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海上空的“偷窥”之眼越南卫星

2018-06-15

兵器知识 2018年6期
关键词:航天技术航天越南

越南卫星技术的发展

越南虽然是个发展中国家,但其对高技术领域没有丝毫畏惧之心,甚至希望在多个高技术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特别是像卫星这种极具有军事应用前景的技术领域,很早就成为越南政府战略发展的重点。

起步的“航天发展战略”

自1986年越共“六大”提出革新路线以来,越南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在20世纪80-90年代保持每隔4~5年翻一番的速度,到21世纪初仍然达到7~8%的增长速度。高速发展的经济为越南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06年11月,越南总理批准《越南航天技术应用与研究 2020战略》。该战略提出了多项目标:制定航天技术研究、应用、人力资源发展和国际合作相关政策法规,建造地面站、卫星通信与定位系统、对地观测系统等国家航天技术应用基础设施,促进航天技术应用方面的国际或地区合作等。在此战略的推动下,越南卫星发展在近十年驶入了快车道。同时,越南也看到了自身不足,认识到越南的经济条件有限不可能将其作为国家支柱产业,因此越南官员多次强调,越南不会像中国、俄罗斯和美国那样研制航天飞行器把宇航员送入太空,而是有“选择”和“重点”,主要侧重于发展民用和军用航天技术。

广泛合作的“高速发展”

美国航空航天局局长查尔斯·博尔登在访问越南卫星中心时,高度评价越南《航天技术研究与应用战略》。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越南以对外合作为突破,以军事应用为牵引,在本世纪初不仅实现了卫星发射的零突破,还相继发射了多颗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和试验型纳卫星。2006年10月,越南总理阮晋勇与日本首相就合作建设越南航天中心达成一致,项目于2017年结束。虽然目前越南航天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其成果主要依靠美国、法国、比利时、日本等国的帮助,不过越南已经发射或正在规划的卫星技术水平普遍比较高。越南国家卫星中心( VNSC)负责人表示:“从别国引进卫星技术只是暂时的,最终,越南将建成自己的卫星研发体系”。

“完全自主”的未来愿景

目前,越南主要从日本进口卫星,相关技术人员也由日方培训,同时还与美国和印度等国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引进外部技术资源。按照越南发展规划,在2022年之前,越南实现自主研发制造卫星。2017年5月,越南科学技术院所属的国际卫星中心宣称,在未来几年中将开发4个卫星项目,即4至6千克重的“纳龙”(NANODRAGON)卫星、10千克重的“微龙”(MICRODRAGON)卫星、600千克重的“莲花1号”(LOTUSSAT-1)卫星和“莲花2号”(LOTUSSAT-2)卫星。按计划“纳龙”卫星将在2018年发射升空,其任务之一是观察沿海区域发生的各种变化,旨在为越南水产养殖业服务。2019年发射“莲花1号”卫星,并开发制造“莲花2号”卫星,同时进行短程火箭技术发射的研究,争取在2022年实现“莲花2号”卫星的自主制造、组装与发射。届时越南凭借这两颗拥有先进雷达遥感技术的卫星,可在任何天气条件下,高清晰地观察国家全部领土及海域情况,军事潜力显而易见。在落实卫星开发项目的同时,越南还将研究、设计及模仿制造卫星定位系统,全面发展卫星服务应用,为军事应用提供技术基础。

越南卫星技术应用现状

截止2018年初,越南已经发展了通信、遥感和试验型等多个系列的卫星,并建立了初步的卫星应用保障体系。

通信卫星

越南目前擁有“越卫1号”(Vinasat-1)和“越卫2号”(Vinasat-2)两颗通信卫星。其中,“越卫1号”于2008年4月由欧洲阿丽亚娜火箭发射入轨,为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该星为越南首颗人造卫星,由美国洛·马公司设计制造,质量为2 637千克,在轨设计寿命至少15年,预计使用寿命22年,携带12个Ku波段和8个C波段转发器。其中,Ku波段覆盖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及缅甸的一部分,C波段的覆盖范围扩展到印度、日本及澳大利亚。卫星的通信容量可提供1万路语音、因特网、数据传输信道或120个数字电视频道,可大大改善越南国家通信网的基础设施,提升越南通信能力:不仅可以解除对地面通信网络的依赖,而且使越南100%的乡村可以开通电话和接收广播电视节目,特别是使越南缺少或没有地面通信基础设施的偏远地区、山区、农村及海岛可以获得卫星通信、因特网和广播电视服务。

“越卫2号”也由美国洛·马公司设计制造,于2012年5月使用阿丽亚娜火箭送上太空,同样使用地球静止轨道。由分别位于越南北部的河内市、南部的平阳省的地面站对卫星进行控制和管理。该星设计寿命15年,携带24个Ku波段转发器,可传输1.3万路电话或150个电视频道信号,为越南、柬埔寨、泰国、老挝及亚太地区提供广播电视和通信服务,包括帮助传输民航信号到国内偏远地区。“越卫1号”和“越卫2号”星相互提供通信容量备份,它们一起可以满足2020年前越南对卫星通信容量的需求。

光学遥感卫星

越南目前拥有两颗光学遥感卫星,均为“越南自然资源、环境与灾害监测卫星”,即VNREDSat系列,包括VNREDSat-1A和VNREDSat-1B两颗卫星,其中,1A星于2013年5月由欧洲“维加”小型运载火箭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入轨,这是越南首颗遥感卫星,由法国提供的贷款资助,法国欧洲宇航防务集团(EADS)下属子公司负责制造,越南工程师参与,该公司向越南提供了完整的卫星系统和地面接收设施,还帮助培养15名越南工程师掌握卫星操控技术。1A星质量120千克,在轨设计寿命5年,运行在高度为665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1A星下传的遥感图像主要由位于河内的越南首个卫星图像接收站负责接收,该站由法国EADS公司于2009年7月建成,是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的第5个接收站,也是欧洲环境卫星在亚洲的第1个接收站。1A星担负地球科考拍摄、越南国土宇宙拍摄、气象监测等科学研究任务,同时也可实现对越全境、南海及周边国家边境地区的动态监视,并能重点跟踪监视西沙、南沙群岛,特别是越南未实际控制岛礁和外军舰船的活动情况。

VNREDSat-1B光学成像遥感卫星由比利时航天公司设计制造。该星于2016年发射,发射升空后将与1A星协同工作,为越南提供关于东南亚的定期、快速的环境监测。1B星采用紧凑型高光谱试验型成像仪,重访时间为3天,运行于轨道高度约6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

雷达成像卫星

2011年10月,越南政府和日本政府在日本东京签署协议,由日本向越南提供2颗雷达成像遥感卫星——“越南雷达卫星”(VRS),这是日本首次向国外出售对地观测卫星系统。两星分别为“莲花1号”(LOTUSat-1)和“莲花2号”(LOTUSat-2),质量600千克。预计1号星将在一两年内投入使用,而2号星的研制尚需7?8年时间。根据协议,日本将向越南提供464亿日元贷款,除对地观测卫星外,还包括为越南培训工程师和建造一个用于卫星总装与控制的新航天中心等。其中,首颗卫星在日本建造,于2017发射;第2颗卫星在越南总装,计划于2022年发射。这2颗卫星的有效载荷采用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AR),分辨率约1米,在轨设计寿命5年。两颗“莲花”卫星以装备现代雷达技术系统,将担负越南全部领土和海洋观测任务。

试验型卫星

为尽快掌握卫星设计制造与应用技术,越南在从国外采购卫星的同时还合作或自主开发了多型试验卫星,这包括“F星”、“纳龙”、“碧龙”(PicoDragon)和“微龙”(Micro-Dragon)等,涵盖了纳卫星、皮卫星和微卫星等系列。其中,F-1卫星是越南首颗自主研制的卫星,为纳卫星。2008年底开始研制,2012年7月由日本发射升空。该星质量为1千克,能够拍摄640×480像素的图像,运行在高度为370千米的低地球轨道(LEO),在轨设计寿命100?250天。F-1卫星成功发射证明了越南有足够能力自主设计和制造卫星,这将成为越南航天科技行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碧龙”纳卫星于2013年8月由日本发射升空。该星在日本指导下由越南科技翰林院国家卫星中心(VNSC)研制,质量约1千克,在轨设计寿命0.25年,将用于地球图片拍摄、空间数据采集及通讯试验等。未来越南将继续开展制造4?6千克的“納龙”、50千克的“微龙”以及600千克的“莲花2号”卫星等项目。其中,“微龙”为海洋观测卫星,在日本专家的资助和指导下,由36名越南工程师负责“微龙”号的设计、制造和试验,并将在2018年9月完工,由日本“艾普斯龙”(Epsilon)火箭发射入轨。

总的来看,目前越南的卫星技术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现阶段的成果主要依靠美国、法国、比利时、日本等国的帮助获得。不过该国已经发射的或正在规划的卫星技术水平普遍较高,其发展值得关注。

越南卫星技术保障体系

在千方百计发展卫星技术的同时,越南还积极开展卫星技术保障基础设施的建设,组建了航天/卫星中心、卫星图像接收/处理中心及航天技术学院等航天保障组织,已经初步形成体系。

航天/卫星中心

在日本资助下,越南在距河内市中心30千米的和洛(Hoa Lac)高新科技区建立了航天中心,并在2012年9月投入运行,建设该航天中心是越南航天事业的重要转折点。该项目是越南与日本科技战略合作关系的重要部分。该航天中心建成后,越南将拥有东南亚先进的航天研究中心,它将担任多项重要任务,包括掌握技术并自主研制小型卫星,接收并处理卫星系统提供的监测数据,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等。此外,越南还在科学技术翰林院建立了国家卫星中心(VNSC),负责卫星管理与运营,其管理设在芽庄与和乐的天文台。

图像接收/处理中心

越南在法国EADS公司支持下,于2009年7月在河内建设了首座卫星图像接收站,负责接收VNREDSat-1A卫星下传的遥感图像。这是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的第5个接收站,也是欧洲环境卫星在亚洲的第1个接收站。此外,越南还和印度合作,在越南南部胡志明市建立了一个卫星跟踪和影像中心。“作为交换,越南可以不必征求印度同意,就直接接收遥感图像。”尽管印度方面声称,印度发射的地球观测卫星是用于农业、科学和环境等领域的,但其改进的成像技术实际上意味着这些卫星图片可以用作军事情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已经在本土以及毛里求斯、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地建立了地面观测站,而这个建于越南的地面站将是印度建立的距离中国最近的卫星监测设施。这位印度官员表示:“很明显,覆盖范围将包括越南感兴趣的中国部分地区。”

航天技术学院

2017年12月,越南河内国家大学与越南军队电信集团联合成立了越南航天技术学院。该学院将培训出航天领域高素质技能的专业人才,服务军队电信集团的发展需求。越南航天技术学院的主要任务是培训出高水平的航空航天技术人力资源,研发航天技术和科学产品,满足国家民用和国防安全要求,同时提供航天领域的咨询服务和技术转让服务。除了履行培训职责之外,该学院还研究一些关于卫星侦察图像处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光学、 导航、导弹和卫星等技术。

越南卫星技术及保障体系

突出军民双重用途

作为周边环境并不和谐的地区性国家,越南在十分敏感的航天及卫星技术发展中,不得不考虑到外界影响,因此其航天应用虽然有着较强的军事愿望,但是仍从民用和科学研究卫星技术领域入手,选择的航天战略发展方向有着明显的军民双重用途特征。例如,越南首颗卫星虽然选择了以卫星电视为主的通信卫星,但是具有很强的语音通话能力,不但可以满足民用通信需要,还可以解决越南广阔海域内的通信问题,特别是越南南北狭长,通信网络难以纵横交错,无法实现战时或灾害情况下的通信指挥,而卫星通信无疑可以建立立体通信网络,确保其通信指挥的可靠顺畅。此外,在越南卫星体系中占比最大的就是光学和雷达成像遥感卫星,此类卫星无疑可以大幅提高越军海上和对周边国家的侦察预警能力,确保越南在陆上部署和海上“维权”的主动性。

从外部广泛合作入手

由于越南航天技术起步晚且基础薄弱,因此从本世纪初制订航天战略开始,就非常重视与外界的广泛合作,以此加快其行业进入速度,并利用其资金扩大基础建设。从越南目前已经开展的卫星项目情况看,基本都是与美国洛·马公司、法国欧洲宇航防务集团(EADS)、比利时航天公司、印度国防与发展组织以及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开展合作,甚至直接利用对方提供资金购买制造卫星或建立地面保障设施。此外,越南还利用其有限的卫星技术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为其航天活动争取话语权。例如,越南国家卫星中心已经是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国际卫星对地观测委员会(CEOS),地球同步轨道(GEO),亚太地区航天机构论坛等国际组织的正式成员,这成为越南提高国际竞争地位的有效途径。

循序渐进实现主导

越南为实现完全自主开发的最终目的,在卫星技术发展上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技术路线,以最终实现技术主导。在应用较为迫切的通信和遥感卫星方面采取了直接购买和合作应用的方式,以尽快解决国内经济和军事需要;而在卫星设计制造技术方面,逐步掌握卫星技术,最终实现在2022年自主设计制造,甚至自主发射600千克级的“莲花2号”实用卫星的目标。在与外界合作的过程中也贯彻了循序渐进实现主导的这一原则。

积极参与实践应用

2017年9月,越南航天中心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签署协议共享日本地球观测卫星数据。实际上越南非常愿意利用地区卫星优势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例如,在马航失联飞机失踪疑似区域拍摄卫星影像,提供疑似区域宽度约为17.5千米,长度约为100千米的海面资料,以便参与搜寻的有关各方掌握更多的基础材料。此类合作不但扩大了越南航天影响,而且通过合作提高了越南卫星技术应用的水平。

利用地缘获取支持

从越南卫星技术合作的对象选择来看,其基本选择与中国的潜在对手或国际竞争对手开展合作,利用这些国家与越南在对中国的地缘政治的共同利益出发点减少合作障碍,大力引资,甚至请求无偿资助,以谋求利益最大化。例如,越南在卫星整机采购方面选择了美国;在技术和资金引进方面利用日本对南海的关注和牵制中国的需要,谋求日本的帮助;在地面设施建设方面利用印度急于介入南海遏制中国的需求,需求其在地面站建设上的无偿援助和卫星资料共享。利用地缘政治特点,越南不但获取了大量卫星技术发展资金,还以低廉价格获得了外部技术支持,特别是地缘利益的共同点,使越南和这些国家可以建立起较为稳固的技术和政治合作关系。

注重卫星人才培养

人力资源匮乏是越南航天技术领域正面临的问题。为了实现长期建设的目标,越南在卫星技术发展中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利用各种渠道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国家卫星中心不断巩固、健全组织和人力资源,为越南航天技术行业的发展铺路。早在2013年首颗遥感卫星VNREDSat-1A项目中,越南就派出了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了设计制造,并通过该项目培养了15名越南工程师掌握卫星操控技术;在“微龙”卫星项目中,越方提出在日本专家指导下,由36名越南工程师负责卫星的设计、制造和试验。越南还在2017年专门成立了航天技术学院,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越南将拥有现代航天技术的基础设施,逐步掌握对地观测卫星技术和拥有从事航天领域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越南卫星技术的军事应用

越南不遗余力地致力于航天及卫星技术的发展,除了着眼显著的经济效益外,更强烈的是军事需求。

满足海上监视需要,实现长期“维权”保障

卫星具有覆盖范围广、可长时间稳定运行、无国界限制、安全性高等独特优势,是提升部队作战效能的“倍增器”,也是解决大范围战场信息支撑能力问题的有效手段和最佳途徑,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在了海洋和国土监视上。近年来,越南将海上方向的冲突列为国家面临的主要危险,并将海上“维权”作为其武装力量最现实的要求。但是越南所声索和侵占的海域广阔,主权权属复杂,海上军用事活动频繁,利用常规的空中或海上监视巡航成本高“取证”难,监视区域狭小,反应时间短暂,需要发展以卫星为主体的航天监视手段,为此越南打着“海洋资源监视和水产保护”的名义将卫星技术几乎首先应用在了海上监视,实现长期不间断的“维权”保障。

满足地理特殊要求,实现战场“广域”保障

越南国土南北狭长,东西纵深短浅,为此需要快捷的侦察与预警能力,以保证武装力量在威胁下快速反应,同时为部队在狭长陆上战场上的作战行动提供情报保障。根据越南卫星技术发展情况,预计未来如果越南军方需要区域高清照片,越南卫星可在 6 小时之内完成拍摄和照片传送,這将大大强化越军ISR能力。有了先进卫星的支持,越军可以更灵活、更快速、在更大范围内处理军事冲突情况。特别是按照越南的发展规划,越南2022年后将掌握小卫星制造和发射能力,其就可能根据战时保障需要应急发射低轨小型卫星,在越南及南海上空建立小型侦察或战术通信星座,为战场广域信息保障提供支持。

弥补基础设施短板,实现“立体”通信指挥

越南南北跨度大,海上侵占地域广,但是信息基础设施落后,导致其无论是民用通信还是军事指挥,都缺乏有效可靠的保障手段。而卫星技术的应用对缓解这一问题有很大帮助。例如,越南2008年4月发射的“越卫1号”通信卫星通信容量为1万路语音、因特网、数据传输信道,而仅4年后越南就不得不发射“越卫1号”通信卫星再次弥补通信容量不足,新卫星传输电话信号数达到1.3万路。不断增强的卫星通信能力弥补了越南基础设施落后和分布不均的问题,同时为越军在更广泛陆地和海域作战提供了“立体”通信指挥手段,大幅提高了越南军队陆海空联合协同作战能力。

利用南海地缘优势,为外部“干预”提供保障

由于南海周边地缘形势复杂,域外一些国家和势力为攫取利益或牵制中国积极插手南海事务,而这与越南希望外部介入地区冲突,将冲突国际化的想法是一致的,因此对外部在该地区对中国的“干预”表现积极,这也是其在敏感的卫星技术合作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与中国存在矛盾和分歧的国家的重要原因。而越南建设的卫星侦察、通信与信息保障体系无疑将成为这些域外国家进入南海活动的可靠保障。例如,在卫星保障体系建设上,越南与印度开展积极合作,允许印度在越南南部建设卫星站,以便越南从印度的地球观测卫星上接收一些地区的信息,弥补自主的“莲花2号”卫星短时间无法投入使用的空白。路透社对此评论称,在越南与中国的关系因为南海问题波动后,河内一直在找寻先进的情报、监控和侦察技术。“从军事上来说,此举具有相当意义。越南可以填补其不足,印度则可扩大观测范围”。

满足周边保障需要,争取“地区”事务主导

越南大力发展航天技术和卫星应用,也意在提高自己在东盟中的政治军事地位。近年来,越南积极参与东盟事务,大力推动与东盟其他成员的军事和政治合作关系,发射卫星可以看作是越南为提高在东盟政治军事地位采取的强有力的策略。在东盟成员中,只有越南高度重视在航天技术发展的长远战略规划,其他成员因为经济政治等原因无力发展航天技术。而且越南在发展卫星技术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对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保障能力。例如,越南的“越卫2号”通信卫星在设计时有意增强了对周边的服务保障能力。其可为柬埔寨、泰国、老挝及亚太地区提供广播电视和通信服务,包括帮助传输民航信号到国内外偏远地区。无论是卫星在对周边国家地区的民用还是军事上的应用,都将增加周边国家地区对越南卫星体系的依赖,进一步提高越南主导“地区”事务的能力。

猜你喜欢

航天技术航天越南
读图
越南·河静省
如何构建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售后服务体系
国外军事航天力量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逐梦航天日
了不起的天眼
越南百里“银滩”
“我与航天有个约定”征文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