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湘剧中德育资源开发的思考

2018-06-13袁东统

戏剧之家 2018年7期
关键词:德育资源湘剧开发

袁东统

【摘 要】湘剧是湖南的特色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和精华,也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日益重视中小学德育资源的开发以及湘剧逐渐进入发展的瓶颈期的形势下,把湘剧文化引入中小学的德育课堂,既扩大了德育资源的范围,又是对湖湘文化的一种保护和开发。分析湘剧进中小学德育课堂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效性,以便于探索湘剧文化保护和开发的新形式以及开拓德育资源的新路径。

【关键词】湘剧;开发;德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7-0027-02

一、引言

“德育即道德教育,是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品德的教育”。①任何学校都应该以培养人作为自己的办学宗旨,但如果只是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不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失败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同样会对当地的特色文化有特殊的感情。可见,地方的德育资源便会对当地中小学的德育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那么,什么是好的地方德育资源呢?正如汪琪所认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方文化的精华和代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挖掘德育资源,能较好地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②孟子曾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讲得就是音乐、歌剧对人精神和思想影响的独特性。独具湖南特色文化的湘剧,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为中小学的德育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有其可行性,而且颇具实效性。

二、以湘剧为德育资源的必要性

(一)湘剧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湘剧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说明其是中华文化的精粹,是一种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具有湖湘文化的特色和体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国家一级湘剧演员曾金贵老师曾打趣地这样描述过湘剧:“如果说,花鼓戏相当于流行音乐的话,那么湘剧绝对可以算作是美声名乐。”再加上湘剧表演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一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它以重大的历史题材为依据,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通过剧目形式来演绎故事,以达到针砭时弊、劝人向善的目的。湘剧中的很多经典剧目,如《琵琶记》、《白兔记》等,传播的都是正能量,有利于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无疑可以成为中小学生的德育資源。

(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必要

京剧作为我国的三大国粹之一,说明戏曲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中国戏曲中,孔孟之道、百家之言、天文地理等都有具体的体现。“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中庸等等纵横贯穿中国几千年的传统道德思想在戏曲里面展现得淋漓尽致”。③这种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是历久弥新的,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这种传统道德弥足珍贵。湘剧孕育在博采众长、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之中,“湘剧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④反过来,湘剧又促进了湖湘文化的塑造和完善。用湖湘文化的精髓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对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精粹,但戏曲的传承与发展令人堪忧,有些甚至出现后继无人的窘况。虽然,戏曲的内容、形式和传播方式已做创新尝试,但效果不尽如人意。湘剧同样如此,随着一些湘剧老艺人的离世,一些中坚艺术家也因为待遇微薄而纷纷转行,致使湘剧人才队伍出现老、中、青断层现象,也导致大部分可贵的优秀剧目纷纷失传,更为严重的是,整整形成了一代戏曲观众的断层。⑤没有观众,湘剧很可能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据中小学生对新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从小抓起,在他们的心中播下湘剧文化的种子。既可以促进中小学生的道德的全面发展,又能够为湘剧的的传承注入新的血液,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以湘剧为德育资源的可行性

(一)内容上的向善性

2500年前的孔夫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教师的鼻祖,他本身就是很重视道德修养的,并且是德育为先、德育为本。在《论语·学而》篇中,第六章写道:“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⑥可见,儒家主张道德学习大于文化知识的学习。显然,做为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的湘剧艺术,不可避地会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这些传统德育的具体内容,不仅是优秀的传统美德,而且也符合当代的主流价值观。

(二)形式上的易接受性

孔子整理了《六经》,并开设“六经”的相关课程,内容极为丰富,但都围绕德育来讲授,以养成道德为中心。⑦《六经》就是我们常说的“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其中的“乐”是一种用作祭祀的音乐,这种音乐寄托着哀思之意,充满着感恩之情,能够使人的心灵得到宽慰和鼓舞。可见,音乐是一种很好的德育手段和方式。音乐不仅使受众容易接受,而且可以使中小学生趋善避恶,潜移默化地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修养。例如,在湘剧《白兔记》中,“大力突出音乐红线的重要性,用音乐强化了柔情,抚慰人们心灵的创伤,同时凝聚了情感”,⑧能够对中小学生的心灵产生冲击和共鸣,在宽容谅解、感恩亲情等传统美德文化的熏陶下,其道德素养定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政策上的扶持性

湘剧作为湖南的地方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湖湘文化的代表和精髓,湘剧的表演艺术,是“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二十年来,湖南省政府持续开启了一项艺术的“惠民工程”,政府不仅在政策上有倾斜和导向,而且拨款直接扶持湘剧戏曲艺术,一方面用以聘请名师、奖励后进,加大湘剧演出场地建设,增加演职人员的收入等;另一方面,政府花钱,让老百姓免费看戏,对人们娱乐生活的正确引导,让广大观众受益,同时培育新一代的戏曲爱好者和年轻观众。今天,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湘剧艺术也出现了繁荣和发展。“湖南省及长沙、衡阳、桂阳、涟源等省市县各级湘剧传承中心,积极响应文化惠民政策,通过雅韵三湘·好戏连台省会周末剧场、雅韵三湘·艺动校园湘剧走进校园活动、湘剧演艺惠民月等公益性演出项目,将湘剧再次带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中”。⑨借助文化惠民的东风,正是湘剧进中小学德育课堂的大好时机。

四、以湘剧为德育资源的实效性

(一)喜闻乐见,愿学善学

湘剧的高腔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大约在明初,江西的弋阳腔流传到湖南,和湖南本土的语言和地方音乐相结合。⑩在不断地方化的过程中,慢慢演变发展为有湖南地方特色的高腔。不但丰富和发展了湘剧的表演艺术,也使得湘剧和湖湘文化更好地结合,更加的接地气。乡音是人类都有的一种情结,最容易触动我们的神经。湘剧中融入了方言,给人一种亲切感和文化认同感。对广大的中小学生来说,更容易引起共鸣,喜闻乐见的德育方式,中小学生更愿意学习,也更善于学习。这样的德育课堂无疑是高效率的,是深入人心、影响持久的。

(二)记忆深刻,效果显著

戏剧表演都是具有故事性的,都有故事情节,并且会对观众产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当我们在听一个故事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自己的情感附在某一个角色上,伴随着故事情节去思考。“人在社会上存在,实际上就是一系列角色的总和,扮演角色是社会人的日常化存在方式”。?在我国常用的德育方法中,至少有两种方法可以在湘剧进德育课堂中得到有效运用,它们就是讨论法和角色扮演法。湘剧的表演其实就是在演绎一个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涉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忠、孝、节、义、廉等。在这些故事艺术性的表演中,会形成一些有关价值争论的道德问题情境,这样一来,中小学生就会在道德事件中扮演角色,并对道德问题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在课堂教室的正确解读和引导下,同学们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讨论,深化学生自己的道德认知以及丰富学生个人的道德体验。讨论的过程和结论,都会让同学们记忆深刻,并且很容易形成一种正确的道德态度和价值观,取得了良好的道德教育效果。

(三)传承文化,提升素养

曲艺是中华文化的精粹,湘剧是湖湘文化的精髓。湘剧取材于历史上的名篇名段、成语典故,多是倡导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儒家的伦理纲常,儒家的传统道德思想在湘剧里面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些儒家的传统道德也正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湘剧的表演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方式,一旦能够进入校园并与中小学的德育课堂相融合,那么将会一举多得,产生令人震惊的实效。一方面,湘剧的艺术形式得以保护和发展;另一方面,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传播。还有,在以湘剧为文化传播媒介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在具有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的曲艺表演过程中,中小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剧目里的人物、故事、情节以及天文历史地理等背景知识,而且通过品读剧本台词,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诗词文化和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这样一来,增长见识、传承文化、提升文艺素养以及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等目标的实现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五、结语

湘剧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湖南人的骄傲,也从侧面说明湖湘文化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生命力。湘剧是湖湘文化的精髓,值得保护和开发。笔者将湘剧引进德育课堂,用湘剧文化来充实德育内容,同时也将湘剧作为一种德育的方法和手段,这是一种有價值的尝试。本文从湘剧作为德育资源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效性三个角度来阐述,试图说明在湘剧这座宝库里开发德育资源完全是一件值得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乃至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情。

注释:

①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②汪琪.基于杭州“非遗”的地方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J].中国教育,2008(10):36.

③徐军.湘剧艺术普及与推广的路径[J].艺海,2016(6):52.

④⑤⑨龙丽萍.湘剧传承的现状分析与路径探讨[J].艺海,2016(8):49,47,45.

⑥张燕婴译注.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2.

⑦?刘济良主编.德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⑧周绍明.论湘剧《白兔记》对90后大学生的感恩教育[J].戏剧之家,2016(4):223.

⑩肖园.湘剧与湖湘文化[J].艺海,2013(12):43.

猜你喜欢

德育资源湘剧开发
曹汝龙湘剧艺术六十周年专场演出
湘剧《云阳壮歌》剧本研讨会
中小学校湘剧传承的实施现状与建议
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研究综述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