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受阻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2018-06-28周永青

考试周刊 2018年57期
关键词:解决方法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摘要: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在数学学习中,思维能力的发散是首位。因此,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任务。本文将从数学思维能力受阻的原因、具体表现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解决方法

一、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受阻的原因

根据小学生认知水平的特点和平时的教学观察和有关资料总结,小学生数学思维受阻的形成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 新旧知识缺乏明显的连接点

由于小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有限,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不能找到与旧知识的联系,这样就会使学生学习新知识感到特别的吃力,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思维得不到发散。

(二) 对新知识学习失去兴趣

当小学生对学习数学新知识失去兴趣之后,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所以学生的数学思维就不会发散。学生失去学习数学新知识的兴趣有很多,主要体现有学生心理不成熟,数学知识有限,学习不主动,缺乏合作意识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并且师生关系不融洽。

(三) 抽象的数学语言,导致学生的理解能力受阻

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数学学习的内容不断地增加,由于学生不能及时的改变数学思维方式,所以学生就不能掌握新知识,因此数学成绩不好,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恐惧。

(四)数学思维意识较差

因为大多数学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所以有碍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不仅使学生错过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机会,而且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发散的欲望。大多数学生认为能够掌握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就足够了,缺乏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于创新的自信心。

(五) 有些教师中途接班对自己的学生不完全了解

由于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很难兼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发现到学生的思维困难之处,而是按照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当学生在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时总是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学生的数学思维受阻,从而影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

(六) 动手实践的增加导致数学思维能力减弱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要求,近年来注重了对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了对数学活动的指导,然而动手实践能力的加强不等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加强。在动手操作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忽略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导致小学生数学思维不能得到发散。

二、 小学生数学思维受阻的具体表现

由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与方法不同,所以小学生数学思维受阻的表现各不相同,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不能深刻的理解数学的定义和定理的产生过程,仅仅停留在问题表面上,从而无法摆脱表面现象而把握问题的本质,由此而产生的后果是:

1. 小学生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只顺着事物的发展过程去思考,缺乏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

2. 抽象思维能力弱,小学生喜欢解决直观的或熟悉的数学问题,而对那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常常抓不到问题的本质,由此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变得单一。

(二) 个体差异导致数学思维的差异性

有的小学生数学基础好,有的小学生数学基础差,因此他们数学思维方式不同,导致同一数学问题,他们的认知感受也不完全相同。尤其是那些数学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一方面不能用原有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进行分析问题,另一方面不能找到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一些问题中的条件不能从多方面去加工,不能很好地把握数学思维的过程,从而不能进行数学思维发散。

(三) 数学思维的负面性

小学生接触数学的时间不长,而教师教学时间长,教师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不能多样化,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有利于学生解决同类数学问题,但遇到新的数学问题时,学生不能根据新问题的特点做出灵活的反应,使自己的数学思维陷入僵化状态,从而数学思维受阻。

(四) 数学思维的片面性

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能系统化。如对数学知识满足于形式上的理解和记忆,忽略了其本质特征。对于抽象的数学语言不能完全理解,这就不可能使得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因此数学思维能力就不能发散,从而影响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 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目标,而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模式是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因此,小学教师非常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实施。

(一) 构建数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在思考与探索中获得成功。如果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会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就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只有把教授的新内容融入实际生活情景中,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否則,学生会对数学产生厌恶,使得学生学习的效果不好,从而导致学生数学思维不能得到发散。

(二) 构建思维机会,拓宽思维空间

数学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到数学知识,而且还是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其主要措施应当是:第一,数学思维是学习新知识的重要环节,在学生思维活跃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探究问题,从而使学生很好地解决问题;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学生发散思维的机会,提高学生的思维认识,使得学生思考问题思路得到拓宽。

(三) 搭建自主探索的桥梁,引导思维发散

在自主探索的环境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如果在学生思考问题时出现思维阻碍,我们就要引导与鼓励学生去探究。只有在思维活跃的下,每个人的数学思维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与提高。在自主探索的前提下,学生才有机会去思考问题,并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使数学思维发散得到提高。

(四) 构建类比思想,引导思维认识

类比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思维活跃是在类比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在严肃活泼的课堂上,因为每个学生数学思维的方式不同,所以很多学生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构建数学类比思想,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使用类比思想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条件。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认识得到提高。

(五) 构建新旧知识网络,搭建思维活跃桥梁

数学是逻辑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以学过的知识和知道的知识为前提来学习新知识,新学的知识又对学过的知识起到拓展。在教授新知识前要对与新知识相关的知识进行复习,为新知识学习做铺垫。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新知识,在教授新知识的同时构建知识网络、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学生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来学习新知识,使知识更加系统化,从而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六) 加强针对性训练的力度、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多做题,而是要有针性地练习,做到举一反三才能奏效,数学思维才能提高。因为学生思维存在某种定势,所以不仅需要针对性的练习,而且还要变式练习,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展。

(七) 倡导解题方法多样化,增加思维机会

因为小学生知识的水平不同,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同的。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达到对问题的全面认识,从而学生就能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小学的计算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并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体会到不同数学思想方法应用的优缺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应该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使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这是教学目标制定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从理论上分清“知识”“技能”“能力”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要因材施教,善于运用教学规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探究問题的想法,合乎情理的思维过程都展现出来,激发其主体意识,鼓励其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总之,要把学习知识,培养技能,提高能力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就是要有计划有目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作者简介:周永青,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冶父山镇田埠学校。

猜你喜欢

解决方法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农村移动网络覆盖探讨
针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