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使数学课堂教学有实效

2018-06-05康伟丽

神州·上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实效转变提高

康伟丽

摘要:有实效的数学课堂才是好课堂。本文从重视师生情感交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教学的五个“需要”等方面入手,试图探寻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的手段和措施。

关键词:实效;需要;措施;转变;提高

有效教学是教学过程有规律、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要能够促进学生发展、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有效教学的落实,则取决于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师的素养和智慧。表现在科学的教法和学法上,是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和学生的有效学习行为的有机结合。

要使数学课堂教学有实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需要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

师生之间的人际沟通是教与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它具有以下功能:①传递信息;②满足个体心理需要;③改善人际关系,调动积极性;④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师生关系作为班级环境下的基本人际关系,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师生之间感情好,教师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教师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表扬和批评在融洽的师生感情中能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尤其是对学习困难和调皮的学生。如果师生关系紧张,表扬和批评都会形成教育障碍,表扬,学生认为是哄人;批评,学生认为是惩人。这样,使得相同的教师行为对由于不同师生关系中的学生的认知截然不同。不仅如此,师生关系的不同,将导致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产生不同的态度:合作或抵制,这对教学质量将产生重要影响。

教师的情感投入和教师的素质,包括人格魅力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們,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科学家的奠基人贝尔纳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中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可见学习方法问题,是关系到学习成败的关键问题。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最终是通过学生学习的高效率来表现。为此针对学习内容多,学生复习不到位,遗忘快的情况,教师应给予学生学法指导,详细介绍数学学习的特点,介绍如何学习数学,并在教学中不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具体的指导,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如为了防止学生遗忘,教师可以每天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默写前面学过的重要知识点及公式,帮助学生记忆。同时每天设计几分钟的限时训练,内容是主要知识点、公式的简单直接应用。让学生课外完成。既不花很多时间,又帮助学生记忆重要的知识点,还教会学生养成复习的习惯。

三、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有不同于成人的数学世界,学生不只是模仿和接受教师的策略,他们要用自己的知识去过滤和解释新知识、新信息,以致同化它,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既然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教师的思维方式有差别,在教学中,就应该坚持“先呈现学生思维,再进行引导”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授例题之前要让学生先尝试着去做,学生会以自己的数学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实践的基础上,也要推出自己(也是教材的)意图,让学生在比较中领悟不同的思维层次,潜移默化地提高数学素养。

在一堂课中采取什么样的学习和教学方式,要因学生、因时间、因内容而定,不能每节课都用同一种教学模式。如:学生课下很少会主动复习,在解题教学中,可以尝试采取“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练习,然后组织学生评讲,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谁还有不同的想法?”、“这个想法很好,谁知道他失误在哪里?”,不断地鼓励学生讲出他的想法,无论对错,只要他思考了就总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尽最大可能地满足学生探索的欲望,体会、领悟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应该时刻不忘五个“需要”

1.教学需要朴实

朴素有效的课堂教学要继承,不能有了多媒体,就不要板书、板演、板练,不能有了多媒体,课堂教学就不知谁主、谁辅,追求花哨、动漫无度。课堂教学要朴素、有效,少弄低效互动,遏制无效互动,杜绝负效互动。不要让假问题充斥课堂,不要让无价值的讨论浪费时间,不要让不该探究的问题进行假研讨,不要经不住课堂上的沉默,深层次的思考是在缄默中完成的。要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探究。

2.教学需要智慧

富有智慧的课堂,是充溢活力的课堂,是激发兴趣的课堂,是提升能力的课堂。智慧是知识积淀后质的飞跃,是师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没有思维的碰撞,就不会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课堂要用智慧把主旨落在激发思维、深化思维上,用已有的知识建构新知识,在生成中培养创新精神。

3.教学需要生活

把生活资源导入课堂,把现实世界引入课堂,就会丰富课程,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充分展示。教材上的实例也不一定能适合各地各校的学生,所以教学时,“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显得尤为重要。

4.教学需要问题

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获得知识和能力。没有问题,就不存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现在课堂教学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问题。有人说:“在课堂上,中国学生为了装懂而不发问,美国学生则为了装懂而发问,这就是中西文化的不同。”对于文化的异同姑且不说,关键是我们的学生为什么装懂,值得教师反思研究,其根由在老师。

5.教学需要激励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要适时、适度激励,促其积极、主动学习。要给学生个别展示的机会,个别选择的空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相互激励和自我激励。

参考文献:

[1]师范教材《教育学》;贝尔纳《科学研究的艺术》

猜你喜欢

实效转变提高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