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2018-06-08周文湛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24期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有效性语文

周文湛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我国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寻求改革与发展。当前,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搭建高效课堂,已经成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课堂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模块,对语文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效的语文课堂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全面细致的掌握和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交际能力。基于此,教师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优化和提升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我国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其后根据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措施,希望以此改善课堂教学现状,搭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110-01

一、当前我国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对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没有明确的界定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语文阶段教师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大多还是采用黑板板书+口述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满堂灌”,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无法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所有年级的学生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上都是相同的,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对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界定模糊。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得到成长,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能力难以提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重点不仅仅在于教,更为重要的是学,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灵活运用才是教学活动开展的真正目标和任务。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通常是教师按照教材内容,不断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不是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显示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對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其思想高度难以得到提升,无法搭建更为高效的知识框架和结构。

(二)无法有效开展情感教学,对学生进行引导

语文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学科,它体现着我国数千年来的文化素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虽然在内容上比较浅显易懂,学生也容易理解,但是对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而言,也要注重其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灵活开展情感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根据实践表明,我国当前在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在情感上的培养,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当课文中出现一些优美的词句时,教师通常直接忽略,没有就此展开对学生的培养,以词句为基础进行扩写、改写等教学。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无法理解到课文中描述的美的场景,无法对其进行理解感悟,更别提说融入情感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把握作者的情感,并且将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感悟教学情境,与教师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和措施

(一)明确界定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

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始终明确界定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协助者和引导者,其教学不应当仅仅停留在黑板板书+口述上,应当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中,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而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这个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的有效引导,鼓励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例如,当教师在进行诗歌鉴赏时,首先应当带领学生进行一次全文朗读,然后分重点对整个诗歌进行讲解,在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情感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之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去感受诗歌中的意境,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好地对诗歌进行理解,从而明确界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始终抱有极强的好奇心,对其的兴趣也极强。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才能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高年级的学生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在发现学生的能力之后,应当积极正确对学生进行引导,利用学生自身的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当教师在进行《鲁滨逊漂流记》的课程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对鲁滨逊形象的塑造,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场景的想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构建出鲁滨逊的坚强形象;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帮助学生对课文有更为深刻的理解,通过绘画,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故事人物形象的把握都有更为深层次的掌握。绘画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以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故事都有着深厚的情节,往往以一个故事就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征,并且运用于实践教学中,从而将故事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对鲁滨逊的故事进行详细的讲解,教材内容是十分有限的,教师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找,不断丰富鲁滨逊的故事,逐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

(四)创新课堂提问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在问题情境中,学生可以发现问题、并运用自己的能力去分析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课件、视频、音乐等方式引出问题,通过直观的问题,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适当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充分展示出来。

参考文献:

[1]胡欢.有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6(5):184-184.

[2]卢荣鲜.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读写算:教研版,2015,5(7).

[3]陈小菁.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上旬,2017(5).

猜你喜欢

小学高年级有效性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