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支点,发展学生思维

2018-06-26吴丽芳

新教师 2018年4期
关键词:长征导图课文

吴丽芳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之一。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运用想象和联想丰富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理解、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可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从笔者整理2017年所听的131节课看,大多数教师重视教材内容的理解,话多,问题碎,环节繁琐,学生在课中自读自悟、思维的训练总量不足,且指向高级思维的活動较少,这导致了学生的直线思维、顺向思维、聚合思维强,而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组合思维、逻辑思维以及审辨式(批判性)思维等方面则比较弱。如何改变现状,以下是笔者粗浅的思考。

一、运用思维可视化策略,增强思维深广度

1. 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从支点问题生发,考虑事物的纵向与横向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度、广度和缜密性、条理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科学合理地指导学生选用圆圈图、气泡图、双气泡图、树形图、括号图、流程图、复流程图、桥形图等八大思维图式和思维导图,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习得思维方法。如人教版四年级《生命生命》一课,作者从三个事例引发对生命的思考,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思维导图(见下图)对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交流对课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怎样做能体现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利用思维导图汇总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归纳整理,梳理完善,再用括号图(图略)呈现“生命的价值”:个人(实现梦想、顽强地活着),他人(助人为乐、受到他人的认可、为救人献出生命),社会(为国捐躯、有影响力创造较大的社会价值、受到人民的爱戴、事迹被后人铭记、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如教师、军人、医生、工人……)

2. 利用思维导图结构化地展现文本的意义、关系、线索等复杂信息。以教学部编版二年级《蜘蛛开店》为例,浓缩成蜘蛛网状的思维导图(图略)辅以关键词语“蜘蛛开店”:“卖口罩”“卖围巾”“卖袜子”,其中“卖口罩”纵向对应“河马”;“卖围巾”对应“长颈鹿”;“卖袜子”对应“蜈蚣”,巧妙地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梗概、感悟主角形象、加深理解记忆和进行复述能力训练,还可以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在精简的语言转化为图像化信息的过程中,学生发展了思维,同时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达到语言和思维品质同时提升的目的。

二、运用阅读策略,锤炼思维灵活性

阅读策略指的是读者根据理解的要求、文章的性质弹性调整阅读方法,如预测与推论、联结、比较统整等。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学习策略,既能快速理解文本内容,又能有效锤炼思维灵活性,助推思维品质的提升。

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将相和》,先引导学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每个故事里带有小结性的句子,画上横线,并尝试概括小标题“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之后教师应教给联结、比较的方法:前两个小故事都写了蔺相如立了功,封了官,写相同的内容,在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做记号并思考“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说说自己的理解;接着读三个小故事,归纳整理,再次比较异同,丰富对蔺相如这一人物形象的认知;小结提升后还可以设置悬念“将相和,同心协力保赵国,最终赵国为什么还是被秦国灭亡,是怎样灭亡的”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与思考。如此,学生既理解了课文的内涵,也在比较分析中锤炼了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跳出单篇文本,采用“1+X”的形式,联结、统整多篇文章或一个单元甚至几个单元的角度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第七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暨全国第五届小学群文阅读现场课大赛中,三明市的刘悦老师执教《古诗中的动与静〈敕勒歌〉1+X群文教学》,注重在课堂中指导学生运用“想象”的方法读古诗,感受诗中描绘的画面。先通过《敕勒歌》的学习发现古诗中在“静”的画面中加入“动”,画面就能“活起来”,感悟“动静搭配之美”;再通过《初郊》《绝句一》《绝句二》三首诗的比较学习,感受诗中“动静搭配之妙”,继而引出《夏日荷塘》,实践习得“动静搭配之法”;品读《鸟鸣涧》,探究“动静搭配之异”,让学生继续收集相关诗歌,感受“动静搭配之丰”,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发现并建构诗歌中的描写有“先动后静、先静后动、动静交织”等多种不同搭配方法,让画面更生动。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联想丰富、思维活跃,精彩的表达引发阵阵掌声。这样的教学,突破以单篇课文为主的培养“聚合思维”的阅读教学模式,求同探异,更注重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生发萌芽。

三、跨学科课程整合,促进思维立体化

跨学科的课程整合,通过提取和筛选信息、推论、比较、整合、分析、判断、创造等,有助于实现教学内容的重构与教学方式重构的统一,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生成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课堂。例如:清华大学附小“1+X跨学科整合”、北京亦庄学校“全课程”等,都对其进行积极探索,卓有成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如以人教版五年级《七律·长征》为教学起点,创设语文拓展性课程——学习《沁园春·雪》《清平乐·六盘山》,观看电影《长征》,阅读整本书《地球的红飘带》《红星照耀中国》,等等;再偕同音乐、美术教师开展“唱响长征颂歌”活动、“长征中的艰苦岁月”欣赏与创作,引导学生体验“长征精神”的语言艺术、音乐、绘画艺术之美及其表现手法之妙。如此,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拓展,探究和表达,让学生立体化地体会“长征精神”,对《七律·长征》等诗词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体验跨学科学习、整合思维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搜集信息、探究问题、展示过程、反馈结果的过程中建构语言、生成智慧、塑造人格,传承精神,提升其思维、审美创造能力。

总之,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合理定位不同学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目标,找准支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思维训练,在发展学生“语用”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辛铭 朱蕴茝)

猜你喜欢

长征导图课文
烃思维导图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背课文的小偷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