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哪都能上好学”

2018-06-03徐光明向晴甘甜

江西教育A 2018年4期
关键词:新干县村小教学点

徐光明 向晴 甘甜

“一体机刚送到我们教学点的时候,我有些不相信,问为什么把这么好的设备放到农村? 钟局长掷地有声地回答:先进的教育设备要用到每个孩子身上。”在新干县莲湖小学,放弃了国企工作回到老家教书的90后教师陈明一改行当老师就碰上了县里的“扮靓村小“项目,不仅分到人手一台的办公电脑,还组建了葫芦丝兴趣小组,“课余生活也丰富起来了”。

“量身”打造村小标准化建设,打通义务教育“最薄弱的一环”;以项目化手段促进学校高效管理;加强教育内涵建设,作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新干县通过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让孩子“在哪都能上好学”。

[“每年都有新变化”]

“以前的村小,借用村里的宿舍,还是危房。”三湖镇中心小学副校长曾建新用“脱胎换骨”来形容近年来教育的变化,“搬新校后,我们搬进了新的教师宿舍,学生宿舍和食堂都陆续建好了,建起了塑胶跑道,装上了班班通……每年都有新变化。”

村小一度是新干县教育发展 “最薄弱的一环”,长期的历史欠账,曾让村小显得陈旧与破败。

为促进教育公平,2011年9月,新干启动村小(教学点)的标准化建设,决心通过开展全面建设、改造与网点恢复工作,彻底改善村小面貌。

“多跑县委县政府争取政策,多找部门乡镇请帮扶,多向社会各界求援助,县财政设立‘村小建设专项资金,带动乡镇出一点、村委挤一点、社会捐一点、向上争一点,最终筹集资金3375万元。”新干县教体局局长钟海林领着记者先来到农村校。

麦斜镇村头小学,一片茂林修竹中“藏”着的校园,94个学生,5位教师,学校被评为“吉安市美丽校园”;上乡早市教学点,是在当地村民捐了39万后异地新建的,现有8个学生,2位老师;潭丘乡蔡家小学曾一度被撤并……

“按照‘脱胎换骨的定位,我们对全县77所村小、教学点进行‘量身打造的方式。”钟海林介绍,近年来,新干县恢复重建7所村小,拆除重建23所村小,维修改造24所村小。同时,对所有村小实施硬化、绿化、美化与文化等“四化”建设,完善了教育信息化装备,配备了“班班通”和每位教师的办公电脑;按“三新”即新课桌凳、新餐桌椅、新休息床标准更换了学习生活设备,“村小”成为各个乡镇最亮丽的风景。

[“事事责任清”]

一把剪刀、一张纸,不到3分钟就完成了一幅惟妙惟肖的人物剪影,在新干实验小学,剪纸的传承人彭许平正向记者展示“剪纸”的精彩技艺。中文系出身的彭许平,最初是语文老师,学校了解到他在剪纸方面有特长,不仅转聘他为美术老师,还专门为他设计了剪纸类的特色教学。

多年实践,学校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成功申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参加米兰“世博会”展演。

剪纸、竹马舞、航模……在新干,现有一批国家级、省级特色学校,这得益于县教体局2015年全面启动的教育项目化管理改革。

“剪纸特色教学只是我校活动课项目的一个方面。”新干实验小学邹雪勇校长介绍,“近年来按照项目化管理的思路,我校还通过组建足球、少年操、竹笛等30多个兴趣社团,开展了大课间、研学旅行等孩子喜欢的活动。”

“将某方面重点工作如校园文化、党建、德育,列为一个项目,安排专门的团队或项目组负责落实,按照‘定事、定目标、定人、定时限的思路,细化分工、压实责任、抓牢过程,努力将每一件事做精细、出精品。”县教体局宣传干事曾小梅介绍。

整洁的校园,专门設置了供学生兑换可回收垃圾的“环保驿站”;学生寝室里被子、水桶、杯子、牙刷、鞋子、毛巾等物品统一呈五条线归置,整齐有序……行走在新干县的城乡学校,卫生整洁、布局有序的校园是“标配”。留守儿童比例大,该县通过“后勤项目化管理”,将校园卫生、文化管理、学生用餐住宿等工作细化到点,落实到人,确保“事事有人做,事事责任清”。

[“得到了看得见的成长”]

毕业于南昌师范学院的刘绍娟是遂川人,2016年刚考到新干县三湖镇的特岗教师时,一度犹豫要不要去报到。

“身边的人吓我说农村条件怎么苦,来了之后却很惊喜。待遇有保障,还分到了一套周转房。课内课外的活动丰富。县里很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推出了中小学教职工专业成长的‘十个一工程。”刘绍娟说,自己“得到了看得见的成长”。

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新干县的重点基础工程。近年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性文件,把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到了具体行动上。

“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教育奖励基金;全额保障公办学校教师工资福利,全县公办高中、幼儿园教师绩效工资也纳入了财政全额保障,全部参照公务员津补贴标准。”钟海林介绍,“边远艰苦地区教师津贴、特殊教育岗位津贴、教职工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及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单位负担部分都由县财政买单。”

此外,县里每年重点产业项目都安排了教育建设项目,还分步分批在农村学校实施教师安居工程;县党政领导每人都挂点一所学校,定期入校调研,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

“在一次活动中了解到特教学校办学的困难,县纪委领导从单位经费里挤出4万余元,为该校每个宿舍安装了新衣柜。县里每年都召开几次教育专题办公会,破解工作中的难题。”钟海林开玩笑说:“这是强势推行支持教育的举措。”

教师的内生力量逐渐被激发。

“在家门口听到了魏书生、李镇西、程红兵这些大家的讲座。每年还按局里的要求,训练一项基本功,参加一次专业测试,读完两本教育专著,参与一个课题研究,进行一次业务汇报展示……”在农村任教25年的傅国平是三湖中学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在十个一工程推出后,学习热情高涨。

受李镇西班主任工作的启发,从2014年开始,他每年都会编一本《恰同学少年》的班级史,以文字、图片等形式记录下班级生活的点点滴滴。

“一年一出,送给班上每个同学。刚开始都是我自己打印、装订,后来学校、局里分别帮我筹集经费印刷,真正是一本书的样子了!”年近五十的傅国平从布袋子里一一拿出班级史册,一脸自豪。去年,他的课题研究成果不仅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还被专家评审为优秀子课题。

“虽说五十而知天命,但现在我觉得自己还能做很多事。”傅国平说在一次讲座中听到“世界因我的存在会更美好”而倍加振奋,“我现在的计划可多了,既有为学生出的成长手册,也有自己的一系列写作计划,准备燕子衔泥般一件件来完成。”

猜你喜欢

新干县村小教学点
新干县开展大米品牌创建
强化防控 靠大联强新干多措并举加快恢复生猪生产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新干县“十二五”生态资产林地和立木价值核算
村小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
借用几何解解析几何问题
村小支持行动
——把关注点延伸到基础教育的“神经末梢”
村小消失后对农村文明的不利影响
关于办好农村小学教学点问题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