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性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2018-06-06刘康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3期

刘康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在手术中采取预防性肠造口对患者手术效果以及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4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在手术中未采取预防性肠造口,而观察组则在手术中采取预防性肠造口,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预后表现。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恢复时间为(13.5±2.2)d,而对照组为(46.3±11.3)d。并且观察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8%(2/70),对照组为20.0%(14/70)。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另一方面,观察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病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采取预防性肠造口,能够有效发挥其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特点,从而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患者痛苦,并且还能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使患者预后表现更佳,恢复更快,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预防性肠造口;低位直肠癌;吻合口瘘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ophylactic enterostomy on the outcome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low rectal cancer during operation Methods : 140 patients with low rectal cancer admitted from April 2010 to April 2017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take prophylactic enterostomy during operation,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ok preventive enterostomy during operation. 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recovery tim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3.5 ±2.2 days, while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46.3 ±11.3 days. The incidence of anastomotic leakage in the two groups was 2. 8 / 70 and 20. 0 / 70 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 05). On the other hand, the incidence of other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 05), but the incidence of other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 05). Result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found (P > 0.05). Conclusion: Preventive enterostomy can effectively bring into pla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mple operation and less complications in the operation of low rectal cancer, so as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quality and reduce the pain of the patients. It can als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nastomotic leakage, so that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is better and the recovery is faster. It is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in clinic.

Key words: Prophylactic enterostomy; low rectal cancer; anastomotic fistula

【中圖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8)03-03-006-01

直肠癌是胃肠外科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是指发生在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症,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居所有恶性肿瘤中的第四位。现如今,该病的发病因素尚不明确,但有学者提出,可能和患者的遗传、环境、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在我国多见于40~70岁之间的中老年人群,且随着我国逐渐进行老年化阶段,该病的发病率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如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增加其死亡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带有巨大的压力[1]。近年来,肠道手术中吻合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得相关手术理念不断更进,越来越多的患者在低位直肠癌中选择保肛手术治疗,但其术后高发的吻合口并发症以及手术并发症对患者影响十分严重。基于此,本文选取2010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4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在手术中采取预防性肠造口对患者手术效果以及预后质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4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中,男患者41例,女患者29例,年龄在33~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2±2.31)岁;治疗组中,男患者37例,女患者33例,年龄在34~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46±2.81)岁。两组患者手术前均经病理证实为直肠癌,140例患者中包括溃疡性直肠癌67例,肿块型直肠癌48例,浸润型直肠癌25例。所有患者经直肠镜检查发现肿瘤病灶下缘距离齿状线距离大于2cm,并且肿瘤病理为高中分化,肿瘤病灶未侵犯肛门括约肌以及肛提肌[2]。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患者常规消毒麻醉,取截石位,采用全直肠系切除(TME)技术游离直肠及其系膜达肛提肌平面,在分离时注意保留盆腔自主神经丛。继而再距离肿瘤病灶10-15cm处切断乙状结肠。将乙状结肠、直肠包括肿瘤从直肠内拖至肛门外,显露齿状线。确定肿瘤周径小于直肠周径的二分之一,在无张力条件下距肿瘤远端约2cm用切割缝合器切断直肠,用管状吻合器盆腔内行直肠、乙状结肠吻合。在吻合器击发前,一定要认真检查确保无周围组织加入。完成吻合后检查吻合口是否完整,如有不完整及时进行修补。会阴部操作:肛管括约肌间沟下方放置拉钩,充分显露手术野。为减少出血,可在齿状线下方预定切线处皮下注入稀释去甲肾上腺素(1∶2000000)。沿括约肌间沟环形切开,显露并切开内括约肌,进入内外括约肌之间的间隙[3]。

对照组为采取预防性肠造口,观察组在手术中做一预防性肠造口。肠造口开口位于患者右中下腹壁,在回盲部距离约为20-30cm处将回肠拉出体外,预留长度约为5-7cm,继而关闭远端开口,用电刀在患者近端处做一3cm橫置开口[4]。

所有患者术后72内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肛管的拔出,且在一周内拔出盆腔引流管,术后给与肠外营养支持3-5d,患者在排便后可给与药物防止排便次数增加。给予患者会阴护理,保证患者会阴的清洁,术后4周进行扩肛,扩肛时间为2个月,并在术后7d内开售肛门收缩训练。

1.3评估标准术后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情况以及吻合口瘘发生的情况。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实施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资料可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恢复时间为(13.5±2.2)d,而对照组为(46.3±11.3)d。并且观察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8%(2/70),对照组为20.0%(14/70)。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另一方面,观察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病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相关手术资料对比

组别n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尿潴留吻合口瘘

观察组703450

对照组703566

P——>0.05>0.05>0.05<0.05

3讨论

直肠癌是临床上消化道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多见于中老年人群。现如今,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阶段,该病的发病率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临床上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可能和饮食习惯、直肠慢性炎症、直肠腺瘤癌变以及遗传的因素有关[5]。另一方面,直肠息肉也是直肠癌的高位因素,目前临床上均认为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高,食物纤维素摄入不足会是直肠癌发生的高危因素。有相关研究认为,直肠癌生长主要为围绕肠壁浸润,沿肠壁向远侧生长机会少,向远侧的转移超过1cm的少于10%。所以在现阶段,低位直肠癌多采取保肛手术治疗,因保肛手术能够提高保肛率,并且其手术过程是在直视下切除肿瘤病灶,确保切除范围没有遗漏。另外,手术采取直线切割缝合器切割,管状吻合器吻合,降低了吻合口瘘发生的几率[6]。另外有研究认为排便功能与括约肌功能、感觉功能和直肠的储存粪便功能有关,耻骨直肠肌和肛管皮肤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功能,即使切除全部直肠,只要保留完好的耻骨直肠肌和完整的肛管皮肤,患者在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锻炼,仍然能够保持正常的排便功能。但是近年来,虽然采取保肛手术后患者的保肛率得到提升,但由于低位或超低位吻合的相关问题,导致患者在术后极易发生吻合口瘘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后综合征等[7]。

预防性造口是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的一类预防方法,在手术中做预防性肠造口能够缓解吻合口局部张力,从而为患者吻合口部周围血供情况提供保障,帮助患者恢复。预防性肠造口包括横结肠造口、盲肠造口、会肠造口。因造口位置不一,其优缺点也各有不同。另一方面,随着黏贴式造口袋的应用,改善了预防性肠造口在术后的相关问题。黏贴式造口袋制作和还纳较为简单,可以有效收集患者的肠道排出物,避免排出物过分影响患者造口周围的皮肤,并且也提高了护理效率。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恢复时间为(13.5±2.2)d,而对照组为(46.3±11.3)d。并且观察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8%(2/70),对照组为20.0%(14/70)。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另一方面,观察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病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预防性肠造口制作起来较为简单,并没有永久性肠造口那么复杂,其在制作中不必将患者的腹膜、腹外斜肌肌腱膜以及皮下组织与肠管缝合,避免了手术损伤的发生,并且操作更加简单便捷。但尽管预防性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具有多数优点,仍不能忽视其主要缺点。在手术后,患者还需进行一次肠造口回纳手术,这对患者心理以及生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负担[8]。

综上所述,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采取预防性肠造口,能够有效发挥其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特点,从而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患者痛苦,并且还能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使患者预后表现更佳,恢复更快,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进,邱明远,蒋恺等.预防性回肠造瘘在70岁及以上老年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8):905-906.

[2]程川,王建平.可冲洗肛管用于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21):16-17.

[3]王军,赵端仪,岳奇俊等.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附加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26例[J].腹部外科,2013,26(5):333-334.

[4]董全进,曹鸿峰,邓高里等.结肠内旁路在中低位直肠癌伴急性肠梗阻保肛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6):658-661.

[5]李建群,朱云根.预防性肠造口在3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9):58-58.

[6]董全进,曹鸿峰,邓高里等.结肠内旁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3):299-302.

[7]吴亮高.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C].//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577-577.

[8]傅传刚.预防性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C].//2005年肛肠外科高层学术论坛暨全国肛肠高新技术学习班资料汇编.: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