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理念下景区依托型村落的更新设计研究

2018-06-13李雪

戏剧之家 2018年12期

李雪

【摘 要】随着“小城镇,大战略”实施,我国进入了以城镇为轴心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基于低碳理念下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低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本文结合实际案例,以京山绿林镇村落为原型,从增强村落历史文化内聚力、传统建筑的低碳化改造、重塑优美自然环境等方面探讨如何低碳化改造建筑,平衡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村落。

【关键词】低碳减排;景区依托型村落;更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2-0228-01

一、引言

近十几年来,我国各县以其广大的乡村空间为载体,以其自然风貌、民俗风情和地域文化为特色,使旅游业成为经济新增长点。本文就如何调整村落功能、传统建筑低碳化改造、如何建立低碳交通体系重塑优美自然环境等方面寻找改善村落空间品质,提升村落的资源环境的更新设计策略。

二、景区依托型低碳村落更新设计——以湖北京山绿林镇为例

(一)提升文化因子主导力——增强村落历史文化内聚力

绿林镇地处湖北省京山县北部,是国家级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也是西汉末年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农民起义“绿林起义”的源地。至今,绿林寨还比较完好地保留有当时起义练兵用的古战场、军营石屋、古战场、跑马场和古山寨城墙遗址。绿林寨城址保护完整,周边地区的古遗址、城址分布较多并与之结合为较完备的考古资料,湖北京山绿林镇传统村落形成了以绿林文化为主的特色文化体系,具有深厚历史沉积和文化底蕴。

为了更加有效结合绿林文化符号,注重观赏与参与结合,利用绿林文化的可塑性、衍生性,设立专项军事博物馆、军事实战体验中心、新建历史军事科普基地、重建绿林手工艺工作坊、创建美人谷画廊、绿林美食街等形式扩大文化优势,强化村落的凝聚力,合理划分村落的展览区、民俗居住区、体验工作区及管理区,调整村落功能。

(二)提升实体环境——传统建筑的低碳化改造

民俗建筑、道路、宗庙祠堂、古井、牌坊等构成了绿林镇传统村落独具特色的实体环境,在空间上形成了传统村落的整体肌理形态。绿林镇内的村落建筑在保护修复上既要整体把握和延续村落的传统脉络,力求保护物质文化的“原真性”,又必须积极将先进的低碳技术运用到传统建筑改造中去,这对传统村落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生存环境的有效保护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对于传统建筑的低碳化改造,本文从污水处理、外墙门窗改造、新能源利用等方面提出以下设想:根据需要对厕所污水和厨房、洗浴污水分别收集处理,在污水排入管网前设置化粪池、沼气池等方法进行预处理,并在化粪池、沼气池适当位置设置粪便取运口,以便将粪便作为农家肥利用;建筑外墙门窗部分可搭建富有中式传统文化韵味且具有保温功能的外罩,也可使用植物纤维水泥复合板作为屋面保温材料,这种材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无污染,不仅能利用农村地区丰富的秸秆资源,还可有效地保护环境,大大提升屋顶外墙的保温性能;在利用新能源方面,住宅屋顶上安装太阳能集热板,通过这一装置能有效地改善冬季室內温度,主干路的两侧路灯,安装太阳能锂电池路灯,通过太阳能光伏板采集能源供电。采用生物质气化炉,将农作物的茎秆、树枝等生物质置于高温、厌氧环境中进行气化处理,将最终得到甲烷、一氧化碳和氢气等储存起来,用作炊事和取暖的能源,既减少了碳排放量,又降低了环境污染,还可在新加建的墙体采用太阳能集热墙,同时在院落设置阳光房。

(三)提升物质空间内涵——重塑优美的自然环境

京山绿林镇景区的传统村落自古便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可惜在现代生活方式及旅游方式影响下,周边村落面临严重污染的问题。重塑自然环境主要包括打通路网,梳理河道,恢复河道原有风貌,保留原有古桥、古井等要素,构建起“路网+水网+绿网”的低碳交通网络系统。梳理万福大峡谷出口下方的美人潭、沐浴潭、觅芳潭,改变水质,加强水岸设计,修正河道两侧的生态绿地及村内道路铺装,在村落景色优美的地带建设独立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及游船码头,将各个景点和公共设施串接起来,将风景与道路相融合,也可为周边居民提供慢跑散步的锻炼空间,建立低碳的生活、旅游发展模式。同时改造村落夜间亮化设计,配置绿色节能环保路灯照明设施,强调自然景观与传统建筑特色的呼应,充实村落的物质空间内涵。

三、 结语

本文从低碳减排的角度出发,从增强村落历史文化内聚力、传统建筑的低碳化改造、重塑优美自然环境等方面,提出改善村落空间品质,提升村落的资源环境更新设计策略,保障多方利益共赢,既能缓解景区给村落环境带来的压力,又能提升景区的环境品质与吸引力。与此同时,景区品质的提升,又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激活村落的活力,最终实现低碳理念下村落更新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湖北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

参考文献:

[1] 刘炜,李百浩.荆楚名居荟萃[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2.

[2] 王绚.传统堡寨聚落研究——兼以秦晋地区为例[D].天津:天津大学,2004.

[3] 鲍健强,叶瑞克.低碳建筑论 [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5.

[4] 冯淑华.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空间演化论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