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爱上阅读

2018-06-03班定一陆思静

教育界·上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朗读训练教学观念阅读习惯

班定一 陆思静

【摘要】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可见,阅读对人的一生都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爱上阅读。

【关键词】阅读习惯;教学观念;朗读训练;阅读途径;课外阅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部分,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为学生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让学生喜欢阅读、爱上阅读,拓展各种形式的阅读途径,引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尝试。

一、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因此,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确立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每一节阅读课堂都应该给学生留下充足的阅读文本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发现,自己阅读,学会阅读,并且乐于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真正做到突出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做阅读课堂的主人。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要求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欣赏文学作品,能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感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所以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要十分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且这种体验是学生自己的个性化体验。

二、抓好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朗读不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获得情操的熏陶,而且有助于学生情感的传承,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因此,朗读是最有效的阅读方式,也是小学生理解课文内涵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阅读中。

(一)让学生自己读书

读,在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通过朗读,学生不但能够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而且能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感悟与体会。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时间,不能走过场、形式化,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朗读中去思、去想、去悟、去创。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读有所得。

(二)让学生自己提问

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透视文章中心的窗口。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先从题目入手质疑,或设计悬念,开门见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既可集中质疑,又可随机质疑;先在小组中进行质疑、解疑,再在全班交流汇报。 解决所有的疑问后,学生对文章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读。质疑是学生从“读会”走向“会读”最成功、最关键的一步。

(三)让学生自己说话

教师要尽可能地将阅读课堂教学过程开放化,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的说才能体现出阅读中的个性化,才能体现出他们在读中的体会和感悟;只有阅读课堂教学过程开放化,才能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或同桌式,或好友式,或小组式,或全体式),学生的说才能够落实全员化。只有通过多读、多练,学生说话的水平才会不断地提高。而且这种互动式、开放式的轻松愉快的课堂使得学生个性飞扬,进而转化为学生独具个性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拓展阅读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对课内外阅读的主动需求。在实际的语文阅读课堂中,如果一开始就能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倡导学生进行创意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和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某种角度来看,文本是死的东西,学生只有经过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才能使文本活起来,也只有真正地用心投入阅读当中,才能发展心智。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课堂中,笔者积极引导学生先潜心地阅读,再对内容进行理解、感悟、体会,使学生对本文有自己的感受。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一般采用“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促思”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多样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收获多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文章的感受不一样,读出来的情感也就不一样。因此,我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做到了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和阅读习惯,积极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领悟文本、感触课文,读出自己的情感和感悟。

(二)适时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在实际的小学中高年级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文章的关键词语和精彩语段进行拓展,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进行合理的想象,使学生产生富有新意、独特的语言,使学生充分感受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和神奇。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语文《月光曲》这篇课文时,我主要运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开展阅读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先让学生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由于农村的学生平时的阅读量比较少,在学习中缺乏感性认识,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于是我出示与文字内容相关的图片,并且说了自己的感受;再让学生自己反复读这些句子,谈谈自己是怎样读的;然后播放《月光曲》的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轻读课文。学生有了自己的感受,好像看到了月光下波涛汹涌的大海,听到了海浪翻滚的声音。我适时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感悟人物的情绪变化,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有的说:“老师,我能想象到当时的景象,汹涌的浪花拍打着海岸,波涛阵阵,我太感动了,真是太美了。”有的说:“我明白了,原来貝多芬的《月光曲》是被贫苦的穷兄妹俩和盲姑娘热爱音乐的感情而激发灵感创作出来的。”由于学生能够体会到课文形象生动、精练准确的语言,于是课文描述的场面、人物的语言就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了。在教学中,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图片,图文对照,能够让学生敏感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引导学生善于捕捉质疑点

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由教师自己进行质疑或者引导学生把问题问到点子上。其实这个点子就是教学的目的,也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

首先,从课题入手,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抓住题眼发问。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可以抓住关键词“借”字发问:为什么作者用“借”而不用“骗”呢?为什么用草船去“借”箭呢?抓住题眼,一两个问题就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问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品读课文中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其次,比较优劣,对教材中的重点字词或重点句段,通过比较认识“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词,而不用那个字词”“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教师提出:文中春天树木为什么不是“生”或“长”出新的枝条?为什么用“抽”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在句子的比较中,学生感受到用“抽”字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更加透彻。

四、阅读由课内引申到课外

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阅读能力。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如教学以“爱”为专题的写作训练时,我向学生推荐表达爱的优秀著作《爱的教育》。这本书中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无疑能给学生注入新鲜的血液;这本书无论哪一章、哪一节,都能够把爱体现得淋漓尽致,深入精髓,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爱的教育》把学生带入一个充满爱的世界,让学生在爱中受到教育。

渐渐地,我又向学生推荐冰心的《寄小读者》、曹文轩的《草房子》、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徐光耀的《小兵张嘎》、德国埃·拉斯伯的《吹牛大王奇游记》、意大利卡洛·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等。学生读的书越来越多,越读越开心,越读越有兴趣,从而爱上了阅读。学生从一般地读到精读甚至到背诵,熟能生巧,水到渠成,最后能写出好文章,完成了从读到写的飞跃。

另外,我们班还设计了《阅读手册》,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指导和训练。《阅读手册》主要包括摘抄优美、精彩句段,积累素材,写读后感,仿写,分享感人片段,续写,与好朋友分角色朗读等内容。有了《阅读手册》,学生的阅读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阅读兴趣更加浓厚了,从而提高了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及课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体验语言文字的探究过程,激发阅读的兴趣,提高閱读的能力。要让每一个学生真切地从心底爱上语文,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书本是甜的,体味到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好习惯。

猜你喜欢

朗读训练教学观念阅读习惯
加强朗读指导 提高语文能力
如何重视高中语文中的读与情感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加强朗读训练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