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检查技术“互联网+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探索

2018-06-07周进祝陈雨娜任津瑶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理实教学质量岗位

周进祝 ,陈雨娜 ,王 燕 ,谭 文 ,任津瑶 ,刘 红

(1.上海健康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上海 201318;2.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商丘 476100;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 200233;4.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上饶 334000;5.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 300222)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赋予“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新的内涵,打破了理论与实验课程之间的界限。我们将超声检查技术精品课程视频、微课、慕课等网络资源与传统“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结合应用,明显提升了教学效率,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习潜能。现就“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超声检查技术教学实践与探索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超声检查技术“互联网+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在分析教学需求与问题基础上,进一步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案,通过教学评价与反馈来检验教学方案的实施效果,并修订完善方案,进而优化教学的一种规划过程。2012年Arnone等提出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他们认为,学生的好奇心一旦被触发并得到满足,便能开展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即时信息、社会网络、虚拟空间对于好奇心的产生具有重要的作用[1]。超声检查技术“互联网+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就是依据学情特点,根据课程标准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针对以项目任务为教学单元的知识技能,设计基于网络资源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方法[2]。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在课前完成理论学习,通过项目实施完成技能训练,构建理论实践相交替、在线离线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体现了网络技术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融合[3]。

1.1 实施基础

“互联网+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基础包括硬件基础和软件基础(见图1)。

图1 “互联网+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基础

1.1.1 硬件基础 近年来学校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基本建成了无线网络全覆盖的教学环境,加之学生智能手机拥有率高,为“互联网+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创造了条件[4]。其中除数字化校园及超声检查仪器和超声体模等教学设备外,还有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理论教学场景和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岗位相适应的超声检查实训教学场景。理论教学场景以项目为导向,实训教学场景重在对接医院工作情景,使实训操作与临床工作流程相一致,体现教学的职业性。

1.1.2 软件基础 包括“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标准和教学质量控制标准建设。

(1)课程教学标准建设。在多年教学实践基础上,我们根据超声医学不断发展及岗位变化对教学的要求,于2008年借助国家规划教材编写机会,组织全国12个省市23位专家共同编写了课程教学标准并在近百所院校使用,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2017年再次组织全国11个省市21位专家对25个省市89所医院(三级47所、二级27所、一级15所)及19所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进行历时三个多月的调研,内容涵盖目前临床一线实际超声检查项目及学校基本教学内容,为课程教学标准的修订完善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教学质量控制。课前教学质量控制最重要的措施是专兼职教师集体备课,认真进行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对课程教学标准进行学习与研讨,明确学生就业岗位的职业技术标准和操作要求。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运用“互联网+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发挥行业兼职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保证操作的规范性与科学性,提升教学效果。课后教师通过网络视频批改学生的实训报告,通过坐班答疑解答学生的问题,保障课程教学质量。

1.2 教学实施流程

超声检查技术“互联网+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用”为根本,教学实施分为“引—学—练—评”4个步骤。本文以肝超声扫查技术这一任务为例,实施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肝超声扫查技术“互联网+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流程

2 超声检查技术“互联网+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将其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运用到超声检查技术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和教师教学技能提升进行探索。

2.1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超声检查技术课程改革

学生发展是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课程改革的方向,“互联网+理实一体化”教学正是沿着这一方向进行的。课前积极应用超声检查技术精品课程建设成果,上传课程教学目标、案例及临床技能操作教学微视频等网络资源,使学生提前进行理论学习。网络资源内容短小精悍,直观明了、易于理解,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具有较好的教学引导性。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针对任务、项目内容,在仔细研究专业技术领域及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变化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再现临床工作真实情景,还原操作流程、技术操作规范,让学生全员参与操作技能训练。依托超声扫查仪、超声扫查同步显示仪、超声扫查体模等硬件优势,让技能学习动态化、实时化。学生在操作演练过程中,亲身感受探头放置部位、方向、力度、扫查切面与图像变化和成像清晰度之间的关系,直观、动态、实时学习超声检查技术,使书本上的知识得到运用,达到“心到、眼到、手到”。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真正实现了“做学一体”。此外,这还保证了学校课程教学和就业岗位紧密对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提升。

2.2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实现教学相长

为确保超声检查技术课程教学质量,专兼职教师共同参与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为教学实施、学生职业素养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坚持“行业标准即教学标准、岗位操作要求即学校教学要求”的原则,对以学校课程教学为中心向以临床岗位需求为中心、由课程知识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指明了方向,体现了课程教学的先进性。“互联网+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职责已经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指导学生有效获取并加工信息,启发学生思考,指导其完成知识建构,确定学习策略,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加强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进行有效评价与反馈。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建构知识的方式不同,会形成不同的观点,教师应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学生共同交流探讨,采用鼓励、欣赏、引导等评价方法,形成合理科学的课程评价标准。鼓励教师通过多渠道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自身教学行为,坚持参与临床一线工作,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3 结语

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求教学贴近学生就业岗位要求,力求体现精准、透彻、职业等特点。实践教学是超声检查技术“互联网+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先进的实训条件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我们将根据医学影像技术服务岗位工作新的变化,加强课程建设,使超声检查技术课程教学充分对接临床、服务岗位工作需要,以更好地实现“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目标。

[1]Arnone M P,Small R V,Chauncey S A,et al.Curiosity,Interest and Engagement in Technology-perva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a New Research Agenda[J].Education Tech Research Dev,2011(59):181-198.

[2]戴小红.高职大学生学情分析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37):115-117.

[3]任亚丽.基于学情分析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2):234-235.

[4]陈雨娜,曾媛.网络专题教育社区下超声诊断学“T+N”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0):63-64.

猜你喜欢

理实教学质量岗位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理实一体化课程过程考核的研究与探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电气控制与PLC”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
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