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谱解(五)

2018-06-27温炳涛于海成

少儿美术·书法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刻本书法

文/温炳涛 于海成

《书谱》是唐孙过庭著并手书的一篇书法理论专文。其对正草二体书法阐述之精辟见解,广泛为书法家所接受。致其注释、译注、临写者甚多。此卷现存墨迹,据查是孙过庭亲书,纵二十七点一厘米,横八百九十八点二四厘米,乃宗『二王』一派的清丽草书,水平之高可目为唐朝一流水平之作,受历代书家珍重。前有宋徽宗瘦金书『唐孙过庭书谱序』签,并有『宣和』联珠玺等印。原作曾经宋王巩、王诜,元虞集,明严嵩、韩世能,清孙承泽、梁清标、安岐等收藏,后入乾隆内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除墨迹本外,并有历代刻本多种传世。著名的如『太清楼本』是宋徽宗大观三年(一一〇九)刻本,此本最好。可惜只存残片十四页,原石早佚,此为海内孤本。原墨迹缺三十余字,首开前十七字可补墨迹所缺。有张伯英、罗暖、林志钧、马叙伦、齐燕铭等跋,并有『石门吴乃琛忱珍藏』『清净』等藏印八方,由陈叔通家属捐赠给国家,现藏故宫博物院。还有薛绍彭刻本。宋以后还有几种版本,都不精(如吴说刻本、曹骖刻本、文徵明停云馆刻本、陈瓛刻本等)。到了清朝,有天津安岐的『安刻本』较好,稍后的『三希堂本』亦好。日本也有刻本流传。

原文:

又一时而书,有乖①有合②,合则流媚③,乖则雕④疏⑤。略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⑦务⑧闲,一合也;感惠⑨徇⑩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⑩,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遽⑩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⑩,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⑩,四乖也;情怠⑩手阑⑩,五乖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⑩。

注释:

①乖:违背、背离,不协调。

②合:符合、适合。《孙子·九地》:“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③流媚:犹谓柔媚。

④雕:“凋”的古字,衰落。

⑤疏: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雕疏:凋零,零落。宋苏辙《和毛君州宅八咏·翠越亭》:“檐间翠樾雕疏尽,却放墙东好月来。”

⑥略:大致,简单,不详细。

⑦怡:和悦,愉快。

⑧务:事务。

⑨惠:恩惠。

⑩徇:通“殉”,为了某种目的而死。《史记·伯夷列传》:“贪夫殉财。”徇知,此指报答知己。

⑩发:散开,分散。

⑩遽:匆忙、仓促。《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景公遽起。”《左传·昭公五年》:“越大夫常寿过帅师会楚子于琐闻吴师出,盖起疆帅师从之,遽不设备,吴人败诸鹊岸。”

⑩屈:使弯曲,与“伸”相对。

⑩称:适合。

⑩怠:懈怠、疲惫、不恭敬。《荀子·儒效》:“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书·大禹谟》:“汝帷不怠,总朕师。”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夜。”

⑩阑:衰退、消沉。南朝宋谢灵运《长歌行》:“亹亹衰期?迫,靡靡壮志阑。”情怠手阑:犹言神情疲惫,手腕无力。

⑩差:不同,不同之点。

译文:

作书时,有“乖”有“合”,合则流畅秀媚;乖则零落粗疏。大略说明原因,各有五种情况:精神愉快,事务悠闲,是一合;感人恩惠,酬答知己,是二合;季节调和,气候温润,是三合;佳纸良墨,互相映发,是四合;偶然兴起,提笔作书,是五合。心不在焉,事务缠身,是一乖;违反己意,迫于形势,是二乖;燥风吹迫,炎日当空,是三乖;劣纸恶墨,两不称手,是四乖;精神倦怠,手腕疲乏,是五乖。在“合”与“乖”之间,书法优劣对比明显。

解析:

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而且,这个心理活动经常是由主观和客观环境所造就的。书法创作的心理活动更是这样。据说当年王羲之在兰亭雅集时当场写就《兰亭序》,回家后又重写多遍都不如第一遍好。这里的道理就是说王羲之在雅集时,游山玩水,无累牍事物,心情是愉快的,在座者都是斯文知音,阳春三月风和日丽,鼠须笔,蚕茧纸,得心应手——“五合交臻”,所以才有佳作。而回家后再努力重写,反落得“心遽体留”,起码也是“情怠手阑”——当然不能有佳作。书法创作和其他艺术创作虽然都需要主观客观的相互配合,但不同处是:书法创作所需时间甚短,有时是不假思索,一气呵成。

原文:

得时不如得器①,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②,思遏③手蒙④;五合交臻⑤,神融笔畅。畅无不适⑥,蒙无所从。当仁⑦者得意忘言⑧,罕⑨陈其要;企⑩学者希⑩风叙妙,虽述犹疏。徒立其工,未敷⑩厥⑩旨⑩。不揆⑩庸昧⑩,辄⑩效⑩所明,庶⑩欲弘⑩既往之风规,导将来之器识,除繁去滥,睹迹明心者焉!

注释:

①器:工具。

②萃:聚集、汇集在一起。

③遏:阻止、阻拦。

④蒙:昏迷,眼发黑。

⑤臻:到。

⑥适:切合,相合。

⑦当仁:当之无愧。

⑧得意忘言:此为《庄子》的哲学、美学命题之一。《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庄子·大道》:“语之所贵者,意也。”《庄子》认为“意”重于“言”,对于主体与客体、创造者与欣赏者、表达者与接受者来说,“意”的创造表达和接受领会都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只要得到了“意”,便可将“言”忘却。《书谱》引用《庄子》的话,表明在书法创作中只要情感的表现得到了满足,其他的笔墨形式与规则皆可抛却,此乃孙过庭书法美学的最高抒情哲理。

⑨罕:稀少。

⑩企:踮着脚看,今用为盼望的意思。仰望、盼望。

⑩希:观望。

⑩敷:陈述、铺叙。

⑩厥:代词,其、他的,那个。

⑩旨:宗旨、要领。

⑩揆:度量、考察、揣摩。

⑩庸昧:谓资质愚钝,才识浅陋,常用作谦词。

⑩辄:总是。

⑩效:显示,呈现。

⑩庶:表示希望发生或出现某事,进行推测;但愿,或许。

⑩弘:扩充,光大。

译文:

天时有利不如工具得宜,工具得宜不如志愿实现。如果五“乖”相聚,使人头脑昏蒙,下笔茫然;五“合”汇集,让人心情愉快,笔画流畅。书写流畅者无所不适;书写昏蒙者茫然无所从。精通书法者,往往得意忘言,几乎不讲笔法的要领;期望学习的人,只看到表面,而想阐述书法的奥妙,虽然讲述大意,却粗疏不精,白费工夫,未能阐明要旨。不顾个人见解愚昧,讲述自己的习书心得,但愿能弘扬传统法度,启发后学者的聪明才智,去掉繁冗芜杂的论述,看到前人的书论,能够心领意会。

解析:

书法创作过程中,作者能否把书法创作的时空观把握好,关系到作品的成败。什么是“书法创作的时空观”呢?我认为,从客观条件到书者的主观意识,都要无阻遏,似乎形成了“白茫茫一片”,心中感到畅通空阔,提高到美学心理就是“空灵”“不胶滞”,这样一来无拘于心,自然活脱于笔,一幅优秀之书作便成功了。这正是孙过庭的“五合交臻”的效果。

原文:

代①有《笔阵图》②七行,中画执笔三手,图貌乖舛③,点画湮④讹⑤。顷见南北流传,疑是右军所制。虽则未详真伪,尚可发启童蒙,既常俗所存,不藉编录。至于诸家势评,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今之所撰,亦无取焉。

注释:

①代:本应作“世”。因为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改为“代。”

②《笔阵图》:传为晋卫夫人所作,王羲之书。

③舛:违背。

④湮:埋没。

⑤讹:错误。

译文:

世代相传有《笔阵图》七行,中间画有三幅执笔的手势,图像谬误不真,点画模糊错误。近来在南北各地流传,可能是王羲之的作品。虽然不能确定真伪,但还可以启发初学书法的儿童。一般人手中都有《笔阵图》,就不再编录在此文中了。至于以前各书家对《笔阵图》的评议,多数流于虚浮文饰,都是描述外面的形状,没有阐明内在的道理。我现在撰述的文章,不采用这些评议。

解析:

从孙过庭时代,有关书法艺术的论述,就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是讲技法而简单,二是谈理论而浮华。《笔阵图》就是讲技法的书,孙氏以为“尚可发启童蒙”——简单。书法理论方面的文章,自萧衍《书评》作俑,大多骈、韵并用,华美斯成,但不敷实用。现代讲书法技法的文章,依然是简单为多,但是,不要忘了“当仁者得意忘言,罕陈其要”,更何况“箴秘以深”者多呢?

原文:

若乃师宜官①之高名,徒彰②史牒③;邯郸淳④之令⑤范,空着缣⑥缃⑦。暨⑧乎崔、杜⑨以来,萧、羊⑩已往,代祀⑩绵⑩远,名氏滋繁。或籍甚⑩不渝⑩,人亡业显⑩;或凭附⑩增价,身谢⑩道衰。加以靡⑩蠹⑩不传⑩,搜秘将尽。偶逢缄赏,时亦罕窥,优劣纷纭,殆难觎缕。其有显闻当代,遗迹见存,无俟抑扬,自标先后。

注释:

①师宜官:汉代书法家。

②彰:明显,显著。

③牒: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或竹片。史牒:史册。《晋书·隐逸传·卒谧》:“伯夷去国,子推逃赏,皆显史牒,传之无穷。”

④邯郸淳:一名竺,字子叔,或作子淑。三国魏颍川人,魏文帝时为博士,给事中,精于古文,晋卫恒《四体书势》:“魏初传古文者,出于邯郸淳。”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邯郸淳书应规入矩,方圆乃成。”唐代张怀瓘《书断》列邯郸淳古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入妙品,谓其“八体悉之,师于曹喜,犹精古文,大篆、八分、隶书”。

⑤令:美好,善。令范:良好的典范。南朝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夹钟二月》:“成万世之良规,实百年之令范。”

⑥缣:双丝的细绢。

⑦缃:浅黄色的帛。缣缃:供书写用的浅细绢,泛指书册。唐代颜真卿《送辛子序》:“惜乎困于缣缃,不获缮写。”

⑧暨:到、至,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暨乎今岁,天灾流行。”

⑨崔、杜:崔瑗和杜度。

⑩萧、羊:指萧思话和羊欣。萧学书于羊,以隶书见长。羊则受书法于王献之。萧思话(406—455)兰陵人,宋文帝元嘉中为青州刺史,后至散骑常侍、中书令、丹阳尹、郢州刺史。工行、隶、草书。南朝齐王僧虔《论书》:“萧思话全法羊欣,风流趣好,殊当不减,而笔力恨弱。”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萧诗话书走墨连绵字势屈强,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宣和书谱》谓萧思话书:“风流媚好,殊不在羊欣下。”羊欣(370—442)字敬元。泰山南城人,历官中散大夫、义兴太守等。王献之外甥,尝从舅学书,善隶、行、草书。范晔、萧思话、王僧虔皆师其书。南朝齐王僧虔《论书》:“欣书见重一时,行、草犹善,正乃不称。”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谓羊欣真书“一时绝妙”。

⑩祀:世、代。

⑩绵:像丝绵那样延续不断。

⑩籍甚:盛大、卓著。《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陆生以此游汉廷公卿间,名声籍甚。”

⑩渝:改变,违背

⑩显:传扬。

⑩附:依从。

⑩谢:去世。

⑩靡,碎烂,毁坏。

⑩蠹:蛀蚀。

⑩传:流传。

译文:

像师宜官名声显赫,只在史册载有大名;邯郸淳典范良好,不过在书卷上留个名声,他们都没有作品流传。至于崔瑗、杜度、萧子云、羊欣之后,在这漫长的年代里,出现很多名家。有些在当时已负盛名,经久不衰,其人虽不在世,书法却备受推崇;有的书家依附权势抬高身价,人过世后,书法很少受人称道。另外,有些书法作品因糜烂蠹蚀而不传于后世,或被人搜刮无遗,偶然虽有被鉴赏的机会,但机缘很少,好坏混杂一起,几乎难以辨别。当代闻名的书家,还有墨迹存世,不必凭借别人的褒贬来分辨出他们的高低。

解析:

孙过庭在此发了一番感慨:书法作品能否传世,当不借名人权贵的吹捧(也包括不以作书人是否是名人、权贵),而是凭借作品水平的高低来决定能否传世。目前书法界的情况也存在这么一个问题,报刊杂志(特别是书法专门刊物)所发表的书法作品,发表标准并不是凭作品水平,而是凭着作者的地位,或作者与刊物编者的关系而定。因此有些年轻人就找到我问这是怎么回事,言下甚表不平。我即以“藉甚不渝”和“凭附增价”以答来者,皆首肯而去。

猜你喜欢

刻本书法
和刻本《事林廣記》中所見宋詞——《全宋詞》未收《迎仙客》詞六首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密韵楼藏元刻本《南丰先生元丰类稿》版本关系初探
书法
古人做书为什么不加页码
书法欣赏
书法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