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氟尿嘧啶合地塞米松对翼状胬肉术后复发影响的临床研究*

2018-06-14蔡惠昭黎春雷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4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滴眼液

蔡惠昭 黎春雷

(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眼科 茂名525000)

翼状胬肉作为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1],目前一般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但统计数据显示传统单纯手术切除方式术后复发率为24%~89%[2~3]。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术后复发性胬肉的防治仍是较为棘手的问题[4~5]。为此本研究选取在本院进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术的患者,并将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的5-氟尿嘧啶及抑制炎症和组织增生的地塞米松用于术后患者,对防止术后复发的疗效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170例(210眼)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均为胬肉充血肥厚,发展较快,容易复发的患者。其中男 112例(124眼),女 58例(86眼);年龄 35~60岁,平均年龄(43.35±5.62)岁。选取术后拆线后、术后发现鼻侧或颞侧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增生充血和头部长入角膜缘内<2 mm的患者,排除有眼部其他手术、外伤史、眼表疾病等可能影响泪膜功能的眼部疾病患者[6]。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5-氟尿嘧啶组)58例(70眼)、对照组B(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组)56例(70眼)、观察组(5-氟尿嘧啶+地塞米松)56例(70眼)。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比较()

表1 一般资料比较()

?

1.2 治疗方法 三组患者均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在眼科手术显微镜下完成。患者取常规仰卧位,消毒铺巾;0.5%爱尔凯因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注射液约0.5 ml于胬肉体部的结膜下注射麻醉。在内眦皱襞前约2 mm处剪开弧形结膜切口,沿胬肉体部上下两侧剪开结膜至角膜缘,钝性分离胬肉颈部及体部,15号圆刀在胬肉头部外0.5 mm向颈部削除角膜面的胬肉组织,提起胬肉,从根部剪除。12点球结膜下注射2%利多卡因,取带角膜缘干细胞约5 mm×8 mm的结膜移植片,将其移植至巩膜创面,角巩缘对角巩缘,8/0丝线间断缝合移植片、巩膜及植床结膜切口。结膜囊涂典必殊眼膏,包扎术眼。术前1 d、术后4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4次/d。对照组A手术后第4天,用1 ml注射器抽取5-氟尿嘧啶0.1 ml,在复发性胬肉体部的结膜下注射,消毒棉签按压针眼,100 ml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结膜囊,1次/3 d,连续3次,以后每周1次,根据实际情况共4~7次;对照组B手术后第4天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4次/d,以后每周减量1次,连用4周;观察组手术后第4天用1 ml注射器抽取5-氟尿嘧啶0.1 ml+地塞米松0.1 ml混合液,在复发性胬肉体部的结膜下注射,消毒棉签按压针眼,100 ml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结膜囊,1次/3 d,连续3次,以后每周1次,根据实际情况共4~7次。每次注射前后观察角结膜、前房、眼压、植片成活及翼状胬肉增生情况,并结合结膜囊滴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4次/d。对于发现复发苗头的患者应继续滴0.1%氟米龙和普拉洛芬或再次进行手术切除进行治疗。

1.3 药物作用评析 术后4 d、1周、1个月、3个月对患者进行复查,询问并记录患者用药后的主观症状,行视力、裂隙灯、眼压和泪膜功能[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Ⅰ(SchirmerⅠtest,SIT)]等检查。对所有患者均随访观察6~12个月,并记录复发情况。治愈标准:术后患者角膜创面上皮洁净光滑,结膜术区无充血;复发标准:随访期内患者出现结膜充血肥厚,角膜创面有胬肉增生和新生血管。参考眼部舒适度评分标准对术后随访患者用药后的主观症状进行评分。主要症状包括:疼痛、畏光、流泪、眼痒、眼异物感、分泌物、球结膜充血[7]。每种症状分为无、轻、中、重、极重度5个等级,依次分别评分0、1、2、3、4分。并对三组患者的复发率、泪液功能及舒适度进行比较。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植片裂开、眼压升高、结膜瘢痕或肉芽肿形成及巩膜变薄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三组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间平均年龄、泪膜功能(BUT、SIT)及眼部舒适度比较采用One-Way ANOVO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差异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性别比、复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术后舒适度评分比较 术后1周、1个月三组患者舒适度评分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其中观察组术后1周、1个月舒适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对照组B(均P<0.05)。术后3个月三组患者舒适度评分之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 2。

表2 术后舒适度评分比较(分,)

表2 术后舒适度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A相比较,*P<0.05;与对照组B相比较,#P<0.05。

?

2.2 泪膜功能影响情况比较 三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BUT、SIT之间比较差异不明显,均P>0.05;三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BUT、SIT之间比较差异显著(F 检验值依次为 4.834、3.827,均P<0.05),其中观察组BUT、SI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对照组B(均P<0.05)。见表3。

表3 手术前后BUT、SIT比较()

表3 手术前后BUT、SIT比较()

注:与对照组A相比较,*P<0.05;与对照组B相比较,#P<0.05。

?

2.3 术后复发率情况比较 在术后6~12个月随访过程中,对照组B与观察组患者各失访2例(各2眼),三组之间术后复发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5.927,P<0.05);其中观察组术后复发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 A、对照组 B(χ2=3.905、4.763,均P<0.05)。见表 4。

表4 术后复发率比较

2.4 并发症情况比较 除对照组A有1例患者眼压升高(高达32 mm Hg),其余患者术后均未观察到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翼状胬肉不仅给患者造成外观缺陷,还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视力功能[7]。统计数据显示传统单纯手术切除方式术后复发率为24%~89%,目前一般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方法预防和阻止复发,虽然疗效优于单纯翼状胬肉切除,但复发率仍较高[7]。国内医院对于翼状胬肉的复发大多采取二次手术方案进行治疗,缺点是会增加患者的负担和痛苦;也有部分医院采用丝裂霉素在术中浸泡或术后结膜囊下注射、滴眼方案对翼状胬肉的复发进行预防或治疗,缺点是用药复杂、毒性较大,容易影响移植片成活,或引起角膜上皮脱落或延迟愈合,甚至出现巩膜溶解等并发症[8]。

5-氟尿嘧啶主要作用是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阻止尿嘧啶脱氧核苷酸转变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影响DNA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损伤或凋亡,还可与磷酸核糖结合,干扰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组织生长,因此能抑制纤维细胞及血管组织增生[8],虽然作用较丝裂霉素弱,但毒性小价格低。地塞米松可以防止或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9],减少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的数目,降低免疫球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并抑制白介素的合成与释放,从而降低T淋巴细胞向淋巴母细胞转化,并减轻原发免疫反应的扩展来达到抑制炎症和组织增生的效果[10]。

本研究观察组复发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A、对照组B,三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BUT、SIT之间比较差异不明显,三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BUT、SIT之间比较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BUT、SI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对照组B;术后1周、1个月三组患者舒适度评分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观察组术后1周、1个月舒适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对照组B;术后3个月三组患者舒适度评分之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综上所述,5-氟尿嘧啶联合地塞米松对翼状胬肉的复发具有更有效的防治作用,对眼表无明显药物性损害,可为临床药物防治翼状胬肉术后复发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1]贺玮,孙长青,于建国,等.妥布霉素地塞米松、聚乙烯醇滴眼液联合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6,20(2):380-382

[2]曾仁攀,梁小琼,王国平.普拉洛芬滴眼液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在控制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疗效比较[J].四川医学,2015,36(9):1272-1274

[3]许丹丹,刘海俊,李燕,等.血管抑素联合丝裂霉素C防止原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31(2):225-228

[4]徐志蓉,严浩,冯梅.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控制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9):1712-1714

[5]张军,刘森玉,韩雷.羊膜移植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2,20(2):136-139

[6]岳军,王平,郑姣,等.丝裂霉素C结膜下注射联合那素达滴眼液在翼状胬肉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5(1):149-151

[7]许长生,徐茂晖,颜巧灵.翼状胬肉术后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1):132-134

[8]胡郑君,李婷,叶凡,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取不同经线宽度植片的疗效比较[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2):313-315

[9]周芳红,韩真,魏丽歌,等.翼状胬肉病因和治疗与复发干预的临床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3):498-500

[10]鄂凤文,赵秀琴,吴敏,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远期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2):2236-2237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滴眼液
冰珍清目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雾化治疗干眼并发视疲劳的临床疗效观察
刨根问底之翼状胬肉
0.05%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实验研究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原发性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差异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联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
眼翼状胬肉治疗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