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特色小镇的定位、要素及发展策略
——基于江郎山运动休闲小镇的实证分析

2018-06-29朱佳斌

浙江体育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极限运动体育产业小镇

朱佳斌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

2017年5月由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1],明确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扶持建设一批体育特征鲜明、文化气息浓厚、产业集聚融合、生态环境良好、惠及人民健康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并在全国选定了96个首批建设的体育小镇试点。

浙江省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早在201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明确提出“特色小镇”的建设规划。截止2018年4月,浙江省已初步培育区位类、项目类、主题类运动休闲小镇7个,正在申报、建设阶段项目众多。“浙江经验”和“浙江模式”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方面值得借鉴。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以江山市石门镇江郎山极限运动休闲小镇为例,对体育特色小镇的目标定位、构成要素、发展策略等基本问题进行案例研究,为不同类型体育小镇的建设提供参考。

1 江郎山极限运动休闲小镇概况

浙江省江山市作为三省边界的重要交通枢纽,是浙江省西南部门户和钱塘江源头之一。石门镇有江郎山、清漾2个国家5A级景区,先后被授予浙江省“十大新兴花卉镇”,浙江省“文明镇”、省“旅游经济强镇”、省体育强镇等称号,

清漾村被评为中国生态文化村和中国传统古村落,以江郎山为核心的镇村休闲旅游线路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一致好评。截止2017年年底石门镇常驻人口3.4万,体育产业人数0.26万,3年内体育固定资产投入2.51亿。2010年江郎山丹霞地貌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浙江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2012年江郎山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聚集区,被列为浙江省第二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获得了财政、融资、税费、土地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

2017年,江郎山景区成功入围浙江省运动旅游示范基地,成为徒步、登山、攀岩类的示范基地。2017年10月依托石门镇特殊的地形地貌优势,借助“世界自然遗产”江郎山风景名胜区的金名片影响力,兴建以极限越野跑为基础,结合越野自行车、卡丁车,串联翼装飞行、攀岩、蹦极、速降、冬泳、马术、低空飞行等相关极限运动项目,打造特色极限越野赛事及智慧赛道。形成了一个体育文化内涵丰富,体育融合旅游、农业等相关产业,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示范性的极限运动小镇。

2 江郎山极限运动休闲小镇的发展定位

特色小镇无外乎产业特色、景观特色、文化特色[2],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定位也将顺应“特色”这一特点,这将意味着每个体育特色小镇的定位特点鲜明[3,4]。但是无论何种类型、何种特色的运动休闲小镇都离不开三个发展定位:产业融合、与城镇化建设接轨、与“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事业结合。江郎山极限越野运动休闲小镇打造以赛事型为主,休闲型为辅的国内知名极限越野运动休闲小镇[5]。在发展定位上,除了走“体育+旅游”的产业融合路径、接轨新型城镇化建设外,还应该是助力“健康中国”、实现全民健身的良好平台。

2.1 体育小镇与产业融合

体育特色小镇并不等同于城市划分的体育产业园,而是具有明确的体育产业定位,融合文化、健康、生态、科技、旅游打造特色体育产业[6]。体育特色是体育小镇产业发展的根本,以运动项目为载体。江郎山极限越野运动休闲小镇建设,与浙江省对于特色小镇必须建立在3A级以上景区的要求[7]相融合,在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5A级景区江郎山的特色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借助丹霞地貌开展极限越野、翼装飞行、徒手无保护攀岩、极限速降等特色体育产业,形成了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体育+旅游”融合产业。

借助旅游产业深度挖掘核心运动休闲项目文化,对该项目的由来、发展、规则等有全面清晰系统地展示,形成运动休闲特色名片。有较为成熟的体育赛事活动,形成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核心运动休闲赛事品牌。

江郎山极限越野运动休闲小镇通过极限运动项目的建设,引领带动相关体有产业的发展,促进市级体育产业制造业转型升级,带动提升相关体育运动产品的宣传、展示、销售和体验,促进体育产业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通过极限运动小镇的载体推动提升石门镇以及江山市体育产业的发展,成为江西、福建、浙江、安徽四省边际体育产业转型引领示范区。

2.2 体育小镇与城镇化建设结合

特色小镇是在打破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基础上,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8]。体育特色小镇是当前发展新型城镇化的一种选择,具有产业融合、健身休闲、生态宜居、城乡一体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和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6]。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看,通过加强石门镇区产业、人口、市场的集聚与经济的辐射功能,支持和带动农村,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同时,加快培育中心村,加大规模小而散农居点的迁并力度,尽快形成以石门镇区为核心、若干中心村为支点的社会经济发展格局。以本村镇体系结构为框架,合理调控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区域资源共享、设施共建,创造出相互融合的环境、社会、经济联合体,实现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适时、有序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3 体育小镇与“健康中国”结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纳入国家发展的基本方略[9],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定位应与之相符。全民健身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健体”,而是在“健体”的基础上达到“健心”的效果[10]。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规划树立“健康中国”理念,是打造集竞技项目与休闲娱乐项目于一体的“健康小镇”。

江郎山极限运动休闲小镇建设以极限越野跑为基础,结合极限越野自行车、卡丁车等核心项目,并沿越野线路串联翼装飞行、攀岩、蹦极、速降、冬泳、马术、低空飞行等相关极限运动项目,打造特色极限越野赛事及智慧赛道。竞技项目极大地激发群众体育兴趣和参与热情。同时发展面向普通游客的极限体验运动项目,着力打造“一轴一心”、“五谷”、“十景十园”等集休闲观光、健康养生、体育运动和生态艺术为一体的休闲度假胜地。其目的旨在与健康中国接轨,打造“健身”、“健心”的发展定位。

3 体育特色小镇的构成要素分析

体育小镇的主要构成要素可分为运动休闲娱乐项目和设施要素、旅游资源要素、政府相关政策要素、配套服务要素、资金保障要素、运营管理要素、人才资源要素[11]。

3.1 核心要素

区别与传统的度假旅游项目[12],在体育小镇特色旅游区的开发中,运动休闲娱乐项目与设施是核心要素。江郎山极限运动休闲小镇通过开展极限运动项目建设工程,突出极限运动的立体布局与多样化特点,在空中项目方面突出蹦极、攀岩、热气球等项目类型;水上项目突出冬泳、水上乐园类等项目;重点突出陆上项目,开展极限越野跑、极限越野自行车、极限越野机动车、赛马等极限运动项目。拓展极限运动的受众范围,对极限运动进行分级分类,为专业运动员、极限运动爱好者、一般游客等提供可参与的极限运动项目。

立足石门镇体育极限运动发展的现状,以极限运动产业为主导,以体闲旅游为补充,以重点项目为支撑,总体形成一心、一轴、多片区的空间结构。提升江山市极限运动的发展水平,打造全国极限运动的重要目的地和文化休闲旅游的游憩地。

“一心”:即极限运动小镇的核心区,布局各类专业性强挑战性高的极限运动项目和极限体验类项目,建设小镇客厅作为极限运动小镇的运营中心、宣传窗口、赛事和活动的运作与协调机构等。

“一轴”:为极限运动项目展示与体闲景观轴,通过通景公路发展轴串联各主要片区及核心区,提升轴线两侧农田景观、建筑风貌等,塑造特色极限运动体验轴与休闲观光轴。

“多片区”:一是山里河马文化运动体验拓展片。以山里河马文化庄园项目为依托,以马文化为特色,开展集马术体验、赛马、马术训练、马术拓展等为一体的特色马文化体验活动。二是运动休闲配套服务片。以石门集镇为依托,布局各类配套服务设施,提供完善的住宿、餐饮、购物、休闲服务。三是乡村历史文化休闲体验片。以清漾历史文化村、下徐岗生态村、灵岗口村为依托,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休闲体验为特色,促进极限运动与休闲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3.2 依托资源

旅游资源是诸多相关因素的集合,它的构成要素影响着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向、内容[13]。江郎山旅游资源禀赋独特,石门镇是旅游名镇,旅游资源丰富,区域内部具有高山、水域、平原等各类地形基础,小镇具有开展极限运动的各类场地条件。石门镇是仙霞古道(徐霞客游线)上一个重要驿站,域内有国家5A景区江郎山和清漾古村落两处。另有仙居寺、剑瀑、石大门等10余处自然景点。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5A级景区江郎山,被誉为“神州丹霞第一峰”,灵峰与亚峰间的峡谷更被称为“全国一线天之最”,素有“移来渤海三山石,界断银河一字天”之说,具有开展极限越野、翼装飞行、徒手无保护攀岩、极限速降的场地条件基础;而据家岗村则具有开展低空飞行的基础;江郎山及周边山体高度及坡度的变化具有开展越野自行车的基础条件;划船丘水库、联家垄水库等水库,具有开展冬冰运动的基础条件;山里河马文化庄园具有开展赛马、马术比赛的基础条件。

3.3 配套服务

体育特色小镇围绕极限运动,从吃、住、游、购、娱、行等(表1)方面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促进极限运动与休闲旅游协同发展。

表1 极限运动配套服务

3.4 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是旅游开发的前提。江山市出台了如《关于促进旅游业“二次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多村体闲旅游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对包括体育运动产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在专项资金、用地支持、金融扶持、税费减免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鼓励和支持政策。

市财政每年安排5 000万元的服务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其中3 000万元作为旅游产业发展资金,1 000万元用于电子商务及相关产业发展资金,1 000万元用于支持其他服务业发展,重点扶持平台推进、项目建设、产业提升、企业培育等。

3.5 运营管理

体育特色小镇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运营管理模式[14],政府主要负责管理和引导,遴选优秀的企业入驻体育特色小镇。政府进行主要的前期投入,在基础设施基本健全的状况下,吸引优秀体育产品企业入驻。

通过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制定配套的扶持政策,积极促进不同产品企业间的合作,加速开发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制定规范企业发展避免恶性竞争,实现体育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降低运营成本,既实现了体育特色小镇的快速建设,也将有利于特色小镇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

3.6 人才资源

将极限越野小镇作为人才智力引进的重要平台,通过社会招公开选调及在职培训等方式,引进市场管理、生态、产业、文化、体育等管理型、技术型人才,为大型运动赛事组织、极限运动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引进极限运动教练、著名运动员等,建立冠军运动员之家,提升极限运动发展水平。

4 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策略

4.1 产业引领,核心要素带动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产品相互渗透、相互交叉,逐步融合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是产业发展、演化到高级阶段的表现形式,也是对原有产业形态的再造整合,其最终结果是形成新的产业形式。产业融合能够整合经济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创新,激发经济活力。江郎山运动休闲小镇在充分利用5A级风景区的基础之上,结合江郎山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优势,把握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打造以极限运动为特色项目的运动小镇的同时,加强运动休闲项目的推广和基础运动设施的完善。大力配套旅游体闲、度假养老、文化体验、观光游览、农业体验等产业,形成体育产业为引领,相关产业联动发展,打破原有产业之间界限,使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之间深度融合,从而为江郎山运动休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4.2 文化推广,积极打造小镇特色品牌

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它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象征、记号、术语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江郎山运动休闲小镇结合当地特色文化,挖据极限越野项目的文化内涵,分级分类策划,对项目由来、发展、规则等进行全面清晰系统展示。深度挖掘江郎山的丹霞地貌潜在文化内涵,加大宣传力度,固定承接多项极限运动赛事,吸引极限运动专业运动员参与各类赛事,为极限运动爱好者提供各类体验项目,打造体育小镇的特色丹霞极限运动品牌,增强极限运动体验对游客的吸引力,打造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极限表演及赛事品牌。

4.3 科技融入,促进小镇“智慧”升级

习近平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中强调: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如果科技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能实现转换,我们在经济竞争中处于下风,科技创新是经济体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运动休闲小镇最为一个新兴的经济体,在建设规划的过程中应当要充分重视科技在小镇发展中的重要性,加强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使小镇融入科技,使小镇“智慧升级”。江郎山通过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对景区、赛道、游客、运动员、体验设施、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进行连接,促进智慧展示、智慧运营、智慧管理、智慧应急的发展。通过GPS定位、扫码支付等方式,促进小镇农产品和极限越野装备的销售,方便极限越野设施和运动休闲设施的使用,提升服务质量,推动智慧赛道、智慧景区、智慧小镇的提升。

4.4 人才支撑,多渠道储备体育产业人才

2015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指出:“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运动休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同样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做好体育产业的人才储备是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关键之一。主要从以下几种渠道:引进专业人才、自主培养、产学合作等方式多渠道储备体育产业人才。由于特色小镇建设初期,各层次专业人才紧缺,需采用引进制度吸引各方面、各层次、不同梯度的人才,参与到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同时为促进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必定要解决人才供应问题,自主培养和产学合作培养双管齐下,将有利于各梯度人才的建设。

4.5 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入社会资金

2017年8月17日,浙江省体育局开始关于运动休闲小镇的认定工作,并发布相关标准,要求申报的小镇3年内体育固定投资不低于2亿元,5年内不得低于5亿元,用于核心运动休闲项目投资不低于5000万元,5年内不得低于2亿元。这一标准对于小镇在建设时需要有较强的资金做保障,除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扩大政府支持以外,还需积极地利用多种渠道引入社会资金。抵押担保融资、以市场为导向的融资平台、以商招商的创新模式,都将有利于社会资金的融入。搭建市场为导向的融资平台,有助于吸引社会资本的融入。以商招商,在现有投资企业项目的基础上引入其他企业融入扩大产业链。

[1]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Z].2017,2018.

[2] 王虹.特色小镇的发展与治理,公众有哪些看法期待[J].国家治理,2017(15):3-16.

[3] 钱巧鲜.特色小镇体育生态建设研究——以浙江诸暨大唐袜艺小镇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16,38(3):25-27.

[4] 张清华,宋年春.体育特色小镇构建背景下峡山区体育旅游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7(3):19-22.

[5] 张雷.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概念、类型与发展路径[J].体育科学,2018(1):18-26.

[6] 沈克印,杨毅然.体育特色小镇: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体育产业跨界融合的实践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6):56-62.

[7]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Z].2016.

[8] 曾江,慈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2016(12):51-56.

[9] 华颖.健康中国建设:战略意义、当前形势与推进关键[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6):105-111.

[10] 张月蕾,张宝雷,杜辉,等.“健康中国”背景下体育特色小镇创建路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1):41-45.

[11] 余子萍.旅游度假区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分析——以南京珍珠泉旅游度假区为例[J].中国市场,2016(8):163-165.

[12] 杨振之.论度假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J].旅游学刊,2005(6):30-34.

[13] 黄细嘉,宋丽娟.红色旅游资源构成要素与开发因素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53-59.

[14] 王璐.市场化运作过程中政府的角色重构——以龙泉青瓷小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6(3):87-91.

猜你喜欢

极限运动体育产业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CK小镇”的美好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体育产业之篮球
2018“三峡之巅”CHINA X3中国·奉节国际极限运动季隆重开幕
跳伞极限运动摄影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