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英“因材施教”之我见

2018-06-13魏志宽刘建霞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学习方法因材施教

魏志宽 刘建霞

摘 要:每当我们谈起“因材施教”这个话题时都觉得是老生常谈了。对它解释更多的是从不同的教育方法来谈的,可当我们把我们的创新能力和西方发达国家做对比时会发现“因材施教”应该有更多的含义。通过我在英国的见闻深切感受到“因材施教”不只是教育方法的不同,更重要的是教育方向的不同,主要问题是人材如何分化、分流。

关键词:因材施教;人材分化;学习方法;学习方向

第一章 传统的“因材施教”观及其涉及的领域

“因材施教”出自《论语·先进篇》,原文如下: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因为以上的典故,因材施教广泛流传,并产生了它的文化内涵,即强调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风格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风格。在现代教育环境下因材施教又有了新的教育内涵:因学生性别、年龄、个人能力差异而教等等。

综上所述,传统的和赋予现代内涵的“因材施教”都强调教师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然而只强调教学方法是不是有点太片面了呢?

第二章 全才教育存在的缺陷

传统教育领域过于强调全面人才的培养,然而,全才教育实现难度非常大,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学校教育不负责也不可能做到培养全才,学校教育只是学生在成才道路上的一段路程,不是全部。第二、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都不一样,所有学生都培养成全才是不可能实现的。第三,培养全才需要的时间和投入太多,学校可能会浪费教学资源,学生本人的天赋也有可能被抹灭。

所以,全才教育只依靠现在的学校教育体系是基本不可能实现的,那么人才教育该如何实现呢?

第三章 “人材”与“人才”的区别

在我们探索人才培养之前有必要先区分一下“人材”和“人才”这两个概念。“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人材”是指可造之材的意思。“人材”只有经过精心雕琢而成为“人才”。

既然人材要被培养成不同的人才,教育就要发现“人材”能被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这是一个长期的、宏观的分流任务,不是教育方法这个微观的角度可以解决的。

第四章 “因材施教”应强调教育方向的人材分流

遵循着“人材”被培养成“人才”的逻辑,先要明确“人材”在哪个方向上能成为“人才”,因此,因材施教首先是人材在不同方向上的分化、分流,其次才是在正确方向上被教育、培养成“人才”。“因材施教”更多的是教育方向的“因材”而不是僅仅强调教育方法这个微观的角度。

所以人材分流才是更重要的,才是“因材施教”的第一步,现在我们来看看英国教育系统中的人材是怎么被分化、分流的。由于工作原因我有幸在英国工作两年,在此期间我参加了英国中小学的教学活动,非常留意他们的教学系统运作方式,在平时的观察中对“因材施教”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英国小学阶段课程设置很丰富、很全面,很多课程确实只是浅尝辄止,并且大部分课程都没有考试。到了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每个学生学习的课程会越来越少越来越精,要求越来越高。整体来讲从小学到高中学习的课程数量是一个递减的过程,尤其是高二以后所学课程基本就已经是预期报考的大学某专业的相关课程了。

最初我对这种金字塔式递减的课程设置模式的理解是小学和初中阶段有利于学生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立广阔的知识面,后来我发现并不仅仅如此而已。这种模式更有利于学生们在基础教育阶段有更多的选择,使学生在接触不同课程的过程中能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方向,为以后课程递减过程中正确选择自己擅长和喜爱的课程做准备,这是人材分流的一个重要途径!

另外,为了鼓励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可能成才的方向上发挥最大潜能,当地期末奖状的发放方式也很特别,从小学到中学,不仅总成绩前几名有奖状,而且单科成绩优秀的学生也有奖状,这种奖励方式能够真正的激励孩子们发现和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在自己的方向上不断前进。

第五章 如何做到“因材施教”的人材分流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人材分流才是“因材施教”的第一要义,才是从宏观出发!那么我们面临的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做到人材分流。

人材分流肯定不是一个环节、一个方面能完成的,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就影响孩子从“人材”成为“人才”的各个角度及人材分流的必备条件来看,第一、学校基础学科设置要全面,尽量全面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二、学校对各学科要有平均的重视度,不分主科、副科,既要重视总成绩也不能忽视单科成绩。第三、家长也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及时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发展方向,并且要突破传统思维,支持孩子走自己的路。第五、家庭和学校要给孩子提供从小全面参与和了解社会生活的感性知识,多体验,多观察,这样孩子才能增强自我发展方向认知。第六、高校专业设置要开放、人性,对于一些报专业失误的学生通过一定的考察后可以考虑调换专业,而不至于让学生退学再考。第七、提高社会包容度,建立社会职业平等观念,打击职业歧视。第八、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人材分流之所以会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阻力是因为一旦人材分流失败一个人的前途、事业都无从谈起,甚至生存都是问题。家长、学校、社会都不会让孩子去冒这个风险,要有完善的社会保障才能避免这种心理。

第六章 总论

综上所述,“因材施教”更要侧重人材分流,其次才是教育方法,人材分流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等每一个环节,只有这些环节整体协调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材,人人成才!

参考文献:

[1]易泓.英才教育制度的国际比较[J];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06期.

[2]郭华.试论新加坡的精英教育[J];保山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3]李嘉曾.我国超常教育先驱者沈亦珍的教育思想与实践[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沈模卫.朱海燕;张锋;;天才儿童及其教育问题新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4期.

[5]汤小婷.英国公学精英人才培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6]王铁臣.创新人才培养与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D];吉林大学;2004年.

[7]王通讯.人才最佳创造年龄规律[J];中国人才;2008年05期.

猜你喜欢

学习方法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心得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巧抓课文及学生特征因材施教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