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厉害了,我的英雄机长!

2018-06-13俞佳铖

民主与法制 2018年21期
关键词:刘传健丈夫飞机

俞佳铖

2018年5月14日6点27分,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起飞,前往拉萨。20分钟后,飞机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机长刘传健在低压、缺氧、气温骤降至零下40摄氏度的情况下,依靠人工操作和目视,带领机组人员对飞机实施紧急迫降。5月14日7点46分,飞机安全备降在成都双流机场,119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平安落地。

英雄机长的壮举,震撼世人!刘传健在半空中经历40分钟生死时速,而他在地面的妻子只紧张了3分钟,因为她坚信:“我家刘教员技高人心细,肯定没问题!”除了妻子的信念,刘传健心里还有两岁女儿的召唤:“我的好爸爸,下班回到家……”

>>事故发生瞬间,一片狼藉的驾驶舱。

英雄机长的40分钟生死时速

2018年5月14日6点27分,四川航空3U8633航班从重庆江北机场起飞,前往拉萨。20分钟后,飞机一路向西,飞过成都崇州空域,此时,飞机正位于9800米高空、时速800公里。46岁的机长刘传健正稳健而专注地操控着飞机,突然,“砰”的一声巨响,机长刘传健和副驾驶徐瑞辰,发现驾驶舱右侧风挡玻璃出现了一条裂纹,裂纹迅速蔓延、扩大。刘传健用手去摸了一下,想确定是底层还是外层玻璃,因为它们的结构是不一样的,他发现玻璃全成了网状的小碎块,便立即和地面联系,向空管部门申请下降高度,并请求备降最近的四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刘传健向空管部门报告结束的瞬间,整块挡风玻璃爆裂并脱离机体,机舱驾驶室内外巨大的气压差,形成强风吹进来,仪表盘被掀开,很多仪器失灵,噪音极大,徐瑞辰还没反应过来,强风就把他的半个身子都“吸”了出去,好在他系着安全带,大半个人“挂”在半空中。机舱驾驶室内的温度瞬间下降到零下40摄氏度左右,极度寒冷。刘传健试图去抓徐瑞辰,但根本抓不着。

刘传健事后回忆,意外发生的第一瞬间,他的确有一点慌乱,但当握住飞机操纵杆以后,他感到飞机能受控制,顿时就有了信心。刘传健当即作出决定:“一定要控制住飞机,不能失控,要马上下降高度、应对机舱失压。”

刘传健的操作需要机组人员配合,但此时的飞机驾驶舱,噪音巨大,根本听不到无线电指令,他和机组成员之间只能靠手势交流。

此时的刘传健和机组人员都感觉到眼膜、耳膜、皮肤被巨大的力量撕扯着,人被冻得不由自主地抖动。刘传健努力控制住自己的肢体,做着精确而高难度的指挥与操作。由于大部分自动化设备无法再使用,飞过这条航线上百次的刘传健,凭着驾驶经验、依靠目视驾驶飞机,让飞机平稳飞行。所幸这天的天空晴空万里,能见度非常好,给刘传健帮了很大的忙。

意外情况发生,飞机剧烈颠簸,一股强大的气流吹进机舱,灯光瞬间暗下来,机舱内一片混乱,求生的本能让很多人被恐惧吞噬,大家的眼睛都被气流吹得睁不开,感觉万分惊恐,尖叫、哭泣。随着呼吸面罩下降,机组乘务人员一边安抚乘客,一边帮助他们戴好呼吸面罩。机组乘务员反复向乘客们呼喊:“请大家在原位上坐好,戴好氧气面罩,请相信我们,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带大家备降地面。”

前方,刘传健在战斗!他驾驶飞机,只用了一分钟时间,就把飞机从9800米高空下降到7200米。地面空管部门按照应急程序,不断给机组发出指令,告知坐标、高度等,并向同一航路上的其他航班发送指令,腾出空中绿色通道。

5月14日早上7点42分,3U8633航班安全降落在双流机场的跑道。刘传健将100多人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乘务人员安排乘客们有序地走下飞机,这时大家才看见,飞机驾驶舱的玻璃少了一块。一对情侣相拥而泣:“活着真好!”

此次事故中,除徐瑞辰身体擦伤、一名空乘人员腰椎受伤住院,其余人员都没有受伤。

5月14日早上8点,距离双流机场1600多公里外的杭州,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的邹函老师正带领学生参加“第十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服务)大赛”。突然,她看到手机里跳出一个“航空事故”的新闻,细看之下,邹函的脸色越来越凝重:“这不是我老公的航班吗?”她抬头呆呆地望着天空,脑子飞速旋转。3分钟后,她缓过神,暗暗对自己说:“我家刘教员技高人心细,肯定没问题!”

称呼刘传健为“刘教员”的邹函,不是刘传健的同事,也不是他的学生,而是刘传健的妻子,是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旅游与服务管理学院的教师。

虽然对丈夫的飞行技术信心十足,但邹函还是迫不及待地拨打刘传健电话,丈夫的手机显示正在通话中。“他在打电话,那应该没什么事。”邹函安慰自己,不过内心还是十分忐忑,直到十多分钟后,刘传健回了电话过来:“一切都好,飞机有损坏,现在很忙。”邹函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刘传健几句简单的话后,就挂了电话。邹函听到电话那头一片嘈杂,但丈夫的声音非常平静,她便安了心,继续投入到比赛中。这次比赛,邹函的4名学生获得高等院校组团体一等奖及多个单项奖的优异成绩。

>>左图:刘传健>>右图:刘传健与妻子邹函

农家的孩子有个蓝天梦

5月14日中午,比赛结束后,邹函很想直接买机票飞到成都,飞到丈夫身边。但她想到家里还有两岁的女儿和一对老父母需要安抚,便回了重庆。

刘传健和邹函的家,在重庆渝北区汽博中心附近的一个小区,刘传健的父母前些年已去世,如今邹函的父母和他们夫妻住在一起,一对老人帮着照顾外孙女,活泼可爱的外孙女到2018年6月就满两周岁了。这个家装修得非常别致,这种别致,不是因为家具有多豪华,装潢有多考究,而是体现在“用心”上,朴素而实用的家具摆设,温馨而整洁,很难想象,这一切都源自于刘传健之手。

所有的装修设计,都是刘传健亲力亲为的,处处体现着他对这个家所倾注的深厚感情。邹函明白,丈夫作为一名农村出身的孩子,苦苦奋斗才有今天这番成就,种种艰辛非常不易,他很珍惜。

刘传健是重庆九龙坡区陶家镇人,有两个姐姐,但刘传健的大伯很早就去世了,父母亲把大伯家的3个孩子也接到家中抚养。父亲在重庆白市驿水泥厂干活儿,母亲在家务农,两人要养活6个孩子,十分艰苦。从小父母就教育刘传健,不管以后事业成不成功,但一定要学会做人,做一个有担当的人。从小成绩优异的刘传健立志要当一名空军,1990年,重庆渝西中学刚毕业的刘传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飞行学院的招生考试,但因为文化课差了一点点,没考上。“你要不去爸爸的水泥厂干活儿吧,好歹有个稳定的工作。”和刘传健感情最好的二姐刘传萍劝他,当年根据政策,儿子可以接爸爸的班。

刘传健去了水泥厂,虽然在厂里干活儿,但当空军的梦想一直没放弃。渝西中学的黄老师觉得刘传健只差一点就能考上空军第二飞行学院,十分可惜,劝他第二年有机会再考。“你很聪明,反应敏捷,再去试试看吧。别担心,我会和其他老师一起帮你复习的。”黄老师鼓励刘传健,他知道空军不仅对学习方面有要求,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很注重,但刘传健家庭条件清贫,饭桌上十天半个月的也看不到荤腥,黄老师时不时地会买些营养品和好吃的送给刘传健,让他补补身体。

1991年,刘传健考入空军第二飞行学院。进入学校,他才知道,学员有70%的淘汰率,有时候进来二三十个人,最后可能只有一两个人能留下来。“好不容易考进来了,可不能被淘汰出去,我决不能辜负父母和老师的希望。”刘传健暗下决心,再苦再累都要咬着牙坚持下去,实现自己的蓝天梦想。

军校的训练极其严苛,但刘传健的家信中,从没有一句抱怨的话。“爸爸妈妈,学校训练的确艰苦,可我觉得很荣幸,我一定好好学习,抓住来之不易的机会,以后能飞上蓝天,保卫祖国,保卫家园。”刘传萍会把弟弟的每一封家信都一字一句地读给父母和兄弟姐妹听,家人们都为刘传健感到骄傲。

二姐刘传萍担心当时才19岁的弟弟营养不够,经常从自己50元的工资中挤出20元钱寄给弟弟,让他买点好吃的。但刘传健舍不得花这些钱,放假回家,他会把这些钱如数还给二姐,刘传萍又生气又心疼。

1995年,刘传健从空军第二飞行学院毕业,成绩优异的他,留校任教。每批学员中,只有各方面素质出色的尖子生才能留下来当老师。尖子生,就是每一个科目都要拿到5分的满分,这是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桃一的,而刘传健就是一名如此优秀的毕业生。

当飞行教员,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空中飞,在狭小的机舱内,穿着厚重的工作服,还要教学员,刘传健的任务很重,工作也很累。每天抬头看到的都是蓝天白云,虽然比较枯燥,但刘传健乐在其中,他在书信中对二姐说:“蓝天白云才是最美的景色,一般人想近距离看还看不到呢,它们变化万千,我想家了,就感觉这白云像咱家门口的大树,蓝天就是门口的小溪。”

英雄机长是女儿的“好爸爸”

2018年5月14日的“飞机玻璃空中爆裂事故”和刘传健在执教期间的实践训练非常相似。那些年,刘传健经常用“初教-6”(空军第二飞行学院进行飞行训练时,常用的一款螺旋桨初级教练机)进行特殊情况处置训练,飞行过程中,机舱顶的玻璃会突然向后滑落,也就是假装玻璃爆裂。刘传健的每个学员都要经历一两次这样的训练,可见,他已经历了无数次玻璃爆裂的“意外事故”。

不过刘传健坦言,之前的类似训练,无论难度有多高,都比不上5月14日当天遇到的现实情况来的凶险,训练时,飞机的飞行速度一般为200公里/小时,进行特殊情况处置训练时,速度会降至100公里/小时左右。但5月14日,飞机的速度至少有800公里/小时,而气流、气压道和超低温的情况,更是之前的训练中所没遇到过的。

多年的飞行经验与心理素质锻炼,是刘传健的宝贵财富,2006年退役时,他已是少校军衔,之后便进入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工作。

从军航转业到民航,刘传健知道自己每次飞行,都肩负着很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这由不得他半点松懈。为了保证每次飞行的安全,刘传健作息时间非常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每天早上,刘传健会在小区里跑步或快步走,晨练这个习惯,他从高中时就开始了。他的高中同学李德柱说,自己的晨练习惯也是受了刘传健的影响,在学校时,他看到刘传健每天都会到学校操场上晨练,风雨无阻,他也开始加入其中。李德柱说:“我现在是一名警察,身体素质不错,这得感谢刘传健,他带动我晨练,让我至今受益。”

对于刘传健的工作,妻子邹函不仅仅只是支持,还是半个“业内人”。邹函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的是航空概论、航空英语、旅游英语等课程,她的舅舅也是一名空军飞行员。

刘传健长期飞西藏的航线,单位里的人都叫他“高原小王子”。邹函笑着对丈夫说:“‘小王子’是不是有点扮嫩的嫌疑呀。”邹函更喜欢称呼丈夫为“刘教员”,刘传健曾问过妻子,为什么喜欢这样叫他?邹函常常笑而不答,其实,在她心里,丈夫是最值得尊敬和崇拜的人,这一声“刘教员”,就包含着这样的情感。

作为一名飞行员的妻子,邹函知道自己必须学会“坚强与包容”。2015年下半年邹函怀孕了,每次去医院做产检,刘传健几乎都在上班,她从无怨言。有一次,刘传健没有飞行任务,刚好邹函要产检,但她想让丈夫好好呆在家里休息,便打算自己去医院。“我好不容易有时间,你就让我陪你去嘛,人家孕妇做产检,都是成双成对的……”刘传健的话还没说完,邹函眼眶就湿润了,她挽起丈夫的手,一起出了门。

怀胎十月,刘传健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只陪妻子做过一次产检。让邹函没想到的是,她进入医院待产那些天,刘传健还在忙着工作。“你什么时候能到医院来呀。”邹函在电话里问丈夫,谁知,丈夫居然问:“你什么时候生?”邹函又好气又好笑:“我怎么知道我什么时候生!”

女儿的出生,软化了英雄机长的心,休息时间,刘传健会亲自给女儿喂饭,女儿睡觉前,他会给女儿讲故事。女儿和刘传健的感情特别深,还会把外婆教她的歌《好妈妈》,改成《好爸爸》:“我的好爸爸,下班回到家。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呀,爸爸爸爸快坐下,请喝一杯茶。让我亲亲你吧,我的好爸爸。”听着女儿奶声奶气的歌声,刘传健觉得,自己多苦多累,都值得了。

对于女儿,刘传健是有些遗憾的,女儿出生时,自己还在天上飞,没能亲眼见证她出世的那一刻。但刘传健更大的遗憾是2016年父亲去世时,他因为工作,连父亲最后一面都没能见到。

邹函常对丈夫说:“你别难过,家里的所有事,我都会安排好,我们所有的一切,都会为你的安全飞行让路。”刘传健知道,作为飞行员的妻子,除了要默默付出,更要承受一份常人无法承受的压力,就比如5月14日的事件,从早上8点得知此事至5月15日晚8点半两人见面,这过程中,邹函经历的害怕与担忧,只有刘传健能体会。

他永远不会忘记,5月15日晚,妻子穿着蓝色裙子,从还没停稳的车上跳下,一头扎进自己怀抱的那一刻,她的整个人都在颤抖,此刻她要的不是“英雄”,而是一个“丈夫”。

猜你喜欢

刘传健丈夫飞机
飞机失踪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中国机长”刘传健:我真没想到我会活
刘传健:不朽的34分钟,英雄归来
“拼座飞机”迎风飞扬
刘传健:不朽的34分钟,英雄归来
川航备降机组获“英雄机组”称号,机长刘传健被授英雄机长
乘坐飞机
神奇飞机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