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音乐学在人类学中的体现

2018-06-13罗玲芝

戏剧之家 2018年12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乐器

罗玲芝

【摘 要】民族音乐学是研究民族传统音乐及其发展的一门学科,该学科认为,不同的民族特点和民族音乐有相应的关系,民族音乐的发展就是民族的发展。而这种观点和人类学的观点一致,人类学发展史也认为,民族的发展和民族文化一致。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也经过了漫长的进化,无论是声乐还是乐器,和人类学进程一样,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丰富多彩。

【关键词】民族音乐;乐器;人类进化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2-0043-02

一、民族音乐学和人类学的内在联系

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是建立在对比音乐学基础之上的,对比音乐学研究产生于上世纪,研究对象主要是非欧洲音乐。这种现象的产生来源于人类学的研究,西方研究者认为,人类的始祖出现在今天的非洲,因此对人类学的研究从非洲开始。在研究过程中,将人类学分成了生物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两大类型。

生物人类学主要从人的体质方面出发,利用遗传学知识、解剖学原理来进行人类体质研究;而文化人类学则从语言、考古等文化活动来研究人类在历史进化中的变化。

人类的发展有一成不变的部分,但更多是随着发展不断变化的部分。一成不变的是人的基因。文化部分是人类与大自然相处中,不断改进,不断丰富的部分。

人类在历史发展中,为了生存需要,要不断改变适应生存的环境。如果人类始祖出现在非洲,那世界各地的不同人种,就是人类寻找适合的生存环境而留下的结果。

人类需要适应环境,但更需要合作交流,在这种基础上,产生了人类语言。当人类找到生存环境之后,就会安定下来,创造自己的文明,这样就留下了不同的语言文化。

人类学研究就是基于这种特点,将人类学分成民族学、音乐学两个小分类,这两个分类和人类学交织,形成互相关联的交叉学科。

民族音乐学研究也是建立在人类学基础之上的,它起源于对比音乐学,而对比音乐学之所以选择非欧美音乐进行研究,就是认为人类起源不是在欧美,而是在欧美之外的非洲、亚洲等国家。

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基础是民族志,民族志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针对某类特定人群进行书写和记录,内容是对特定人群的文化进行详细、动态、情景化的描绘,探索的是对某一文化整体性生活态度及其行为模式。这种方式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的人类学研究者提出的,要求研究者长期与特定文化人群生活在一起,切身感受这种文化。

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每个民族文化中,都有音乐文化,所以研究人类学,民族音乐文化是最主要的研究资料。

二、我国民族音乐学与人类学的关系

(一)我国民族声乐和人类学。声乐的产生和语言是一致的,人类语言的产生是在共同狩猎时,为了配合统一行动,才逐渐产生的。最早的音乐是劳动号子,也是在劳动中为了配合行动而产生的。

最早的声乐没有歌词,只有曲调。随着语言的发展,才出现歌词,歌词的产生也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曲调也从简单的号子发展到节奏变化丰富的曲子。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不同氏族的人,乃至不同民族的人群,才能博采众长,形成文明度较高的国家。

声乐发展也经过了这样的进化过程,以我国民族音乐为例,在发展过程中,也是经过自我发展,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吸收少数民族的音乐精华部分,然后和本民族的音乐进行融合,最后形成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

在人类发展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文化发展,文化发展有历史的烙印,也有生活的痕迹。人类文化都是从野蛮向文明发展过渡的,这个过程是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为基础的。所有的文明都是建立在提高人类生活水平,改善生活环境之上的。

人类的进化都是在满足生活所需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精神生活。声乐的发展也具有这个特征,如从最初的劳动号子发展到以歌唱来抒情,以歌声来缓解生活压力。

在我国西周时代,声乐就成为精神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民间需要用民歌民谣抒发情感,表达爱情。贵族需要声乐来点缀生活,在祭祀、盛大节日里,都有大型声乐表演来烘托气氛。贵族统治者开始重视民歌民谣,官方有专门的音乐管理机构,负责到民间采集民歌民谣,一来为丰富宫廷音乐,二来通过民歌来了解民情。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是这样诞生的,其中不仅包括了当时的民歌,而且更是我国早期诗歌的重要形式,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到了汉代,社会发展比周朝更加进步,官方音乐机构的职能也更丰富。汉朝的官方音乐机构乐府,在职能上有采集民歌的要求,也有让诗人为曲子填词,培养歌舞人才的职能。

乐府采集的民歌后来被称为“汉乐府诗”,在分类上和《诗经》有明显区别。《诗经》是根据等级分类,有“风”“雅”“颂”三大类,“风”是民间音乐;“雅”“颂”是歌颂统治者和祭祀所用。《汉乐府》是根據创作内容分类,分为“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从内容上看,分别是本地民歌、周边民族民歌、创作歌曲和采集而来的民歌。

在唐朝,宫廷音乐机构比前朝都庞大,其职能是采集周边民族的音乐,以此来丰富本民族音乐。进入宋朝,声乐发展成为说唱形式,将文学和声乐相结合,用演唱加叙事的手法来表现故事。到元朝,我国戏剧艺术得到了发展,声乐变成了戏剧音乐,将声乐、道白、表演和文学融为一体。这种声乐形式自元朝之后,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戏剧音乐在全国遍地开花,不同地区都出现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方言戏曲,发展到清朝,不同戏曲进行融合后,又成为一种新的戏曲形式——京剧。

声乐从单一的形式发展到综合形式,但在发展的同时,它的基础部分——民歌,并没有消失,而是随着社会发展在不断壮大,并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二)我国民族乐器和人类学。人类对工具的使用,经过了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变化,在石器时代,工具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材料,然后进行简单加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开始利用自然界的材料进行深度加工。此后,人们开始利用自然界的不同材料进行组合,像金属和竹子、木头的组合,这样一来,工具变得越来越丰富,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劳动效率。

和人类使用、制造工具一样,民族音乐的发展也有相似的演变和进化过程。我国最原始的乐器当属兽角,原始社会,人们利用兽角发出的共振声来呼朋唤友,这种所谓的乐器和旧石器时代的石头、木棍一样,属于就地取材。

随着人类的进化,人们在使用工具时,开始对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加工,在学会制作陶器的同时,还学会了制作最原始的乐器——埙,埙的形状和兽角相似,口小腹大,这种原始乐器发出的声音低沉悠扬,和兽角声音相同,经过不断改进,终于成为有音质变化的乐器。

在我国原始社会时期,主要的乐器都是将生活中的材料進行简单加工而成的,像八音中的“金、石、丝、竹、匏、土、革、木”,指的就是制作乐器的材料。除了“金”“丝”之外,其余的都是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加工而成的,像石头加工成的“磬”、竹子加工成的“笛箫”,泥土制作成的“埙”和“缶”等。埙、笛箫都是吹奏乐器,它们的音孔数量相似,音阶相同,演奏手法相似;磬是用片状石头制成的可以悬挂的打击乐曲;缶本来是盛酒的容器,是经过烧制的陶器,后来被当成打击乐器使用。鼓的制作材料是兽皮和木材,因为其声音浑厚激昂,几千年来一直是我国重要的乐器之一,被广泛运用,有鼓舞士气的作用。鼓的形式因为作用不同,形状也不同。“柷”也是打击乐器,是将木料中间掏空,然后用木棒击打。

由此可见,在古代,乐器的产生和工具使用是一致的。最早的乐器来自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经过简单加工后,成为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

随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青铜器产生之后,我国的民族乐器也越来越丰富,八音中以“金、瓠、丝”为材料的乐器开始出现。以“金”为材料的乐器是编钟,在形态上,编钟和磬相似,都是薄片式悬挂乐器,演奏方式也是打击,但编钟的声音比磬更加清脆悦耳,并且使用时间更长。和“瓠”相对应的乐器是“笙”,它以葫芦为依托,将簧片按在竹管上,将竹管放进葫芦中,在葫芦一端配上系列竹管,利用气流在葫芦里振动簧片发出声音。后来随着金属的大量使用,葫芦被金属替代。但这种用葫芦制作乐器的方式,被云南傣族人民借鉴,今天的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就是从葫芦笙演变而来的。用“丝”制作的乐器是琴,它以木料为依托,用金属做弦。后来的筝、三弦、阮等弹拨乐器,也是金属和木材的组合。

社会发展给乐器带来的变化,就是乐器演奏从吹奏、打击开始,逐步发展为弹拨,后来又出现了二胡这样的拉弦乐器。制作工艺进步了,乐器的演奏也多样化。

我国还有很多乐器来自于少数民族,像琵琶,它在汉朝传入中原,经过汉族音乐家的不断改良,最后成为中国著名的古乐器之一。

三、民族音乐学中的人类学的体现

从我国民族乐器的发展可以看出,人类发展的痕迹,都可以从乐器和声乐的发展中找到相应规律。

人类的发展不仅有体质上的进化,还包括文化的不断丰富。声乐的发展和人类的体质相呼应,因为人类语言和体质是相关联的,就如人的成长,在语言方面,是从简单的单音词到复杂的语言。民族声乐也经过了从无词、三字句、四字句到长句的变化。随着人类的进化,声乐从单纯的歌唱发展到戏剧艺术,这种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是一致的。

民族乐器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科技发展是一致的,乐器也经历过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从就地取材到金属运用,再到多种材料组合,以及吸收其他民族乐器。这种变化和人类的生产力变化是一致的。

因此,研究人类学,从民族学和民族音乐学开始,是具有科学依据的。

参考文献:

[1]李昕桐.民族音乐学在中国[J].当代音乐,2017(03).

[2]余文博.关于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形成和发展探微[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10)

[3]任谦,张芳.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主位与客位再认识[J].音乐时空,2015(16).

[4]沈洽.以人为本的多元—本位音乐教育——基于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视角的思考[J].音乐研究,2012(03).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乐器
学乐器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乐器
民族音乐“如何教”VS“怎么学”——以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一课的教学为例
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完善
乐器也疯狂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