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现代工程师培养对策的思考

2018-05-31张建国李颖齐家坤

大学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专业认证高等院校

张建国 李颖 齐家坤

[摘 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程教育研究的基础问题,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工程专业的发展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直接相关。因此,要想推动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把工程教育质量的提升放在首位。只有借鉴国内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工程领域的实际不断完善、创新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不断地把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才能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工程人才队伍,为早日实现中国制造2025 打下基础。

[关键词]专业认证;高等院校;现代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4-0146-03

在工程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要想培育出优秀的现代工程师,就必须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着手,大到硬件要求,如师资队伍、设备条件、管理水平 、生源质量;小到软文化支承,如教育理念 、领导素质、人文环境等,这些都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着或多或少的重要影响。每个学校都应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开放的思想,借鉴国内外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敢于创新,制定科学的方向,在回归工程的过程中,着重于实践,积极开展工程素质教育工作。同时将其与其他相关领域、技术相融合,将成人与成才,理论与实践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重视现代工程师的培育,这应该成为大学工程教育的基本内容。我国的工程专业认证始于20世纪90 年代中期。在我国工程学士学位专业中,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是按照国际惯例通行的专门职业性专业认证制度进行评估的首例。目前,工程教育的研究都以参考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为主。

一、现代机械工程师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全球高新技术的发展 ,培养现代工程师变得非常重要,现代工程师在世界各国的竞争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无高水平的现代工程师已成为衡量一 个国家经济、科技、 军事等各方面综合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可见,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工程师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我国现代工程师培养存在的问题

全球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国际竞争愈发激烈。虽然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工程技术人员队伍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这种国际大形势下,我国现有的工程技术人员培养和现行的工程教育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思想观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如今,在培养计划、教学安排等方面仍缺乏实用性和灵活性,这是大多数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会对学生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产生严重影响。尽管许多学校在对学生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但仍然存在教学措施死板、注重考试成绩的问题,这就造成了教师教学缺乏启发性,学生研究缺乏创造性的两难境地。目前,部分高校课程设置并不科学,也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和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高校安排有各类实习,但不少高校像完成任务般并不注重实际效果。其实,课外实习在整个培养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相较于理论学习,它往往能更能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目前,我国机械工程教育的现状是:大工程教育观念、新理念相对缺乏,没有形成完整的院校工程教育体系。所以,要想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高质量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队伍,还需要时间。

第二,学生的实践和学习空间不够。目前,我国教育的普遍现象是:教学太过于以教师为中心,课上教师讲学生听;课外,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而且学校提供的实践不够,学生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

第三,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想使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具有创新性,同时培养创新性人才,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其次是学生缺乏创造力。现在的大多数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忙于被动地回答和解决现成的问题,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探索和思考,这样很难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追本溯源,这是我国教育模式所造成的,因为我们往往忽略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第四,对市场的需求缺乏长远性考虑。首先,我们应当明白培养现代机械工程师的目的:全球高新技术不断发展,社会各层次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企业是使用各类人才的地方,市场对产品和服務在不同时期会提出不同的要求;为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会对人才提出需求,企业就是向学校提出新需求的主要机构[1]。目前,在人才培养方面我国工程教育出现了很多问题,如许多企业都迫切需要技术人员,但是人才市场上严重缺乏高级技术人员。这是工程教育没能够与企业紧密联系,对市场需求缺乏前瞻性考虑的结果。

(二)我国现代机械工程师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从工程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我国现代机械工程师培养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国的机械工程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长期以来, 我国的工程教育一直注重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忽略了对专科生的培养,而且很多学校的专科是模仿本科教育的培养模式,专科教育不能发挥其优势。再者,目前我国的机械工程教育还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学科专业划分过细,这就造成学生的学习不够系统,不能联系上下游知识。

其次,机械工程人才的工程实训不够。 人才培养尤其是工程技术的人才培养必须要面向工程实际,加强机械工程人才的工程实训,这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也是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经验总结[1]。 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不足,对与机械工程相关的经济、社会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且缺乏协调、控制、决策、领导全局的管理能力,而这些都是现代机械工程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最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没能与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工程教育的价值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技术人才。目前,我国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人才的培养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这导致学校很难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这样就会造成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2]。

二、对现代工程师培养对策的研究

2016 年 6 月 2 日,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我国从2005年开始构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不断发展工程教育,实现国际互认是我们的重要目标。十年来,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实践,这一目标最终得以实现[3]。今后,我们应借鉴国内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工程领域的实际不断完善、创新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推进我国工程教育的发展。

(一)成果导向教育(OBE)设计思路

确定学习成果。顶峰成果即最终学习成果不仅是成果导向教育的终点,同时也是成果导向教育的起点。学习成果的确定要遵循受教育者或教育利益相关者的愿望和需求。教育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企业、学校、教育者和家长等[4]。

构建课程体系。要想达成预期的学习成果必须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所构建的课程体系结构应该与能力结构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每一种能力的培养都要通过一定的课程来支撑。以上两者的这种一一对应关系的预期结果是:受教育者在完成相应的课程体系的学习计划后就能具备一定的能力结构,即达到学习成果[5]。

确定教学策略。成果导向教育不是一味提倡灌输式教学模式,它注重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输入和受教育者的学习成果。

自我参照评价。成果导向教育的教学评价取决于学习成果的达成效果,而不是其他因素。教育者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以改进教学计划。

逐级达到顶峰。学生学习成果的达成,应分成不同的阶段进行,应设定每个每阶段的学习计划 ,然后按计划逐步完成,最终达成顶峰成果。 当然,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制定的学习计划也要做相应的改变,这样才能达到共同的目标。

(二)实施方案、具体实施计划及可行性分析

第一 ,对近年通过认证的学校及专业进行调研。要对照评估与认证的指标体系,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工作的目标与途径[6],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化解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困难,抓住专业建设的重点,仔细谋划今后一个时期专业建设的方案,把专业建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第二 ,潜心理解认证标准,领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遵循三个基本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工程教育的发展和革新离不开这三个理念的引导,其中至关重要的是提高现代工程师水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主流理念是成果导向教育,这也是美国、英国 、加拿大等国家工程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我国应该借鉴成功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经验,以此引导我国工程教育的发展。

第三,明确“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自评思路。成果导向教育要遵循反向设计的原则。反向设计根据需求分为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明确需求是第一步,然后根据需求制定培养计划,根据培养计划确定毕业要求,根据毕业要求确定教学计划。正向设计则相反,它从教学计划开始,到毕业要求 ,再到培养目标,最后到需求。而成果导向教育是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在这里需求是起点也是终点 ,相对于正向设计和反向设计它更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因为它极大地保证了教育目标与结果的一致性。

第四 ,发挥优势,做好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要明确培养方向和目标,使所构建的人才培养体系适应于研究型; 另一方面,要利用研究型大学平台的科研和学科优势,利用各方资源为学生构建最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为人才培养夯实基础。

第五,使所构建的人才培养体系服务于地方经济。应从高校的各方面进行探索,如教学方式、课程安排、课外实践、毕业实习、师资队伍建设等,使所构建的人才培养体系在适应于社会的同时服务于地方经济,让培养的人才适应时代,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第六 ,传统与现代工程工具结合。 利用现有条件,在传统教学研究工具和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工程工具的强大功能和时效性,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

第七 ,紧扣工程实际的毕业设计。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毕业设计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毕业设计的选题应结合实际的工程项目。学生只有深入课题,才有可能做好毕业设计,并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际的工程项目和科研项目其自身的特性保证了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国外工程教育对我国现代机械工程师培养的启示

首先,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加强与国际的交流,提升我国工程教育专业的国际知名度。结合我国的工程教育实际,学习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工程教育经验,健全我国的工程教育体系,使我国的教学模式同国际的教学模式接轨。例如,可以通过国际交换生、参加国际会议、派遣高校教师外出学习或者聘请国外相关专家来华教学等形式,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以此提升我国工程教育专业的国际知名度 。

其次,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工程项目,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对于课程的理论学习,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更能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为只有参与到具体的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中,学生才会碰到各种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随之提高,这是理论教学不能比拟的。所以学校要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增加学生课外实践动手的机会,给学生提供课外实践场地,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中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树立大工程教育观,在其指导下对人才进行的综合性培养。全球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工程业的发展。目前,大多数工程问题是立足于社会需求,与社会的紧密度在不断加强,工程问题最后也要借助现有资源才能得以解决。对于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来说,要树立大工程观,敢于创新,不要受专业和学科的限制,要拓宽工程教育视野,为工程教育专业打下坚实基础 。美国工程教育改革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它强调“综合与集成,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工程与经济管理结合”。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相统一是时代的要求,我国要树立这样的工程教育观。现代机械工程师培养要立足于目前的大工程背景,这个大工程背景设计领域很广,它除涉及机械工程专业外,也涉及人工智能、服务、生态、金融、法律、销售等领域。新的工程教育观应服务于人与社会的发展,所以我国必须树立大工程教育观,在其指导下对工程技术人才进行综合性培养。

三、结论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早已到来,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刻不容缓。只有借鉴国内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工程领域的实际不断完善、创新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不断地把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才能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工程人才队伍,为早日实现中国制造2025 打下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吕晓冬.浅谈机械制造工程师的能力形成与培养[J].产业與科技论坛,2012(22):161-162.

[2] 韦震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38-141.

[3] 陶学文.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实施十年之回顾与反思[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2):77-80.

[4] 李志义,朱泓,刘志军,夏远景.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29-34.

[5] 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6] 苗晓娜.高职院校订单培养模式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13(14):101-102.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专业认证高等院校
创客类系统实训的自适应结构化模型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的机械基础实验课程改革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和评价体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专业认证视域下信息类高校人才培养探索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