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

2018-06-14赵滨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4期
关键词:伊曲康唑霉菌性真菌性

赵滨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 郑州450000)

真菌性皮肤病主要由病原体真菌引发,可感染皮肤以及黏膜、毛发、指甲等皮肤附属物。其病情反复,极易复发,易损伤皮肤健康,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外涂膏剂的方法来治疗真菌性皮肤病,但部分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严重影响治疗效果[2]。近年来,相关研究指出[3],口服药物治疗真菌性皮肤病,患者依从性更佳,疗效更为显著。盐酸特比萘芬与伊曲康唑均属于皮肤病常用口服药物,二者抗菌谱均较广,前者具有抑制与杀灭真菌的双重作用,后者可通过破坏真菌细胞壁清除真菌。本研究旨在探讨真菌性皮肤病患者应用盐酸特比萘芬或伊曲康唑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真菌性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15~59岁,平均年龄(31.24±10.67)岁;病程 1~6年,平均病程(2.36±1.01)年;真菌感染类型:手足癣9例,体癣、股癣9例,甲癣8例,孢子丝菌病4例,其他5例。对照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16~60岁,平均年龄(31.46±10.83)岁;病程 1~6年,平均病程(2.47±1.23)年;真菌感染类型:手足癣10例,体癣、股癣8例,甲癣7例,孢子丝菌病5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均存在皮肤局部瘙痒、皲裂、角化、红斑、鳞屑、丘疹等临床症状与体征;取病变组织培养,确诊为真菌阳性感染;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严重障碍、严重细菌感染者;哺乳或妊娠期女性;近14 d内使用其他药物治疗者;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有过敏史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伊曲康唑(国药准字H20020367)治疗,口服,餐后立即给药,0.2 g/次,2次/d。其中手足癣者持续治疗28 d;股癣、体癣者治疗14 d;甲癣者治疗8周;孢子丝菌病者治疗12周;霉菌性外阴炎、霉菌性阴道炎或霉菌性包皮龟头炎者治疗3 d,剂量调整为0.2 mg/次,1次/d。观察组给予盐酸特比萘芬(国药准字H20094133),口服,0.25 g/次,1次/d。其中手足癣者持续治疗28 d;股癣、体癣者治疗14 d;甲癣者治疗8周;孢子丝菌病者治疗12周;霉菌性外阴炎、霉菌性阴道炎或霉菌性包皮龟头炎者治疗7 d。另外,对于浸渍糜烂型手足癣者,股癣与体癣有渗出者,霉菌性外阴炎、霉菌性阴道炎或霉菌性包皮龟头炎者在口服药物的同时,可将盐酸特比萘芬碾磨成粉,适量外抹,2次/d。1.4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手足癣、体癣、股癣、甲癣、孢子丝菌病等的临床治愈时间。(2)于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包括瘙痒、皲裂、角化、红斑、鳞屑、丘疹、渗出。(3)治疗4周后,采集患者病变部位皮肤组织,开展组织培养,记录真菌阳性情况,如结果为阴性,则表示已清除真菌。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愈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愈时间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愈时间比较(d,)

表1 两组临床治愈时间比较(d,)

?

2.2 两组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瘙痒、皲裂、角化、红斑、鳞屑、丘疹及渗出等症状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真菌清除率比较 观察组真菌清除率为94.29%(33/35),对照组真菌清除率为 77.14%(27/35)。观察组真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5)。

3 讨论

据相关流行病学报道[4],在我国,真菌性皮肤病患者中超过90%属于浅部真菌病,并具有传染性,可通过患者自身或其周围人群进行传播,致使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危害其亲人或朋友的身体健康。该病主要有直接与间接两种传染方式,前者指的是直接接触患者感染病菌,后者是由于接触到患者使用过的活动物品形成感染。大多数情况下,只要真菌性皮肤病患者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就可以较好地缓解临床症状,慢慢修复皮肤,但对于少部分合并肿瘤、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者,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易造成免疫力降低,加重皮肤受损情况[5]。故及时、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盐酸特比萘芬是一种合成的丙烯胺类化合物,具有较为广泛的抗菌谱,对皮肤癣菌、双相型真菌、丝状菌等均有活性。其与唑类抗真菌药作用机制不同,主要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内的角鲨烯环氧化酶来发挥抑制真菌乃至杀灭真菌的作用[6]。角鲨烯环氧化酶属于合成麦角固醇的关键酶,抑制该酶可减少麦角固醇合成,从而阻止敏感真菌细胞膜组成,同时,角鲨烯堆积又能破坏细胞膜,致使敏感真菌死亡[7]。伊曲康唑属于广谱三唑类抗菌药物,对大多数深部感染真菌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可快速提高角质层中的药物浓度,通过作用于细胞色素依赖酶发挥杀灭作用,抑制麦角甾醇产生,破坏真菌细胞壁,最终清除真菌[8]。临床研究表明[9],盐酸特比萘芬口服与外用治疗真菌性皮肤病均疗效确切,但外用可能会因患者依从性问题影响治疗效果。也有学者提出[10],相较于乳膏外敷,口服药物治疗效果更佳,而二者联合使用可发挥内外共治的效果,加强盐酸特比萘芬抑菌、杀菌作用。本研究中,对于浸渍糜烂型手足癣者,股癣与体癣有渗出者,霉菌性外阴炎、霉菌性阴道炎或霉菌性包皮龟头炎者在口服药物的同时,适量外抹盐酸特比萘芬粉末,症状改善情况较好、复发率较低。分析其原因在于,体内外同时用药一方面可发挥口服用药优势,另一方面可直接作用于真菌,降低角鲨烯环氧化酶活性,破坏细胞结构完整性,抑制真菌繁殖,进而改善患者皮肤症状,促进其自我修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真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应用盐酸特比萘芬治疗真菌性皮肤病,有利于缩短患者临床治愈时间,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真菌清除率,值得临床推广。这可能是因为盐酸特比萘芬于肝中代谢,肝脏损害较小,耐受性好,对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无影响,口服吸收效果更佳,且通透性好,具有高度亲角质性与亲脂性,利于快速清除真菌,并彻底清除毛囊深处感染。

[1]吴燕,孔健,袁海龙,等.复方盐酸特比萘芬凝胶抗皮肤癣菌感染的组织病理学疗效观察[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7,12(5):283-287

[2]何承彦,孙毅,高露娟,等.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和他克莫司单用及联合对皮炎外瓶霉的体外抗真菌作用[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50(4):283-285

[3]季刚.特比萘芬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甲癣102例疗效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38(14):1694-1697

[4]聂舒,缪飞,王宏伟,等.小剂量伊曲康唑治疗老年甲真菌病临床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7,33(6):365-366

[5]成铃,王伯涛.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的透皮吸收和含量测定[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6):518-522

[6]冉玉平,杨琴,庄凯文,等.常见皮肤真菌病临床及真菌形态学检查[J].临床检验杂志,2017,35(10):750-757

[7]王劲风,姜兰香,夏建新,等.温热治疗仪联合伊曲康唑治疗老年孢子丝菌病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8):4629-4630

[8]舒畅.盐酸特比萘芬乳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6,9(3):183-185

[9]倪睿,马晋隆,孙有丽,等.盐酸特比萘芬生物黏附性成膜凝胶的制备及其体外评价[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5,46(6):671-676

[10]谈鑫,潘炜华,邓淑文,等.国产盐酸特比萘芬对皮肤癣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5,10(1):22-24

猜你喜欢

伊曲康唑霉菌性真菌性
全方位护理干预应用于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中的分析
霉菌性阴道炎咨询案例剖析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霉菌性阴道炎咨询案例剖析
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探讨各型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表现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观察
伊曲康唑联合氯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200例临床效果分析
肺部真菌性肺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