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动词重叠的条件

2018-06-23王玮婧

现代交际 2018年7期
关键词:语义语境结构

王玮婧

摘要:据有关学者研究,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所有的动词都可以重叠。本文主要从语义、结构和语境三个方面阐释了制约动词重叠的条件。在语义方面,动词能否重叠受动词本身的影响;在结构方面,动词重叠受到的制约较多,多与动词本身结构和动词重叠在句子中的位置有关;在语境方面,动词重叠能表达委婉、缓和的语气,并且会产生新的语法意义,而新的语法意义的含义还是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关键词:动词重叠 语义 结构 语境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7-0083-02

据张晓涛(2005)统计,“《动词用法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中所收集的1328个动词考察后发现,除两个三音节动词外,单音节动词共有638个,能重叠的就有401个,占单音节动词的62%;双音节动词共有688个,能重叠的只有274个,占整个双音节动词的40%”。[1]这组数据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动词都可以重叠。那么,动词重叠究竟受哪些因素制约呢?这是我们研究动词重叠必须解决的问题。总的来说,这些因素可归纳为动词的语义、结构和动词所出现的语境三个方面。

一、语义方面

动词重叠语义方面的制约因素是由动词本身所决定的。动词的理性意义、附加意义和语法意义都对该动词能否重叠产生影响。

(1)理性意义。看是否是动作动词,一般动作动词可以重叠,如“做、想、看、笑、讨论、休息”等。像一些非动作动词则不可重叠:如:

1)判断动词,如“是、为”。

2)存现动词,如“在、存在、有、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失”等。因为此类动词不可反复或表示持续的状态。

3)心理动词,如:“爱、怕、恨、喜欢、羡慕、讨厌、知道”。这里需特别指出,近几年,网络上出现的一些关于此类动词的不规范用法,如:

①我好怕怕。

将“怕”重叠,并不是常规用法,所以不算特例。还有,像“羡慕、知道”的重叠在一些句子里是可接受的。如:

②我也要买辆车,让你们羡慕羡慕。

③我要让他知道知道我的厉害。

“羡慕、知道”重叠后,它们的词义有所减轻,可以起到表达轻微、短时的作用。

4)趋向动词,如“上、下、进、出、来、去、上来、进来、下来”等。

5)能愿动词,如“能、会、愿意、敢、应该、要”等。这类词表意愿、可能,并无动作义。

(2)當动词所表达的动作是发出者可控制的,带有主观性的,则可以重叠,如:跳、聊、尝等。一些非自主性动词,主体不能控制的,如:病、吐、涨、流、做梦等,则不能重叠。但是也有一些非自主动词在特定情况下可以重叠,如:

④你老说我这不舒服是装出来的,不信你也病病看。

⑤让她吐吐就好了。

非自主动词可重叠的条件是出现在致使句中,这是因为非自主动词不能被主体控制,但是可以让另一个主体或力量将意愿转移到原来的主体上,促使其动作的发生,这样解释了为什么有些非自主动词可以重叠。

(3)从感情色彩上看,褒义和中性动词可以重叠,如:帮、表扬、鼓励、微笑、计算等。而与之对立的带有贬义或者消极意义的动词一般不能重叠,如:病、陷害、牺牲、背叛、破坏等。若这些非积极意义的动词重叠,所表达的效果往往要减弱。如:

⑥a.敌人一直想陷害他,可找不着借口。

b.敌人一直想陷害陷害他,可找不着借口。

(4)从语体色彩上看,动词重叠一般用于口语,在正式的场合不宜用动词的重叠。如:

⑦你得上医院检查检查,可不能把病耽搁了。

⑧考考你,这是哪位画家的大作?

动词重叠口语色彩较浓,随意性较强,可用于非正式场合下的口头交际。

二、结构方面

(1)带有补语的动词不能重叠。如:带有程度补语的,“玩得痛快”;带有结果补语的,像“写错、听懂、打死”;带有趋向补语的,像“走进、送来、拿出来、缩回去”;带有可能补语的,像“听得懂、干不完、看得清楚、走得了”;带有数量补语的,像“走一趟、买一回、看两眼、等了三年”。

(2)双音节动词中,前一个语素是实语素,后一个语素是虚语素的动词不能重叠。如:“等于、碍于、在于、在乎、加以、除以”等。这类动词动作性不强,故不能重叠。

(3)动宾式的动词可重叠的不多。据王建军(1988)对《动词用法词典》所作出的统计,在全部39个动宾式动词中,只有6例可重叠,其余的都不可重叠。不过像“洗澡、理发、吃饭、冒险”等离合词可重叠成AAB形式。[2]

(4)联合式动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是ABAB的形式。如“斗争、研究、帮助”可重叠为“斗争斗争、研究研究、帮助帮助”。若联合式动词由反义语素组成,则重叠形式为AABB。如“来往、进出、来去”可重叠为“来来往往、进进出出、来来去去”。

(5)不和表示否定的“不”和“没”一起使用,如:

⑨我没看看那本书。

⑩他不想试试那件衣服。

但有时“不”和“没”能和动词重叠同时出现在疑问句和反问句中,有时也会出现在陈述句中,如:

B11现在有了条件,为什么不享受享受?

B12妈妈的手在我背上震动了一下:“什么病?你没问问吗?”

B13到了兰州不说说兰州拉面似乎说不过去。

另外,动词重叠的否定式还可以出现在“不……不……”的句式中的前一个“不”后,如:

B14不打听打听不容易知道他住哪儿。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发现句子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应该……”。所以将这种特例解释为肯定式的动词重叠结构经过某种改动引用于否定式中的形式。

但对于AABB式动词重叠来说,并不受此限制,如:

B15革命需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讲条件,不怕困难,不挑挑拣拣。

B16他最不乐意开会,也不愿意和人家拉拉扯扯。

(6)“着、了、过”对动词重叠的限制。虚词“了”有两个,“了1”是动态助词,“了2”是语气词。[3]单音节动词重叠的形式中带“了”的有“A了A”和“A了一A”式,两者中的“了”都属于“了1”,表示已然。“了”虽然能出现在一部分动词重叠式的中间,但不能紧挨着动词重叠之后出现。如:

B17我没事的时候喜欢在公园里走走了。

B18妈妈让他整理整理了房间。

“着”和“过”分别表示现在和完成时态,也不能和动词重叠一起使用,如:

B19大家打扫打扫着房间。

B20我曾经想想过这个问题(*我曾经想过想过这个问题)。

动词重叠本身已带有一种时态性质,可表示未然、已然或者是常态。若再加上“着、了、过”表示时态的时间副词,就造成了同类符号的相克,所以两者不能共现。

虽然有些句子中动词重叠后有“了”,但与动词重叠无关,如:

B21你忙了这么久,该休息休息了。

B22這个问题我们得商量商量了吧。

句中的“该……了”和“得……了”属于固定句式,不是动词重叠的附加部分。

(7)“把”字句里的主要动词一定要重叠[4],如:

B23把刀磨磨。 B24您把皮鞋再擦擦吧。

(8)由“再”“就”“才”连接的相继发生的两个动作的前一个动词一定要重叠。[4]如:

B25试试再买。 B26我去看看他就来。

B27想了想才说。

三、语境方面

语境即语言使用的环境,指的是交际主体进行言语交际活动的环境。具体来说,语境包括上下文、交际环境和性质、话语双方的身份地位等。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都是在特定的事件中理解话语含义,不能脱离语境。那动词重叠必定也将受到语境的制约,如其语法意义与语境紧密相关,不能单从动词本身判断,能否使用动词重叠也要看上下文和事件所处的场所。

(1)动词重叠出现在祈使句中时不像用动词原形时表示要求、请求、命令、劝告等,而是表示请求、敦促或建议,语气较委婉。如:

B28往里面走走。/往里面走。

B29你得体谅体谅我的难处。/你得体谅我的难处。

处的语境不同,会产生新的语法意义,而新的语法意义的含义还是要根据上下文判相比之下,前面的句子的语气较委婉,说话人的态度较缓和,不像后面的句子生硬。可以说动词重叠在交际中是一种交际策略的表达方式,说话人在所处的语境中考虑到听话人的心理感受,通过将动词重叠使整个句子表达出自己委婉的建议和请求。

(2)大多数情况下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是“少量、短时”,但由于动词重叠所处的语境不同,会产生新的语法意义,而新的语法意义的含义还是要根据上下文判断。如:

B30这帽子不错,你戴戴吧。

B31这帽子戴戴就大。

前一句的“戴戴”是让听话人试试,动作持续时间短;后一句的“戴戴”从语境上判断是表示帽子戴的时间长后,帽子就大了,和前一句的“戴戴”语法意义截然不同。这就是由于语境的制约作用而产生的现象。

(3)带有动词重叠的句子在语气上较缓和,没有那么严肃,所以一般用在日常生活和轻松的氛围下,不在严肃、正式的场合使用。试比较:

B32a.我们主张用公心、事实、和负责的态度平等地讨论问题。

b.请大伙儿一起讨论讨论,找出解决的办法。

B33a.当我们有能力帮助他人时,我们就有责任帮助他人。

b.请你给我出个主意,帮助帮助我吧。

B34a.各级领导对于群众的疾苦和问题,应当积极帮助解决。

b.让她给您解决解决呀。

a组的句子出现在庄重、严肃的场合,态度较为强硬;b组的句子都出现了动词的重叠,用于相对轻松的氛围,代表说话人一种委婉、商量、提议的语气和态度。

参考文献:

[1]张晓涛.动词重叠的语义条件考察[J].学术交流,2005(7):143-145.

[2]王建军.动词重叠与语义、结构及语境的关系[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8(3):15-19.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4]毛修敬.动词重叠的语法性质语法意义和造句功能[J].语文研究,1985(2):34-41.

责任编辑:景 辰

猜你喜欢

语义语境结构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语境与语境教学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半包围结构
跟踪导练(三)2
汪曾祺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