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听书时代下的高校播音主持专业语言表达类课程体系研究

2018-06-08姜楠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2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

【摘要】众媒时代,听书的阅读形式逐渐普及,听书的受众群体不只是以往的中老年人。年轻受众的加入,使原有多为专业播音员的听书演播者的表达,在整体上颇显呆板。这也为培养语言表达人才的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针对目前的网络听书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顺应该情况下的高校播音主持专业语言表达类课程体系建设的新思路。

【关键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 网络听书 语言表达类课程 课程体系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6年长春师范大学高等教改课题“网络听书时代下重建吉林省高校播音主持专业语言表达类课程体系”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22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021-01

一、网络听书与高校播音主持专业语言表达类课程的涵义

1.网络听书的涵义

网络听书顾名思义,狭义是在指在以网络为媒介来收听评书及故事,而广义是指在网络上收听传统纸媒体所呈现出来的丰富内容的行为。

2.高校播音主持专业语言表达类课程的涵义

我们这里所指的语言表达类课程是只针对于应对网络听书的语言表达类课程,像新闻播音、栏目主持类的语言表达课程不包含在此。所以它主要是指即兴言语表达、播音创作基础和文艺作品演播等几门课程的统称,它重在解决学生有稿和无稿情况下的语言的呈现,是播音类课程中较有难度的一类专业课。

二、网络听书时代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语言表达类课程体系研究的必要性

高校培养的人才应该适应社会的需求,而如今,网络听书的发展热潮带来对传统媒介——广播的冲击,在此情况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不能依然因循守旧,以传统不变的培养模式进行教学。而当前其语言表达类课程的教学模式还是主要以传统的朗诵为教学内容和最终目的,这会使碎片化的听书演播起来缺乏真实感,虚情假意的呈现出简单而刻板的学院派“广播化”风格。为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使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播音主持专业的语言表达类课程体系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三、网络听书所要求的语言表达特点

网络听书流行的移动阅听时代,听众群体更加广泛。年轻一代受众的涌入其中,其追求个性、时尚,关注和倾心于内容表达的新形式,而拒绝严肃。那么听书的内容、演播风格也应趋向于时尚、清新,凸显出“口语化”的特点,或者说是“去广播化”、“去朗诵化”摒弃固有腔调。网络听书强调演播的平民口语和原生态特色。演播者将文本素材转化为轻松自然的口语化表达是听书演播的必然趋势,这也为高校播音主持专业语言表达类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课题。

四、网络听书时代下的高校播音主持专业语言表达类课程体系重建

1.教学目的重新设定

改变以传统的朗诵为最终目的,要求学生既在乎话筒前的艺术语言表达,也重视挖掘作品带来的真实感受,两者结合,强调合乎时代要求、符合平民化大众口味的语言表现力的呈现。

2.课程安排的重新调整

(1)调整有稿语言表达类课程——“播音创作基础”和“文艺作品演播”的开课学期。在大一整个学年的普通话语言和播音发声的夯实基本功的基础上在第三学期开设“播音创作基础”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文艺作品演播”课程。

(2)调整语言类课程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比例。比如我校“播音创作基础”的实践课可加至每周8学时,17周,共128学时,这样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由原来的5:16,调整为5:32。“文艺作品演播”整体课时可加到每周8学时,18周,共144学时,其中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由原来的5:13,调整为3:15(即理论课24学时,实践课120学时)

(3)调整语言类课程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比例。“播音创作基础”是语言类课程的基础课,而“文艺作品演播”和“即兴言语表达”是语言类课程的专业课。目前多数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课程在此方面的比例大致为1:2,目前我校此方面比例大致为1:3,建议还可以将其比例调整为1:4左右。

(4)在大三学年专业方向课程教学中加开与时俱进的新课程。比如我校播音主持专业,在大三学年时细分了新闻、编导、新媒体与商业主持三个大方向,那么在新媒體主持方向课程中除一些节目创意与策划、新媒体行业规范等类课程外,可做好网络听书市场分析,在对学生进行分方向教学中尽量多加入当下网络听书中较受受众欢迎的语言表达形式和节目类型的课程讲授。比如加入像《评书与广播剧演播》等课程,可以将学时数定为周2学时,18周,共36学时。像这样学时不算多的与时俱进的课程可以根据情况每学期开设两到三门,这可以帮助学生直接进入节目的氛围当中,更早的树立自信心,避免在毕业时出现初期就业的不适情况。

3.教学内容的重心转移

有稿语言表达课程——“文艺作品演播”课程在原来寓言和童话、诗歌、散文、小说四类文学体裁的基础上,加入对网络听书网站提供的各种艺术作品演播的教学,鼓励学生在网络听书网站上积极发布作品,在结合网友的评价(意见反馈)和同行的评价,定期将作品在课堂上进行评议指导;无稿语言表达课程——“即兴言语表达”可以加大口语表述的训练,保证字音准确清晰的情况下,更体现与人聊天的交流感。

4.教学方法的多样运用

在教学中除了采用讲授式、示范式、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式、学生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对作品稿件的分析理解和自主处理稿件的实际能力,并且要融入自身经历呈现出有个性又易于受众接受的表达方式。同时可以采用横向联合教学理念,不论是在寓言和童话、诗歌、散文、小说还是评书与广播剧演播中都可以结合影视表演类课程的教学,真听真看真感受。

5.实践教学的思路拓宽

通过指导和带领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齐越朗诵节的比赛、中国国际动漫节声优(配音)大赛、全国小说演播大赛、在听书网站上演播各种艺术作品、参加校园内部的电视台及广播实践、在校外与广播电台与电视台建立实习基地实习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查缺补漏,快速提高实践能力。

6.成绩考核方式的新尝试

语言表达类课程考核可采用,专业课教师评分(占50%)+平时演播表现同行即同学评分(占20%)+考试现场邀请有代表性的受众参与评分(占30%)的形式。

总之,本文以时下盛行的阅读方式——“听书”为前提,研究了高校播音主持专业适应新形势,重建语言表达类课程体系的新尝试。

参考文献:

[1]张鹏,王铮.“听书”形态的起源、发展与趋势——兼论图书馆面对新型音频资源的应对策略[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03).

[2]谈萍.浅谈阅读跨越——“听书”:读者阅读的新选择[J].图书馆界,2011(04).

作者简介:姜楠(1979.6),女,汉族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大学副教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从事播音主持专业理论和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思政课”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以整合的理念构建卫生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