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材料的融入对幼儿区域游戏提供支持的调查研究

2018-06-02刘晓春

教师·中 2018年4期
关键词:游戏材料区域游戏

摘 要:区域性学习活动是在幼儿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幼儿通过和游戏材料的互动自发进行的无意性学习。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都会对区域的开展产生影响。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舞台,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动,在玩中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获得身心发展。

关键词:游戏材料;区域游戏;幼儿需求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07

作者简介:刘晓春(1988—),女,江苏苏州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即儿童是在操作、摆弄材料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幼儿在区域游戏过程中,自主选择、操作材料能促进自身各方面良好的发展。

一、激发参与区域游戏的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激发和与同伴的探索中,幼儿对活动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结合幼儿的需求,教师可将活动材料进行归纳、提升,投放到相应区域中,鼓励幼儿主动操作、探索。

在数学活动《测量地球》中,地球仪、毛线、回形针、手拉手娃娃等材料可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于是,我们将材料放入数学区中,并添加了测量记录表,让幼儿能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并记录自己的想法。在科学活动《会变的月亮》中,月亮的不同变化可激发幼儿尝试探索的欲望,贴有太阳标志的手电筒、地球和月球则满足了幼儿的想法。在活动中,幼儿有了一定的操作基础,并初步了解不同造型月亮的名称。于是,在活动结束后,我们将贴有太阳标志的手电筒、地球、月球、不同月亮造型的图片等放入科学区,供幼儿在探索中,发现月亮不同造型产生的原因,并更好地记忆它们的名字。

同时,有层次、有挑战的区域游戏材料同样能激发幼儿的挑战欲,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需求,在激发幼儿兴趣的同时,为幼儿的区域性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持。

二、尊重个体区域游戏中的需求

1.给予幼儿足够的探索机会

在区域游戏环境和材料的创设与投放中,我们应尽可能给予幼儿充分的自我探索空间,提供一些可操作性强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有更多的自主发挥、自由探索。

为了更好地满足幼儿的探索需求,我们给幼儿创设了材料区,在这里有幼儿活动需要的任何材料,如放大镜、尺、剪刀、铅笔、毛线等。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随时可以在材料区选取自己需要的材料,为自己的探索活动提供有效的支持,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

2.尊重幼儿的游戏规则

针对音乐区的自制乐器,幼儿刚开始是在饮料瓶中装入同一种材料,如米、红豆、绿豆、芸豆等,并结合自己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进行记录。在游戏的开展中,个别幼儿尝试将材料两两混合,探索其声音的不同,在游戏结束后,将其重新分类放置。在活动中,幼儿不仅探索到了更多的声音,还提升了分类能力和动手能力。我们尊重幼儿的游戏方式,并给予幼儿更多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参与各区域游戏。

3.了解区域环境中幼儿的感受

幼儿是区域游戏的主体,区域游戏的创设是为了幼儿更好地成长服务的。那么,在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中,我们何不把主动权还给幼儿,让幼儿有主人翁意识。这样,幼儿在玩的时候就会更有积极性,对区域游戏的创设也多了一分责任感,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一定受益匪浅。

结合秋天的季节特点,幼儿大胆用线描画、色块的方式装饰枫叶。制作完成后,幼儿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嚷嚷着:“我要把枫叶挂起来。”“挂起来一定会很美。”“它能把我们的教室变得更漂亮。”结合幼儿的想法,我们把枫叶穿成帘子,悬挂在美工区内。

4.关注个别幼儿的特殊需求

由于班级内幼儿人数较多,即便是同一年龄段,每个幼儿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区域游戏中,自然会出现一些“不会玩”的現象。这时,教师通过细心的观察,不难发现幼儿在哪些游戏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对于幼儿所面临的困难,我们应悄无声息地给予最大的帮助,减少“不会玩”的现象。

在数学区的排序活动中,我们提供了红、黄、绿三色的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并在图形身上配上了1~9的阿拉伯数字,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排序,并记录下自己的排序方法。在一段时间的区域游戏后,在记录表上,最初,我们能看到两个不同图形、两个不同颜色相同图形或两个不同图形相同颜色的ABAB的排序方法,以及1~9的阿拉伯数字的排序;慢慢地出现了三个颜色或三个图形的ABC的排序方法。随后,幼儿利用图形、颜色、数字进行三个维度的排序。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能结合自己的发展水平,自主地进行排序,体验成功排序的乐趣。最后,我们提供了三个不同难度等级的任务卡,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想法选取不同等级的任务卡进行排序活动,对排序能力进行进一步的提升。

三、提供支持性的区域游戏材料

1.在观察中发现所提供材料的合理性

儿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陈鹤琴曾指出:“我们可以利用儿童的暗示感受性来影响他们的行为和习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活动中进行的。”因此,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是幼儿的学习特点。

区域游戏是一种自主性探索活动,满足自主学习、玩中学的需求。以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在当前教育活动中的状态,以及区域材料对幼儿的帮助,或者给幼儿以适宜的指导和帮助,进而取得更佳的效果。其中,教师观察的对象是幼儿的学习活动状态,主要包括思维状态、参与的积极程度、情绪状态、交往行为、生存状态五个方面。学习气氛、幼儿的神态表情、实验操作以及教育活动提问的反馈信息等,都应作为真实区域游戏情况纳入教师的观察视野中,以了解各区域游戏内区域游戏材料是否合理。

2.及时调整区域游戏材料

蒙台梭利认为:“要教育儿童就要了解儿童。”而观察正是了解儿童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区域游戏中,我们随时走进幼儿游戏中,做幼儿的玩伴,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对难度太高或太简单的材料进行调整,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在小班年段时,我们在生活区投放了“给小动物喂食”的区域活动材料,幼儿尝试用大勺子、中勺子和小勺子给小动物喂食。进入中班后,显然这个难度已经满足不了中班幼儿的发展需要了,于是,我们将给小动物的饼干做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幼儿能根据小动物的嘴型,为小动物喂相应形状的饼干。进入大班后,我们给幼儿提供了任务卡,鼓励幼儿根据小动物的需要,用筷子给小动物喂相应数量的不同形状的饼干,在提升幼儿动手能力的同时,满足幼儿对数量、形状的感知。

3.自然物的有效融入

游戏材料和幼儿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材料的种类特点能刺激幼儿的行为方式。同时,大自然对幼儿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大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低结构材料,对幼儿游戏行为的限制比较少,但对幼儿来说主动操作和创作空间更大。幼儿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能力、兴趣、充分地进行想象,并赋予材料独特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一起收集贴近生活、贴近自然的材料,如枯树枝、树叶、石头、花瓣等,激发幼儿的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在区域游戏的开展过程中,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都会对区域的开展产生影响,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舞台,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动机,让他们在玩中拓展视野,提升能力,从而获得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雷 斌.有效的环境创设与区域活动相互渗透,促进幼儿自主发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版),2015(12):68.

[2]蔡黎黎.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合理设置[J].新课程(上旬刊), 2014(1):152.

[3]王莉莉.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J].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3):160.

猜你喜欢

游戏材料区域游戏
游戏环境,随心舞动
区域游戏材料对混龄幼儿自主游戏影响分析
综合主题课程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游戏内容和材料的创新设计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级区域游戏创建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