应积极依靠国家对译制工作的重视,获得翻译人才和资金上的支持,在YouTube上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至少能提供全部的英文字幕。因为YouTube在2008年8月就有自动翻译功能,在有外挂字幕的情况下,多语种用户可以通过设置,将原字幕语言再翻译成其他如俄语、法语、德语等其他语言,大大方便了多语言用户的需求。因此,在YouTube上有官方的正规字幕,非常重要。

2.与世界范围内的字幕翻译团队进行商业合作和利益共享

现在Viki等视频网站是商业化的进行字幕贡献的视频网站,目前YouTube上有Viki Global TV频道,其正是依托Viki网站,实现了其上传的电视剧都提供了英语等字幕,其中就有中国的《镇魂街》(Rakshasa Street)《思美人》(Song of Phoenix)《进击吧,闪电》(Attack it,Lightning!)。从留言来看,这几部中国电视剧都受到了更多语言用户的关注。因此,中国电视剧各制作和发行机构可以多与其它视频网站的字幕翻译团队进行商业合作和利益分享,增加“中剧”进行多语种海外传播的新路径。

(二)第二重:以互联网思维推广,培育“中剧”迷从心理到行为的转换

“中剧”现在海外网络平台上传播,就传播渠道而言是进入了互联网传播,其推广思路就应该在参加国际电视节、组织看片会、与发行公司洽谈等传统推广思路上有所突破,充分尊重和考虑互联网媒体的传播特点。

1.以社交方式和路径引导更多海外观众对“中剧”的关注

网络媒体研究学者William Uricchio对YouTube等视频网站的评论、交互、分享、推荐等功能总结为“YouTube’s collaborative annotation system”(YouTube的协同标注系统)。这一协同标注系统,正好是网络媒体交互性强、社交化强的概括。因此,“中剧”各频道需要更多地主动介入和参与网络,以社交方式和路径引导更多海外观众,安排专门人员以官方频道身份与用户进行积极的交流互动,丰富“协同标注系统”,对用户的问题(如前文的字幕、换角风波等)进行即时回复,同时策划和剧情相关的话题热点,主动在评论区发起剧情预测和讨论,在官方频道上推送国际电视节的中国日等线下活动……通过积极的引导来扩大海外观众在“可接受范围”内的更多兴趣点、关注点和好奇点。

2.重视年轻“中剧”迷的生产和传播作用

YouTube上有大量用户上传自己制作的内容,这种UGC对传统传媒生产造成了冲击,学者Jenkins指出这是一种“Participatory culture”(参与式文化),并分析这种文化特征一方面体现在用户生产内容以及传媒工业和消费者的权力转变,更重要的是“迷”与其他消费者一起积极参与创造并形成新内容的循环。

各影视机构应在官方频道首页,表示欢迎“中剧”以电视剧剧情内容为素材进行分享、混剪、模仿、搬演等视频生产,并在频道上进行推介;同时,更注重培育年轻网民对“中剧”的热爱,培养青少年“迷”,关注这一视频网站消费主体的流行文化(流行音乐、时尚等),通过活动和分享不断吸附中剧“迷”的创造力和注意力,让他们从喜爱心理到接受行为的转换,通过他们的社群活动来扩大“中剧”传播的影响力。

(三)第三重:提高跨文化传播能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国电视剧参与国际竞争,归根而言是文化传播,终极目标是让海外观众在跌宕起伏的剧情、充沛的情感体验、立体丰富的人物设计和波澜壮阔的故事背景中感受中华民族一直传承的坚韧勇敢、和而不同、刚健有为、天人合一等文化思想,在“西强我弱”的不平衡传播格局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做出中国的贡献。但是,现在“中剧”的海外传播还处于较初级阶段,“中剧”品牌的识别度和影响力都还有限,以后传播主体的重心要将跨文化交流的技巧运用于电视剧的推介和营销环节,从类型、明星等方面提升中国电视剧的“品牌形象”。

1.推介中的亲近感:充分挖掘海外观众对“中剧”的兴趣点

学者Patricia G.Lange在对YouTube的研究中提出了“亲近感视频”(Videos of affinity)的概念,并指出“亲近感视频”是来建立与他人的亲近联系。亲近感的提出是从接受者与传播者的感情连接出发,突破了类型、题材等外在形式,这对于“中剧”的推介是具有启发性的。

首先,在片花推送、频道归档和新剧集推介方面,各影视机构可以忽略掉类型因素,更多从海外观众的心理出发,关注他们更在意哪些电视剧最有中国历史特点,哪些电视剧最切中当今的现实话题,哪些演员是中国最有演技的明星,等等。对海外观众而言,他们点击观看的理由应该来自直观的话题本身,并非电视剧本身的类型区分,因此官方频道上可以从各话题入手,让海外观众迅速建立对“中剧”的亲近感。

另外,“中剧”频道可以通过播放记录和评论,了解海外观众对中国电视剧在故事、明星、类型、风格等方面的喜好,像大剧独播、优优独播、中剧独播、华策、克顿等订阅数较多的大规模播放频道,可以在频道首页上进行观众喜好度和热度电视剧的排名,让更多海外观众便捷进入他们感兴趣的故事世界。

2.明星的影响力:充分展示明星个人身上凝聚的中华文化之美

虽然从当前YouTube上观众的评论来看,海外观众没有对剧情反映的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进行关注,评论主要集中在字幕、演员、剧情等浅层面,但是演员恰恰可以在个人形象与国家形象之间建立其认知的桥梁,因为明星本身就是文化价值观念的载体,而且从海外观众出发,他们更重视人与生活。

目前,外国观众有对演员赵丽颖的关注,在《花千骨》的评论区中,“ I came here because of Zhao Liying,after watched Princess Agents I like her as Xinger”“ She so cute and best actress” ;有对演员陈数在《倾城之恋》中的关注,“Quite a beautiful woman.So elegant.Does anyone know the name of this star? Thanks”等。恰恰这两位演员,都在中华文化之美上做出了诠释:赵丽颖2017年成为了GUCCI中国区的形象大使,就是因为GUCCI看中了其顽强奋斗且改变命运的励志经历,从文化意义来说,这不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尊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吗?陈数常年参加慈善和教育公益活动,这不正是中国文化倡导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善德善行吗?因此,影视机构完全可以在官方频道设置演员专区,制作演员的动态花絮、参与公益活动等视频,让不了解中国文化价值观的海外观众通过明星演员的个人形象来产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3.类型的强化:充分扩大中国故事的现有影响力

海外网络传播的“中剧”更应选择对海外观众有吸引力的故事、题材和类型,除了武侠、功夫、历史、行业、爱情、家庭等反响好的类型电视剧以外,还可以考虑新的故事增长点。近几年,中国的玄幻网络小说通过Wuxiaworld、Gravity Tales、Novel Translations、Spcnet等翻译中国网络小说的热门网站传播,受到了海外读者的追捧,有些国家甚至拥有了相当数量的中国玄幻小说的“迷”群。基于此,各影视机构完全可以针对性地制作海外追捧度高的玄幻小说并在网络频道上重点推介,既有天然的市场吸引力,也可实现IP资源的文化增殖。

五、结语

“中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向海外进行传播,从1980年最早与日本合拍《望乡之星》而进入日本电视台,到自制的《西游记》《红楼梦》等大步走向国际,到《李小龙传奇》《大汉风》《雍正王朝》《媳妇的美好时代》等成为畅销剧目,再到《甄嬛传》《琅琊榜》《白夜追凶》《北平无战事》纷纷上线YouTube、Netflix等视频网络平台,“中剧”在近40年的海外传播中一路走来,在应对新挑战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扩大着国际影响力。

如今,网络、新媒体、甚至智能媒体迅猛发展,中国电视剧在国际传播的新媒体时代遇到了困境但更是机遇,可以预见,今后网络视频的跨国传播会更加丰富更加激烈,且不说Netflix和Amazon都推出自己的原创影视计划进行全球收视市场的竞争,2016年手机制造商苹果也已经进入影视领域,连续从索尼影业引进多位电视业务主管,以强化其原创影视业务。我们可以预见,电视剧将会是国际节目市场中更为重要的精神文化消费资源,“中剧”在海外网络平台上的征程将会更加远大,道路将会更加宽阔。

注释:

① 张海涛、胡占凡主编:《全球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6)》,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6年版,第176页。

② YouTube是世界上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2005年成立于美国,以“broadcast yourself”为口号,让用户上传、观看、分享和评论视频;Netflix是在线影片租赁提供商,1997年成立于美国,用户以付费方式订阅和观看影片;Dailymotion是仅次于YouTube的第二大视频网站,2005年成立于法国;Rakuten Viki是一个新加坡的全球视频网站,是字幕翻译者的聚合社区,2008创立,2013年被日本电商Rakuten收购;Dramafever成立于2009年,最早是韩国视频网站,2014年被日本的互联网公司软银收购,提供有翻译的电视剧集。

③ 笔者在英国访学期间调研发现,英国的主流电视频道主要播本国和美国的电视剧,华人媒体背景的阳光卫视通过机顶盒播出中国电视剧。该机顶盒里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权的海外节目,用户支付129磅享受2年的观看服务,其市场对象主要是海外华人。

④ 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同度的概念来自于胡智锋、刘俊:《影响力:中国影视软实力提升的主要目标》,《艺术百家》,2017年第6期。

⑤ 数据来源于Blue Corona公司的顾问Betsy Mcleod文章,文章为HowMuchDoesItCosttoAdvertiseonYouTube,http://bluecorona.com/blog/how-much-does-it-cost-to-advertise-youtube,2017年2月12日。

⑥ Toby Miller.CybertatiansoftheWorldUnite.YouHaveNothingtoLosebutYourTubes!In Pelle Snickars,Partrick Vonderau eds.TheYouTubeReader.Stockholm:National Library of Sweden,2009.p.430.

⑦ 笔者说明,这些频道除了电视剧(网剧)也播放或代理电影、综艺、知名电视节目、动漫等,如大剧独播的《跨界喜剧王》《昆仑决》,优优独播的《欢乐喜剧人》《厉害了!我的歌》的海外播出,央视背景的New TV还播出CCTV的纪录片、体育、少儿节目等。因为本文是论述电视剧的海外传播,所以只提及播出的电视剧集(或网剧)。

⑧ 如下4个表格中的YouTube频道的订阅数和观看次数,截至2017年11月15日。

⑨ 胡智锋、刘俊:《主体·诉求·渠道·类型:四重维度论如何提高中国传媒的国际传播力》,《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年第4期。

⑩ Joёlle Farchy.EconomicsofSharingPlatforms:What’sWrongwiththeCulturalIndustries? In Pelle Snickars,Partrick Vonderau eds.TheYouTubeReader.Stockholm:National Library of Sweden,2009.p.362.

猜你喜欢

字幕频道跨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电视剧字幕也应精益求精
4K频道开播,你准备好了吗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寒假快乐频道
简单快捷提取视频文件中的字幕
频道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