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课程化”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

2018-06-15刘香波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课程化传统文化初中

刘香波

摘 要:随着国家开放程度的扩大,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精神文明的重要性。传统文化“课程化”作为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也是时代发展的物质需求。基于此,下文主要结合近年来工作经验,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为例,对传统文化“课程化”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学生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背景,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不仅要具备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语言实践能力。借助传统文化课程化,在教学中合理渗透传统文化,既能够实现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目标,又能够促进学生文化品格的发展,对学生日后发展而言具有诸多帮助。

一、传统文化“课程化”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

传统文化“课程化”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能够使我国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发扬,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有重要作用。传统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学、自然、思想、审美与人文涵养,主张德育、智力、技能、文化修养等。

基于素质教育与课程教育改革背景,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认知基础,其思维发展、文化品格的培养正处于关键时期,传统文化课程化对学生而言具有促进作用[1]。

因为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文化精髓,许多文学作品都叙述了个体或某一物质的高尚品格,如善待他人、仁民爱物等品质,借助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此类品格。所以,应利用这段时间培养学生正确三观,以语文教学为切入点,利用教材中的文化精髓,深化学生文化认知,从而形成正确的三观。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具备代表性的爱国人物,如屈原、陆游、谭嗣同等,借助阅读他们的作品,深度体验人物的爱国情感。同时,渗透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以此为目标,明确发展方向,为传统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统文化课程化,简单的说是指提取文化精髓,如古诗、诗歌、文化思想、民俗、文学历史等,编制成一系列资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渗透此内容。作为培养学生文化品格的最佳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习古诗、历史、文学等,对日后学习发展具有一定帮助。从实践效果来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既积累了学识,又实现了文化的传承目标,具备深远含义。

二、初中语文传统文化“课程化”的教学措施

1.以教材入手,提取文化元素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编著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内容,为实现传统文化课程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宽广的平台。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主张以人为本,树立三观[2]。我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关键在于具备以人为本思想。尤其是儒家,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且依旧具备影响力。依据此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其作为中心思想,设计教学活动。

如:教师在教学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论语十二章》这一课时,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3]。在教育上,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论语中讲述的多个故事,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兴趣。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一言论对于现在学习压力繁重的初中生而言,无疑是一种缓解压力的精神食粮。

2.激发兴趣,解读文化思想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剧烈冲击,身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要肩负起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重任,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有机融合起来,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日常教学中,要想增强文化渗透效果,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必须要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此举至关重要。

如:教师在教学“曹刿论战”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选择某一段故事进行表演,自主收集学习资料,并选择队友,创新设计故事情节。借助角色扮演活动,充分体验古人的雄才大略。以最后出兵这一段为例,具体如下:

卫兵1:报告庄公,参战的全部人马集合完毕,请指示!

卫士2:报告庄公,长勺到了。齐军开始击鼓,向我进攻。

庄公:击鼓进军,迎战齐军!

曹刿:慢!庄公,现在不能击鼓进军。

庄公:为什么?

曹刿:我军人马刚到,立足未稳,不可急躁冒进。

庄公:摆好阵势,等待时机。

卫兵1:报告庄公,齐军已经击鼓三通了,再一次向我军发起冲锋。

曹劌:庄公,时机到了,现在我们可以击鼓进军了。

庄公:击鼓!进军!

卫3:报告庄公,我军锐不可当,齐军纷纷溃退。

庄公:全军将士,乘胜追击!

曹刿:且慢!下车察看齐军的车辙,登上车前横木瞭望齐军败退的情形后,庄公,可以追击齐军了。

庄公:全军听令,追击齐军!

全军:是!追击齐军!冲啊冲啊!

卫士4:报告庄公,齐军大败,我军大获全胜!

教师在学生表演活动结束后进行评价,既能够树立学生学习信心,又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配乐,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低沉哀婉流转,有助于学生更快进入角色,挖掘情感变化,从而更好把握传统文化的内涵。

3.创新教学形式,注重文化体验 从文化课程教育内容来看,既要包含茶道、武术、戏曲、文化、民俗,又要包括音乐、书法、美术、养生等,只有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才能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创建优质条件。此类内容与传统文化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具备文化底蕴[4]。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需要以语文课堂为切入点,为学生渗透武术、文化、茶道、戏曲等传统文化内容,定期开展文化体验活动,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如:在学习有关茶道文化时,教师需要在课前调查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情况,并要求学生事先预习,课堂中为学生介绍茶文化,并利用多媒体播放茶艺表演视频,为学生茶道基础知识。在学生掌握一定基础后,带领学生亲身体验茶道,以此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4.开展传统文化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基于新课改发展背景,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实现传统文化课程化目标,必须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实践活动,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组建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小组,研读传统文化,制定校本课程资源。近年来,我国中央频道开展了许多宣传传统文化的节目,并在传统时节举办文化活动等,在央视的带头下兴起了诗文学习狂潮。教师需要依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小型诗文诵读活动,对培养学生诵读兴趣,深化文化认知具有帮助。其二,转换教育理念。要想实现传统文化课程化目标,光靠教材内容是完全不够的,需要配合开展讲座、知识普及、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介绍具备传统文化内涵的读物。如:《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四书五经》、《论语》、《老子》等。以此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为学生提供学习传统文化的平台,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结束语: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传统文化课程化的建设,有意识渗透传统文化内容,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教师要肩负着教育职责,使传统文化真正走进课堂,充分发挥文化影响作用,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

参考文献:

[1]纪来华.发扬文化,展现历史——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的对策分析[J].课外语文,2017(27):168.

[2]黄碧玲.浅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6(38):22-23.

[3]顾小玲.浅谈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导学,2016(01):5.

[4]张兆英.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4(09):211.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金浪中学 215400)

猜你喜欢

课程化传统文化初中
对“家庭教育课程化”的认识、探索与建议
浅谈班级主题课程与环境区域的有效运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