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中医护理措施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

2018-06-23胡敏莉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风湿性关节炎证型关节

胡敏莉,王 媪

(新疆建设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医院,1.中医科,2.内分泌肾病科,新疆 库尔勒 841000)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在发病后常会表现出慢性关节炎,且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女性患者数量多于男性[1]。此病在祖国医学理论中属“痹证”范畴,肌肉酸痛、麻木、屈伸受限、关节红肿为常见病证表现。其致病机理为外邪阻滞,气血运行受阻。正确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价值,因此本文探讨应用中医护理措施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实际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资料为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71.5±4.6)岁;证型:湿热痹阻证7例、肝肾阴虚证10例、淤血痹阻证5例、肾气虚寒证6例、寒湿痹阻证12例。对照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62~81岁,平均年龄(71.2±4.1)岁;证型:湿热痹阻证8例、肝肾阴虚证10例、淤血痹阻证6例、肾气虚寒证5例、寒湿痹阻证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采取中医辩证护理方法开展临床护理。①湿热痹阻证。这一证型患者常表现为胸闷、舌苔白腻、关节肿痛、畸形。临床护理:嘱患者应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可多摄入清热利湿食物,如绿豆、菊花菜等。②肝肾阴虚证。这一证型患者常表现为体型消瘦、面色无华、舌苔白腻、肌肉萎缩、关节肿胀、疼痛等。临床护理:嘱患者应避免摄入生冷、难消化食物,可多摄入补益肝肾的食物,如鸡肉、猪肉、鹅肉等。③淤血痹阻证。这一证型患者常表现为关节肿胀、皮下硬结、舌质紫暗。临床护理:采用温水泡脚,按摩涌泉穴,调和气血;饮食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宜摄入清淡、易消化食物。④肾气虚寒证。这一证型患者常表现为舌质氮、面色无华、关节畸形、神态不佳。临床护理:应注重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可对患者的名门、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按摩。日常饮食应多摄入各种热量较为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牛奶、大豆、鸡蛋等。⑤寒湿痹阻证。这一证型患者常表现出畏寒、关节畸形、舌苔白腻、有积液存在。临床护理:可对患者采取电针、热敷及拔管措施;温服中药汤剂;饮食宜摄入辛温散发类食物,如猪骨、羊骨汤等。

1.3 观察指标

应用生活质量评价表对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状态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健康自我认识、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等4项内容。每项分数为1~5分,分数越低即代表生存质量越高[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效果更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情况(±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情况(±s,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评分指标 时间 观察组(n=40) 对照组(n=40) t P健康自我认识 护理前 18.31±3.43 18.45±3.41 0.171 >0.05护理后 12.28±2.54△ 15.87±2.21△ 6.308 <0.05社会功能 护理前 17.78±2.63 17.86±2.85 0.122 >0.05护理后 11.60±1.84△ 14.02±2.04△ 5.211 <0.05生理功能 护理前 16.23±2.44 16.20±2.38 0.052 >0.05护理后 12.67±2.65△ 14.27±2.18△ 2.759 <0.05心理功能 护理前 20.47±3.87 20.75±3.73 0.308 >0.05护理后 15.42±2.70△ 17.73±2.19△ 3.931 <0.05

3 讨 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致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其临床症状表现多以炎性滑膜炎为主。典型特征为手、足等部位小关节存在有对称性、侵袭性的关节炎症表现,且还可能会同时伴发出现关节外器官受累与血清类风湿性因子阳性,随着病情进展最终将会致使患者关节变得畸形甚至完全丧失功能性[3]。

而通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依据中医证型的不同,分别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实现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显著提高。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经临床护理后得到了明显提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医护理对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心理状况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辩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1]梁彩云,谢日升,王亚军,等.“治未病”理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4,14(11):82-84.

[2]田广芳,倪角角.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护理认识[J].西部中医药,2016,29(11):126-129.

[3]周应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护理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1):95-96.

猜你喜欢

风湿性关节炎证型关节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关节突关节比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的应用价值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60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蒙医证型与AKA相关性研究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钛缆捆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辨证针刺治疗不同证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