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有过程”的教学推进“有思维”的学习

2018-06-06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青云中心小学任伶俐

数学大世界 2018年15期
关键词:小格时针分针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青云中心小学 任伶俐

“认识时间”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用到的东西,但又是一个难点,因为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小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在北师大版本的数学教材中,“时间”的教学分为两部分,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在已经学会了常用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秒、年、月、日等基础上来学习基本的时间认识,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学会了运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这对四年级的学生学习认识“时间”打下了基础,大大降低了后面学习的难度。本文着重突破“认识时间”的重点与难点,通过“有过程”的教学来推进“有思维”的学习。

一、铺垫过程,深入全面

虽然教材经过改编之后,在一年级的阶段降低了“认识时间”的难度,但这并不是说这个板块的学习不重要。曾经有人说过:“如果在一个教学班有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认识整时’这一学习目标,在关注少数的后进生的同时,老师在教学时要去设定更高的教学目标,我们不应该只是着眼于只是表面的学习,而应该采取更加广泛的视角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方法。”教师应该从广泛的角度去实施教学,为后续“认识几时几分”的教学做好铺垫,从而降低学生学习“认识几时几分”的难度。

1.玩得充分,学有价值

学生学习的是课本上面的钟表,都是静止不动的,教材上都是指定一个具体的时间,钟表正好就指在相对应的位置,是一个静止的状态。但我们平时生活中的钟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要加强学生对钟表动态过程的感知,感知运动的速度与方向。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中来认识钟表才更有现实意义。老师可以指定一个时间,让学生上来动手拨到正确的位置,让学生对钟表的走向以及准确认识有一个更深刻的体会,这个时候可以整点的练习为后面“几时几分”的练习奠定基础。

2.练得到位,渗透铺垫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常用“快到几点了”或者是“刚过几点”这样的用语来表达时间观念,这都是用来表达整时整点的,这样的日常用语不仅更加贴切生活,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学习了整时整点,后面的“几时几分”的学习也会变得简单一些,通过练习,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也会更加全面、具体。

在练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拿一个具体的时钟来让学生操作,或者老师拨到一个具体的点数提问学生:“这是几时?你认为是整时吗?那可能会是几点呢?”通过这三个问题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知道:要确定是几点,关键要看时针的位置,看它是不是整点,如果不是,看它最接近几点,可以说成是“刚过几点”或者是“快到几点了”。同时老师可以出示如下钟面:

向学生问题:“这是整时吗?现在大约是几点?我们可以怎样来表述?”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生对“时间”这个概念会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也会更深刻地体会到“整时”与“大约几点”之间的差别,用不同的表达方法来表达同一个时间,学生的体会会更加深刻。

二、突破过程,深入浅出

学生在前面老师的指导过程中,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认识时间要先看时针的位置,再根据分针的位置来确定具体的时间。这样就要确定分针走了几个小格,每个小格是几分钟要明确。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进行有效的课堂设计,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的学习。

1.“分”的教学突破,层层铺垫

观察钟表的表盘,就可以看到表盘其实是由时针、分针、秒针组成的,而且钟表的表面仅仅有1~12这些数字,相等的格子把表盘平分为60个小格,这些信息的掌握对于学生的认读有非常大的帮助。学生在认读的过程中,如果要具体到分,就需要老师加大训练力度,做到学生清楚每一个时间的表示方法。老师一定要把基础打牢,这样后面的教学过程才得以顺畅。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学习钟表盘上面的每一大格代表几分钟,一共有几个大格、几个小格,学生自己动手数的印象会更深。同时,学生有了“乘法计算”的基础,这样数过之后再用乘法计算,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也降低了教学的难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由浅入深,刚开始可以是5的倍数,方便学生的计算,也方便教学,学生可以熟练运用之后再换成其他的数字,用不同的表达方法,逐层递进,从最基础的开始到更深入的知识的学习。

2.接近整时时刻的教学突破,层层推进

学习了“整点与分”的认知,像之前一些比较接近整点的时间的认读,前面也有过一些说法,比如“8时55”可以说成“快9点了”,“10时5分”可以说成“刚过10点”。这些都是太口语化的说法,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更加准确,不能这么模糊。学生要学会具体到“8时55”就是“八点55分”或者是“9点差5分钟”。同时,老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在钟表盘调到整点数,比如“8点55”,老师可以问:还差几分钟到9点?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拨到整点数。从整点的表达开始教学,再到学生自己动手认知整点,层层深入。

三、体验过程,由“段”及“点”

“认识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小学阶段进行教学,学生学习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实际、可操作,让学生可以“具体感知”,让他们自己可以拨动钟表,在这样的基础上来认识时间。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让这个抽象的“时间”概念变得具体可感,不能与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一样,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要加强学生的参与感。老师拿一个钟表盘到教室,学生认真观察:时针走一格分针走多远?分针走一格秒针要走多少格?让学生对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对表盘上的运行距离可以准确认知,可以用数字表示出来,借此机会,老师可以对分针、秒针的运行规律进行深入教学。

总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可以在玩中学,在学习中收获不同的发展。

猜你喜欢

小格时针分针
怎么做能更好地认识分针和时针运动的联动关系
钟面上的数学问题解法
时针和分针的争吵
林小格,下一站春暖花开
林小格,下一站春暖花开
钟表上的数学问题
安小格的夏天
在篱笆外奔跑
幸福在葱茏里,在弯腰的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