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要搭好预习这块“铺路石”

2018-06-26郑丽真

新教师 2018年4期
关键词:铺路石导语梅花

郑丽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预习可谓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式。当今的语文教学已经将预习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其目的就是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使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因此搭这块“铺路石”是极其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开展预习,取得良好的效果呢?

一、动之以情,激发预习兴趣

叶圣陶曾经说过:“学生能做到不需要教师就自能读书、作文,掌握语文这一工具,那便是语文教学的成功。”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小学阶段的学生这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的学习常常是无意识的,而且带有很强的情绪性,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情感教学,激发预习的兴趣,把他们引入乐学的境界。随着年龄与见识的增长,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不断地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也跟着增强,学习的目的不再是懵懂无知的。因此他们对学习上的成败感受也愈发强烈,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动之以情,多关注学生思想与情感上的需求,设计合理的预习作业,以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如教学《蝙蝠和雷达》这一课,让学生预习时,可要求他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试着填一填三次试验的表格,画一画、演一演,学当讲解员说一说蝙蝠是如何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想一想蝙蝠与雷达有什么联系。最后要求学生查阅、搜集仿生学科普的资料,并根据仿生学自己设计一种小发明。这样的预习作业学生其乐融融,他们通过读课文,查找资料,请教老师,获得了许多知识。因为课前准备充分,所以上新课检查预习时,他们便可以畅所欲言,展示预习收获。此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让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预习带来的成就感,深刻地感受到预习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就能进一步激发他们预习的兴趣。

二、归之若流,设计预习目标

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习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布置预习任务时,教师要根据学情,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梯度目标,因人而异地安排预习要求。只有这样,他们才易于达到目标,才会对预习归之若流,欣然接受。如教学《草船借箭》,可以将预习目标分为两个层次进行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进行自主选择。第一层次:(1)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要求做到读的时候不增加或减少文字,不读错别字,不颠倒词序。(2)能够独立地借助工具书把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会。(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层次:(1)弄懂草船借箭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2)想想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3)摘抄积累表现聪明有智慧的成语。(4)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何感受或启发?(5)请找出原著《三国演义》读一读,加深了解本文中的人物特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选择完成第一层次的目标,而优等生则可以选择完成第二层次目标。当学困生已经能顺利完成第一层次预习作业后,教师要鼓励他们朝着第二层次预习目标继续努力,缩短自己与优等生之间的距离。

三、授之以渔,提升预习能力

1. 围绕导语,明确重点,掌握规律。教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课程的编排也都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以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他们的认识水平。小学语文教材是按专题进行组织教材内容的,不同专题的学习侧重点不同,在每个单元的前面还都安排了单元导语。这些导语不仅点明了本组的学习专题,还提示了学习的重点、读写训练点。因此,在每一个新的单元学习前,可引导学生从阅读导语部分入手,明确该单元学习的内容及重点,使之对整个单元有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在預习时要围绕导语提示的这些要求及重点去阅读、思考、寻找问题,学会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关注课文,发现各类文章的不同特点,总结出不同体裁的文章的学习规律并逐步掌握。

2. 分步阅读,领悟方法,质疑释难。学会阅读是预习的关键,可以用分层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掌握阅读步骤,指导他们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预习课文。第一步:通读感知。首先要求学生认认真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看看有哪些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查一查,弄清这些生字词的读音、字形、字义;扫清字词障碍后,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写了哪些人,哪些事。第二步:再读理解。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标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揣摩语言,领悟表达方式。第三步:细读深究。让学生读一读课后的“思考·练习”,因为“思考·练习”是根据文章的重点进行设计的,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除此之外,还可让学生想一想,除了这些问题,还有哪些疑问。有了问题,学生就有了新的预习目标,就会再次细读课文,进行深入探究与思考。如预习了《将相和》,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后,便会提出“为什么用‘将相和作题目?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何内在联系?”等问题,这不仅可以引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人物的品质,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在学习中寻疑释难的能力。

3. 圈点批注,丰富积累,提高能力。预习时,可让学生圈圈点点,将生字、难解词句、好词佳句,以及疑惑处等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把自己的感悟批注在相关词句旁边,还可试着在读书笔记本上自主积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成语、名言诗句,以丰富语言积累,为更进一步的学习、探究做好准备。比如预习《梅花魂》时,让学生积累描写梅花的成语与诗句,等到学习课文领悟梅花精神时,他们就能如鱼得水,用自己积累的成语和诗句来赞美梅花,歌颂梅花的精神。教师要严格要求,认真指导,而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知识储存,预习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四、持之以恒,养成预习习惯

学生预习习惯的形成无法一蹴而就,教师要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反复训练,让他们养成不预习不上新课的习惯。课前督促学生按照要求完成预习任务,课堂上要把预习检查落到实处,引导学生结合课前的预习,对课文的知识进行探究,对于他们的发现与探究应该及时予以表扬与肯定,让学生体验到因为自己课前的预习而带来的成功与快乐。这样的课堂才能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主体地位,实现师生互动、全体学生总动员的积极主动的学习场景。只有把预习这块铺路石搭得扎实牢固,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还给学生,才能充满活力,成为名副其实的有效、高效的课堂。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黄晓夏)

猜你喜欢

铺路石导语梅花
导语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导语
梅花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