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状动脉内单用替罗非班与联合应用山莨菪碱对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无再流现象的影响

2018-06-14周姝卜法芹周凡李世勋亓俊杰王岩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4期
关键词:山莨菪碱罗非经皮

周姝 卜法芹 周凡 李世勋 亓俊杰 王岩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心内二科 新乡453000)

在临床治疗中,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后,梗死后相关血管再通,管腔内虽并无阻塞,但心肌组织仍未能得到有效灌注,会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和预后[1]。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无再流现象已成为广大临床医生共同关注的热点。本文旨在探讨冠状动脉内单用替罗非班与联合应用山莨菪碱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再流现象的影响,为提高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再流现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64.32±2.32)岁。实验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51~74岁,平均年龄(64.12±2.2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

1.2 纳入标准 术后残余狭窄率低于10.0%者;TIMI分级不超过2级者;无心外膜下持久性冠状动脉痉挛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基础治疗 行介入治疗前,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国药准字J20130078)300 mg嚼服和氯吡格雷(国药准字H20123115)300 mg口服;之后应用Toshiba 2000A数字减影血管系统,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术中予以普通肝素100 U/kg静脉注射,并根据患者术中血凝血时间补充肝素,以维持活化凝血时间在250~300 s之间;对管腔开通后(血管开通标准为残余狭窄率≤10%)仍存在冠状动脉前向血流障碍的患者常规给予硝酸甘油200 μg,冠状动脉内注射,2~3 min后经动脉造影观察血流变化。

1.3.2 对照组 出现无复流现象时,给予替罗非班(国药准字H20090173)10 μg/kg,稀释1倍后通过指引导管于冠状动脉内2 min内注射完毕,并予以0.075 μg/(kg·min)维持静脉泵入48 h[2]。

1.3.2 实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1 500 μg(浓度为0.1 g/L)山莨菪碱(国药准字H33021806),分2次冠状动脉内注射[3],第1次500 μg,第 2次1 000 μg,两次给药间隔 5 min。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TIMI血流分级和TIMI血流计帧数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4]。按照Gibson等提出的TIMI血流计帧法,采用机内专用冠状动脉影响处理系统计数分析图像。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的TIMI血流分级和TIMI血流计帧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TIMI血流分级和TIMI血流计帧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TIMI血流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实验组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TIMI血流计帧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实验组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TIMI血流分级和TIMI血流计帧数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TIMI血流分级和TIMI血流计帧数比较()

?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绞痛及严重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主要治疗方法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开通IRA[5],恢复血流再灌注,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再流现象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室扩张与严重心肌损害等有一定的关联,为心脏恶性事件与心源性猝死的预测因子[6]。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后,梗死后相关血管发生再通,管腔内虽并无阻塞,但心肌组织仍未能得到有效灌注,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预后效果[7]。目前,尚未明确无再流现象的具体机制,但研究证实与微血管损害和内皮损伤关系密切。

替罗非班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阻滞剂,属于小分子可逆性非肽类药物,具有短效、高选择性等特点。研究表明,GPⅡb/Ⅲa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相互结合是机体血小板聚集的最后道路。因此,使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阻滞剂(替罗非班)将达到拮抗GPⅡb/Ⅲa受体、阻碍GPⅡb/Ⅲa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相结合的用药目的,从而获得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此外,替罗非班还可对机体的其他因素(激活剂)所导致的血小板聚集给予相应抑制,该药物给药1 h内即可到达到血药浓度峰值,临床用药有效性较为理想[6]。但有研究显示,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再流现象患者间存在一定个体差异,因此部分患者仅单独使用替罗非班无法获得满意的疗效,若加用其他药物辅助治疗或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关资料显示,山莨菪碱可显著改善无再流现象,嵌入细胞膜脂质双层,改善血液微循环与血液流态[8],抑制血栓素合成及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动脉自律性,缓解微血管压迫,改善患者机体血流灌注情况。另外,山莨菪碱可减轻脂质过氧化,缓解对内皮细胞的损伤,抑制乙酰胆碱,缓解再灌注的损伤。有学者提出,若在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再流现象的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可通过不同途径共同治疗该病,从而有效避免个体差异并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的TIMI血流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实验组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TIMI血流计帧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实验组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绞痛及严重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提示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更优。由此可见,冠状动脉内联合应用替罗非班与山莨菪碱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再流现象的治疗效果显著,此结论与王绍伟等[8]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内联合应用替罗非班与山莨菪碱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再流现象的治疗效果更加理想,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1]范卫泽,傅向华,谷新顺,等.冠状动脉内单用替罗非班与联合应用山莨菪碱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再流现象影响的对比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2,23(6):423-426

[2]周发展,武君,张春玲,等.替罗非班应用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和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6,9(1):2-8

[3]范卫泽,傅向华,谷新顺,等.冠状动脉单用替罗非班与替罗非班联合应用山莨菪碱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再流现象影响的对比研究[J].临床心血管杂志,2007,23(6):423-426

[4]赵强,林梓卿,罗景云,等.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急诊介入中治疗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观察[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9,14(4):270-273

[5]蔚永运,傅向华,刘君,等.冠状动脉内注射山莨菪碱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缓再血流现象的作用[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6,22(1):21-24

[6]张红雨,王佩显,曹艳君,等.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荟萃,2010,25(1):70-72

[7]牛红霞,傅向华.冠脉内注射山莨菪碱冠状动脉对无复流现象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10):1579-1582

[8]王绍伟,胡宏英,贾永,等.盐酸替罗非班联合山莨菪碱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疗效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1):1168-1170

猜你喜欢

山莨菪碱罗非经皮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COX-2特异性抑制剂罗非昔布对阿尔茨海默病Aβ沉积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的疗效分析
山莨菪碱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辅助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