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瓶颈与对策研究

2018-06-23李艳永

现代交际 2018年7期

李艳永

摘要:教育部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从宏观层面对辅导员队伍职业定位、职责和发展等作出规定和要求。然而在实际高校工作中,尚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给辅导员队伍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困惑和掣肘。比如辅导员队伍其成员,入职前所学专业和工作后职业需求上的现实矛盾问题,比如辅导员职业发展方面,在职称评定上论文发表的要求和规定,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等等。就这些制约辅導员队伍建设的问题和瓶颈,给予了必要的思考,提供了试图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入职专业与职业需求 职业定位与现实处境 职业发展与现实状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7-0121-02

“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困境:(1)对辅导员角色定位及职责范围的规定不够清晰,(2)辅导员考评考核机制不够完善”。[1]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在实际高校工作中,尚存在较大差异。从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瓶颈出发,进而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解决长期以来困扰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瓶颈问题。

一、瓶颈

(一)入职专业与职业需求问题

辅导员入职途径,一为公招,二为引进。公招,即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具体形式为应聘者参加笔试和面试(有的高校没有面试环节,笔试通过即可),合格者录用。引进,即人才引进,具体表现为不参加笔试,只有面试,面试前需具备必要入职条件,面试环节相较这些必备硬性条件,难免流于形式。

辅导员入职专业要求与专任教师专业要求存在很大不同。考察在职辅导员入职前所学专业,少有人是和现从事辅导员岗位所需专业直接相关或者对口的。专任教师入职情形则截然不同,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的断然不能去教医学,数学专业毕业的也绝不能去教历史学,如此等等,专业限制十分鲜明,“隔行如隔山”在这里极为凸显。然而辅导员岗位入职则不同。比如,作为辅导员,应当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主,然而实际情形是,辅导员队伍其成员入职前所学专业,囊括了理科、工科和文科专业,比如物理学专业、计算机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等等。

辅导员岗位实际工作当中切实需要的,当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主,以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为辅。

(二)职业定位与现实处境问题

辅导员在高校的岗位设置,介于行政岗和专技岗之间,不免尴尬,因为职责不明确,导致边缘化。说是管理岗,和各科室只坐班不教学的同事不同,辅导员时不时需要深入学生课堂肩负授课的担子;说是教师岗,和专任教师岗上的同事们又存在区别,不像专任教师那般只负责教学,辅导员还需要在办公室坐班。

那么一心为学生服务的辅导员,究竟属于行政人员还是专任教师呢?大多高校把辅导员归于学工处学工科门下,这点没有多大问题,然而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目中,对比专职行政岗和教师岗的同事,来得不是那么受尊敬。学生们普遍认为辅导员一职无足轻重,似乎谁都可以胜任,管理不像管理、教学不像教学,甚至在高校教职工同事之间,辅导员的地位也似乎不受重视。

(三)职业发展与现实状况问题

辅导员的提升和发展空间方面,与专任教师一样,同样面临着职称晋升问题。

倘若辅导员岗位设置为教师岗,就和专任大学教师一样,走职称评定道路。然而辅导员评职称,所需要求和条件是否和专任教师一样?诸如课时、学时、发表论文数量等方面,有没有区别,又有哪些区别?假如职称评定条件都一样,那么辅导员和专任教师之间区别何在?

除此,还有值得一提的地方。普通大学教师评职称,发表的文章和所学所教专业相关即可,而辅导员评职称发表的论文,在选题上就不能这么顺心顺手。无论入职前所学专业为何,评职称发表的论文一律要求和思想政治教育有关,和辅导员工作相关,否则评职称时评审会不承认。前边提到,在职辅导员队伍中,其成员入职前没有几个是真正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的,这就要求辅导员发表文章要从头抓起。

辅导员职业发展与现实状况之间存在的落差,普遍存在而又没有统一的对策。这在新兴的高职院校中尤为突显。

面对以上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或囿于其困难,或囿于其以现状处之尚可。辅导员队伍建设遇到的这些瓶颈,当以什么对策应之呢?

二、对策

(一)入职专业与职业需求对立统一

无论入职前所学专业为何,一旦踏上辅导员工作岗位,就要以工作为中心,按照辅导员职业需求来发展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作为辅导员主导专业,入职前若恰好对口,所学为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最好不过,若入职前所学为其他专业,就需恶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及作为辅导员辅助专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

那么辅导员入职前专业该怎么办,是放弃还是继续学习?鉴于辅导员岗位要求综合能力,除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均可或多或少应用到辅导员日常工作中来。譬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直接应聘教师的话,可以去文学院教书,加入到辅导员队伍当中来,就为辅导员日常文案写作奠定下坚实基础。再比如,倘入职前所学为计算机专业,可第一时间解决办公电脑系统维护、软件问题及硬件故障等,大为提升工作效率。

从辅导员职业需求和实际工作需要,所学专业多多益善。这一点不仅适用于辅导员工作,普通教师和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同样适用。因此,无论从哪方面来讲,辅导员入职前所学专业都不能因辅导员工作之故而放弃。放弃的后果是什么,损失先不说有多严重,单论放弃所学,另辟新专业,就不是一天两天短期内掌握的。从辅导员工作需要而言,其入职前所学专业不但不能放弃,反而应当继续予以深造。

然而从岗位需求出发,并不能从根本保障辅导员入职前所学专业继续深入研究下去。有些高校要求辅导员晋升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对其内容作出规定,要求辅导员发表的文章必须是和辅导员工作相关,即必须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方面,入职前所学专业方面的内容不受认可,评职称不作数。这就导致广大辅导员发表文章内容受限,入职前所学专业无用武之地,只得临时抱佛脚,恶补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专业。长此以往,入职前所学专业会逐渐被漠视乃至遗忘,这一不合理规定是对广大辅导员入职前所学专业的巨大戕害。高校对辅导员职务晋升发表论文内容的规定,限于与辅导员工作相关有一定依据,若无此限制,辅导员发展与本职工作相关专业将被摒弃。那么,放弃辅导员入职前专业固然不合理,然一味发展这一专业也不科学,那么该怎样协调辅导员入职前专业和工作后专业发展的关系,就势必提上日程。既然不能偏颇,最好取其折中,折中的结果是辅导员发表文章内容既可是入职前所学专业,也可是与辅导员工作相关专业,但不能均为入职前所学专业内容,在此基础上可限制二者比例。如此,实现入职前所学专业与辅导员工作相关专业之间有机结合。

那么,为避免出现入职前所学专业与入职后工作所需专业不对口或不相关,能否在辅导员入职前,就设置专业限制,要求必须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未尝不可。然而考虑到辅导员实际工作的需求,对综合能力的强调,入职前专业限制不能狭隘,狭隘的后果将导致辅导员一职由思想政治教育或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任教师兼任即可。

(二)明确职业定位

辅导员是什么,该怎样定义?“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2]这是对辅导员的概念界定。

“高等学校应结合实际,按各校统一的教师职务岗位结构比例合理设置专职辅导员的相应教师职务岗位。” [3]这是对辅导员岗位设置的明确规定。辅导员的职业定位为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岗位设置为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任教师一样均为教师岗。

(三)明确职业发展

“专职辅导员可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4]这是对辅导员晋升途径的规定,说明辅导员晋升途径与专任教师一样。至于具体晋升条件和要求,“高等学校應根据辅导员岗位基本职责、任职条件等要求,结合各校实际,制定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的具体条件,突出其从事学生工作的特点。”[5]这一规定,对辅导员和专任教师的晋升条件和要求作出了界定和区分。

综上,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基本要点,国家教育部已有明文规定,不完善的地方在于对各高校结合各自实际之处,给予各高校一定的自主权,导致实际工作中各高校体现出不同的特点,有益有弊。从辅导员工作的实际工作出发,其专业需求、职业定位、职责范围和发展空间等方面,辅导员职务都有不同于高校管理岗和专任教师之处,在对待这些不同之处时,需要出台明文规定。诸如辅导员虽定位为专业技术人员,与专任教师一样走职称评定道路,也肩负一定教学任务,但是辅导员尚需坐班,不像专任教师那样可以上完课直接走人。辅导员日常坐班这一现实,既有管理岗的特点,又不同于专任教师,加以辅导员担任一定的教学任务,又使辅导员与管理岗上的同事区别开来,与专任教师有一致之处。既坐班又教学,使得辅导员介于管理岗与专任教师之间,与二者既相区别又有联系。从而导致辅导员队伍建设在高校中的边缘化。要改变这种边缘化,就要如高校管理岗和专任教师一样,使之专门化。专门化的实现,一要立足辅导员工作实际,从辅导员工作实际的专业需要、职业定位与发展空间等方面入手,制定相应对策;二要将这些对策规章制度化,从而使得辅导员队伍建设有章可循,不致于辅导员们在入职前或入职后问题重重,充满困惑。

参考文献:

[1]步秋艳.数十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综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12):1.

[2] [3] [4] [5]教育部令第24号.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J].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07(4).

责任编辑:刘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