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蔗渣栽培玉木耳培养基配方的筛选*

2018-05-31马海霞马子龙马国营

中国食用菌 2018年3期
关键词:甘蔗渣耳片木屑

马海霞,马子龙,马国营,屈 直,李 玉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南省热带微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海南 海口 571101;2.吉林农业大学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118)

木耳属(Auricularia Bull.ex Juss.)隶属于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伞菌纲 (Agaricomycetes)木耳菌目(Auriculariales)木耳菌科(Auriculariaceae)[1],中国不仅是世界木耳栽培的起源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木耳生产国,木耳产量仅次于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香菇(Lentinula edodes)和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在我国食用菌产业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3]。玉木耳,隶属于木耳科木耳属,是毛木耳(Auricularia cornea)的白色变异菌株,系吉林农业大学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中心经过驯化选育出的木耳新品种[4]。玉木耳肉质脆嫩,胶质特别丰富,味道鲜美,营养十分丰富,还具有抗凝血、抗肿瘤、抗高脂血症、抗衰老、抗疲劳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药用功效[5-7]。作为毛木耳的变种,玉木耳兼具毛木耳的特性,抗杂能力强,生物转化率较高,达到150%~200%,经济效益十分可观[8]。目前,国内外对玉木耳栽培的文献报道很少,栽培原料一般以木屑、棉籽壳、玉米芯、麸皮等为主料[9-11]。近年来,由于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原材料棉籽壳、玉米芯价格也随之飞速上涨,因此,寻找替代料或部分替代料成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热门研究课题。中国南方地区甘蔗渣作为制糖业的副产物或废弃物,如何高效利用其来生产食用菌越来越受到关注[12-14]。据统计,我国南方甘蔗种植区每年甘蔗总产量都超过7 000万t,海南省虽然近几年甘蔗种植面积减小,但每年甘蔗渣产量仍超过80万t,大量的甘蔗渣除小部分用作造纸和堆肥外,大部分被丢弃或烧掉,不但浪费大量的资源,而且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利用甘蔗渣栽培食用菌,不仅可以延长甘蔗产业的产业链,还可以为食用菌产业开拓原料范围。目前,利用甘蔗渣栽培玉木耳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甘蔗渣为主料,探讨不同培养料配方对玉木耳菌丝生长速度、长势、产量和生物转化率的影响,从而确定玉木耳栽培甘蔗渣最佳配比,以期为甘蔗渣资源化利用及拓展玉木耳栽培原料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玉木耳菌株由吉林农业大学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提供,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保存。

1.2 试验原材料

栽培基质由甘蔗渣、木屑、玉米芯、麸皮、石灰、石膏等组成。甘蔗渣购自儋州市那大糖业有限公司,木屑购自文昌市迈号木材加工厂,其他材料购自市场。

1.3 供试配方

以甘蔗渣、木屑为主要栽培料,设计7个栽培配方,分别标记为配方1、配方2、配方3、配方4、配方5、配方6和配方7,并以木屑配方为对照(CK)处理,详见表1。

表1 不同配方栽培料的组成Tab.1 Content of different experimental treatments

1.4 栽培方法

甘蔗渣、木屑2种主要栽培原料按照干物质重量比配好,提前预湿。各配方添加20%麸皮,拌匀,再分别加入石灰1%和石膏1%,常规方法拌料(培养基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pH 7~8)。采用17 cm×33 cm×0.005 cm聚丙烯栽培袋,每袋装料1.4 kg(折合干料重0.5 kg),121℃高压灭菌2 h。灭菌后温度降至30℃以下,按无菌操作进行接种。每个试验配方制作菌袋50袋,重复3次。

1.5 出耳方式和采收

菌丝发满菌袋后再养菌7 d,经过养菌的栽培袋可以打孔出耳。打孔前用75%酒精对打孔机器进行消毒。菌袋上打小“O”形孔,深4 mm~5 mm,孔间矩10 mm~15 mm,每个菌袋约200个左右。打孔后进行挂袋,每三条绳挂7个菌袋,菌袋间距约3 cm,袋口朝下,防止积水。挂绳最下面菌袋距地面约20 cm。玉木耳对水分需求较大,出耳期间保持湿度在90%以上,保持在暗光或散射光条件下,不可阳光直射。原基分化后,温度保持在20℃~30℃。当玉木耳长至4 cm~6 cm,有少量孢子弹射时及时采收。采收前停水2 d,采摘时不能留下耳根,采收完后及时清理地面。采收后的玉木耳及时晒干,防止褐变。

1.6 统计方法

1.6.1 菌丝生长速度测定

采用直线生长测量法测量菌丝生长速度,比较不同配方的菌丝生长势和密度(用“+”表示菌丝密度和生长势强弱),每个处理组随机抽取10袋计算平均生长速度。

1.6.2 耳片性状观测

采收后,每个处理组随机抽取10片耳片,记录形态性状,测量耳片长、宽、厚度(将随机抽取的10片耳片重叠,测量10片耳片总厚度,取平均值)和单片耳重量,各项测定数据取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料配方对玉木耳菌丝生长的影响

菌丝完全封截面后,分别随机选出各处理的菌包10包,每一栽培料配方共30包,沿着菌丝生长点划线,5 d后再次划线,计算出平均每天菌丝生长速度,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配方上玉木耳菌丝的生长情况Tab.2 The mycelial growth of Auricularia cornea cultivated on different formulas

由表2可以看出,各配方中玉木耳菌丝均可生长,但各配方间差异显著。玉木耳菌丝的生长速率在甘蔗渣比例最多的栽培料配方7上最快,平均达6.36 mm·d-1,对照组菌丝生长最慢,日平均生长速率为 4.25 mm·d-1。

玉木耳在各配方上菌丝的生长势、色泽有一定差异,在甘蔗渣比例相对较多的配方中表现较好,在配方7、配方6、配方5、配方4上,菌丝均生长旺盛、洁白、浓密、粗壮;而在木屑比例最多的对照栽培料培养基(CK),菌丝长势较弱,稀疏,颜色偏淡。

表3 不同栽培料配方玉木耳耳片的经济性状Tab.3 The characters of Auricularia cornea cultivated on different formulas

2.2 不同栽培料配方玉木耳耳片的经济性状

不同栽培料配方对耳片经济性状影响见表3。每个栽培料配方每个处理分别随机选取10片采收期耳片进行测定,数据取平均值。

由表3可以看出,在不同培养料配方上栽培玉木耳,其耳片均呈盘状,初期耳片边缘弧形,生长8 d~12 d后边缘卷起,呈波浪状。鲜耳乳白色至纯白色,表面光滑,具明显光泽。配方4上玉木耳耳片大小均匀,从耳片的长、宽、厚度、单片重及出耳整齐度、耳孔出耳差异方面比较,均为最好;配方5上玉木耳耳片长、宽稍大于配方4,而厚度稍薄于配方4;配方3上玉木耳耳片长、宽与配方4相比无明显差异,只是单片厚度稍薄;配方6和7上玉木耳耳片长、宽都较大,但耳片厚度薄,配方7耳片厚度除稍厚于对照CK外,在所有配方中耳片最薄;配方2和配方1上玉木耳耳片长、宽稍小,厚度也稍薄;对照配方上耳片长、宽最小,单片厚度也最薄,重量最低。

2.3 不同栽培料配方玉木耳产量及生物转化率

不同栽培料配方玉木耳产量及生物转化率,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栽培料配方玉木耳的生物转化率Tab.4 Conversion of Auricularia cornea cultivated on different formulas

由表4可以看出,不同配方中,玉木耳平均产量以在配方4上最高,生物转化率达90.7%,产量极显著高于配方6、配方7、配方2、配方1和CK,显著高于配方5和配方3;其次是配方5和配方3,2个配方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生物转化率都高于80%;产量最低的是未加入甘蔗渣的对照配方(CK),生物转化率只有35.1%。玉木耳在不同配方上的生物转化率高低顺序为配方4>配方5>配方3>配方6>配方7>配方2>配方1>CK,无甘蔗渣添加配方生物转化率最低。

2.4 不同栽培料配方栽培玉木耳的投入产出分析

对不同栽培料配方栽培玉木耳的投入产出进行分析,结果见表5。表5中投入和产出按生产50袋玉木耳的量计算,原料价格分别为甘蔗渣0.8元·kg-1、木屑0.6元·kg-1、玉米芯 1.3元·kg-1、麸皮2.5元·kg-1,其他投入包括菌种、人工、能源动力和包装袋等。产出按玉木耳鲜品20元·kg-1计算。

表5 不同配方栽培玉木耳的投入产出分析Tab.5 Analysis of investment to yield on Auricularia cornea cultivated on different formulas

由表5可以看出,配方4的投入产出比在几个配方中表现最好,为1∶3.53;配方5、配方3、配方6 的投入产出比分别为 1∶3.21、1∶3.15 和 1∶3.03,稍低于配方4;配方7、配方2和配方1投入产出分别为 1∶2.62、1∶2.47 和 1∶2.32;对照配方 (CK)的投入产出比最差,为1∶1.39。

3 小结与讨论

玉木耳单片、碗状、无筋、肉厚,色泽洁白,晶莹剔透,营养成分与黑木耳相似,是木耳属中食、药兼具的最佳品种之一。作为毛木耳的白色变种,其兼具毛木耳的栽培特性,抗杂能力非常强,生物转化效率高,产量约是黑木耳产量的2倍,经济效益可观。特别重要的是,玉木耳属于中高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2℃~32℃,而且恒温结实,能够较好地适应南方地区,尤其是海南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目前,玉木耳已在吉林、辽宁、山东、河南、浙江、江苏、新疆、贵州、广西等省的多地进行推广,均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对玉木耳的科学研究主在集中在驯化、栽培及栽培方式等方面,如林汝楷等[15]在2005年首次对该菌株进行驯化栽培的研究,姚方杰等[16](2015)对白木耳短棒栽培模式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李召义[9](2016)对玉木耳袋料吊袋立体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李晓和苏文英[11](2017)对玉木耳大棚挂袋出耳技术进行了研究,姜建新等[10](2017)对玉木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报道等。而关于玉木耳栽培料配方的研究只有1篇报道,2008年张明华[17]报道以五节芒草粉部分替代木屑栽培玉木耳,占料比例为30%时,玉木耳产量及品质均高于其他处理。

海南作为甘蔗种植大省,每年产生大量的甘蔗渣,如此丰富的甘蔗渣资源,为食用菌栽培提供了大量原料。甘蔗渣价格低廉,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主要成分,并且甘蔗种植过程中除了在播种时使用一些化肥外,基本不使用农药,因此,利用甘蔗渣可以生产出优质、健康的食用菌。近年来,消化当地农业废弃物,拓展食用菌栽培原料范围,优化食用菌基质配方已成为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新课题,为了在生产上提供甘蔗渣栽培玉木耳的实用栽培技术,因此结合玉木耳的生理特性及海南省当地甘蔗行业的发展需求,以甘蔗渣为主料对玉木耳培养料配方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甘蔗渣作为玉木耳栽培主料切实可行,而且还具有其他原料所不具有的优势。综合考虑玉木耳菌丝生长势、生物转化率和生产实际,生产上配方4(甘蔗渣40%、木屑30%、麸皮20%、玉米芯10%)最适合玉木耳栽培,可在玉木耳生产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Kirk PF,Cannon PF,Minter DW,et al Stalpers JA.Dictionary of the fungi(10th edition)[M].Egham:CABI,2008:1-784.

[2]戴玉成,图力古尔.中国东北野生食药用真菌图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231.

[3]Baldrian P,Lindahl B.Decomposition in forest ecosystems:After decades of research still novel findings[J].Fungal Ecology,2011,4(6):359-361.

[4]李晓,张阔谭.木耳属白色变异菌株的研究进展[J].食药用菌,2016,24(4):230-233,238.

[5]张丹,郑有良,陈红,等.中国7个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菌株ITS序列比较[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7,13 (2):166-171.

[6]李玉.中国黑木耳[M].吉林:长春出版社,2001:1-427.

[7]Li CT,Mao XX,Xu BJ.Pulsed electric field extraction enhanced anti-coagulant effect of fungal polysaccharide from Jew’s ear(Auricularia auricula)[J].Phytochemical Analysis,2013,24(1):36-40.

[8]李晓,李玉.图说玉木耳优质高产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1-86.

[9]李召义.玉木耳袋料吊袋立体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6,32 (3):30-31.

[10]姜建新,徐代贵,王致饮,等.玉木耳高产栽培技术[J].食用菌, 2017,39(6):59-60.

[11]李晓,苏文英.玉木耳大棚挂袋出耳管理技术[J].食药用菌,2017,25(6):385-387.

[12]王允圃,李积华,刘玉环,等.甘蔗渣综合利用技术的最新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6):370-375.

[13]刘朋虎,翁伯琦,雷锦桂,等.甘蔗渣栽培料组合对草菇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14,35(3):515-520.

[14]马海霞,屈直,侯立娟,等.甘蔗渣熟料袋栽草菇组合配方的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2016,36(3):59-62.

[15]林汝楷,黄年来,上官舟建.玉木耳的栽培技术[J].食用菌,2005,27(6):42.

[16]姚方杰,张友民,鲁丽鑫,等.白木耳短棒栽培管理技术[J].食药用菌,2015,23 (6):382-383,387.

[17]张明华.五节芒草粉栽培玉木耳试验[J].食用菌,2008,30(3): 34-35.

猜你喜欢

甘蔗渣耳片木屑
非比例多轴载荷耳片的疲劳分析方法
降解周期可调控的甘蔗渣生物降解地膜增温保墒性能分析
民用飞机耳片结构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
耳片接头系数的研究
基于三维模型耳片接头几何参数敏感性分析
改性甘蔗渣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废水中铬的吸附①
木屑在高原无土基质化发酵腐熟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木屑
甘蔗渣作为粗饲料对奶牛生产性能、养分消化和采食行为的影响
不同种类木屑栽培黑木耳的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