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起义精神研究

2018-06-07林雪琴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广州起义创新精神

[摘要]1927年12月11日爆发的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在这次起义中所体现出来的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各方合作、齐心协力的团结精神以及锐意进取、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值得永远传承下去。

[关键词]广州起义;大无畏精神;团结精神;创新精神

[作者简介]林雪琴(1993-),女,汉族,广东梅州人,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8)05-0012-02

1927年12月11日,在张太雷、叶挺、黄平、周文雍、叶剑英等领导下,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爆发。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经过三天浴血奋战,数千人壮烈牺牲,其余部分向各处撤离,起义最终失败。广州起义虽然只经历了短短几天时间,但起义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都是永存的。

一、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

无论在决策过程中、浴血奋战时还是起义失利后,广州起义都表现出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

(一)广州起义决策于大革命失败之后的白色恐怖环境之下

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和汪精卫大肆镇压革命活动,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面对白色恐怖,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继续战斗,英勇反击国民党反动派,并先后举行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广州人民,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压迫和血腥屠杀,毫不畏惧,誓要反击。8月,中共广东省委在中共中央的指示下,决定成立暴动委员会,在全省举行武装暴动,配合南昌起义入粤部队夺取广州国民党政权。11月,适逢粤桂战争爆发,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抓住这一有利的时机,发动广州起义。

(二)面对突发危机,中共广东省委临危不惧,随机应变,提前起义

11月28日,中共广东省委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作出了以教导团和工人赤卫队为骨干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的决定,成立革命军事委员会,选举省委书记张太雷为委员长,并立即加快起义的组织和准备工作。12月1日,中共广东省委发出通告指出“广州须立即准备暴动,以待时机的到来即可爆发,实行夺取政权”①。12月7日,中共广东省委秘密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了广州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并决定12月13日舉行起义。然而,广州人民革命斗争热情的高涨,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的警觉。汪精卫得到中共准备起义的消息后,立即命令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解除教导团的武装,驱逐赤卫队,搜查职工会,并调动广州外围的军队向广州集结。面对汹涌而来的敌人,中共广东省委没有退缩,毅然决定把起义时间提前到11日,并下达了战斗命令。12月11日,在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杨殷、周文雍、聂荣臻等领导下,广州起义爆发了。

(三)在起义中,起义军民不怕牺牲,敢于战斗,慷慨赴死

广州起义的爆发震惊了中外反动派,他们立即勾结起来对起义军进行反扑,企图扑灭革命。12月12日,张发奎紧急从江门、肇庆、韶关、黄埔等地调援兵来广州。12月13日凌晨,张发奎调回广州的反动部队进入市区,在红花岗、黄沙车站、天字码头、观音山等多处与起义军发生激烈战斗,起义军民伤亡惨重。不仅如此,“敌军进城后,在全城搜捕起义人员,凡衣领上有红色痕迹的,不管男女老幼,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杀害。从珠江长堤到朱执信学校,沿途尸积如山,血流成渠,造成恐怖世界。”②从13日到19日,5700多名革命士兵和群众被俘,甚至被杀害。战斗中,起义的主要领导者和指挥者张太雷不幸中弹牺牲了,但广州市委负责人吴毅安慰大家说道:“不要难过,难过是没有用的。太雷同志未竟的事业,有我们在,我们就一定要实现。”③起义军民强忍悲痛,同仇敌忾,用实际的行动来悼念张太雷同志。

(四)在起义失败后,起义军民不屈不挠,坚持战斗

12月13日凌晨,敌人向起义军发起了疯狂的总攻,尽管起义军民英勇奋战、前仆后继,一次又一次地击退敌人的进攻,可还是由于力量悬殊,起义军被迫撤离广州市区。撤出广州的起义军,其中的1200多人在花县整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师长叶镛在成立大会上领着全师指战员举起右手,在军旗面前庄严宣誓:“我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的全体同志,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继承先烈遗志,坚决打垮反动派,为革命事业的胜利战斗到底。”④12月18日,红四师向海陆丰进发。1928年1月24日,海丰红场召开欢迎红四师大会,彭湃在大会上讲到广州起义失败时说:“这算不了什么,虽然失败了,但我们是光荣的失败。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计失败,不畏困难,失败了再干,跌倒爬起来,革命总有一天会成功的!”⑤之后,红四师先后攻下陆丰县城、甲子港,扫除了当地最大的地主武装据点——果陇,使陆丰与普宁的苏区连成一片。

二、各方合作、齐心协力的团结精神

广州起义中,教导团、赤卫队、农军、市民以及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各方合作,团结一致,浴血奋战,体现了可贵的团结精神。

(一)教导团与赤卫队紧密配合

12月10晚,起义的枪声打响了,在广州各处集中待命的工人赤卫队,听到起义信号后纷纷出击,按七个联队分路攻打公安局、各区警署、广三铁路车站和观音山等地。当教导团到达广州市公安局时,工人赤卫队已经包围了大院,反动军队在铁甲车的掩护下,向工人赤卫队猖狂反扑,教导团以强大的火力压住了敌人,炸毁敌人的铁甲车,砸开铁门,冲进了大院,广州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在起义失败后,广州市郊的工人赤卫队撤退到南海大沥,被敌军包围,包括中共南海县委书记陈道舟在内,共104名工人赤卫队员壮烈牺牲。与起义军主力部队失去联系的教导团战士和工人赤卫队向北撤退,在韶关附近与朱德等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会合。

(二)工人与农民并肩作战

起义开始后,广州市郊、芳村、花地和南海县等地的数百农军在周侠生、陈道舟、吴勤等人的领导下,协助工人赤卫队进攻敌军,积极配合广州起义;清远、花县农军接获紧急通知,立即集中300余名精悍农军急行直奔广州,投入攻打国民党广东省政府和广州市公安局的战斗。起义失败后,接到撤退命令的教导团、警卫团及部分工人赤卫队1000多人,由广州撤往花县,不仅击退敌人截击,还攻占县城,帮助花县建立起苏维埃政府。同时,在花县改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师,奔赴海陆丰,会合红二师和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军继续战斗。

(三)国际国内共产主义战士并肩作战

当时在广州的苏联、朝鲜和越南的部分革命者,以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投身广州起义,与中国工人、农民、革命士兵并肩作战。如朝鲜藉革命者朴英,在起义时被任命为叶挺的参谋,并指挥炮兵作战;同为朝鲜战士的崔庸健,起义时与黄埔军校特务营以及中山大学内的200多名朝鲜战士一起,投入了起义战斗中;洪水,作为一名越南战士,起义时与30多名越南革命者一起,跟随教导团战士英勇战斗,起义失败后到了海陆丰,以后又转到江西中央苏区。

三、锐意进取、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

在广州起义的过程中,中共广东党组织在毫无历史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从实际出发,锐意进取,敢于尝试,进行了多方面开拓性的实践。

(一)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广州苏维埃政府

1927年12月11日上午,广州市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广州市苏维埃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在大城市创建新型人民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它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通过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是具有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的苏维埃政权。广州起义揭开了中国苏维埃运动的新篇章。广州苏维埃政府的建立,对后来各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权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它给了全国革命运动以明确的旗帜——苏维埃的旗帜,引导并推动了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从此,苏维埃的红旗“极广泛地散布到中国——从广州到满洲,从上海到四川——广大的工农贫民兵士中。”⑥正如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中指出的:“南昌暴动的失败结束了中国革命第二時期——左派国民党的时期。——于是广州暴动便开始了中国革命的第三时期——苏维埃时期。”⑦

(二)率先开始了组建人民军队的探索与实践

广州起义爆发前,中共广东省委就已经决定起义打响后立即“组织红军”⑧,计划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广州工人赤卫队和海陆丰农军的基础上成立红军师。广州起义爆发后,在当天召开的广州苏维埃政府第一次会议上,发布了《广州苏维埃宣言》,公开提出建立红军三个军,作为苏维埃政府的武装。“第一军由赤卫队扩大组织而成,第二军是海陆丰的农民赤卫军,第三军是以教导团作为中心加上许多走到工农方面的军士组织而成。”会议提出“在最近几天内至少应该组织五万红军”。会议号召“广州工人们即刻来广州市各处红军征募处登记”。⑨虽然由于广州起义只持续三天就失败了,但广州起义第一次公开打出了“工农红军”的旗号,这是中国革命“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的重要标志。

12月13日,从广州撤出的起义武装主力教导团和警卫团的一部分,经沙河向花县转移。黄埔军校特务营的余部和部分工人赤卫队后来也赶上了队伍。16日,起义军党组织在花县县立第一小学召开了会议,讨论决定,将从广州撤出的1200人和花县农民武装的骨干约1400人,整编成立为一个师——红四师,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部队一起,成为红军的主力。

90多载风云激荡,但广州起义精神永载史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肩负起各自的历史使命,投身于党的伟大事业,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注释]

①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7年).1982年版:第166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编.广州起义资料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9页.

③何锦洲等著.广东革命史.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73页.

④广州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广东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⑤叶佐能.彭湃研究史料(下).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第652页.

⑥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8年).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87页.

⑦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8年).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03页.

⑧中央档案馆.广州起义.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8年版:第116页.

⑨广东人民武装斗争史编撰委员会著.广东人民武装斗争史(第二卷).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页.

猜你喜欢

广州起义创新精神
张太雷的革命之路
探索张太雷领导广州起义失败之原因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广州起义中的叶剑英
广州起义的决策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