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演员如何阅读剧本

2018-06-08褚浩

戏剧之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演员角色

褚浩

【摘 要】演员的任务是塑造出有血有肉活生生的舞台形象,而在进行这个环节的过程当中,剧本阅读就显得十分重要。要紧密地贴合剧本,作为一名表演艺术工作者,正确地掌握阅读与分析剧本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结合笔者自身的一些实践经历浅谈演员如何阅读剧本。

【关键词】演员;阅读剧本;角色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1-0027-02

一、第一次阅读剧本时演员的状态

演员的第一次阅读剧本时,应带着艺术的感觉与专业的眼光去钻研剧本。这个“第一次”是关乎到演员二度创作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因为在进行这个环节的时候,演员往往会在心灵上、脑海里等各方面迸发出难得可贵的第一印象。而任何不够严谨的初次品读剧本,都可能会阻碍演员产生这种第一印象,甚至是得出的第一印象是浅显的、不可靠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将演员第一次认识角色的时刻比作与未来伴侣的会见:

“同角色初次见面的瞬间十分重要。最初的印象总是像处女般的新鲜。这些印象是在创作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的、演员的迷恋和喜悦是最好的刺激物。最初的处女印象是出乎意料的、直接的。它们往往在演员以后的全部工作中留下烙印。处女印象是未加准备和不带成见的。它们没有被批评的滤器所滞留,所以就能自由地深入到演员心灵的深处,深入到有机天性的核心,并且往往在那里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从而铺下角色的基础,成为未来形象的萌芽。”

由此可见,演员第一次阅读剧本是极为重要的,它的具体表现应当是脑海中有翔实的形象,情绪上是感性而敏感的,意识上是凭直觉且通透的。这样阅读模式是完全不同于评论家、理论家、文学家的。所以,第一次通读剧本只有带着一颗澄澈的心灵在合适的艺术氛围下,用艺术感觉和专业眼光品读,并敏感地捕捉到想象、情绪、记忆、情感上的第一印象,才能算得上是成功的。

二、梳理剧本中的每个单元

演员登台演出,如果不能很好地运用舞台,他就会发现舞台处处与他作对,演员不仅仅只是存在于舞台上更要融入舞台。而要想融入舞台,对于剧本的梳理就是必不可少的。演员在梳理剧本时,应当由浅入深,即剧本的故事情节、中心事件,理顺角色的外部生活并对其作出判断,然后再进一步分析冲突及事件的发展。只有正确地判别了剧本中的事件,才有可能进一步了解舞台事件的真正含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指出:“随着对外部事件的研究,我们会接触到产生事实本身的剧本规定情境。研究规定情境,就会了解与它们有关的内在原因。这样,就会越来越深入角色的精神生活最深处,接触到潜台词,进而进入剧本的潜流线”。所以,剧本中事件的梳理分析是阅读时必不可少的。

在繁杂的剧本里梳理清剧作的事件,是理解剧本内容的第一步。最好的做法就是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确切地论述其内容。一部作品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管有多少事件,多少情节都有其内在的联系,在梳理时应当将每一事件分成各个单元并予以命名,从而才能够准确地寻找到行动和任务,这样既了解剧本中事件,又将其化整为零,逐个理解领会,这对刚进入创作状态的演员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三、分析剧本内涵主旨

一部剧的主旨是作者在创作时的立足点和精神来源。而剧本中的语言、行动、情节、事件、语言都与主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主旨是整个剧本的核心,如果演员在二度创作时不理解剧作者的创作意蕴,不知道剧作中为什么要安排这个事件,为什么要展现这一矛盾冲突,为什么要安排这一人物,不清楚所扮演的角色在全剧中的地位作用,就不可能塑造出成功的角色。

剧本中的主旨思想是按照情节的脉络结构,通过演员所表现的戏剧语言,演绎的戏剧冲突形象表达出来的。所以在阅读剧本分析主旨时,不应该是通过理性的,概念化语言来阐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论表演技巧的提高和深化》中说道:“我们的基本任务是提高表演技巧并使其深化。倘若没有十分相称的、精湛的表演技巧,任何剧本的思想、主旨和活生生的形象化的内容,都不可能传达给观众。因此,不能把表演技巧视作某种独自存在的东西,它应为表达演出的思想意义而服务。”所以,演员在分析剧本主旨内涵时,应该用心,用情去感受剧作家在创作时的心灵与情感,从而找到潜伏在形象背后的主旨。以话剧《死无葬身之地》为例,这部剧不仅仅是反派们对游击队员们的严刑拷打逼问队长下落,最后游击队员们英勇就义从而树立起光辉的英雄形象,剧作者萨特将现实主义融入了剧目当中,并把人生价值、自由选择与存在主义相结合,这些才是《死无葬身之地》当中想要表达的主旨,所以在阅读剧本时应当用心去挖掘剧本中的主旨内涵。

四、对剧本中角色“心像”的建立

著名导演艺术家、理论家焦菊隐先生在谈及演员创作角色时说过:“先要角色生活于你,然后你才能生活于角色。”“要想创作形象,首先得有心像”。而“心像”就是角色形象的蓝图,它是建立在演员反复阅读剧本的理解与认识的基础上,再经过对自身生活素材的调动,通过艺术性的想象在心中呈现出来的。

心像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早有晚的,但最理想的状态是在排练之前拿捏准确。笔者在排演《死无葬身之地》中的昂利时,在阅读剧本时就已经对这个角色产生了“心像”:二十九岁,年轻且受过教育,精明能干并讲求生命的意义,心中充满了激情和理想,浪漫幽默且具有大局观念的一个游击队员的形象。在对昂利这个角色的“心像”产生之后,笔者仿佛把昂利召唤在自己面前一样,人物在心中活了起来,在后面的排演过程中就十分顺利。在排演《青春禁忌游戏》中的瓦罗佳时,心像的产生就是单独的,一个一个的。在阅读剧本时笔者“心像”中的瓦罗佳是一个成绩优异,聪明灵活,能言善辩,掌控局面的主导者,但是在后期的排演中随着对剧本的进一步深入理解以及对角色的进一步体验,笔者对瓦罗佳“心像”又有了进一步的填充,瓦罗佳是个现实主义者,遗传了家庭的政治基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且离经叛道。所以“心像”的产生可能在时间上有早有晚,但它产生的根源始于剧本的阅读与理解。

“心像”的产生在艺术创作中远不像文字描述的那般准确、容易,它要灵活得多,复杂得多,它要求演员在阅读剧本的时候就要有创作欲望,以便能够实现自己创作上的构思,在排演中使自己的“心像”变成为形象。

五、结语

演员在阅读剧本的环节当中就是向角色靠拢的过程,在阅读剧本时不应该冷淡客观地以第三者的状态进行阅读。表演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艺术,对剧本的分析,理解,构思,想象必将呈现于舞台,而在演员与剧本接触的那一刻,心中的表演已悄然进行,在阅读剧本时应始终做到在自己心中去感受,接纳剧中角色,只有这样才能使角色在演员心中扎根,进而呈现出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舞台角色。

参考文献:

[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M].中国电影出本社,1986.

[2][苏]格·克里斯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學派演员的培养[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演员角色
编导创作与演员呈现之间的互动
《琅琊榜》浅评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