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护理干预对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患者的效果分析

2018-06-23陈石磊崔海霞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胸腔镜根治术肺癌

陈石磊,崔海霞

(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江苏 苏州 215500)

肺叶切除术为治疗早期肺癌的首选方式。虽说常规开胸术能取得一定成效,但这种方式存在切除范围大,创口长、出血多等弊端,且术后容易出现感染[1]。近几年,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发展,胸腔镜技术下行肺叶切除术已经成为了主流治疗趋势在,随着内窥镜的大范围使用,电视胸腔镜手术得以全面开展,令I、Ⅱa期肺癌患者小创口治疗成为了可能[2]。不良心理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疾病转归。由此可见,对于该疾病患者,围术期内开展行之有效的护理,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全面探究整体护理干预对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患者的效果,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6年5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接受胸腔镜下肺癌手术者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患者开展整体护理干预,得出心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接受胸腔镜下肺癌手术者为研究对象。经诊断及相关检查,患者确诊,符合卫计委颁布的关于肺癌临床诊断标准。患者病理分期均在IIa级以下,符合接受胸腔镜治疗特征[3]。不存在严重心脏疾病、呼吸衰竭、血液病以及其他器官器质性病变,手术时长为(200.21±45.21)min,术中平均失血量(283.26±64.17)mL。受试者自愿接受相关实验检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按照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

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38.36~78.96岁,平均年龄(59.63±2.94)岁;观察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37.25~77.24岁,平均年龄(58.36±3.0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对照组接受常规化护理干预,详细包含:介绍手术目的、了解手术细节以及相关过程,同时结合患者心理情况,给予必要的整体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整体护理,详细如下。

对于院内医护人员开展相关培训,丰富医护人员临床知识[4]。院方应为患者创设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全面了解患者心理诊断以及重要的操作过程,运用生物-心理-医学护理模式,开展相关指导工作。在患者术前48~72 h,指导患者接受腹式呼吸,以免术中插管,导致呼吸不畅,令呼吸受到影响。

手术结束后,对患者开展针对性良性刺激,避免不良刺激。可为其播放有助于舒缓身心的音乐,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所想,缓解疼痛感,加强沟通交流,鼓励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分散患者注意力,提升舒适度。

1.3 观察指标

(1)分析两组干预前后SAS及SDS评分情况;(2)分析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效果判定

使用SAS及SDS量表,分析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变化,且分数越高证实患者焦虑、抑郁现象越加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s,分)

注:与护理前相比,*P<0.05;与护理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时间SDS SA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34) 58.52±3.25 35.26±2.85** 59.63±2.51 36.25±3.56**对照组(n=34) 59.63±3.22 42.52±5.14* 57.52±2.25 43.25±4.0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术后出现肺炎2例,出血3例,皮下气肿2例。不良反应率为20.59%;观察组术后出现肺炎1例,出血1例,不良反应率为5.88%。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较低(P<0.05)。

3 讨 论

胸腔镜技术为近几年临床兴起的一项微创技术,其在治疗胸部疾病中,有着相当显著的治疗效果。既往开胸术治疗效果不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出血量大,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胸腔镜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难题,改善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对早期肺癌患者开展胸腔镜手术过程中,配合整体护理干预,能全面提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改善不良心理,促进疾病转归。

焦虑、抑郁状态会增加患者的呼吸频次,增加血压值。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主要以胸式呼吸为主,但在手术应激影响,胸式呼吸会增加患者痛感,引起通气量不足,不利于术后排痰。另外也可能因反射性胸腔迷走神经刺激,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加重焦虑、抑郁程度,形成恶性循环。

开展腹式呼吸,能避免恶性循环,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稳定心理,避免术中因胸式呼吸引起的不良反应,情绪变得更加稳定,避免呼吸暂停。另外,腹式呼吸也能缓解患者压力以及不适感,提升术后康复水平,减少不良症状发生率,提升护理效果[5]。

经整体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调节患者心理以及生理指标,提升患者手术配合度,增加患者自身免疫能力,消除不良因素影响,减少疾病发生率。整体护理干预能实现对患者各个方面的护理干预,减少护理纠纷,有助于促进医患和谐,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升术后转归,加速疾病康复。

本实验相关研究结果证实:干预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SDS及SAS评分更低(P<0.05)。由此可见,对于接受胸腔镜手术的患者来讲,开展整体护理干预,能全面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手术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1]陈丽娟,俞 瑛,高广辉.沙参麦冬汤对胸腔镜下早中期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6,(9):41-43.

[2]孔国华,汪丽萍,姚春芳,等.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胸椎旁神经阻滞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疗效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2).

[3]关丹丹,刘 微.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3D电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的作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8):992-994.

[4]王永连,赵国昌,陶义鹏,等.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40例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14):2218-2220.

[5]张 裘,黄国喜.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6,25(12):887-890.

猜你喜欢

胸腔镜根治术肺癌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