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调整与盈余管理

2018-06-14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8年6期
关键词:公允金融资产盈余

樊 鹭

一、引言

与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实物资产不同,金融资产以价值的形态存在,能够为资产的持有者带来当期或未来会计期间的货币收入流量。按照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对资产的划分,金融资产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等五类。在这五类金融资产中,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从获得起,由于无法被划入其他三项金融资产,而被指定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目的是为在未来会计期间内获取金融资产价值的增值。基于资产到期日的差别, 能够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一步划分为没有指定日期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有固定销售日期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前者指的是企业的股票资产,后者则为一些风险相对较低的债券投资。

新会计准则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具体核算方法相比以往发生了变化,企业在实际获取金融资产时,首先应根据资产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相比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应体现在资本公积中,而不是按当期损益计算。一部分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利用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目的方面容易被混淆的漏洞,人为地大肆进行利润盈余管理,干扰投资者的正常判断,为上市公司管理层或原始股东谋利。美国著名会计学家Schipper曾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指出:企业管理层为了谋取私利,会人为地干预企业对外财务报告的制定,误导外部投资者决策,这个过程就被称为企业利润盈余管理。企业管理层在制定财务报告时,运用准则的漏洞使年度财务报告与企业真实的经营效果相背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对上市公司真实经营状况的理解。上市公司管理层在准则允许范围内,可以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或对一些资产项目做出调整以此来实现企业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由此可见,企业利润盈余管理活动是企业管理层利用会计准则的漏洞而对会计政策的歪曲运用,从而达到人为调节企业利润,获取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本文在全面分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特点和本身限定调节基础上,通过线性关系模型的构建具体分析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买入、持有、转换等行为,给企业后续盈余管理空间带来的影响。实证研究数据表明,企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调整能够为盈余管理提供更大空间,影响企业年度财务报告的真实性。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盈余管理关系分析

我国于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关于金融工具的规定,旨在改善企业财务报告中信息披露的质量。但是新会计准则中一些相对模糊的规定,仍旧给企业利润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新会计准则中的具体细节条款并未明确给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交易性金融资产之间的具体差别。除此之外,新会计准则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限定条件也不够明晰和具体,准则中关于《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相关条款规定:企业持有的金融工具如果以短期盈利为目的的,要归类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并且买入、持有和卖出要以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持有企业需要明确衍生金融工具给后续财务报表带来的影响,避免给企业财务报告带来更大的波动。金融资产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分类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因为金融资产的持有目的并不是准则规定的,而是企业管理层所决定。如果企业管理层在获得一项金融资产后,将其划分为某项金融资产,其在会计期末也可以按照准则的规定改变其实际的用途。例如,某上市公司取得了一项金融资产,该资产以短期持有获得当期收益为实际目的,而在财务报告对外公布之前,企业管理层为了实际操控利润可以否定持有该项资产的目的,将其认定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如此操作并不影响该类金融资产的买卖,但会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造成混淆,从而达到管理层操控会计报表利润的目的。

在企业的全部金融资产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区别还在于会计期末对于公允价值变动的具体计量方法。持有期间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账户,这是一个所有者权益的账户;而企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由于持有目的是要在短期内销售(通常为1年),以赚取金融资产买卖利润,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如果在持有期内,应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这两种资产在期末处置时的会计处理也不同。因此,如果企业的管理层对初始分类的金融资产做后期的人为不当划分,将会直接影响企业财务报告上的本期利润。由此可见,将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转变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后,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会有更大的利润盈余管理空间。

由于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的不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应该直接计入企业的当期损益项目,当期损益的变动会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当期利润的变动,但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价值涨落要记入资本公积,而不是计入当期损益项目。这是一个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只有当在某一期处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才允许将公允价值的积累变动值计入当期损益。一般企业或上市公司出于盈余管理的目的,更倾向于将股票等高风险的金融资产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基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限定条件,本文构建动态DCC线性关系模型,基于数学方法来具体研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DCC线性关系模型源于传统的常规条件相关系数模型,与传统线性关系模型相比,能够融入更多的解释变量,克服由于异方差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加模型的合理性,更加准确、直观地展示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设企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回报率向量为,具体表示为:

表1 统计样本数量

表2 57家金融上市公司的ROE描述性统计

表3 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统计

其中, 为系统误差,回报向量服从正态分布:

上式中,为条件时方差矩阵、为包含全部时刻的该企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变动信息集合、为阶的对角矩阵、为 阶的时变相关矩阵,可以描述为:

其中, 为多元变量权重比例、为 模型的多元解释变量。融入多元标准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收益向量,满足如下条件:

为了提高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企业盈余管理之间相关关系的分析精度,时变相关矩阵形式可以变化为:

和分别为对角矩阵和收益协方差矩阵,具体可以表示为:

动态DCC线性关系模型能够保证矩阵 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的正相关性,多元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

本文基于动态DCC线性关系模型,可以验证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企业利润盈余管理之间的正向线性关系,即通过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调整,可以为上市公司管理层盈余管理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调整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动态DCC模型揭示出了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调整和重分类过程中,会对企业的当期利润产生重要的影响,从理论上来说这种影响程度表现出线性相关关系。然而随着会计核算方法的更新,更多的会计核算技术和核算方法被纳入了企业的会计核算过程当中,研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于企业利润盈余管理的影响,要更多地基于综合收益理念。与传统的收益观相比,综合收益理念是建立于资产负债收益观的基础之上。对于会计报表中的利润也不再仅仅关注净利润,还要关注利润表中的其他价值增值项。例如,列示在“每股收益”科目下面的 “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调整对于企业盈余管理的主要影响表现在,当需要处理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时,如果公允价值或金融资产出现减值迹象,必须将计提资产做会计上的减值处理。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处理及处置调节

企业的经营业绩受外部市场变化因素和内部管理因素的影响较大,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和周期性。例如,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波及到了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大部分国家,许多制造型企业和国际贸易企业遭受到了重创。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企业的经营业绩更为重要,因为股价的变动会受到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当企业经营业绩良好时,股价稳定、企业的管理层也会获得较高的收益;而当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不稳定或不佳时,企业股东和企业的管理层都会期望企业财务报告能够为投资者重拾信心。

图1 样本企业的ROE频数分布

企业利润盈余管理是近些年财务会计领域的热点问题,企业管理层利用现有会计准则的漏洞,采用非常规的会计核算手段和会计政策来美化会计报告,增加投资者的信心。企业的管理层可以在会计期末,基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出现变动的实际情况进行利润盈余管理。一旦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在期末下降,企业可以选择继续占有这部分金融资产;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升值,企业出于提高本期的利润可以选择将资本公积中未实现的利得转入本期利润,以美化财务报告。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之间的界限较为模糊,企业也通常采用对两种资产进行转化的手段来进行盈余管理。尽管两种金融资产类似,但会计准则规定的关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处理方式却迥然不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变化在会计处理上应计入当期损益,而资本公积账户则用于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二者在期末处置时进行合并,计入当期收益。正因为两种金融资产在公允价值发生变化时会计处理方法不同,企业才会选择控制转入时机来实现利润的盈余管理。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对企业盈余的影响

图2 调整后样本企业的ROE频数分布

在持有期间内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也存在减值的可能性,但判断金融资产是否发生减值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需要搜集大量的减值迹象证据。此外,新企业会计准则也没有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迹象标准做出规定,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否出现减值还需要专业的审计人员进行判断,这种人为的判断也存在较大的操控风险,因此这也为企业进行利润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

企业通过调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准备实现盈余管理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为了实现利润的盈余管理,将本不需要计提减值损失的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该项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波动属于非重要项资产价值下跌或暂时性下跌,但企业为了冲减当期利润,仍对其计提减值准备。其次,当企业本期经营业绩不佳时,即使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现了减值迹象但不计提,将减值迹象反应在资本公积账户中,并不冲减当期利润。第三,企业还可以通过调节减值损失的比例,实现对企业当期利润的调整。由于金融资产发生的减值程度不同,计提减值准备的比例也不同,究竟应该提取何种比例的减值准备,由企业管理层自行决定。因此企业就可以基于期末利润的情况来选定合适比例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四、实证分析

基于动态DCC线性关系模型分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企业利润盈余管理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并从期末资产处置及减值准备的计提等不同视角分别研究可以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化对于企业利润盈余管理所产生的不同影响。下文以我国金融上市公司为例,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并重点分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调整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

研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于企业利润盈余管理的影响,需要首先识别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利润盈余管理行为的度量多采用频数分布法,通过绘制ROE(净资产收益率)频数分布图,揭示企业盈余管理的真实动机。本文选定了A股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样本数量,如表1所示。

表4 总体样本回归数据统计

表5 分时间样本回归数据统计

对选定的57家金融上市公司的ROE进行描述性统计,以判定其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而识别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于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金融类上市公司ROE值高于我国平均市场回报率10%,由此证明金融类企业普遍存在利润盈余管理的现象。为了更直观地观测上市公司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带来的ROE变化情况,采用直方图分析方法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具体分析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显示大部分样本企业的 ROE观测值大于0,证明微利金融企业的ROE频数明显高于亏损企业。而大部分金融企业会利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报表利润调节,使ROE频数的表现更为合理,调整后的ROE频数分布图,如图2所示。

图2显示调整后的金融企业样本中ROE 的变化正负数量基本相等,描述性统计结果趋于合理,由此验证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于企业盈余管理的调节作用,ROE数据表明金融类上市公司利用金融资产的重分类及金融资产损益变动的影响而调节盈余管理的动机十分明显。

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独立样本T值检验,进一步验证其对利润盈余管理的影响,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T检验数据统计结果表明,57家样本公司对于将各项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倾向更高,以便获取更大的利润盈余管理空间。

最后,本文统计和分析了57家样本金融企业利润表数据,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调整而带来的总体样本回归数据变化及分时间样本回归数据变化如表4和表5所示,回归分析数据能具体显示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于年度利润表数据的综合影响。

可供出售金融及资产重分类及公允价值调整对于企业利润的盈余管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出现变动及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对企业的盈余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管理层盈余管理存在正相关关系。

五、研究结论

近年来,企业盈余管理问题成为上市公司财务会计领域的研究热点,上市公司管理层利用会计准则的漏洞,通过一系列非常规的方式来美化企业对外财务报告,增加投资的信心。本文具体验证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后续会计计量方式的差别,及给企业管理层盈余管理所带来的影响,实证数据表明了两者之间的正向相关关系。

1.叶丰滢, 于雪莲, 许加纳.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确认时点上的盈余管理——以A股券商板块为案例的研究.财会月刊.2012(10)

2.洪娟. 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差异分析.会计之友.2009(3)

3.王棣华,徐丽娜. 创业板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的业绩变化与盈余管理.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10)

4.刘永涛, 翟进步, 王玉涛.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1(11)

5.张向钦. IPO前后不同盈余管理手段和业绩波动幅度关系对比研究.中国注册会计师.2016 (08)

6.李春涛, 宋敏, 张璇. 分析师跟踪与企业盈余管理.金融研究.2014(7)

猜你喜欢

公允金融资产盈余
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运用分析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我国公允价值问题的应用研究
СТО ЛЕТ КИТАЙСКОГО ВУЗА
金融资产的分类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