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隔代抚养九宗罪

2018-06-06张丽钧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宝儿隔代孙子

■ 张丽钧

隔代抚养,弊病多多,撮列九宗,余者自补。

一、让孩子沦为“精神孤儿”

无论你以怎样充分的理由将孩子从自己的小家里推出去,对孩子而言都是一种“遗弃”。不能在父母身边成长的孩子,会成为“精神孤儿”。所有“孤儿”身上的特质几乎都可以在隔代抚养的孩子身上得到体现:敏感、多疑、自私、隐性自卑。一位心理咨询师告诉我说,最近几年,找她咨询的病员居然有为数不少的五六岁的“障碍宝宝”,这些“障碍宝宝”病情各异:多动、恐怖、焦虑、行为失范,而这些“障碍宝宝”,绝大多数出自隔代抚养家庭。

二、让孩子看不到父母奋斗

带宝宝的老人,多是退休赋闲在家的。他们打拼的日子孙辈无缘见证,于是,天真的小孩子竟然以为抚养自己的人终日游手好闲。请看爷爷与孙子的一段对话:

爷爷:“宝儿,你长大了干什么呀?”

宝儿:“当爷爷!”

爷爷:“为啥当爷爷呀?”

宝儿:“当爷爷可以不干活,天天看电视,跟孙子玩儿。”

三、让孩子被迫听“隔代话题”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家里聊的话题,自然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他们的话题,滞留在他们那个时代。小小的孩子在这个家里,如同置身于“桃花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断代”的孩子对父母这辈的话题几乎一无所知,这使他们与社会产生了违和感,在这种违和感之下,孩子仿若被时代列车抛下的乘客,很容易感觉无助无力无能,从而变得郁郁寡欢、闷闷不乐。

四、让父母缺失育儿体验

“只管生、不管养”的父母,自动放弃了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机缘。他们珍贵的“第二次童年”,被自己不假思索地删除了。育儿的过程,也是个自育的过程。眼看着孩子在自己的抚育下一天天长大,乃是人间“第一成就感”。在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日子里,两代人之间有了许多金不换的“生命密码”。比如说,在我的家庭中,只要一说“徐国巨天夫王小勺大太人”,大家都会会意地笑起来,因为,这是我儿子刚学会写字时用铅笔偷偷在我家门后写的一串他会写的全部汉字!现在,当我对我家老徐说某人文字极幼稚时,我就会说:“简直是徐国巨天夫王小勺大太人!”这个句子,专属于我家。这种幸福,是亲自带孩子所得到的天赐。

五、让父母推卸应有责任

一个把孩子推给父母的同事对我说:“我天天这么累,不可能亲自带孩子啊!”我说:“等你女儿有了孩子,她也会说:我天天这么累,不可能亲自带孩子啊!你现在不带孩子,那就等着当了姥姥再‘补课’呗!”

我的孩子,82天就被我送进了幼儿园,并且每天都是我一个人接送(因为我家老徐上班地方太远,根本无暇接送孩子)。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我彻底懂得了“责任”两个字的写法。我甚至觉得,是我儿子,让我上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生大学”。

六、让父母排斥“三人世界”

“轻度抚养”,是个痛感十足的词。“轻度抚养”却指望着收获“重度亲情”,这是多么不合逻辑的要求!艾青在他的自传体抒情诗《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写他从乳母大堰河家回到自己的家后的内心感受:“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不认得“天伦叙乐”的匾的不仅仅是被寄养出去的孩子,更有将孩子寄养出去的大人呀!父母一旦将孩子寄养出去,很快就适应了没有孩子搅扰的“二人世界”;一旦孩子回到身边,父母将用挑剔的眼睛审视这个孩子,并气恼地把孩子身上的某些瑕疵归罪于带Ta的老人。长期的抚养缺席,会令父母也将孩子视为家中的“新客”,而与这个“新客”的磨合,有时甚至可能会耗费掉父母毕生的精力。

七、让老人无法安享晚年

老人累死累活将儿女养大成人,好不容易熬到儿女成家,又面临着拉扯孙辈的“二次创业”。“二次创业”阶段的老人,差不多都是被“软禁”在家的。有个邻居,帮女儿带孩子。一转眼,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一家人商量着将孩子送进了幼儿园。老人乐呵呵地说:“这下可解放了!我也能跟老姐妹们旅游去了!”但孩子只上了一天幼儿园就不再去了。原因是,孩子妈妈开通了“幼儿园网络实时监控”,抱着手机看了一整天,哭了一整天,最后决定,孩子还是得交给姥姥带。——得!刚刚“刑满释放”的老人,又过上了遥遥无期的“软禁生涯”。

八、让老人管教宽严两难

管宽了吧,担心把孩子惯坏;管严了吧,担心孩子父母责怪。这个度,真是非常不容易拿捏。隔代抚养溺爱者居多,那不是因为老人犯贱,甘愿被孙辈骑在头上作威作福,实在是因为他们太担心孩子万一在自己手里有个闪失,那可怎么跟孩子父母交代呀!所以,他们对手里的宝宝轻拿轻放,对宝宝提出任何要求都会听之任之;孩子磕着碰着了,他们愧疚得恨不得狂扇自己耳光。他们带自己儿女时未必有那么多顾虑,但现在带的可是“别人的儿女”啊,他们怎能不顾虑重重?

九、让老人患上“孙源性焦虑”

我曾看到过一个爷爷用一条绳子牵着孙子在公园里遛,许多人冲着这爷孙俩笑,我却笑不出来。老人怕呀,怕孩子摔了,更怕孩子丢了,所以,他无奈地发明了这种独特的“遛孙法”。我单位一个退休后带孙子的奶奶告诉我说,她无数次做梦梦到孙子被人拐跑了,她哭啊、喊啊、追啊,梦中惊醒,还要抚摸着熟睡的孙子哭半天。这种“孙源性焦虑”偷走了老人应有的平静,让老人变得惶惶不可终日。

当然,你可以列出九十条隔代抚养的好处,那好,我选择缄口。但当你讲完了,我会告诉你——我本人就是姥姥带大的。虽然我在姥姥家很是得宠,但是,12岁那年,我第一次接触到“寄人篱下”这个词,居然立刻无师自通地明白了它的确切含义。我在心里一万遍地默念着这个词,感觉它就是为我预备的……

猜你喜欢

宝儿隔代孙子
迈向共学互学的未来:当前隔代学习研究的知识图景*
“隔代亲”与文化传承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孙子壵
孙子垚
孙子垚
那不是我吗?
捉迷藏
孙子
隔代教育为何总“两头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