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标本冷藏放置和放置时间对血凝结果的影响

2018-06-251库尔勒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新疆巴州库尔勒841000

医药前沿 2018年19期
关键词:凝血酶原血凝参考值

(1库尔勒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新疆 巴州库尔勒 841000)

(2库尔勒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新疆 巴州库尔勒 841000)

随着人们对于医疗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广大基层患者常常需要进行临床血凝检查以明确诊断和观察疗效,而每一个社区诊所和家庭医生都配备一套化验设备是不现实的,不仅购置设备花费高昂,而且维护设备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这里存在一个问题:以冷藏保存的方式、花费若干小时转送标本回检验科,然后进行化验得出结果是否可靠、可行?血标本冷藏放置和放置时间对血凝结果是否存在影响?目前尚无定论,为此,我们设计并实施了本次试验。

表 血凝配对t检验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7年4月至6月,随机抽取库尔勒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轻症患者、门诊患者,共计120例,试验对象均为成人,不包括儿童,不包括重症或病危患者,以避免其内环境严重异常而影响化验结果。此次试验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准许,所有参加试验的人员均已被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费用由医院和试验研究人员自行承担。

1.2 试验设备:

全自动血凝化验仪(SYSMEX CS-2000i型),医用冷藏设备(4℃恒温冰箱),医用离心机。

1.3 试验方法:

通过查阅操作规程[1-2]并结合临床实践,得出对标本处理的“临床标准”(此为对照组,A组):室温下采血15~20min后先行离心出血清,其离心参数为:转速:3800r/min,时间:10min,离心完毕后立即送检,最长不超过1h,得出结果A;本次试验中标本放置标准(4℃、4h,此为试验组,B组):室温下采血15~20min后先离心出血清,参数同前,离心后继续4℃保存,据采血时间4h时开始化验,得出结果B。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22统计软件,将对照组(A组)、试验组(B组)所得数据以配对t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学比较,得出统计学结果,并结合临床得出结论。

2.结果

如表所示:对照组(A组)和试验组(B组)统计学对比,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无统计学差异(P>0.05);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对应项目差值的95%可信区间均在临床参考值升高或降低10%以内,故均视其对临床结论判读无影响,两组的临床结论无差别。

备注:在临床过程中,在判读某个化验结果的临床结论时,一般认为其较临床参考值升高或降低20%以上才具有临床意义,此次试验中,以其临床参考值下限为基准,项目数据差值升高或降低至少10%以上,则视其较参考值存在变化,具有临床意义,对临床判读产生影响。以A、B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统计对比举例,其P值小于0.05,提示A、B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化验结果有统计学上显著性差异,其差值的95%可信区间为-0.33~-0.07,即:A-B≈(-0.33~-0.07),临床上凝血酶原时间的参考值范围为11~14.3,大于或小于参考值范围均有临床意义,其“影响临床结论判读的最小变化范围”为:11*10%=1.1(参考值下限*10%),大于其差值的95%可信区间上、下限的绝对值,故此差值对于化验数据的临床结论判读无影响,A、B两组中凝血酶原时间结果在临床结论中无差别。

3.讨论

查阅相关文献可以看到类似的试验报道。例如张敏[4]通过试验发现,血凝标本在4℃条件下保存24h后,血凝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与本试验结果基本相同;而-20℃保存24h后,APTT明显延长(P<0.05);在室温下,放置4h、8h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说明不同温度下放置会对血凝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刘桂华[5]研究发现,PT、APTT在20℃保存2h,所测结果与即时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但4h后随着时间的推移,PT呈缩短趋势,APTT呈延长趋势,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姚家勇等[6]研究发现,标本室温放置4h,PT略缩短(P<0.01),APTT无差异(0.10>P>0.05),与本试验结果一致;放置8h,PT延长、APTT均明显延长(P<0.01),也提示长时间放置会对血凝结果造成影响。

黎建安等[7]试验发现,血标本采集后以加用抗凝血剂的形式室温放置2h,再离心分离血浆后即刻进行凝血指标检测,各项血凝指标均明显异常,可见血样及早离心(采血后20min内)对保证血凝结果的准确是必要的,延迟离心、使用抗凝药物均会导致血凝结果异常,本试验中采用及时离心(采血后15~20min)的方法,并且不添加任何抗凝药物,从而保证血凝结果的准确性。还有文献[8]认为血浆标本32℃保存6h Ⅷ因子活性消失50%、Ⅴ因子活性消失25%,4℃保存6h Ⅷ因子活性消失5%,在室温中贮存过久,第Ⅴ因子会破坏,在4℃贮存过久,会导致Ⅶ因子活化,等等,提示许多凝血因子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破坏,故尽早化验血凝为宜。

4.结语

综上所述,并结合本试验结果和相关文献结果[9],可见:不同温度、储存时间均可能对血凝结果产生影响,采取“4℃、4h”冷藏保存血样的方法可以保证血凝结果的准确、可靠,可以保证临床结论的一致。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45-46.

[2]魏国安,石玉玲.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化验结果的影响[J].实用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8(8):1151.

[3]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017-1031.

[4]张敏.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5,5(10):221-222.

[5]刘桂华.抽血时间对PT、APTT测定结果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18):195.

[6]姚家勇,刘培明.凝血检验标本放置时间对结果的影响[J].临床医学,2003,23(12):59-60.

[7]黎建安,刘紫菱,林珠.存放时间和温度对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5-7.

[8]丛玉隆.关于卫生部出凝血时间操作规程《通知》的理解[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24(3):183-185.

[9]赵欣宇,宋鉴清,张丽霞.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结果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41(7):656-658.

猜你喜欢

凝血酶原血凝参考值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中国健康成年人甘油三酯参考值的空间变异特征
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血清指标参考值的建立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采用2种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方法的评价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检验价值
亚高原地区大、小鼠血液指标正常参考值实验研究
上海地区胃蛋白酶原参考值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