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戏曲实践与政策研究

2018-06-08阙艳华

戏剧之家 2018年11期
关键词:解放战争

阙艳华

【摘 要】解放战争时期,戏曲在统一民族战线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无论是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国统区”,还是倡导文艺自由发展的解放区,中国共产党始终没有放松对戏曲的领导,以直接指导、间接引导的方式引领各解放区和国统区戏曲的发展。

【关键词】解放战争;戏曲政策;戏曲实践

中图分类号:J89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1-0006-03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采取“左手拿着刀,右手也拿着刀”①的态度。1946年3月,蒋介石破坏政协协议和停战协议,向各解放区发动进攻,全国性内战就此爆发。中国共产党采取“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积极应对。在积极防御的同时,大批新文艺工作者从延安途经张家口到达东北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政策,改造旧戏剧,提倡编演新戏。战争需要动员,动员需要宣传,宣传需要戏曲。解放战争时期,戏曲在统一民族战线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无论是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国统区”,还是倡导文艺自由发展的解放区,中国共产党始终没有放松对戏曲的领导,以直接指导、间接引导的方式引领各解放区和国统区戏曲的发展。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戏曲政策主要反映在中共中央颁布的决定、各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以及主流报刊的社论中。

1947年5月《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关于文艺工作的三个决定》指出当前正进行着大规模的爱国自卫战争,提倡“我们的文艺应该为爱国主义的自卫战争服务”②。同时我们的文艺创作还应该“反映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土地改革运动”。③为了进行上述类型的文艺创作,《决定》鼓励文艺工作者积极与群众生活相结合,在创作上多使用工农兵的语言,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不断学习各种政策,增强文艺工作者的业务学习能力;提出并进行“开展乡村文艺运动”,创作出使“穷人乐”的作品;并对部队的文艺工作做出“贯彻为兵服务方针”的指示。④

解放战争时期,各个领导人关于文艺方针及戏曲政策作出了系列讲话或报告:1948年11月15日,贺龙《在晋绥边区文化界鲁迅纪念会上对文艺工作者的讲话》首先肯定了文化工作的成绩,产生了如《吕梁英雄传》受群众喜爱的作品,随后指出关于戏剧的方针主要是“发展新的与改造旧的”。⑤1948年,聂荣臻在《关于部队文艺工作诸问题》中指出我军对文艺工作的态度是非常重视的,文艺工作者在八路军中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鼓励大量创作,大胆创作。1949年,毛泽东在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7次“人民”,倡导要创作人民需要的作品,做人民需要的艺术家。周恩来在大会上对“改造旧文艺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旧文艺里一切坏的部分、一切不适合于人民利益人民要求的部分一定就会消灭……”⑥朱德在会上的讲话对文艺工作者在新时代的作用提出要求:“就是用文学艺术的武器鼓舞全国人民……来努力建设我们的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⑦。1948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旧剧改革工作》,并将戏曲剧目分为“有利,无害,有害”三种,分别采取不同的方针政策:对“有利的剧目”要“加以发扬”,对“无害的剧目”不加限制,对“有害的剧目”要实施禁演措施。

一、中共戏曲政策指导下的解放区戏曲

在解放区,由于得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正确指导,人民政权与人民军队的扶持,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配合,戏曲真正与广大工农群众相结合。产生了大量反映人民解放战争、人民军队以及农村各种斗争的作品,据统计,在解放区出现的文艺作品中,描写战争的有101篇,描写农村土地革命的作品41篇,描写生产的有16篇,可见这一时期的戏曲创作主要围绕“战争、土改、生产”三大主题展开,如反映战斗生活的《我们的胜利军》《千里寻部队》等,反映土改工作的《血泪仇》《白毛女》《穷人恨》《减租》等,反映生产运动的《兄妹开荒》《瞎子开荒》《徐老三转变》等。特别是《血泪仇》《白毛女》在群众中特别流行,因为这些作品尖锐地提出了阶级斗争的主题,并选择了群众容易接受的形式,对群众和干部产生了动员作用和教育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開展的戏曲改革已经不单单局限在“旧瓶装新酒”,而是开始提出“推陈出新”。“推陈出新”的具体做法则是对旧内容的戏剧进行改革,保留传统戏曲的形式,赋予传统戏曲新的内容。对旧剧的改革,“应以是否符合人民利益为标准加以审定”⑧。经过改革后的旧剧可以表现现代的生活。要改革旧剧,必须要团结和改造旧艺人。在一系列戏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解放区的戏曲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已经逐渐创造出新的风格。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解放区戏曲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作品在思想上不够深刻,技术上表现力不够,戏曲工作者缺少系统化的业务能力。下面就解放战争时期各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戏曲活动做简单介绍。

(一)延安和陕甘宁边区

1945年9月,随着以彭真、陈云为领队的东北部队赴向东北,延安鲁艺也迁往东北办学,留在延安的戏曲工作者则承担起更为繁重的任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配合解放战争军事形势的发展,积极进行创作和演出。这一时期颇具影响力的剧团有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西北文工团和延安平剧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戏曲实践基本上也是这几个剧团组织的相关演出。

1945年11月7日,为庆祝十月革命节,民众剧团公演了新编秦腔剧《官逼民反》,在此期间还创作了大型秦腔现代戏《阎王寨》。1946年10月,针对国民党破坏“双十行动”的行为,民众剧团创作了大型秦腔现代戏《保卫和平》,毛泽东在杨家岭观看演出后,对其大加赞扬。1947年,根据西北局的决定,民众剧团进行了前线慰问演出,转移到山西对戏曲工作者开展政治、文化和基本训练的工作。同年,民众剧团排演的《穷人恨》受到彭德怀、王震的表扬,王震更是数次观看该剧。1948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期间,民众剧团也开始尝试创作秦腔历史剧《鱼腹山》《顾大嫂》等。同时期的西北文工团也是一边创作一边加强戏曲工作者的自身建设。

延安平剧院在为战争服务的同时,主要进行平剧改革的探索,在《三打祝家庄》大获成功后,继续创作了一批新的历史剧如《武松》《穆柯寨》《定军山》《二进宫》等,此时的延安已经有“三并举”剧目政策的雏形。秧歌剧也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进行着,创作了大量新编秧歌剧《就是他》《回娘家》等。

可以看出,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主要以秦腔为主要演出形式,同时也更加系统而全面地进行平剧改革的探索。

(二)华北解放区

这一时期从各个解放区先后到以张家口为代表的华北解放区的文工团体主要有:联大文工团、抗敌剧团、前线剧社、挺进剧社等。戏曲工作者除了开展文艺活动,也积极关心国家形势,参与政治斗争,积极向华北解放区介绍延安的秧歌剧作品,进行戏曲改革工作。以张庚为代表的戏曲工作者,深入到戏曲班社中间,鼓励他们进行新作品的创作,为新中国戏曲改革培养了一批干部。

这一时期的创作与演出积极配合了军事斗争,在普及的基础上也创作出了一些艺术质量更高的作品,尤其在民族歌剧的创作方面。乡村文艺活动的蓬勃开展也是华北解放区的特性。

(三)山东解放区

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的各种剧团、宣传队在解放战争时期继续战斗,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在山东解放区又创办了一些新的文工团:胜利剧团、国防剧团、山东省实验京剧团、鲁南剧社以及大量的农村剧团。

(四)东北解放区

东北是新解放区,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占领了东北大部分地区,为了开辟东北解放区,进而解放全中国,常常是解放军打到哪里,文工团的戏就演到哪里。在解放战争期间,鲁艺一团、鲁艺二团、鲁艺三团和鲁艺四团转战东北各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边进行群众工作,一边创作和演出。

二、中共戏曲政策指导下的国统区戏曲

解放战争时期,进步的、革命的戏曲运动在解放区如火如荼地自由发展着。然而,在国民党统治的区域,戏曲活动却备受折磨、摧残,进行着苦斗。国统区的戏曲运动和解放区的戏曲运动有着显著的区别:在国统区,“国民党对进步的文艺工作者用尽一切方法来迫害和压制”⑨,如颁布“戡乱”法令,迫害文艺进步人士,但在这种情况下国统区的文艺目标仍时刻与解放区保持一致,处于国统区的文艺工作者积极与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取得联系,成立“中华全国文艺协会”。

因此,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国统区戏曲发展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长期处于国民党摧残压迫的反动政策下,戏曲工作者需承受各种打击及迫害。(2)在国民党的高压统治下,戏曲工作者被迫留在城市中工作。(3)戏曲活动的对象主要面向知识分子和城市中的小资产阶级。(4)国民党制定严格的剧本审查制度,解散和迫害进步的戏曲演出团体和戏曲工作者,实行白色恐怖。

在中国共产党的间接指引下,国统区的戏曲工作者采取了多种活动方式,分散力量:(1)公开和隐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和演出,演出形式多样化,因此也产生了一些作品,如《新雁门关》《江汉渔歌》《梁红玉》等作品;(2)积极从事地方剧的改革运动,如越剧的《祥林嫂》,评剧《白毛女》;(3)把职业化的戏曲活动转化为业余的戏曲活动;(4)从事学校的剧团运动,帮助学校剧团的发展。

三、解放战争时期戏曲政策的主要内容

从建党初期对戏曲活动的初步指导,苏区时期党戏曲政策的孕育,到抗战时期的继续发展,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经验总结,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对戏曲就采取了重视的态度,辩证发展的指导原则,以实践为基础的指导思想。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戏曲政策的基本内容有利于厘清新中国戏曲政策的历史源流,有利于总结党指导戏曲发展的经验。

(一)戏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戏曲实践与政策,如何正确把握和理解这一时期戏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至关重要。

毛泽东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对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⑩。文艺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考量:

首先,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时期的戏曲政策、文艺方针都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政治也是由經济基础决定的,但它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因此戏曲政策是由特定的政治制度决定的。

其次,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戏曲政策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积极的、能动的反映,对政治、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正如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所说:“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戏曲政策强调戏曲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

(二)戏曲实践的社会属性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学说,我们可以得出阶级社会的任何文艺形式都具有阶级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互相对立的社会阵营进行着残酷的阶级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党更是处于激烈的军事战争中,因此,时代背景要求戏曲艺术必须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倾向。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戏曲艺术的社会属性:是属于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一部分。其主要属性可以从以下几点说明:

一是重视发挥戏曲的作用,实现知识分子与戏曲艺人的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戏曲实践克服了“五四”时期对戏曲艺术的片面认识,重视发挥戏曲的作用,知识分子与戏曲艺人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新中国戏曲政策的制定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戏曲实践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戏曲实践为新中国的“三并举”剧目政策奠定了基础。因为广大人民群众都很喜欢戏曲,因此要求对传统剧目,除了选择群众喜欢和比较有积极意义的剧目外,对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也要进行初步整理。

三是秧歌剧运动成为新文艺工作者与群众结合的一条途径。秧歌剧的形成为新文艺工作者与群众结合找到了一条新途径:从秧歌剧到新歌剧找到了民族艺术从普及到提高的好办法。秧歌剧是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的实践,深深地影响了这一代的戏曲工作者,解放后,这些戏曲工作者虽然历经磨难,但他们对人民、对人民的艺术事业始终充满热情,这与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秧歌剧运动是分不开的。

(三)戏曲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共产党制定戏曲政策与文艺方针必须要解决好一个问题:确定戏曲政策、文艺方針在党的整个工作中的位置。确定好这一问题关乎到党制定戏曲政策与文艺方针的正确性与科学性。根据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对戏曲的地位和作用有以下几点说明:(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戏曲艺术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部分。(2)戏曲艺术是“文武两方面”工作的文将军,同时也是文化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戏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将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思想进行宣传,同时鼓励人民群众、团结人民、教育人民,“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戏曲的作用就是为工农兵服务。毛泽东曾经指出:“你们文学家也要到前线上去鼓励战士,发扬苏维埃的工农大众文艺,发扬民主革命战争的抗日文艺。”?

中国共产党对戏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戏曲政策是培养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理想远大的戏曲工作者。总体上看,中国共产党培养无产阶级的戏曲工作者有三点要求:(1)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努力提高戏曲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2)深入群众,联系实际生活,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戏曲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3)戏曲工作者要与工农兵相结合,前提是破除资产阶级思想和小资产阶级思想,服务于工农大众。

总之,这一时期的戏曲政策主要核心思想是体现戏曲为政治服务,那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戏曲传统究竟是什么呢?其表面现象是与政治斗争紧密结合,为政治服务,这是由当时的环境决定的;而深层次的本质则是能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感、愿望和情绪。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26.

②戏曲研究编辑部.戏剧工作文献资料汇编[M].北京:内部刊物.1984:12.

③戏曲研究编辑部.戏剧工作文献资料汇编[M].北京:内部刊物.1984:12.

④戏曲研究编辑部.戏剧工作文献资料汇编[M].北京:内部刊物.1984:12.

⑤贺龙.在晋绥边区文化界鲁迅纪念会上对文艺工作者的讲话[J].群众文艺,1948(4):23.

⑥戏曲研究编辑部.戏剧工作文献资料汇编续编[M].北京:内部刊物.1984: 342.

⑦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M].北京:新华书店出版社,1950:51.

⑧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C].戏剧工作文献资料汇编(内部资料),1985:364.

⑨茅盾.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C].戏剧工作文献资料汇编(内部资料),1985:162.

⑩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50.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26.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99.

?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62.

猜你喜欢

解放战争
1947年,攀越解放战争的“十八盘”
五星红旗,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解放战争忆事
解放战争战略考
何时由自卫战争转入全国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得东北者得天下
解放战争消灭国民党军的总人数是多少?
解放战争第三年军事计划究竟是何时提出的?
解放战争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
解放战争中的《绥远方式》
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起止时间到底如何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