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楷书结字法系列讲座之二体势平正原则及其方法

2018-06-27高光天

少儿美术·书法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结字楷书笔画

文高光天

GAO GUANG TIAN高光天

中国科学院退休科学工作者,自幼喜欢书法,退休后开始研究书法理论,试图从文理交融、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角度研究楷书结构。现在已获得六项国家书法专利,发表《启功结字黄金律科学解析》《启功结字黄金律再解析》《古今习字格发展路线图》等文章,所撰写的《楷书黄金律》和《楷书结构原理》两本著作即将出版。

一、体势平正原则

结字或结体的过程,从时空角度看是在力的作用下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或节奏在空间展现的一种时空艺术架构;从组合过程来看又好像是搭积木,字的笔画对应积木的部件,字的结构对应积木搭成的房子,这个过程包含“形”与“势”,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两种艺术元素。书写完一个字,则在时空框架内呈现一个字体的形势,书法家常用“体势”一词描述其结构态势。《中国书论辞典》 (陶明君,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对“体势”一词解释为:“指因字的结体与布白的变化而产生的笔势,在营构‘体’的过程,实质上也是生成‘势’的过程,形生势成。”

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指的就是“体势平正”。历代书法家所写篆、隶、楷书的结构都是体势平正的,即使是行书和草书,单个字体的笔画、结构有时看来并不平正,但从整体来看也是平正的。由于体势平正的物象,人们必然产生安稳、舒适的感觉而知其美;若见倾斜不稳的物象,必产生惊险危惧的感觉而知其丑,所以学习楷书首先要求平正。所谓平正,并不是要求每字的横画必平,竖画必直,而是要求每个字及其笔画符合视觉平衡,不失重心。“平”指横向笔画的自身安排和左右对平,“正”指纵向笔画自身形态、部件自身端正和上下对应笔画对正,这是结体“平正”的基本特征。如何做到体势平正,便是本文后面将要具体介绍的体势平正方法。体势平正是概括结字方法的一项艺术原则,为了帮助大家透彻理解结字法,如何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首先解释一下这项艺术原则背后的科学道理。

二、 艺术原则科学解析

书法是一门视觉艺术。如何运用视觉科学的概念、方法和原理解释书法现象,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但在书法教学中能为学生解疑释惑,培养兴趣、陶冶情操,也有助于深入理解书法艺术蕴藏的科学内涵。

1. 视觉重量概念

书法中常常提到“笔画的轻重平衡”“结体的上下、左右、内外平衡”“字的重心平稳”等等,这些“平衡”“轻重”“稳定”等概念都与“重量”密切相关,但这个“重量”绝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引力重量”,而是与视觉重量密切相关的。按照阿恩海姆的视知觉理论(鲁道夫·阿恩海姆,孟沛欣译《艺术与视知觉(新编)》,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我们看到的图像都是具有“视觉重量”的,也就是说图像内容是有重量的。有趣的是这个重量不仅和图像大小、颜色的深浅有关,还与图像所在位置、紧凑感、孤立性、形状等视觉因素有关。显然同一张图中图像大的比小的重(见图1-a);同样的图像,在画面中的位置越高,势能越大,重量越大(见图1-b);两球大小一样,本应该感觉一样重,可是由于有左右位置关系,右边的球会感觉比左边的更重(见图1-c);在图1-d中,由于笔形错觉,粗细均匀的横画看上去中间显粗,两端显细,其原因一是人眼在看横画时停留在中间部分时间较两端要长,二是横的两端白度大于中间段(视觉黑白度原则)。因此唐楷以横画两头起落笔顿势加粗的形式,既解决了笔形错觉,也使单线横画有了“左低右高”起伏姿势,以增加美感(见图1-e)。另外右手握笔“左低右高”书写时,腕、指顺畅、自然方便,容易取势。

图1. 视觉重量与图像大小、位置的关系

2.“左紧右松”的视觉科学

前面提到图像的视觉重量与紧凑感有关,阿恩海姆指出:“散乱的物体向中心靠拢的程度,亦会影响到重力”,“垂直走向的图形看起来要比倾斜的图形重力大些。”在图2-a中左边图形比右边图形感觉重些,因为左边的线条密集,而右边的线条疏散;图2-b所示的两个大小相同且线条疏密一样的图形看起来右边的图形重些,原理同图1-c;在图2-c中,调节左右线条的疏密程度,即左紧右松,目的是使左边与右边图形的视觉重量相近。在古人的书法理论中也有相似的记载,如谈及左右结构的字时,都强调要“左促右宽”,即“左紧右松”,如图2-d中的“林”字,看起来舒服,因为视觉重力平衡。反之,如果将此字写成左右线条疏密均匀(对应图2-b),就会看起来难看,没人这么写字。

图2. 视觉重量与紧凑感的关系

3.“上紧下松”的视觉科学

在造型心理学里有一个经典的关于上紧下松的范例:有两个一样大小颜色的正方形,纵向地把两个正方形叠在一起,如下图3所示,视觉上会误以为上面的正方形较下面的正方形面积要大(并且上面的正方形较下面的正方形感觉重量要大,见图3-a。因而,为了维持视觉的等量均衡,习惯性地将上面的正方形处理得小一些紧一些,这种视觉均衡的处理原则无论是中国的书法还是国外的字体当中,都采用相同的处理手法 ,见图3-b中阿拉伯数字“8”、英文字母“S”和图3-c中的楷书“昌”“多”二字。

图3. 造型心理学中一个经典的关于上紧下松的范例

4.“内紧外松”的视觉科学

根据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由于视知觉心理力或视觉张力的作用,一个正方形外框的中心处最稳定,所以一个方框内的汉字的笔画分布,只有当各种笔画向中心汇聚时,眼睛看起来才舒服,否则会产生视觉张力向外框移动的倾向,所以不稳定,自然不舒服,请见图4中楷书“田”“衣”二字。

图4. 视觉张力与“内紧外松”原则的关系

三、体势平正方法

在古人“二四六八”法基础上总结出8种体势平正方法,为了囊括各种处理情况,在方法种类尾数之后可增添B、C、D等扩展空间,如G03B、G03C;为了体现结字方法的普遍规律,对每种方法都挑选欧、颜、柳三体同字范字做具体讲解。在第一种方法G1后面出现两个名字,前面称作主名,例如“平正”,以便与古法一致,后面称作次名,例如“横画不平”,起到解释说明作用;在次名之后跟随的古法代号“H30,L34,Z3”表示G1是根据“二四六八法”中黄自元的第30法、李淳的第34法和智果的第3法归纳而成。如果后面没有提供古法代号,例如在G02法中,说明该法属于古法无有的创新之法。其他类同,不再赘述。

G01平正,横画不平H30,L34,Z3顺从视觉规律,横画要写得左低右高,多横要长短参差,要求字的体势平正

G02对平,左右对平左右两边的横画虽然分离(称作“横断”),但应力求对平、笔断意连,方向一致,不可松散。

G03横势,天穹覆下,H5,L31,O8为突出上长横主笔对下的覆盖作用,要写得长而细,呈下俯之势。与下部笔画相接用“虚接法”。另见G39C。

G03B横势,地隆载上为突出下长横主笔对上的承载作用,长横呈俯势,右端不可过长,且须下压。与其他短横配合时,注意长细短粗、长俯短仰。

G03C横势,中腰横担中腰横比其它横画长(比竖画细),一般情况中腰横应收笔下压,起到平衡或挺中的作用,以保证全字笔势平稳。另见G29。

G04纵势,竖贯正直H6,L32竖画多的字,主笔中竖宜长,其余笔画适当收敛,主笔端正有力,字形挺拔。竖画不是一味笔直,要曲中见直。

G04B纵势、正中求斜结字虽然讲究端正工稳,但在一个字中往往利用竖画的开合之势正中求斜,一是为增加动感,二是对中竖主笔起到陪衬和烘托作用。

G05中正,上下直对中竖要写得中正,要上下直对,分两种情况:一是当上点和下竖相对时,都要力求端庄、分别对正,形断而意连,不可偏侧。二是当上竖和下竖分开(称作“竖断”)相对时,上竖和下竖虽然分开,但都要力求端庄、分别对正。注意上下“直对”不等于上下居中在字的中轴线上。

G06对正、交点对正,H35,H40,Z15,16撇与捺相交,相互映带,其交点与上下对应笔画对正,显得整体庄重。注意对正而不居中,即“正者偏之”。

G06B对正、,窄对宽中凡上下部件宽度不同的字,要把窄的部件对准宽的部件的中间,不要偏左或偏右,以求整齐平稳。

G06C对正,左右对中如果上下结构的一个部件的二级结构是左右型的,那么另一个部件要对准该左右型部件的整体中间而不是其左右分界线。

G07偏侧,偏者正之H63,L 71,L73,O6对于偏斜的字,要斜中求稳,反向补偿,所谓“偏者正之”,偏斜分三类:偏向左方、偏向右方、略有偏斜。

G08偏正,正者偏之H11,L 51,L52,O6如果中竖(包括竖钩)左右有撇捺,为突出右捺中竖须偏左,上横写短,撇短捺长;如果中竖左右无撇捺或其他笔画,则中竖略向右偏,为左面留出视野空间;如果左右撇捺组合,撇收捺放,如“天”字,以上三种情况又称作“中轴不中”。另见G52C、G96。

猜你喜欢

结字楷书笔画
楷书的教与学
《兰亭序》对初唐楷书风格构造的影响
简论启功的书法教育成就
隶书“接笔”论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杜甫《寄韩谏议》(楷书)
找不同
徐州《从事墓志》书法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