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假如朝廷当初录取了黄巢

2018-06-08孟宪实

领导文萃 2018年9期
关键词:私盐黄巢盐商

孟宪实

公元884年六月,苦战十年的黄巢身心俱疲,面对暗淡的前景,决定自杀。自杀之前,黄巢说:“我欲讨国奸臣,洗濯朝廷,事成不退,亦误矣。”他不承认自己的动机有问题,失败仅仅是因为没有激流勇退。黄巢起义,是推倒唐朝这座大厦最强劲力量,唐朝虽然没有在黄巢手中崩塌,但正是黄巢打断了唐朝赖以存在的支柱。

如果黄巢的话可信,那么原本他是要涤荡朝廷的污泥浊水,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然而,传统史学很难如此认定,把黄巢的暴动力量称之为贼,是最普遍的书写方式。不过,即使是最保守的传统史学家也承认,黄巢暴动如此规模,长期难以平定,决定性的原因还是朝廷的政治。乾符六年(879)五月,黄巢大军攻克广州,俘虏岭南节度使李迢,发布公告要进军长安,指出朝廷的痼疾是宦官专权,大臣与宦官相互勾结,贿赂公行,此外还有“铨贡失才”。这最后一项目标指代明确,就是在科举选官的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营私舞弊导致人才流失问题。

黄巢是山东冤句人,大概是山东菏泽人,家里世代贩盐,不缺钱,不好好地过日子,为什么聚众造反呢?《新唐书·黄巢传》说了句很没良心的话,说黄巢“喜乱”,于是投奔王仙芝,兴兵反唐。王仙芝也是贩盐商人,这个共同的背景显然值得深究。王仙芝造反的时候,也曾经向全国发出告示即檄文,指责唐朝官吏贪腐、赋税苛重和赏罚不平。据说宰相看见这个檄文很紧张,不敢向皇帝报告。什么意思呢?贪污腐败本来应该由朝廷管束,但朝廷管不了或者根本不管,现在老百姓来管了。老百姓在现有的体制下是无法反对腐败的,他们造反,只能是用造反的方式来消除腐败。

唐末大暴动,领袖王仙芝、黄巢,都是盐商起家,这又是什么背景呢?原来,唐朝实行盐铁专卖制度,尤其是食盐专卖,直接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所谓专卖,就是政府垄断食盐生意,用很高的价格把食盐卖给大盐商,至于盐商用什么价格去贩卖,政府并不管。于是,盐商只要能够从政府那里获得食盐的承包权,那便是钱途远大,因为食盐人人离不开,吃盐只有一条途径,再贵也得买。于是,政府为了大赚其钱,盐价便节节升高,百姓负担日日加重。安史之乱的时候,唐朝食盐价格大约是每斗10文钱。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开始专卖,盐价立刻高升到每斗110文。代宗时期推行两税法,每斗食盐再升高为370文。朝廷依靠这种专卖解决财政危机,但负担无不转移到百姓的生活日用之上。因为盐价太高,中国的贫困人口只好淡食,放弃吃盐。

正是因为食盐专卖体制,催生了食盐的走私业。黄巢和王仙芝都是私盐贩子,为了与政府斗争,他们有生意网络,有武装组织,最终走上了公开的对抗政府的道路。或许,他们曾经是合法的盐商,但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失败,转身走入私盐贩卖的队伍。私盐之所以盛行,是因为获得了普遍民众的支持甚至欢迎,毕竟比起政府的食盐专卖来,私盐价钱还公道一些,是贫苦百姓有希望买得起的。王仙芝与黄巢领导的唐末暴动,原来是与政府的专卖制度联系在一起的。

然而,一个造反的盐商,为什么会关心政府的腐败呢?或许这仅仅是为他们的造反行为求证合法性,或许他们反映的底层民众的心声,或许他们真的盼望正常有序、公正公平的社会生活。贩卖私盐之前,黄巢的早年的另外一种经历被挖掘出来,曾经,黄巢跟大多数识文断字的青年一样,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人人羡慕的仕宦生涯。但是,在入仕的第一关,他便永久地跌倒了,或许是命运正式向他宣布:此路不通。

原来,贩盐并不是黄巢的人生首选。黄巢有一首《不第后赋菊》诗,人人尽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新唐书·黄巢传》说黄巢“稍通书记”,如果从流传下来黄巢的诗作看,《新唐书》这样的说法恐怕是有意贬低之意。既然是落第之后的诗歌,更能证明黄巢是参加过科举考试的。确有史料记载黄巢“屡举进士不第”的事,说明黄巢曾经参加过会试,到中央去参加进士考试,至少是通过了地方上的考核。总之,黄巢参加过唐朝的科举考试,因为屡次落第,最后只好放弃,重新拾起家里的本行,贩卖食盐。最后,连私盐贩卖也无法继续,便参加了暴动,成为让唐朝闻风丧胆的暴动领袖。

假如,黄巢的科考之路走通了,一定不会有后来的走私商人黄巢,更不会有暴动领袖黄巢。虽然这个假设没有意义,但这仍不妨作为一个话题来讨论。如果黄巢没有参与那场大暴动,历史的局面完全可能是另外一种景象。如果黃巢当初考中进士,这一切还会发生吗?

考中进士,铨选当官,正式进入唐朝的官僚队伍之中,最后未必能够成为万人之上的大官,但既然进入体制之内,受到体制的保护,安稳生活,找机会升官,前途总是有盼头的。毕竟,从官员到暴动,比起私贩到暴动的距离要遥远得多。官场也有倾轧,勾心斗角,但高风险永远不能与私贩的生活相提并论。走私贩盐是非法的,在国家的严酷法律之下,出生入死讨生活,走投无路的几率太高,不必经过太多过程,一转身就可以成为暴动者。

但是,黄巢真的可能被录取吗?完全没有可能。在一个全面腐败的体制中,入仕途径是各个方面都关注的,只有进入官僚队伍,才能保证特权持续,保证腐败利益持续。掌控体制的大人物,一定把安排自己人进入官场当作头等大事对待。排斥黄巢这样的小人物,如同一脚踩死很多蚂蚁,当时不会在意,事后也无从追想。除非有人能预测未来,如果能够录取一个黄巢就可以保住大家的腐败。即便如此也做不到,因为黄巢的名字或许只有一个,但拥有黄巢命运的人成千上万。何况,更多掌控腐败体制的人,并不关心国家死活,在他们的利益审判中,个人眼前的利益永远大于国家的整体利益。不如此,他们就不叫腐败分子。

唐朝这座大厦需要有人来推倒,一个叫做黄巢的人站起来完成了这个使命,但黄巢并非唐朝真正的掘墓人。

唐朝的掘墓人另有其人,他的名字叫唐朝。

(摘自凯迪社区)

猜你喜欢

私盐黄巢盐商
从《清代巴县衙门档案》看清代四川私盐问题
探究清代湖南私盐盛行之原因
黄巢
一个纪念黄巢的节日
黄巢到底魂归何处
烛光有烟
烛光有烟
大清盐商很任性
“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辨析
郑板桥办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