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中农村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的研究

2018-06-22瞿丽君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5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农村

瞿丽君

摘要:对于幼儿来说,小学是一个崭新的学习阶段,这一阶段幼儿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环境都会发生很大变化,这种情况下,很多幼儿难以适应小学学习习惯,容易出现自卑、焦虑、紧张、畏缩、放纵等情况,这表明大多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较差。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幼小衔接的目的,并积极探究幼小衔接中提升农村幼儿社会适应性能力的途径,希望能够为业内人士提供借鉴,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小衔接;农村;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

引言

社会性适应能力是指人为了在社会更好生存而进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的一种执行适应能力。幼儿在升小学的过程中,学习环境、学习要求会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在幼儿升入小学的前半年和后半年,为幼小衔接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教师做好幼儿的思想工作,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幼儿尽早适应小学学习模式,为幼儿日后的学习夯实基础。

1幼小衔接的目的

幼小衔接作为儿童生命成长的奠基阶段,不仅关系着儿童当下的发展,并且关乎着儿童一生的幸福。增强幼儿进入小学阶段的适应性是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如幼小衔接教育在幼儿园和小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幼儿的适应性、准备性,这既有知识上的适应和准备,也有习惯和心理上的适应和准备,目的是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的学习、生活中去。幼儿园为了增强孩子入学适应性而出现的教育小学化倾向,如幼儿园(家长)过早地让幼儿识字、算数等,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更早的学会小学的知识,降低小学学习的难度,提升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

2幼小衔接中培养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的途径

2.1适当改变孩子的作息制

幼儿园的作息与小学校园的作息存在一定差异,而良好的作息是保证幼儿精神气的重要因素,因此,幼儿园应及时与小学沟通,适当调整孩子的作息。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为了使幼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在大班第二学期,幼儿园就要对孩子的作息制度做些调整,如早晨要求孩子8点之前来园。通过比一比“我能准时到园”的活动,让孩子逐渐的形成时间观念,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二,逐步减少睡眠时间

孩子在幼儿园午睡惯了,在身体里形成了“定时器”,到了十二点半孩子就有进入午睡的感觉和反应。而小学生没有午睡的时间,这让孩子一下子很难适应,于是上课时就会出现注意力分散、打瞌睡等现象,对老师传授的内容一概不知。所以幼儿园应适当的减少孩子睡眠的时间,让孩子慢慢地把午睡的习惯改为午休,以适应以后的小学生生活。幼儿园可以在午休时间安排一些安静的、操作性较强的区域活动,例如画画、搭积木、拼图、调象棋等,这些活动往往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进而减少睡眠。需要注意的是,减少睡眠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应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适应能力,适当减少睡眠,例如每周减少5分钟睡眠。

2.2科学创设有利幼小衔接的学习环境

一,班级空间环境

幼儿在园中的时间大部分是在班级里度过的,所以班级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一方面,幼儿园可以从空间环境规划入手,和幼儿共同商量将活动室分割成若干个幼儿喜欢的活动区域。这些活动区域既有全班集体性活动的大空间,又有能让几个幼儿在一起活动的小空间,开放与半隐蔽的空间提供了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交流的平台。同时,在每个活动区里,有幼儿合作制订的活动规则,并用简单的前书写符号将活动区活动的人数、活动的规则、必须完成的任务等画下来张贴在环境中,营造浓浓的规则意识氛围;另一方面,幼儿园应该选择适合幼儿发展的材料,例如在科学区域提供一些玩具,两人一套,鼓励幼儿合作完成任务;在美术区提供一盒笔,供幼儿共同使用,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会等待、协调等。将社会性适应能力中的规则、合作、协商寓于班级活动中,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引导幼儿积极与同伴开展合作,自觉遵守规则,提升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

二,幼儿园的人际环境

幼儿园的人际环境对幼儿社会化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幼儿园的人际环境主要包括教师之间的同事关系、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师幼关系、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利用教师之间的同事关系对幼儿起示范作用。教师间互相关心、帮助、合作,能让幼儿感到安全、和谐、温馨,长此以往,在幼儿间也容易出现良好的社会性行为。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幼儿与教师关系的融洽、和谐。幼儿从早晨入园到下午离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都与幼儿进行着密切的接触、交往,幼儿时时从中感觉到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并能根据教师的态度认识和调整自己的行為。教师要营造和谐、平等、相互信赖的师幼氛围,让幼儿充分感觉到“老师像妈妈”“幼儿园像我家”的温暖。

指导幼儿学会与同伴间友好相处的技能。幼儿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社会性适应能力,因此教师应指导幼儿与同伴和谐相处。幼儿的年龄特点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察觉别人的思想感情、需要等,导致幼儿帮助、合作、关心、同情等亲社会行为的缺乏。教师要在班上营造一种相互关心、友爱的良好精神环境,利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各环节引导幼儿在互动中学习交往的技能,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如:当只有一个玩具时大家要轮流玩,幼儿要学会说“给我玩玩好吗”;幼儿之间交往时应习惯说“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幼儿交往过程中不小心磕碰到别人是,要学会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等文明用语。

2.3奠定入学基础

一,模拟小学的情境游戏法

幼儿年纪较小,心理和心理还不够成熟,他们普遍比较爱玩,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爱表现、喜欢向上的心理特点,运用游戏模拟法开展活动,并在游戏中增加挑战性,鼓励幼儿战胜困难。例如,在开展模拟小学生上课的游戏活动中,幼儿园大班教学时间是30分钟,小学是40分钟,虽然只差10分钟,可对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在活动中教师应通过语言激励,还利用游戏活动中的情境故事吸引幼儿,用问题启发幼儿,有意识地延长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同时,在体育游戏“小小挑战者”中,让幼儿完成“穿山洞”、“走独木桥”、“爬竹梯”等任务,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自信、勇敢、坚持、不怕困难的个性品质,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任务意识,提高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

二,了解小学的实践感受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小学,在实践中让幼儿体会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异。在参观的过程中,新鲜的校园、新鲜的教师、新鲜的学生,会引起幼儿的好奇心,给幼儿新鲜感,让幼儿对小学生活充满憧憬。另外,幼儿园还可以积极开展“交朋友”等实践活动,鼓励幼儿与小学生交朋友,有意识地增加大班幼儿与小学一年级学生互动、合作的机会,让幼儿和一年级的学生、小学的老师交朋友。参观、采访、游戏、听课等系列实践活动,丰富了幼儿的感性经验。例如,幼儿在园里先和同伴们互相讨论将要采访小学生的内容,并用简单的符号记录下来,这样就不会忘记采访内容。小学生则将自己入小学后的亲身经历告诉大班幼儿,例如每天要按时完成作业,要认真听讲,要遵守小学生守则,上课要积极发言,遇到困难首先要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寻求老师或者高年级同学帮忙。孩子们之间的互动是平等、和谐的,哥哥、姐姐的亲身经历让幼儿十分好奇,也十分向往小学的生活,他们十分崇拜和佩服哥哥姐姐,现在就开始像哥哥姐姐那样严格要求自己。这些丰富的实践经历与哥哥姐姐的榜样作用,使教师的外在要求逐渐转变为幼儿自身的内在动力。

2.4社会性教育贯穿一日生活

教师应在幼儿的生活中贯穿社会性教育,在长期的培养过程中,提升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为幼儿深入小学做准备。在全天的生活和学习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并将此渗透到幼儿日常教育的方方面面。例如,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自己洗手、吃饭、穿衣、整理床铺等;在洗手时,要学会等待,遵守规则不拥挤等;在学习活动中注重学习习惯、任务意识的培养。例如,在别人发言时要学会倾听、不插话,回答问题要举手,遵守上课规则等;在户外活动中树立活动规则和培养安全意识,注重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及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活动时提醒幼儿遵守各种规则,注意安全,上下楼梯靠右行,轮流玩运动器械,遇到困难时想办法自己解决或请求其他朋友、老师的帮助;在活动区游戏时,幼儿应与同伴共同讨论设立各区域的进区规则及完成的任务,在区域中坚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后再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动,发挥小组长的监督作用,学习做活动的主人。

结语

总而言之,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应做好幼儿的相关工作,应為幼儿设置与小学相似的教学环境,帮助幼儿尽早适应小学环境,在这一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应做好幼儿的心理工作,提升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确保幼儿能够适应小学教学模式,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雪萍.国民性众数人格理论视域下农村留守幼儿社会化现状及建议[J].教育评论,2017(09):29-32+74.

[2]鲁云娇.高瞻课程模式下学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3]马叶红.幼小衔接中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培养的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08):44.

[4]张岚.幼小衔接科学视野中的社会性适应能力培养[J].幼儿教育研究,2016(06):51-53.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幼儿农村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