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山石敢当民间信仰与一个鲁中地区乡村中的民众生活

2018-06-23马琳琳

现代交际 2018年7期

马琳琳

摘要:本文所研究的泰山石敢當信仰是民众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为“平安求吉”形成的民俗形式,在这种习俗生活中,民众不知不觉享受着民间信仰带给的种种“恩惠”和改变。泰山石敢当信仰给鲁中泰安地区乡村社会中的民众思想观念和民众生活带去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延续着该信仰的生命力,享受着该信仰的“福利”。

关键词:泰山石敢当民间信仰 信仰习俗 民众生活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7-0025-02

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不可分割,是民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离开民众生活的民间信仰都将会失去生存的土壤。“民间信仰是民众日常生活行为中的信仰传统,信仰与民俗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信仰自上而下地干预民俗生活,成为民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民间信仰是依托于民俗事象而存在的,没有民俗事象就没有承载民间信仰的载体。民俗也在自下而上地渗入民间信仰之中。”①在民俗生活中的民间信仰才是“活态”的,把二者割裂开来民间信仰就会逐渐成为一种“文物”,所以联系民众生活和民众的思想观念,民间信仰才是“民间的”、丰富的,由民间信仰组成的民俗生活是浪漫的、淳厚的。民间信仰在民众生活中最直观的体现应该是民间信仰习俗,民间信仰习俗的指导者则是民众的信仰观念。信仰观念的形成是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的实践下形成的,是民众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自我最直观的认识。社会在发展,物质生活越来越发达,新兴的物质科技和文化理念将人类社会变得越来越“透明”,人类对于原始的自然观和世界观都有一个全新的颠覆。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中,文化也遵循着“自然守恒定律”,一些传统的文化在当代仍然保持它强大的生命力,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不是整齐划一的,在民间社会中,仍有绝大部分人仍然保持古人认识自然的观念,这些淳朴的自然观给古时流传下来的民间信仰、宗教、文化传统以丰厚的土壤。这种强大的原始自然观的继承给现在飞速发展的物质社会造成一种强大的“制擎”力,保持着这个社会稳定的进步和发展,规范着人类思想观念中的秩序。这种自然观念的继承就是民间信仰观念的直接原动力。人们对自然抱有一颗敬畏之心,并将这颗敬畏之心寄托于民间信仰中,希望借助“自然”的力量达成自己的心愿,让自己在这个物质社会中顺利地生存下去。

一、习俗形式的生活化

当信仰观念深入人心的时候,其相应的习俗形式也被民众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来,成为一种习俗禁忌或是生活方法。“泰山石敢当”民间信仰习俗中的“信仰”的成分慢慢减弱,习俗也不再变得复杂严肃。它的民俗表现形式生活化,主观化,没有统一的要求。提起“泰山石敢当”当地百姓一时间也说不清楚它的传说故事和发展来历,不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中没有接触过这种信仰文化,而是因为太过熟悉,与自己的文化和思维习惯如影随形。在现代村落生活中,“泰山石敢当”是民间信仰中最普遍而又最模糊的一种,人们在乎的是这种信仰文化的形式,而不是这种信仰文化的仪式。在Q村临街的一个丁字路口有一家私营小超市,据超市店主赵宏介绍,在刚开业的一段时间,超市位于一条街上的一边,每天南来北往的车辆和行人顺顺畅畅,后来在超市的位置又新修了一条油漆路变成为一个丁字路口,超市前每天车来车往,来此购物的村民变少了,生意不景气,后来自己思考可能宅子的“风水”被破坏不能聚财,于是找村中的石匠刻了一块“泰山石敢当”泰山石石刻立在了门店的左边直冲丁字路口,后来感觉生意慢慢有了起色,在附近村的知名度还提高了,因此店主认为在日常的生活中立“泰山石敢当”是必要的。对于石刻是否有讲究该店主也认为:“只要是家乡附近山上的石头都无所谓,它们也都属于泰山管着本身也具有灵性,再刻上‘泰山石敢当五个字就妥妥的放心了。”可见,这种习俗习惯已经非常的日常化,随意化,但是它的“分量”却特别重。有的房屋直冲路口的家庭直接在门口左边立上一块真正的泰山原石,也不讲究美观,百姓心中就会觉得家宅安康。出门在外的当地人有时也会随身携带一小块刻有“泰山石敢当”的石刻,保佑自己在异乡平安顺利,可见信仰形式与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已经悄然融合难以辨认。

二、信仰生活成为村落民众沟通交流的一种生活方式

就Q村的石敢当信仰石人老爷庙来说,虽然就是一个十分简陋仅能放下石刻像的小屋,村民的祭祀仪式也没有繁文缛节特别的讲究,只是拿香火祭拜一下,但是却成为村落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逢初一、十五,都有村民前去祭拜。居住在石老爷庙附近的几位老太称,“每天坐在这个地方看前来拜石老爷的人基本上我们都认识了,有的甚至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有什么多余的蔬菜水果还会给我留下一些,我们在这说话拉呱②,一拉就是一晌。”据访谈,在每年正月十六的Q村“爬桥节”那天,前来祭拜石老爷的村民更是络绎不绝,有的村民是附近村庄的,借这个机会前来旧县村走亲访友,Q村上的村民一般在这天也都像走亲访友的日子一样来招待亲戚朋友。人们一般谈论着习俗,进行着社会交际,沟通亲戚与友人的感情。在现代的乡土村落中,一般以老人为主,年轻人在外打工或移居到县城生活,留家中老人生活在乡村里。村中绝大多数有能力的年轻人由于工作和家庭原因基本都会选择在泰安市定居买房,经济状况较好的村民也会选择往城区靠拢。Q村的村支书是Q村人,但是由于村落经济发展较快,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使得他们一家为了更好的物质生活搬到泰安城区居住,每天开车去Q村村委上班,而自己的父母由于不习惯城市的生活方式,仍然居住在农村。像这样的家庭模式在Q村随处可见。老年人在村中的生活方式就十分简单,以种植农作物为主要生产方式,逢年过节与家人团聚,每逢集市和民间信仰节俗、信仰仪式与村落中其他的人沟通交流。泰山石敢当“石老爷”信仰习俗就与村民的这种生活方式紧密联系,体现出民间俗信的生活化。

三、信仰文化成为一个村落对外交流的文化途径

Q村在泰安市泰山区十分有影响力,原因就是由于在村落中发现了泰安市为数不多的古代流传下来的石刻雕像,被政府认定是古代泰山石敢当的文化遗存。据村民介绍,经常性的会有一些学者、政府工作人员来石人老爷像前考察研究拍照做笔记,隔一段时间又会来一些人。随着政府对“泰山石敢当”文化的重视,一些政府科研单位开始注重村落中的石敢当文化遗存,他们依此来考据史料研究泰山地区的“泰山石敢当”文化,以便更好地加以保护、传承、利用。Q村的石敢当石像除了被村中老人重新凿磨了一遍,其他并无损毁,而且还存在着村民信仰祭拜的习俗,所以就成为当地“泰山石敢当”文化宣传的一部分。村中主要领导干部也因为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经常会被邀请参加市里面举办的相关文化活动。村里宣传办公室主任张继刚介绍,Q村因石老人信仰习俗和“爬桥节”节俗在泰安市小有名气,这也成为Q村对外进行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Q村所归属的Q镇也因此被冠以“石敢当故里”的称号,每年九月五号前后泰安市相关文化部门联合Q镇政府会在邱家店镇境内的一个宝泰隆旅游景区里举办为期三天的“泰山石敢当文化节”。虽然与石敢当文化相关的内容极少,类似于一个旅游宣传的活动,但是很大程度上加强了“泰山石敢当”的文化符号。

四、石头依托于“泰山石敢当”信仰成为一个村落的物质生产生活

泰山石虽然依托泰山文化成为一种具有“镇压”观念的灵石,但是随着石敢当习俗的传播,泰山石和石敢当文化结合,使得除了有“泰山石敢当”民间信仰外泰山石又独立发展成另一支俗信。泰山灵石的名气也传到海内外。一些信仰泰山石敢当的海内外华人也无法区分“泰山石敢当”和“泰山灵石”两种俗信,在他们观念中,“泰山石敢当”就是具有灵气能昌盛招吉的泰山灵石,泰山灵石也是具有驱邪避灾的“泰山石敢当”。在这种民俗观念下,一些海内外华人不远千里或是不惜重金到泰山周边的一些泰山奇石市场来“请”泰山石或是“泰山石敢当”。一些村落以开采泰山石销售泰山石为生计。以D镇的D村作为典型,D村是远近闻名的销售泰山石和“泰山石敢当”石刻的市场,整个村落的主街全部是销售泰山石的店面。店中展列着体积不一、纹理新奇的泰山石和大小不一的刻有“泰山石敢当”五字的石碑刻。据当地一位销售泰山石的店主介绍,这些没有刻字的石头全部都是泰山原石,经稍加打磨,加以底座销售,价格低至几千高可至百万不等。其价格是按照石头的体积和天然的纹理来制定。体积重者达几十吨放在室外,体积较轻者重在看石头的纹理,以便放在室内用作观赏。一块普通的石头之所以价格高是因为它代表的是泰山文化以及泰山石敢当文化。当地经营泰山石的村民在銷售泰山石的同时本身也是这种文化信仰的主体。他们将对泰山石敢当的文化观念赋予到普通的石头上在宣传的同时又强化了自己的信仰。

鲁中地区的泰山石敢当信仰虽然身处泰山文化核心区域但是形式十分分散。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变异成多种形式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去,和民众的民俗行为习惯、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紧密相连,和现代村落的家庭模式和生活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一种信仰,它的仪式性逐渐淡化,作为一种习俗它的形式化开始多元。在现代的村落生活中,涉及泰山文化和村落信仰的方面都有石敢当的身影。以“泰山石敢当”信仰为典型,当一种民间信仰没有了它的仪式制度和具体的民俗形式时并不代表它的“生命力”已经消亡,只要有民众生活的乡土社会,就有“活态”的民间俗信。

注释:

①刑莉.民间信仰与民俗生活[C].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2.

②注:拉呱,山东方言,聊天聊闲话的意思,一般指非正式的交谈。

责任编辑:刘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