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升来华留学生趋同化教学管理

2018-06-26朱弘扬宋贝贝

神州学人 2018年5期
关键词:趋同化教学管理留学生

朱弘扬?宋贝贝

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家”。《计划》指出,到2020年,全年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校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15万人。为实现这一目标,《计划》明确指出在来华留学生教学管理上积极推动来华留学人员与我国学生的管理和服务趋同化。

趋同,表达了来华留学生教学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即在来华留学生的培养和管理模式上趋向于等同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中国学生的培养和管理模式。趋同化教学管理是当今来华留学生教育领域的共识,是我国学历来华留学生教学管理的重要趋势。国内多数高校的来华留学生教学管理都处于发展状态,各高校的趋同化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

管理存在的问题

趋同化教学管理的核心在于推动来华留学生教学管理和服务与中国学生的趋同,摒弃以往的“贵族待遇”和“特殊照顾”。在具体推进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步伐过快、操之过急、概念不清的现象,进而导致在趋同化教学管理中出现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际化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管理模式不通畅。具体表现为部门权责不清、管理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等现象。趋同化教学管理体系的建构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且无现实经验可寻。在具体系统设计过程中,极易产生经验主义思想,理所当然而忽略细节,最终导致组织部门间权责模糊,造成管理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不良现象。在管理过程中重刚性约束,轻柔性服务,人文关怀不足,师生关系不佳。此外,由于来华留学生中文水平不足,以及管理人员英文水平欠缺,导致在来华留学生教学管理过程中知识或是信息的传达效率较低,甚至出现一些错误传达,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现象。

管理队伍力量不足。表现在一方面来华留学生辅导人员配备不足,另一方面来华留学生辅导员的业务能力有待加强。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联合制定的《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国际学生辅导员配备比例不低于中国学生辅导员比例,而目前多数高校很难达到这一要求。此外,来华留学生的管理工作属于外事工作,且来华留学生群体具有较大的文化、宗教、思维和行为差异,这对来华留学生辅导员业务能力提出了严格的挑战。我国多数高校普遍缺乏管理来华留学生的经验,来华留学生辅导员对来华留学生的思想状态、生活习惯、思考方式等也缺乏了解,而针对来华留学生辅导员的专项培训尚未完全普及。

培养质量不佳。一方面,来华留学生的课程体系及内容建设缺乏完整的国际化标准,课程体系过分强调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的宽与厚,弱化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在来华留学生培养过程中缺乏系统的评价机制,从新生入学评价到日常学习过程的评价都不够健全。特别是入学评价体系的缺乏,导致来华留学生生源质量良莠不齐,给后续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带来很多阻碍。对来华留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在其学业质量要求上“打折”,出现了来华留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风不良等状况。

管理体系的建构

管理模式建构。当前,多数高校的来华留学生规模在各个学院分布不一且差异较大,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使用固定的模式会出现诸多不适应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在来华留学生的管理手段上讲究发展性与多元化原则。发展性是指管理思路与方法要与时俱进,针对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思路和方法;多元化是指能够灵活地创新管理手段,例如在来华留学生的教学管理中引入导师制度和助教制度,形成教学、行政、学生“三位一体”的全员参与、协同管理服务的格局。

导师制度是指在学历来华留学生的教学管理中设置学术型导师和事务型导师。学术型导师是指由专业水平深厚的教师对来华留学生进行学术思维、专业知识的引导训练,一般由专业教师担任;事务型导师是指在来华留学生的日常生活、文体活动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来华留学生尽快了解中国文化、适应中国方式,指引学历来华留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一般由行政人员担任,努力一改以往的“服从式”管理到“服务式”管理。助教制度是指选拔优秀学生辅助教师开展教学与管理,例如学习活动组织、学风建设,等等。这些优秀学生既可从来华留学生中选聘,也可从中国学生中选聘。助教过程可以加深中外学生交流,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也可以调动来华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更多来华留学生投入学习、投入科研、投入竞赛。

管理队伍建设。管理好来自不同国别,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来华留学生群体并非易事,需要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管理队伍。这支队伍包括负责日常事务的专职来华留学生辅导员、负责教学事务的来华留学生教务人员、英文水平良好的研究生助理、来华留学生自治管理组织,以及志愿者团队。来华留学生辅导员及教务管理人员应定期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不断更新自身业务知识,提升管理能力。选聘英语水平良好、责任心强的优秀研究生担任来华留学生工作助理,协助处理日常事务型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来华留学生辅导员编制不足带来的管理压力。充分利用来华留学生自治力强的特征,建设一支来华留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管理队伍。在队伍建设初期,可以采取与中国学生干部协同办公的模式,使来华留学生干部尽快适应中国特色的学生工作模式。通过来华留学生自治组织,能够更加有效地组织来华留学生參加各类校园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加强与外界的学习交流。此外,在来华留学生管理中,还需充分发挥志愿者的力量,特别是在新生入学报到之际,让志愿者和来华留学生结对,二者建立有效的联系,帮助来华留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同时也让来华留学生感受中国友谊,带来良好的环境感知。

评价体系建构。目前,留学生来华学习多采用申请制,这种制度有利于规模扩大,但不利于质量培养。为提升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首先要规范来华留学生入学评价体系,保证来华留学生的生源质量。在招生录取环节,由学校来华留学生办公室招生工作人员审核入学申请材料,包括相关结业证书、语言能力证明、经济来源证明等。初审通过后,对于学历本科生需要进行电话或视频面试,考核其语言能力。对于学历研究生除了语言能力考核还要由各学院专家组织在线专业面试,考核其专业基础能力,面试通过方可获得录取资格。

入学报到后,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及行为表现还需要形成进一步的监控、评价体系。这一体系主要由学习质量监控、行为规范监控及评优评奖体系所组成。其学习表现除了会受到教务办的规范,还会受到由班主任或导师及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学习督导委员会的考核;同样,其日常行为表现也将受到学工办及由来华留学生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组成的行为测评委员会监管。每学年年末的评优评奖则依据学习质量监控及行为规范监控两大环节最终测评所得,在广泛征询两大委员会建议的基础上,确定该生的综合测评结果,并给予相应处分及奖励。

课程体系建构。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除了需要规范的评价体系,还需要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这一过程应该坚持以国际化、实践化和数字化为导向。

借鉴学习国外同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仅是学历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需求,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项指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国际化推进,有赖于双语教材的建设、学术论文的指导、专家讲座的开展、外籍教授的聘任、国际会议的参与,等等。最终所要达到的结果应是学生思维、心态、视野、格局的提升,“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以全球视野分析问题,以合作交流的心态解决问题。

学历来华留学生的教学过程应特别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渗透理论,有助于来华留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实践化导向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由课内到课外,由课外到社会,由弱至强,由窄到宽的一个循序化、渐进式上升发展的过程。来华留学生课程开发的实践化一方面依托实践课程的开发,在课堂上积极开展实践类活动,通过小组合作、竞争、汇报、课堂演练,形成将外显知识不断内化的良性循环过程。另一方面,将课堂拓展至企业单位,依托各类校企合作项目,为来华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操作平台。再者,组织策划各类学科竞赛,通过竞赛增强来华留学生的实践投入。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要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让教材数字化、教法媒体化。利用日趋完善的多媒体技术,开发双语微课,MOOC等新型课程,利用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帮助来华留学生更好地完成日常学习任务。此外,通过“互联网+”技术,能够实现课堂听讲与课后答疑两不误的效果,最终实现课程体系的高效、便捷、易沟通。

管理体系的实践

实践方面,以笔者所在的浙江师范大学为例。浙师大一直以来坚持面向国际办学,主动融入高等教育全球化潮流。国际化发展战略是学校建设有国际影响、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坚实基础。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实施“培养国际人才和人才国际化培养”双轨驱动,实现“请进来”与“走出去”双向流动,不断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当前,学校来华留学生尤其是学历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8年1月底,在校来华留学生共计1300余人,其中学历来华留学生约占78%。

学校积极推进来华留学生趋同化教学管理进程,初步形成了“中外学生趋同化管理”和“部门统筹、学院为主”的两级管理模式。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学校不断夯实来华留学生基础信息建设,开发了较为成熟的来华留学生管理系统,实现来华留学生管理数据的时新化和精准化。将来华留学生辅导员从繁重的数据统计过程中解放出来,同时减少了大量无谓的重复劳动,提升管理效率,将管理重心放在人文关怀上,为来华留学生提供富于人性化的服务,营造和谐温馨的生活学习环境。在管理队伍上,学校持续加强来华留学生辅导员和教务管理人员的国际化能力培养,定期组织来华留学生工作人员开展专题讨论、经验分享和业务培训会议;同时,为来华留学生辅导员编制不足的学院配备英语水平良好的研究生助管辅助来华留学生工作,使来华留学生工作真正落得下“脚”,工作能够做实做细。成立“来华留学生事务管理联合会”“SIGMA学术交流社团”等来华留学生组织,鼓励来华留学生自治管理服务,为来华留学生能力培养提供平台,提升来华留学生获得感。

学校秉承“刚性约束”与“柔性服务”相结合的管理理念。一方面严格落实学校相关管理规定,强调制度化、纪律化和规范化;另一方面强化服务意识,注重人文关怀。例如,在制度层面,在部分学历来华留学生规模较大的学院成立行为测评委员会和学习督导委员会,将日常指纹考勤与课堂教学考勤双管齐下,强化来华留学生规则意识,端正来华留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服务层面,部分学院建立“留学英才”榜样人物宣传栏目,发挥来华留学生典型引领作用,增强优秀来华留学生成就感;开设“乐学师大”征文栏目,让来华留学生分享自己的师大故事,培养来华留学生师大主人翁的角色感;“书记下午茶”则是学院领导与来华留学生每月座谈,了解现实需求,解决普遍问题,提升来华留学生幸福感;建设来华留学生微信公众号,定期为来华留学生推送温馨提醒,提升来华留学生归属感,等等。

在人才培养环节,努力做好三个课堂建设,贯通课堂内外,不断加强来华留学生的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文化熏陶。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让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让他们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生机勃勃的新鲜力量,是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各学院结合学科特色,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三个课堂同时发力,在教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对来华留学生的文化熏陶,让来华留学生走近中国文化,感知中国发展。

第一课堂,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结合时代背景,支持鼓励各专业教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手段,为来华留学生量身定做各类专业、素质拓展课程,先后开发了极具国际视野的网络金融学、创新经济学、网络营销学等国际前沿课程。同时,经常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文化类、专业类讲学交流,在来华留学生群体中引起了良好反響。

第二课堂,不断丰富来华留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科竞赛活动,例如组织国际文化艺术节、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流之夜、校庆季的“献礼师大”来华留学生摄影比赛、来华留学生新年团拜会、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市场调研大赛等活动,培养来华留学生爱校荣校情感。

第三课堂,组织来华留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例如,组织来华留学生下乡支教活动,来华留学生“感知中国”“梦行浙江”系列活动,来华留学生赴各地企业参访交流、走进企业课堂等,增强实践应用能力。

总之,在来华留学生的趋同化教学管理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到趋同不是等同。高校应充分结合自身的特色与优势,不断完善趋同化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突出使命担当,强化问题导向,聚焦内涵发展,努力补齐短板,彰显国际化人才培养特色,使高校国际化办学之路越走越坚实、越走越自信。(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经管学院教师、来华留学生辅导员)

猜你喜欢

趋同化教学管理留学生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制度环境视角下高校基金会趋同化影响研究
趋同是否正在发生?——欧盟公司治理趋同化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