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桑姜感冒系列制剂浸膏制备工艺优化研究

2018-06-13谭瑾沈咏梅刘锦雍妍刘彬胡野张鑫

中药与临床 2018年1期
关键词:浸膏超滤膜连翘

谭瑾,沈咏梅,刘锦,雍妍,刘彬,胡野,张鑫

桑姜系列产品配方源于中医药传统理论组方,以桑菊饮为基础方加减而成。由桑叶、干姜、菊花、连翘、苏叶、苦杏仁六味中药材组成,全方温清并用,不寒不热,性味平和,为平散表邪、协调寒热之剂,是一种兼治风寒风热两种不同感冒的配方[1]。桑姜系列产品包括:桑姜感冒胶囊(国药准字Z20050067)、桑姜感冒片(国药准字Z14020935、Z19983141)、桑姜颗粒(食品)共3个产品。原工艺存在的缺陷:(1) 非有效成分不能被最大限度的除去,浓缩率不够高;(2) 提取液中除有效成分外,往往杂质较多,给精制带来不利;(3) 收膏量较大,不便于下一步制剂的问题。因此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本公司利用现代技术对桑姜浸膏的提取分离工艺改进进行立项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高速离心机(湖南凯达科学仪器有限公司TG22B型台式)、管式离心机(辽阳晟峰制药机械有限公司GQ-105型)、超滤系统(南京凯米科技有限公司KOCH 10T/h)、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BSA223S-CW)、电子天平(成都特斯特仪器有限公司BC1001),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Agilent 1100)。

1.2 试药

桑叶、干姜、菊花、紫苏叶、连翘、苦杏仁6味药材购于绵阳好医生饮片有限公司。连翘苷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批号:110821-200711)、乙晴(色谱纯)、水为自制超纯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高速离心分离参数的确定

按原工艺取桑叶150 g,菊花120 g,紫苏叶160 g、连翘160 g、苦杏仁160 g、干姜100 g净药材置于不锈钢中,加入5倍量纯化水煎煮1.5小时,200目筛网过滤;再加5倍量纯化水煎煮1小时,200目筛网过滤;再加4倍量纯化水煎煮1小时,200目筛网过滤。合并以上过滤后的水煎液,分别取10个1000 mL样品,编号A-J。精密量取A样品50 mL,精密称取其重量;B~J样品分别采用不同转速进行离心,离心后的样品分别精密量取50 mL后称取其重量,重复五次精密称量药液重量。为对比高速离心分离是否对有效成分有影响,采用药典中桑姜感冒片的标识成分连翘苷作对比,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采用HPLC法测定A~J连翘苷的含量。

表1 离心转速分离效果对比表

根据以上试验可以看出,采用高速离心分离确能分理处水煎液中固体杂质,且对有效成分无明显影响,在离心速度达到18000 rad﹒min-1的条件下基本能分离完固体杂质。因工业型管式离心机转速最大为16000 rad﹒min-1,且通过上表可看出该转速条件下分析效率极为接近18000 rad﹒min-1等,实验最终确定离心转速为16000 rad﹒min-1。

2.2 连翘苷含量测定

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桑姜感冒片连翘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2.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色谱柱AgilentTechnologies ZORBAXExtend-C184.6×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25∶75V/V)。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 ℃。

2.2.2 溶液制备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经五氧化二磷减压干燥12小时以上的连翘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0.10 mg﹒mL-1的对照品贮备液;再精密量取对照品贮备液适量,加甲醇制成0.05 mg﹒mL-1的对照品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样品各1 mL,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 mL,密塞,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 mL,蒸干,残渣加水20 mL使溶解,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5次,每次20 mL,合并三氯甲烷液,回收至干。残渣用50%甲醇溶解,转移至5 mL量瓶中,加50%甲醇至刻度,摇匀,离心,取上清液,或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分别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1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有相同保留时间的色谱峰,按外标法计算其含量(n=5)。

2.3 超滤参数的确定

按处方放大提取,收得约15000 L水煎液,16000 rad﹒min-1离心分离,将离心后的液体精密量取,分成若干份,每份500 L,分别采用1万、3万、5万、10万、20万分子量的超滤膜,以超滤后的药液每10 L中可溶性固形物重量及连翘苷含量作为指标成分,优选超滤膜。

表2 超滤分子膜参数的确定(n=5)

与水煎液中连翘苷含量(43.2 μg﹒mL-1)比较在不影响有效成分含量的前提下,优选10万分子量的超滤膜。在此基础上,优选超滤温度,分别在20℃,30 ℃,40 ℃,50 ℃、60 ℃条件下进行试验。

表3 超滤温度参数的确定(n=5)

采用10万分子量超滤膜,考察提取液温度与超滤膜渗透通量的关系,做3批平行试验取平均值,结果见图1。

图1 提取液温度与超滤膜渗透通量的关系

2.4 验证实验

按高速离心转速16000 rad﹒min-1,超滤膜分子量为10万分子量,超滤温度为50 ℃,各进行2次验证试验,结果见表4。

由表4结果可知,优选工所得制剂的有效成分含量不变,含水量几乎无差异,崩解时间缩短,吸湿性降低,制剂稳定性好。 因此确定的高速离心参数为16000 rad﹒min-1、超滤膜分子量为10万分子量,超滤温度为50 ℃。

表4 验证试验结果(n=2)

3 讨论

桑姜系列浸膏的提取分离工艺主要为提取和分离两部分。经文献查询适用于中药浸膏制备的提取方法/技术有3种,分离方法/技术有5种[2]。通过对8种提取和分离精制方法/技术在中药制剂中做了应用调研[3~5]和基础性试验筛选,同时又保证药用浸膏符合相关政策(《已上市中药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确定联用高速离心技术和超滤技术来优化浸膏工艺。

选取对影响高速离心和超滤技术影响较大的离心转速、超滤膜分子量、超滤温度为考察因素,以药液重量、连翘苷含量和制剂稳定性为评价指标,由于工业生产泵压有安全性和普适性要求,本研究采用常用压力0.05 MPa。首先对离心转速参数进行试验确定,再用离心后的药液确定超滤分子量和温度的参数。

高速离心技术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有效成分,除去悬浮杂质,且无热处理过程,生产周期短。超滤法具有分离效率高,分离过程中无相变化,能耗低,可在常温下操作等特点,尤其适合热敏性物质的分离。采用高速离心法与超滤法结合,仅影响成型工艺,不属于重大变更。本研究主要是为了提高桑姜系列产品的质量,改善桑姜浸膏提取分离的制备工艺,最大限度的去除杂质,降低收膏量。工艺优化后,桑姜浸膏收膏量降低。制得的桑姜感冒制剂(胶囊/片)的崩解时间大幅缩短、产品吸湿性降低,大大优于原有工艺,不仅提高了药物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也更有利于保证制剂的稳定。

[1]樊志文.桑姜感冒片治疗感冒312例.中国民间疗法.2005,13(6): 26.

[2]陈秦娥,梁金龙.中药提取、分离与纯化新技术进展.医药工程设计[J].2012, 33(4): 65.

[3]杨霞,范圣此.中药提取方法研究进展.亚太传统医药[J].2012, 8(8): 194.

[4]焦士龙.微波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实验研究.天津大学[D].2006.

[5]董立丽.中药提取分离新技术的进展.海峡药学[J].2009,12(21): 107.

猜你喜欢

浸膏超滤膜连翘
小连翘撑起富民兴企大产业
环保工程水处理过程中超滤膜技术运用分析
饮一杯尧羽连翘茶 品太行山河之精华
某电厂超滤膜断丝原因分析及处理
刘军平:连翘叶“炒”出致富路
关于连翘茶你知道吗
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香荚兰浸膏及增溶特性分析
环境工程水处理中超滤膜技术的应用研究
青橄榄浸膏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西红花柱头、雄蕊和花瓣的挥发性化学成分GC-MS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