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文化旅游景观谱系的构建与协同开发研究※

2018-07-03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文化区谱系景观

耿 捷 侯 兵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吴文化作为我国地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历经岁月沉淀,影响力日益扩大,成为我国东部地区最具标志性的地域文化之一。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独特的水域景观以及规律劳息的优良民风,自一万多年前先吴文化诞生以来,历经与中原商周文化的碰撞式发展后,进入长达数千年的成长阶段直至明清,吴文化逐渐趋于成熟[1]。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吴文化区创造了丰富的旅游景观要素,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一直是旅游景观嬗变沿革的内在动力。深入解读吴文化内涵,实现文化复兴与旅游利用的有机协同,是值得深入探研的现实课题。其中,吴文化旅游景观的整合以及谱系研究是其中的重要任务,科学的谱系构建有助于区域旅游文化资源的科学规划和利用,对于实现区域旅游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国内外研究综述

1.1 吴文化形成发展及旅游价值研究

吴文化自旧石器时代开始,历经中原文化在内的多种文化的影响而逐步发展成熟,吴文化区现已成为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涵盖的范围主要集中于苏州、无锡、常州三地,其中,又以苏州为最盛[2]。吴文化区域除具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之外,也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除了传统文化景观赋存丰富之外,改革开放以来,人造景观亦大放异彩,在全国乃至世界均有一定的影响力。吴文化区域旅游资源的独特价值,亟待进一步的提升与开发,也对构建吴文化旅游景观谱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1.2 吴文化旅游景观研究概况

旅游景观包含了主客观两个层面的内涵,强调的是人对旅游资源空间组合的主观感知[3]。Ernst认为,人类的全部文化都是自身的接受符号和符号化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产品[4]。同样,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既是文化符号的接收者,也是新文化的创造者,不断充实着旅游景观的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旅游地文化类型与内容[5]。周永博等将旅游景观划分为“空间、时间、机制”三个客观维度和“尺度、历史、功能”三个主观维度,用于江南古镇的旅游景观评价[3,6]。

总体来看,目前针对吴文化旅游景观构建及评价的系统研究鲜有出现,为数不多的旅游景观研究文献为本文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旅游景观评价维度的日益成熟,“主—客”观统一原则接受度的逐渐提高,加之吴文化自身饱含深厚底蕴,旅游资源的多样化、丰富化等因素,为吴文化旅游景观的构建提供了充分的可能。

2 吴文化旅游景观谱系的构建及评价

2.1 吴文化旅游景观谱系的构建

本研究采取文献分析与资料搜集相结合的做法,辅助运用问卷调查法以及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力求构建体系完整的吴文化旅游景观体系。通过对案例地展开深入的社会调查,如对居民和游客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案例地旅游企业和雇员、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对知名文化学者和社会人士进行深度访谈,对不同层面的社会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和归纳,形成吴文化旅游景观谱系(见表1)。

2.2 吴文化旅游景观谱系的评价

2.2.1 调研方案设计

本次问卷调查以吴文化主体区域的苏锡常三地为调查样区,调查对象包括本地居民和到访游客两个部分,针对已梳理出来的景观走廊,统计出调查对象对每个景观走廊包含的景观点的认识情况,是否区分得出相应的景观点对应的景观元,从而评判出目前吴文化旅游区域开发过程中对景观谱系的把握和利用程度。

2.2.2 调研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本次调研时间为2017年5月上旬,共发放问卷219份,回收有效问卷数为211份,回收率高达96.3%,并且抽取的样本范围较广,主要分布于火车站、汽车站、旅游景区、市中心商圈以及高校等地段。问卷回收后,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输入、归纳和分析。从受访者人口统计学特征来看(见表2),调研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2.3 吴文化旅游景观谱系的分类评价

通过对问卷的数据进行整理,梳理出吴文化代表性景观元素(见表3),这些代表元素是每个景观走廊中认可度最高的景观点。影响力位于前三的是棉纺织染、江南园林和吴歌戏曲,反映了吴文化旅游景观谱系的基本特征。

从吴文化涵盖区域来看(见图1),苏州、无锡和常州作为吴文化地区的认可度最高,杭州次之,与吴文化的影响区域总体一致。另一方面,扬州的认可度超过镇江,这与吴文化区地域范围有一定的出入,从历史地理角度看,镇江和南京可以归入吴文化区,扬州则有很大的偏差,反映了公众对于文化区存在模糊认识。

表2 受访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表3 吴文化代表性景观元素

图1 受访者对吴文化区涵盖城市的判断

在历史时期这一维度的评价中,春秋吴越和三国孙吴是较为鲜明的景观点代表,受访者对这两个时期的认同度很高,而对其他时期认识模糊(见图2)。从地域文化的演变时期来看,吴文化区的旅游开发需要通过科学的方式方法,为公众提供脉络清晰、鲜明生动的区域文化形成体系。而具体到吴文化代表性人物,范蠡、西施、孙权在受访者中得到较高的认同,其他人物形象的认识程度较低。

图2 受访者对吴文化主要历史时期的判断

在吴文化区旅游形象元素的选择上,受访者对于江南园林、小桥流水、古城古街区古建筑、吴地民居、吴地书院的认同程度普遍较高(见图3),与公众对吴文化地区景观的感知意象保持一致,也是吴文化区各地强化旅游品牌形象的本底元素。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吴文化典型特征的理解中,受访者对于江浙地域文化有清晰直观的认识,而对吴文化难以进行相对准确的表达。

图3 代表吴文化旅游景观形态、旅游形象元素

3 吴文化旅游景观开发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文化影响空间上,与吴文化息息相关的地区较多,除了苏锡常三地之外,作为吴文化区构成地区的镇江和南京,认同度还不高;杭州、嘉兴、湖州等地也是吴文化主要影响区域,但公众对其认同度还处于较低水平,可以作为吴文化发展的拓展空间。不同影响程度的地区应加快实施吴文化区域的整体宣传和差异化利用,放大吴文化的旅游影响。

其次,在文化影响上,吴文化旅游景观在认知上还不系统不全面,亟须利用好景观走廊,实施渗透式开发;民间习俗和文化艺术作为吴文化旅游景观的有机构成部分,无论是外地游客还是本地居民,认同度尚未得到理想状态,为此可以融入旅游景区的项目设计中,或者推出有影响的主题文化演艺项目。

再次,在旅游发展方式方法上,吴文化亟须强化创新创意思维,不断吸收新元素、新理念,加快形成兼具保护性和创新性的文化旅游项目和系列文创产品。

4 基于景观谱系的吴文化区域旅游协同开发对策

4.1 编制吴文化旅游开发的整体性规划

吴文化对吴地区域的渗透体现在方方面面,无论是民间习俗、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还是地方物产、历史风貌、建筑景观等,无所不在的渗透可见其开发的空间还未被完全挖掘出来。全面传承与弘扬吴文化,需要对吴地旅游资源进行整体性规划,从景观谱系中提炼重点和创新点,以规避对吴文化不全面、不系统的误区,形成整体发展思路。

4.2 构建一体化吴文化区旅游产品体系

近年来,吴文化区同质化开发倾向异常明显,例如苏锡常三地对太湖的旅游开发,吴文化主题的特色挖掘力度不够,水乡古镇开发也出现大量雷同现象。如何利用好景观谱系,将旅游产品进行功能性延伸,需要深入挖掘出“吴文化”特色的景点、景区、旅游产品,形成一体化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体系。

4.3 秉承保护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景观谱系的构建,既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吴文化的传统,更要取其精华最大化地利用好吴文化的传统优势。比如在新建主题公园前,多将吴文化的特色进行充分融入,围绕其进行主题设计和项目建设,而不是盲目复制他地。丰富的吴文化景观谱系提供了用之不竭的文化素材,有特色的产品开发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依据,苏南地区的旅游景区开发必须要坚持挖掘文化内涵的发展路径。

4.4 塑造一体化的吴文化区旅游形象

江南园林、水乡舟桥以及吴地方言是吴文化景观谱系中的重要部分,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吴地方言,可以抓住这种之前尚未充分整合的旅游景观点,对吴文化旅游区的旅游形象进行立体化的设计与推广。在具体项目设计上,可以运用节事会展、岁时习俗等景观点进行吴地语言的宣传、推广,并利用好当下最热门的新媒体技术进行全面渗透式推广,重新塑造更符合时代气息的新的吴文化旅游区域旅游形象。

5 结论与展望

吴文化是历经千年演变的地域文化体系,形成了类型多样、内涵丰富的旅游景观体系,需要在旅游利用的理念与方式方法上进行更深入的谋划。本文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吴文化旅游景观构建谱系进行探研,提出吴文化区旅游发展应坚持区域协同的发展理念,并对协同利用的对策进行了初步思考。利用好吴文化旅游景观谱系中每个景观走廊下的景观点,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为基础,积极拓展现有旅游产品的外延点和创新点,打造更具特色和优势的吴文化旅游景观,是吴文化区共同的责任。为此,从景观走廊到景观点,秉持景观元的脉络,亟须进行系统谋划和整体开发,深入挖掘每个景观点包含的可塑造资源,对现有旅游景观开发进行纵向式查漏补缺,由点及线、由线到面,为渗透式开发吴文化旅游景区提供崭新的发展思路,进而形成地区协同、联动共促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1]胡火金. 吴文化的特质及其现代价值[J]. 学术界, 2012(2): 177-185.

[2]钱智. 吴文化区域系统初步研究[J]. 地理学报, 1998(2):123-131.

[3]周永博, 沙润, 沈敏. 评价与选择:旅游景观文化研究——基于无锡主题公园兴衰的思考[J]. 经济地理, 2009, 29(11):1907-1912.

[4]Ernst Cassirer. An essay on Man: An Introduction to A Philosophy of Human Culture [M].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Haven, Ct.1944:25.

[5]侯兵, 朱敏. 淮扬饮食文化景观谱系的构建及其旅游开发价值[J].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13, 30(4):40-46.

[6]周永博, 沙润, 余子萍. 旅游目的地意象三维耦合结构:基于江南水乡古镇旅游者的实证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12):1590-1596.

猜你喜欢

文化区谱系景观
神族谱系
景观别墅
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赓续与文化自信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东汉洛阳城南:中国古代第一个都城文化区的形成
再论东周时期铜簠的谱系和源流
两湖文学:作为整体感觉文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