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信息技术为导向的新考核模式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6-07张朝霞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诊断学考核职业

张朝霞,王 花,张 萍,刘 芳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0)

高等医学教育属于社会认证的一种高等职业教育,既有高等学历教育的共同属性,又具备职业认证规范下专业培训的专业属性[1]。高职高专院校在重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也应对传统课程考核模式进行改进,充分发挥课程考核的导向作用,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2]。可以说,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课程评价体系和考核模式,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是培养与基层医疗发展相适应,具有较强岗位胜任力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技能型卫生人才。为适应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医学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和专业实践操作能力,还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变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3]。我院自2014年起,基于麦可思大数据研究分析,结合职业岗位需求和医学发展趋势,按照“创新和规范相协调、虚拟和实操融合、知识和能力并重”的目标,对诊断学课程考核模式进行改革,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普通高考招生的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95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44人,女生51人,年龄18~23岁。两组学生年龄、高考成绩与大一第一学期开设课程及结业成绩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分)

P值项目 实验组(n=47)19.25±1.96 327.00±35.03 72.58±9.67年龄(岁)高考成绩大一第一学期课程结业成绩对照组(n=48)19.08±1.83 328.17±38.29 74.00±9.33 0.42 0.47 0.18

1.2 方法

诊断学课程开设于大一第二学期,两组授课教师、课时相同。教学结束后,两组统一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病例分析等技能操作考核和理论考核[4]。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后续任课及实(见)习带教教师对学生的满意度及学生对考核模式的满意度。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考核模式,即教学活动(19周)结束后,从题库抽题,对其进行闭卷理论考核与技能操作考核。

1.2.2 实验组 采用新考核模式。学期初,将学生按6~8人一组分成几个诊断小组。学生本人、组长、教师各备一个考核记录本,按照日期、教学内容、个人自评、小组评分、教师评分、加(减)分项等格式(见表2),记录学生技能操作情况。

表2 诊断学课程技能操作考核方式及内容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实验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病例分析技能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理论考核成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考核成绩比较

2.2 教师对两组学生的满意度比较

调查后续任课及实(见)习带教教师对学生的满意度,共发放调查表95份,收回95份,有效回收率100.0%。后续任课及实(见)习带教教师认为实验组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4)。

2.3 两组学生对考核模式的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学生对考核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 5)。

3 讨论

3.1 开发以信息技术为导向的综合考核测评体系

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人类社会正快速成为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知识爆炸式增长、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教育也步入信息化之路,信息技术已经在教育管理、教育改革、教育教学活动等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课程与教学改革、课程资源库建设成为教育界关注热点[5]。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开发和运用为新考核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必要条件。我院创建了诊断学课程优质资源库,构建了集试题、3D资源、Flash动画等于一体的综合考核测评体系,完成了综合虚拟穿刺、实验室检查、超声图像诊断、X线诊断及临床心电图诊断训练考核系统的安装运行,创建了可供学生、临床医师学习、培训及考核的综合实训考核平台。

表4 后续任课及实(见)习带教教师对两组学生的满意情况比较[n(%)]

表5 两组学生对考核模式的满意情况比较[n(%)]

3.2 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

根据现代高职教育特点,我们需在突破传统考试形式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时代和网络经济的新特征,探讨课程考核新模式。为提高高职医学生专业技能,要重视平时形成性考核,强化实践考核,完善综合考核测评体系。依据现代高职院校发展需要,丰富考核评价方法与手段。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支撑下,改革传统的考核模式,变教师单方考核为个人、团队、教师多重考核,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变知识考核为综合能力考核,变现场考核为非现场多样化考核。这种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将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机融合,进一步完善“模拟临床、工学结合”的考核模式[6]。该考核评价方法能较准确地评价学生在真实情景下的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等,非常符合医学教育考核的特殊要求[1]。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新考核模式的实验组学生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对考核模式的满意度、教师对其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3 与现代卫生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有效衔接

现代职业教育应加强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培养与考核,为此,需要努力探索一套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考核模式。在高职高专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需求和高职教育特点,要更新卫生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进行教学。作为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诊断学,教学必须具有针对性,教师应借助现代数字信息技术改革课程考核模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培养,实现与现代卫生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有效衔接。只有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才能使其适应岗位需求[7]。

4 结语

高职高专医学专业课程考核模式改革应遵循“以学生能力为中心”的现代医学教育理念,从而为提高医学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新思路和途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积极推广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但不能“为用技术而用技术”,要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需求,要在科学的教育观指导下,将数字化信息技术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结合起来,探索一套以考试改革为支点,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培养与考核为目标的课程考核模式。

[1]梅林,翟建才,王云贵.谈高等医学教育测量与考试的方向[J].重庆医学,2016,45(2):269-271.

[2]徐杰.项目化教学的《网络综合布线技术》高职课程考核改革的探究[J].亚太教育,2015(25):144.

[3]张朝霞,王花,张萍,等.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9):50-60.

[4]张学军,伊长江,杨坤宝,等.翻转课堂与PBL相结合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9):11-12.

[5]王晓斐.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6(29):103-104.

[6]张朝霞,刘芳,乔建卫.高职高专内科学课程考核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9):33-35.

[7]朱姬莹,杨天化,徐秀芳,等.信息技术支持下影像诊断学“交互式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浙江医学教育,2016,15(3):10-13.

猜你喜欢

诊断学考核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PBL教学结合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