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徒制”在中医推拿学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2018-05-30夏征

天津教育·下 2018年2期
关键词:师徒制推拿学师徒

夏征

本文以高等院校中医推拿专业为例,探讨中医针灸推拿专业如何在在校生中实施师徒制的教学培养模式,以培养高素质的中医推拿人才为目的,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构建中医推拿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具备社会要求的能力,提高社会认可度,把师徒制教学模式充分有效地融入到中医推拿人才培养中,高效地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中医推拿的临床实用型人才。

现如今,中医院校虽然培养出大量中医人才,但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如社会认可度低,医患关系紧张。这些现状使我们对中医教育的得失引起反思。传统的师徒制教育模式,从口耳相传到家传以及后来出现的学堂教育,传承着我国宝贵的医学,从古至今培养出无数的中医人才,这种教学方式也愈来愈受到社会的重视。不少专家认为:师徒制为振兴经济和降低年轻人的失业率功不可没。因此,师徒制是学校、学生、医院、社会各方面共赢的发展模式。新时期师徒制是相对于传统提出的,传统的师徒制缺乏体系的整体设计,也缺少校企实体的支持。新时期的师徒制保持了重视职业技能培训的优点,更侧重于培养对象的群体性和参与校企各方关系的紧密性。中医推拿专业的师徒制教学模式是提高中医推拿学生手法技能和素养的有效途径,师徒制教学模式能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这样不仅扎实了推拿手法, 还巩固了理论知识,这是值得肯定和发扬的。

本文通过对比中医推拿专业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的看法及诉求,探索新时期中医推拿专业师徒制在其职业教育中的作用,研究出更适合中医推拿专业师徒制学习的教学模式,探讨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师徒制教学。并对实施师徒制教学模式形成规律性认识,改变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局面,通过学生手法情况,反观其掌握程度,提高高校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并将此教学模式推广到其他医学类实操课程中未实行本教学模式的同类院校里。推拿疗法是祖国医学的特色疗法,实践性强是其特点,推拿学的传承与其他学科的传承有着很大的区别。同样的手法由教师做出和由学生做出,从表面看来相差不大,但临床效果会有较大的差别,这就使推拿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其特殊性。在师徒制教学模式中,由于所学课程不同、任课教师不同、学生认知能力不同,为满足社会需要,师徒制教学模式仍在发展之中。没有哪种教学模式适用于所有学生,在实施师徒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采用适合的师徒制教学模式,不断地修正、不断地改良,这样才能惠及更多的学生。

笔者制作师徒制教学模式学生调查问卷,对河南推拿职业学院2015级针灸推拿专业大专班学生和河南中医药大学2013级针灸推拿专业本科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当前高等学院学生对师徒制教学模式的需求及学生对当下教学模式的看法及意见,依据学生的意见反馈对师徒制教学模式在中医推拿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并进行初步评估,拟定出适合学生,特别是中医推拿专业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

将两个院校的学生进行分组,分为大专组和本科组。对比两个院校中医推拿专业学生差异及教学方式差异,共同探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他们对师徒制教学模式的实施和评价情况。期末对两组學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及直观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成绩分析结果,拟定出适合中医推拿专业特点及医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教学模式,归纳总结出实施师徒制学习模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改进的同时继续进行教学实验,进而将师徒制教学模式推广至其他中医相关课程,以提高高等院校医学生的学习效果。

中医推拿课程的期末总评成绩包括理论成绩和直观成绩。实训成绩占的60%,推拿作为中医临床学科,更注重手法的实践操作。将大专组与本科组的学生直观成绩运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按检验水准α=0.01水平,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得出,Χ2=77.69,p<0.01,显示有显著差异,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从成绩统计分析结果得出:大专组师徒制教学模式优于本科组传统教学模式。师徒制教学模式对成绩良好这一区间的学生的促进作用最大。高等职业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出应用型人才,更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通过总结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师徒制教学模式是提高中医推拿专业学生技能及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中医推拿专业所学手法丰富,流派繁多。应用经脉、穴位、皮部、经筋等经络组织,实行点、线、面、体交替结合的手法操作,“走经络、推穴道”,注重手法功力和刚柔相济,强调“以意领气,以气行手”,因此,中医推拿类课程与其他中医类课程相比需要更多的手法推拿练习时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及学生之间的相互练习,因此,师徒制教学模式是提高中医推拿专业学生技能成绩,培养对中医推拿专业浓厚兴趣的有效途径。

师徒制教学模式适合于推拿临床各科的教学

中医推拿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学习《推拿学基础》外,还需要学习《儿科推拿学》《伤科推拿学》《妇科推拿学》《内科推拿学》等推拿临床课程,这些课程均注重手法的实践操作,为中医推拿专业的主干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医推拿专业所学手法丰富,流派繁多。应用经脉、穴位、皮部、经筋等经络组织,实行点、线、面、体交替结合的手法操作,“走经络、推穴道”,注重手法功力和刚柔相济,强调“以意领气,以气行手”。

因此,中医推拿类课程与其他中医类课程相比需要更多的手法推拿练习时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及学生之间的相互练习,因此,师徒制教学模式是提高中医推拿专业学生技能成绩,培养对中医推拿专业浓厚兴趣的有效途径。

教师在师徒制教学中,应加强对师徒制教学规律的研究,丰富师徒制教学模式的内涵,因人、因班而异,创造出适合特定学生、特定课程的独特教学模式,对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给予不同层次的目标和指导,最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充分地发展。教师务必要分析、研究影响师徒制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努力协调好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如我院第一学年、第二学年均开设推拿课程,拥有附属医院和中医特色门诊部,校外有长期协作的康复、保健机构作为实训基地,确保学生第三学年实习为“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搭建平台,学生可在不同学期与校内专任教师与医院专科医生建立师徒关系,将师徒制学习模式继续延续,这样不仅可以弥补临床带教老师的不足,还能保证学生的整个实践活动均有专业的教师指导,确保学生全方面地掌握中医实践技能。

新时期,传统中医推拿正受着严峻的考验,而优秀的中医推拿人才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手段。有不少专家学者根据两种模式的差异及中医推拿的发展和特点,尝试将两种模式结合,师徒制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带来契机,引导了新方向。师承教育正是因为在医疗实践中实行“传、帮、带”,师徒制教学模式沿用至今,不仅是社会经济的需要,也是一种适应于人的发展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化解人才培养中的实际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应用型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困境,有效促进着高职教育和国家经济及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对高职教育改革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师徒制推拿学师徒
唐僧师徒再就业
可爱的师徒
儿时与空姐合影 15年后两人成师徒
体育专业《推拿学》实验课程的个案研究
推拿学在体操训练后应用研究
CBL教学法在推拿治疗学临床教学中的效果研究
小儿推拿学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与运用
职业院校实施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分析
福建职业学院 复古“师徒制”培养学生
高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师徒制”授课模式的探索