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思考

2018-06-16吕淑华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史料人文精神课本

吕淑华

一、人文精神的基本定义

人文精神,其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主要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以及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如果体现在学科知识教学上,则更关注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

二、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1.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想通过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历史教师而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就是设置巧妙的内容导入。

例如,在讲工业革命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场景进行导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离不开电,看电视需要电,玩手机需要电……电已经成为我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源了。

在课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做哪些事情必须要用到电,并借此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么重要的电能源是谁发明的吗?它又是如何改变并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呢?接着,就可以趁着学生意犹未尽之余进行有关工业革命知识的讲解了。总之,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利于教师教学,而且也将促使学生深入意识到电的来之不易,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用电的良好习惯。

2.利用游戏激發学生的爱国情感。

现在的高中生,对音乐的喜爱程度是有目共睹的。从专业角度讲,音乐其实也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和社会现实的一种艺术形式。为此,高中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过程中,完全可以以此为契机,有效组织学生参与到音乐游戏活动中去。例如,在教学《抗日战争》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学唱《黄河大合唱》,与此同时,还要向学生介绍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即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辉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学生的爱国情感也将得到有效激发。

3.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鉴于高中班级的学生普遍比较多,所以,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例如,笔者在教学《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这一课时,参考学生实际情况把他们分为三个学习小组,并进行任务的分配。第一个小组负责搜集我国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男女服饰的各自特色;第二个小组负责搜集我国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饮食特色,并探寻它们是怎样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第三个小组则负责搜集我国居室建筑在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特色,并且就“我国近几年居室建筑和家具陈设发生了哪些变化”等问题进行探讨。

为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小组活动都需要在课前开展,而到了正式上课的时候,则要让每个小组的负责人对所在小组负责的内容进行阐述。通过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也将深刻意识到当前美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因此也会格外珍惜。当然,针对那些表现比较良好的学生,教师最好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相关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4.充分结合课本史料展开教学。

在历史课本中有很多重要的史料,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将这些史料加以充分且有效的利用,就能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培养。例如,在教学《罗斯福新政》一课时,为了加强学生对罗斯福本人的了解,教师完全可以充分借助课本上的插图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对于一些有条件的中学,教师还可以将图片投影到大屏幕上。通过分析和观察,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出台实际上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之所以能够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也是因为它的确解决了很多危机。例如,针对农业问题,就及时调整农业政策,并给减耕减产的农户发放经济补贴,从而才实现了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和稳定。利用课本提供的史料进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课本知识,而且也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猜你喜欢

史料人文精神课本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