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国以来水利发展进程

2018-06-22马杏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5期
关键词:改革创新矛盾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只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本文从建国以来水利发展的情势出发,大致总结出了五个水利发展的时期,包括起步时期、改革时期、矛盾凸显时期、创新转型时期和蓬勃发展时期,为未来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意见。

关键词:水利发展;矛盾;改革创新;探索转型;蓬勃发展

中国是一个水利大国。长江、黄河绵延不绝,贯穿大陆东西,哺育着世世代代中华子孙,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由于我国人均水资源缺乏,加上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均,旱涝灾害频繁,人民生活长期受到这些问题的干扰。这样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水利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历代善为国者,必先除水旱之害。治水害、兴水利,历来是兴国安邦的大事。我国从建国以来,在将近七十年的水利发展道路上从没有停止过脚步,下面以一些水利方面的历史节点为界简要地描述水利发展的历史进程。

1.水利发展起步时期

建国初期,我国大多数江河基本处于无控制或者控制程度很低的自然状态,水利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据统计,当时全国江河提防和沿海海塘总长只有4.2万km,堤身单薄脆弱而且残破不堪,全国容积超过1亿m3的大型水库只有6座,1000万m3到1亿m3的中型水库也只有17座;[1]用于防洪的水闸也非常少,水电设施更是寥寥无几。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水利建设,早在建国初期,就把水利建设列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随后开展了对海河、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在各流域上中游的水土流失区开展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治淮工程、长江荆江分洪工程、官厅水库、三门峡水利枢纽等一批重要的水利设施相继兴建,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直到1950年淮河流域爆发特大水灾,惨状令人为之动容。鉴于洪灾造成的破坏巨大,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新中国的江河治理和水利建设从此打响了第一枪。到了1952年,随着淮河、长江等的治理工程开展起来,这时国家水利建设的方针从防洪排水、减免水灾扩大为在此基础上大力扩展灌溉面积,以保证农业生产的效益,同时还需要注意航运、发电、养殖等方面的工作[2]

2.水利发展改革时期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当时水利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重建设轻管理、重大型轻小型、重骨干轻配套、重工程轻实效”等方面,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对水利工作把“加强经营管理,讲究经济效益”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也就是首先管好用好现有工程,充分发挥其效益,而不能再走老路子。通过改革开放初期工作方针的转变以及水利工作的开展,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得到了显著提高。但这一时期水利投入严重不足,水利工程面临老化失修、效益衰减以及北方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条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3]

3.水利发展矛盾凸显时期

由于之前水利改革处理问题不够彻底,历史遗留问题逐渐积累,到这一时期,各种矛盾濒临爆发。特别是到20世纪90年代,水利的主要矛盾是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与水环境恶化。当时的长江洪水、黄河断流和淮河污染等标志性水灾害事件,表明我国已经面临全面的“水危机”。[4]1988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而制定,设定了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了新的用水权力制度的粗略框架。

4.水利发展创新转型时期

从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大洪水中,暴露出我国水利工作的薄弱环节,迫切需要进行思路的调整和实践的创新。水利部党组根据中央水利工作方针,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治水新思路,用以指导新时期的水利工作。在治水新思路的指引下,水利工作各领域出现了一系列历史性的转变:防洪工作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注重水资源节约保护,建设节水型社会,注重水利建设中的移民安置和生态保护问题,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满足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经济发展用水安全、生态用水安全要求,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时期还兴建了小浪底等水利枢纽工程,为人们带来了许多的保障和福利。

5.水利发展蓬勃发展时期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它从水利第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立脚点,就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八个大的方面对水利工作作出了具体的决定。强调了水利是现代农业假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将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提到了更高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更大的跨越式发展。力争通过5-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显著增强。

结语

结合我国从建国以来水利发展的良好趋势,从开始的萌芽发展,到不断探索更好的建设方式和管理模式,到现在水利事业一派蓬勃发展的繁荣时期。新的时期,有不同的追求和目标,水利行业也是如此,现在的水利事业不再一味地追求大工程、高效益,而是在建设的过程中有科学的规划,在除水害、兴水利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我相信未来的水利事业将会具有更好更大的发展前景,一代又一代水利人能够坚持不懈,努力探索,为人们谋福利,为国家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陆孝平,赵广和.建国四十年水利经济效益[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3:9.

[2]东山.烟标上的历史[M].文物出版社,2011.

[3]周學文.新中国成立60年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融资政策[J].中国水利,2009,18(1):47

[4]张岳,任光照,谢新民.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222

作者简介:

马杏(1997.12.8-)女,汉族,河南省邓州市,身份证号:411381199712086723,本科生,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

猜你喜欢

改革创新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心情的描写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爱的矛盾 外一首
经管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改革创新若干问题探讨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