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作坊模式的房地产本科专业实践教学设计

2018-05-31曾德珩马智利周滔

大学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工作坊实践教学

曾德珩 马智利 周滔

[摘 要]工作坊作为一种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未来职业胜任力有所助益。课题组首先在回顾相关实践教学理论基础上,依据“项目-任务-过关问题”的工作坊教学流程,按照逻辑维与时间维两个维度,提出本专业的三个工作坊设置;其次以开发工作坊为例,提出九个项目设定及过关问题的设置层次与考评方法;最后,对工作坊模式的运行需要的支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工作坊;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4-0109-03

为使毕业生的能力与快速变化的房地产行业相适应,国内开设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房地产专业)院校在实践教学中,采用了CDIO、仿真实验室等多种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与方法[1][2][3],以促进学生能力的习得。工作坊实践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基于问题解决导向,强调校内模拟仿真的综合教学模式,已在与房地产专业同一学科大类的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中广泛应用[4][5]。有鉴于此,本文以重庆大学房地产专业优质课程建设为背景,构建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工作坊实践教学的逻辑维度与时间维度,结合房地产开发全过程的关键环节,对其中的问题设置、教学流程、过程监控、效果分析进行了演示,以期为房地产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借鉴,为学生从知识向能力转化提供帮助。

一、房地产专业开展工作坊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

能力是從事一门或若干门职业所必备的本领,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是履行工作职责的基本技能与综合素质要求[6]。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即是将结构化的知识转化成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知识增长模式研究发现,能力的增长来自于一系列迭代深入问题的解决[7]。学生通过对每一个问题的分析、初步解答、评价与再解答,进入更深层次的过关问题,最后完成一次问题的迭代;然后通过一次接一次问题的迭代,逐渐逼近任务目标,最终得到任务成果。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将真实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转化为认知任务被认为是可行的。目前,国内外高校的工程管理类专业已开展了大量相关的教学实践与创新。在课程体系方面,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职业胜任力标准、工程过程导向等多种理念的课程体系改革方式,其核心是在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近年来突出的表现是信息化技术对原有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的渗透与植入,在工程的设计、分析、仿真、VR教学等方面的实践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同济大学的大工程实践驱动的工程管理精英人才“四元耦合”创新培养模式[8]、东南大学的现代工程管理人才“一体两翼”型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9]、重庆大学的“基于‘知识体系融合理念的渐进式一体化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与实践体系”[10]等是近年来较为典型的成果。

工作坊作为仿真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是基于“项目-任务-过关问题” 的教学流程,根据完成任务的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和问题,学生通过解决问题逐步完成教学任务的实践教学模式。目前该形式在香港理工大学、拉夫堡大学、悉尼科 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各专业中广泛应用。长期以来,房地产专业教学中涉及的建造、金融 、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实务课程的教学大都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不能接触到实际的工程实例与工作环境,给学生就业后的职业胜任力带来障碍。面对土地获取、市场调查、投资分析、产品研究、招投标、施工、营销、物业管理的长距离生产链,每一个环节都将存在着大量的现实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恰恰是学生“做中学”的关键。因此,通过情境嵌入、教学仿真的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实现过关问题的能力要素和知识单元间的联结,让学生在发现、解决、总结过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实践技能。

二、房地产专业工作坊实践教学的运行模式构建

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需要遵循逻辑维与时间维两个维度[11]。逻辑维是教学问题的设计,时间维是教学模式的流程及评价环节。逻辑维要求教师结合房地产行业与企业的需要,编制工作坊所需要的案例,构建接近于真实环境的问题,使学生在仿真体验中,通过一层层问题的解决,推动其对相关知识单元的掌握。时间维是以教学组织为核心,通过课程调整等方式重新组织教学流程与评价标准,由学生自主建立学习小组,根据问题解决设置教学节点,并引入多课程教师共同对学生工作情况进行评价。

逻辑维构建的关键是问题的设置。工作坊实践教学中一般按照问题的难易程度分为引导性问题、分析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引导性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回顾理论课中学习的相关知识,以达到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分析性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要求学生在回答完相应问题后能够将该问题涉及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开放性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就该领域的相关问题给出建议。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不仅需要知道解决问题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能够与案例信息结合起来,模拟未来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场景,利用逻辑推演过程,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时间维的构建主要有四个阶段,分别是问题设置、问题解决、成果汇报、完成总结。不同的环节教师与学生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问题设置阶段,教师负责情景创设、任务设计、提供案例与呈现问题,学生负责知识准备、收集信息、接受任务。问题解决阶段,教师负责组织教学活动、适当讲解、提供任务实施的辅导及问题答疑,学生负责自主模拟、自主学习及初步完成任务。成果汇报阶段,教师负责教师点评,组织组间讨论,进行组间互评,学生负责项目汇报、组间讨论与组间互评。完成总结阶段,教师完成评价与答疑,学生需要完善薄弱环节,进一步修正项目成果。工作坊模式下,师生互动是综合性实践教学的难点,因此基于每一阶段的成果交流是推进下一阶段工作的基础。

重庆大学房地产专业结合重庆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与重庆大学校级优质专业课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教改项目的要求,结合学院师资与企业资源,组建了房地产开发、房地产经营、房地产评估三个工作坊。图1为房地产开发工作坊的运行机制。工作坊的运行,首先是真实案例的获取。在工作坊案例库中,每一年度需由协议企业提供拟开发或正在开发项目2~3个。其次,将企业案例分解为具有一定难度的项目与任务,结合企业背景资料,设计不同层次的过关问题,以促使学生在过程中通过解决问题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最后,效果评价可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分别从教学过程与问题解决进行考评。

三、房地产开发工作坊的实践

房地产开发工作坊依据教学大纲与企业需求,以4~6人为一个小组,将开发工作坊划分为:开发项目公司组建、项目拓展、土地获取、市场调查、产品定位、项目管理、成本测算、经济与效益评价、市场营销共9个项目,每个项目根据项目难度的不同、能力层级的不同划分为若干任务,每个任务中设置若干过关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解决过关问题,完成任务最终获得相应的能力。

(一)工作坊问题设计

下面以“土地获取”项目为例,描述工作坊模式实施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及教学运作过程。“土地获取”项目可分解为三个任务:地块信息收集与分析、地块价格评估、现场投标与竞价策略。工作坊选择重庆市沙坪坝区融某房地产公司某滨江项目作为案例。具体任务与问题设置见表1。

为使学生以开发商投资部人员的身份进入模拟的土地投标或拍卖情景,教师需要在工作坊开始前一周,提前告知学生需要完成土地投标书的编制,并将地块基本信息、项目背景、可能的潜在竞争对手等资料发放给学生。在一周内,教师可利用课后时间与工作坊学生沟通交流。对于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可推荐学生参考学习重庆市国土房管局、重庆市国土资源利用中心等发布的相关政策规定及土地估价资料进行学习。

(二)工作坊问题解决

在任务的问题设置中,为使学生通过工作坊实践获得一定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适当提高分析性问题的比例,并根据本次投标地块的特点,对现实中的难点与易发生错误的地方设置分析性问题。例如在“地块现场勘查”任务中,为使学生真正理解地块红线、容积率以及未来城市交通规划对于未来产品的影响,教师可在案例描述中提及相关信息,并设计问题“高容积率是否一定不能做低密度产品?”“同一容积率条件下,如何实现产品货值最大化?”等。为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需要复习“房地产产品设计”与“城市规划”课程相关知识,并对地块可开发的产品与程度做出初步预测,最终为下一任务的完成奠定基础。

此外,在“土地获取”项目中, “地块价格评估” 任务较为复杂,对于如何进行土地评估学生尚处于学习阶段,难免会让学生感到很困难。为帮助学生尽快的进入角色,可设计引导性问题,诸如“开发法与市场比较法的区别何在?”“从房地产市场的历史看,为什么历年的地王项目,有些可以赚钱,有些却让公司破产?”等,引导学生发现和使用合适的评估方法对地块报价进行评估。

在“土地获取”任务最后,教师可根据当前市场与案例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置开放性问题。例如,融某公司为何在土地市场上采取较为激进的土地收购策略?在大房地产公司利用资金实力把持公开土地市场时,小房地产公司可以采取何种方法获得土地?这样,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对市场与行业的感知能力,特别是对于房地产投资阶段的预判能力。

(三)教学评价

最后的教学考评,以过程性得分与结果性得分综合评价。其中,过程性得分由小组讨论、阶段汇报、会议纪要、考勤等综合构成,可占总分的60%~70%。结果性得分由成果文件、成果汇报、个人表现等构成,可占总分的30%~40%。由于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土地获取”并非完全以价格高低来判断其合理性,只要形式符合规范,有合理的开发逻辑,符合地块实际情况,即是可接受的。

(四)结论与建议

房地产专业工作坊实踐教学的目的是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其成功关键是问题的设计。首先,问题必须来源于企业的真实案例,只有真实案例才能展现行业的变化与需求。因此,将工作坊作为承接企业项目或企业培训的载体是可行的途径之一,同时聘请有经验的企业人员到场讲解将更为有效。其次,问题设计需要贯穿整个工作坊实践的整个过程,即在一个项目中作为载体从头到尾的使用,这才能使学生能够完整理解与掌握开发的全过程。另外,工作坊实践教学需要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课堂知识传授的主导者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者。教师需要完成案例编写、问题设定、教学引导等工作,这需要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最后,工作坊模式的成功离不开所在学校的认可与支持。特别是在课程学时安排与课后考核方式方面,教务系统需要给予参与教师与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及一定的资金支持。

[ 参 考 文 献 ]

[1] 万婷. 关于房地产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的探究[J]. 高教学刊,2016(2):186-187.

[2] 牛鸿蕾. 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探索与改革—基于房地产专业[J]. 建筑经济,2015(4):117-120.

[3] 曾德珩,叶华章.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实验室体系构建的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08(6):123-126.

[4] 严玲,陈雨薇,邓娇娇. 以问题为导向的工作坊实践教学实施方式研究[J]. 现代大学教育,2016(5):94-103.

[5] 张翔,杨红雄,王振东. 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坊学生能力培养模块分析——以工程造价专业的房地产项目为例[J]. 天津科技,2015(5):71-72.

[6] 杨道宇. 学生实践能力的三维内涵[J]. 现代大学教育,2012(4):6-11.

[7] 严玲,霍双双,邓娇娇. 基于能力导向的工作坊实践教学研究——以天津理工大学工程造价专业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2014(6):113-121.

[8] 乐云,李永奎,何清华,等. 大工程实践驱动的工程管理精英人才“四元耦合”创新培养模式 [EB/OL].http://jwc.ton?鄄

gji.edu.cn/news/show,jsp?news_no=NE20140715177151726

470183, 2014-07-14/2014-07-24.

[9] 李启明.现代工程管理人才“一体两翼”型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EB/OL].http://ppts.seu.edu.cn/civil/,2014-03-15.

[10] 任宏.面向建设工程全寿命期执业能力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EB/OL].http://jxcg.cqu.edu.cn/50008/,2014-03-15.

[11] 郭忠兴.案例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1):59-61.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工作坊实践教学
在教师工作坊中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
延边州教育学院“培训者”工作坊开展研修活动
麻阳:相聚工作坊研修共提升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